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3718条记录
酸性氧化电位水对玉米种子表面微生物的抑制作用及其安全性评价

福建农业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 探明酸性氧化电位水(简称酸化水)对玉米种子表面微生物的抑制作用及其对种子发芽、出苗的影响.[方法] 以福建主栽玉米品种泰鲜甜1号和泰鲜甜2号为材料,采用酸化水与玉米种子表面微生物菌悬液及种子混合法,检测菌悬液的含菌量和种子的带菌率,调查种子出芽率、出苗率、苗鲜重等指标.[结果] 结果表明,酸化水对玉米种子表面微生物有较好的抑菌作用,在泰鲜甜1号、泰鲜甜2号V(种子菌悬液)︰V(酸化水)=1︰2及m(种子/mg)︰V(酸化水/mL)=125︰2混合6 h后,从菌悬液中检出的菌量分别为0.44、0 cfu·mL?1,检出的种子带菌率分别为14.00%和7.33%,而空白对照的2个品种菌悬液菌量均高于10000 cfu·mL?1,种子带菌率均为100%.从酸化水处理的带菌种子中,检出的细菌和真菌出现频率分别为1.33%和20.00%,其中镰孢菌属真菌在所有携带真菌的种子中出现频率最高.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种子用酸化水处理6 h后,与各自的对照相比,在未接种病原菌的试验组中,泰鲜甜1号和泰鲜甜2号2个品种的种子出芽率、芽长、主胚根长和胚根数分别提高了13.33%和8.66%、0.32 cm和0.55 cm、0.73 cm和0.42 cm、0.16条和0.07条;而在预先接种病原菌拟轮枝镰孢菌试验组中,2个品种的种子出芽率、芽长、主胚根长和胚根数分别比其对照提高了17.04%和6.67%、0.54 cm和0.33 cm、1.89 cm和0.40 cm、0.60条和0.26条,在预先接种病原菌假单胞杆菌试验组中,2个品种的种子出芽率、芽长、主胚根长和胚根数分别比其对照提高了35.34%和28.66%、0.85 cm和0.30 cm、2.30 cm和1.70 cm、0.76条和0.36条.此外,泰鲜甜1号和泰鲜甜2号种子用酸化水处理6 h后,出苗率分别比对照提高了5.33%和8.00%,株高和地上部鲜重与对照无明显差别.[结论] 酸化水处理能有效抑制玉米种子表面微生物活性,对细菌的抑制效果优于真菌,且对种子出芽和出苗安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酸化水可作为一种新型的玉米种子消毒剂.

关键词: 玉米种子 酸性氧化电位水(酸化水) 微生物 抑制作用 安全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城乡医保整合政策对农村中老年人医疗负担的影响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CHARLS),基于双重差分的分析框架采用Heckman样本选择模型,实证评估了城乡医保整合政策对农村中老年人医疗负担的影响。研究发现:城乡医保整合政策有助于减轻农村中老年人医疗负担,并且采取“一制多档”整合模式比“城乡一档”整合模式的效果更好。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年龄分组上,城乡医保整合政策及“一制多档”的整合模式有利于降低65岁以上高龄老年群体的医疗负担,但对45~54岁的中年人群体影响不显著;在收入分组上,实施城乡医保整合政策对于减少中等收入群体医疗负担的效果好于低收入和高收入群体,但采用“城乡一档”的整合模式对低收入群体医疗负担减少效果不显著。总体而言,实施城乡医保整合政策减轻了农村中老年人医疗负担,对缓解城乡医疗保障差距有促进作用,政策实施达到预期效果。

关键词: 医保整合 医疗负担 Heckman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粮中添加过瘤胃赖氨酸对福清山羊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和氮代谢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过瘤胃赖氨酸(RPLys)对福清山羊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和氮代谢的影响.选择体况良好、体重[(12.06±1.65)kg]相近的4月龄福清山羊羯羊30只,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Ⅱ、Ⅲ和Ⅳ组在基础饲粮中每只羊添加2.5、5.0、7.5和10.0 g/d RPLys.预试期15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饲粮中添加RPLys对福清山羊干物质采食量(DMI)、总能采食量、初始体重、终末体重、总增重和平均日增重(ADG)均无显著影响(P>0.05),试验I组的DMI最高,试验Ⅱ组的总增重和ADG最高.2)饲粮中添加RPLys对福清山羊干物质、有机物、总能、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3)对照组的进食氮显著低于各试验组(P<0.05),试验Ⅳ组的进食氮显著高于试验Ⅰ和Ⅱ组(P<0.05).试验Ⅳ组的粪氮显著高于试验Ⅱ组(P<0.05).试验Ⅰ、Ⅱ和Ⅲ组的沉积氮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之间的尿氮、排泄氮、氮沉积率和氮生物学价值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添加RPLys对福清山羊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饲粮中添加2.5~7.5 g/d RPLys显著提高了福清山羊的沉积氮.

关键词: 过瘤胃赖氨酸;福清山羊;生长性能;消化代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鸭星状病毒3型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鸭星状病毒3型(Duck astrovirus-3,DAstV-3)是近年来危害我国养鸭业的新发病原.本研究根据前期从樱桃谷鸭(Anas platyrhynchos domestica)胚中分离鉴定的DAstV-3分离株及已报道毒株的RNA依赖性的核糖核酸聚合酶基因(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RDRP)特征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检测DAstV-3的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标准曲线循环域值(Ct)与标准品模板浓度在1.15×101~1.15×107拷贝/μL间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和扩增效率分别为0.999和2.08;该方法特异性强,仅可检出DAstV-3,而对鸭常见疫病病原(DAstV-1,DAstV-2,禽流感病毒H9(H9 subtype Avian influenza virus),禽坦布苏病毒(Avian tambusu virus),鸭呼肠孤病毒(Duck reovirus),番鸭细小病毒(Muscovy parvovirus))检测均为阴性;灵敏度高,其最低检测下限为23拷贝;并且重复性好,批内和批间重复试验变异系数分别为0.14%~0.65%和0.53%~0.94%,均低于1%.利用该方法对2018年6月至2021年3月的209份疑似DAstV-3感染病例样品进行检测,DAstV-3的阳性检出率为56.5%(118/209).综上结果表明,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稳定性好,为DAstV-3感染的快速诊断和流行病学监测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关键词: 鸭星状病毒3型(DAstV-3);RNA依赖性的核糖核酸聚合酶(RDRP);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福建省2018年~2020年非免疫鸡群滑液囊支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自2010年以来,滑液囊支原体(MS)在我国不同种类和品种鸡群中的感染率持续升高.为调查2018年~2020年福建省肉鸡和蛋鸡群MS感染情况和感染规律,本研究采用商品化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对1 668份非免疫蛋鸡血清样品进行MS抗体检测;采用本实验室建立的TaqManqPCR法对2 777份白羽肉鸡上颚裂拭子样品进行MS检测;对3个规模化养殖场的非免疫蛋鸡群进行MS抗体和病原持续跟踪检测,分析MS抗体产生与MS感染之间的关系;并对临床MS分离株的vlhA基因进行遗传进化分析,以了解MS感染菌株的遗传背景和来源情况.结果显示:福建地区2018年~2020年非免疫蛋鸡群MS抗体总阳性率为64.09%(1 069/1 668),非免疫肉鸡群病原总阳性率为49.62%(1 378/2 777);MS抗体阳性率和病原阳性率在肉鸡和蛋鸡中均表现为随日龄增加而升高.各年龄段蛋鸡MS抗体均为阳性,1月龄蛋鸡MS抗体阳性率为4.4%,2、3月龄蛋鸡MS抗体阳性率显著上升,4月龄蛋鸡MS抗体阳性率大于50%,并可持续至7月龄~15月龄;白羽肉鸡在8日龄~14日龄时MS阳性率开始显著升高,22日龄~28日龄时阳性率超过50%,至36日龄~42日龄时达到92.17%;通过对3个非免疫蛋鸡群的MS抗体和病原持续跟踪检测发现,同一时间点抗体阳性率显著低于病原阳性率;通过vlhA基因遗传进化分析表明,福建地区MS分离株属于不同的进化分支,其来源复杂.本研究结果表明,福建地区2018年~2020年蛋鸡群和肉鸡群MS感染率高,存在严重的水平传播,且同时存在垂直传播的可能性,MS感染菌株来源复杂,临床应采用TaqMan qPCR法对鸡群开展早期MS感染监测.因此,本研究有助于了解和掌握MS在鸡群中的感染情况和规律,为及时采取防控措施降低鸡群MS感染率并提高防治效果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滑液囊支原体 血清学 病原检测 感染规律 进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东南丘陵山区市域农业生产适宜性分析及空间优化调控-以福建省三明市为例

山地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科学评价农业生产适宜性和优化农业生产空间,对保障生态安全、资源安全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已有关于农业生产功能指向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研究指标体系选取因素考虑不全面,对东南丘陵山区市域尺度的农用地适宜性分析和农业生产空间优化调控的研究较少,且评价方法忽视了适宜性影响因素间相对重要性的比较,不利于科学评价农业生产适宜性。本研究以福建省三明市为例,构建适用于丘陵山区的农业生产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素间相对比较的判断矩阵进行因素综合集成,将适宜性评价结果划分为5个等级,并对农业生产空间提出格局优化和调控建议。结果表明:(1)三明市农业生产资源环境承载力空间分布具有“西高东低”特征,承载力较高及以上等级的面积占比为44.83%,主要分布于西部的建宁、宁化和清流县;(2)三明市农业生产适宜和较适宜区域占比为25.61%,与资源环境承载力较高及以上区域分布基本对应,主要分布在平原、盆地等缓坡平坦地区。根据各区县农业生产适宜性评价结果和农业发展现状,将农业生产空间划分为粮食优势生产区、城郊农业区和特色农产品区,并提出相应布局优化和调控策略。本研究可为丘陵地区农业生产适宜性评价提供科学依据,也可为农业生产空间优化调控策略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农业生产适宜性 优化调控 资源环境承载力 东南丘陵山区 福建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16份余甘子种质资源果实的综合品质评价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系统分析与评价我国余甘子种质资源果实的有机酸含量及品质差异,为余甘子的新品种选育、种质资源开发和精准鉴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福建漳州与广东潮州两地16份余甘子栽培种(柴甘、甜甘、玻璃种、玻璃甘、正甜、狮头、土饼、土尖、肉甘、诏安土种1、诏安土种2、揭西种、南带甘、甜种、饼甘接和尖屁股)的成熟期果实为材料,测定其单果质量、纵径、横径、果形指数、还原糖、蔗糖、总酸、有机酸、抗坏血酸等品质指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综合评价余甘子种质资源的品质.[结果]16份余甘子果实单果质量为5.48~12.17 g,其中土饼最高;纵径为18.20~23.56 mm,横径为21.44~28.87 mm,果形指数为78.43%~88.58%,果实为扁圆形或近圆形;蛋白质含量为0.31~0.69 g/hg,以玻璃甘含量最高;水分含量为87.07~90.83 g/hg;脂肪含量为0.042~0.181 g/hg,以揭西种最高;蔗糖含量为0.127~0.650 g/hg,还原糖含量为3.72~6.37 g/hg,总糖含量为3.93~6.73 g/hg,诏安土种1的蔗糖和总糖含量均最高;总酸含量为11.16~18.27 g/kg;糖酸比为2.21%~4.81%.从16份余甘子种质资源果实中共检测到7种有机酸,平均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乙酸、乳酸、柠檬酸、草酸、苹果酸、酒石酸和富马酸,总有机酸含量为232.71~668.73 mg/hg,平均为424.04 mg/hg,且以正甜最高;抗坏血酸含量为167.11~407.76 mg/hg,以诏安土种1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余甘子果实抗坏血酸含量与乳酸、乙酸、富马酸等有机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可将5个主成分分别归类为口感因子、蛋白质因子、酸味因子1、酸度因子、酸味因子2;建立的余甘子果实品质综合评价模型可有效评价不同品种果实的品质性状.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平方欧氏距离=20时,可将16份余甘子种质资源分为2类,其中主成分评分较高的一类种质含有较多的糖类、抗坏血酸、乳酸、乙酸和柠檬酸等.[结论]16份余甘子种质资源果实品质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中诏安土种1、柴甘、正甜、狮头、尖屁股等种质的品质综合评价得分均较高,适宜作为育种亲本或保健品加工原材料加以研发.

关键词: 余甘子;种质资源;果实品质评价;主成分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生境对紫两优737类黄酮及B族维生素含量的影响

福建农业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索紫黑米品种紫两优737在不同种植季节及不同生境的黄酮及B族维生素的变化差异,进而为生产者最佳种植季节及种植地点安排、提高紫两优737生产品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21年4月中旬至10月中旬种植于福建12个地方的紫两优737样本,测定其花青素、黄酮、类胡萝卜素和B族维生素含量,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晚季和烟后季种植情况下,紫两优737样品中花青素、黄酮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明显比早季和中季高,且随海拔升高,这3种物质都有上升的趋势;总维生素含量方面,早、晚季种植比中季和烟后季种植含量高,维生素含量与海拔无明显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表明,VB6、VB4、VB5、花青素、黄酮和类胡萝卜素在第一主成分上有较高的载荷,这一部分体现了紫黑米中主要的营养物质。VB3、VB8、VB7在第二主成分上有较高载荷,VB1和VB2则在第三主成分上有较高载荷。样品中得分最高的是宁德岚亭晚季样本,中季样本普遍得分较低。【结论】紫两优737的B族维生素含量VB5、VB1、VB6较高;从种植季节或种植地点而言,晚季种植或光照充足、气温较低的高海拔地区种植的样本均含有较高花青素、黄酮、类胡萝卜素和B族维生素。

关键词: 紫两优737 花青素 黄酮 类胡萝卜素 B族维生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紫芝栽培新品种武芝2号基于rDNA-ITS和ITS2的分子鉴定与分析

广东农业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利用rDNA-ITS及其ITS2二级结构进行紫芝栽培新品种武芝2号(原名紫芝S2)的分子鉴定.[方法]通过第一代和第三代测序技术分别获得武芝2号的ITS序列,针对灵芝属(Ganoderma spp.)相关种类的ITS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进行分子分类鉴定,采用rDNA-ITS及相关引物序列进行BLAST比对分析,在线预测ITS2二级结构.[结果]Sanger法测序得到的武芝2号ITS序列(MG282563.1,649 bp),与GenBank中5个紫芝ITS序列具有高相似度(99.53%~100%),并且与已知4个紫芝菌株或实物标本在灵芝属系统进化树上聚为一个分支,同属一个种群.已知2个紫芝特异性引物短序列(GS1_22bp、GS2_22bp)出现在武芝2号ITS序列的119~140 bp正向和588~567 bp反向位置;在武芝2号基因组Scaffold No.49上rDNA中找到4个串联重复的ITS区域,与Sanger法测序得到的单个ITS序列高度一致;在ITS2序列二级结构上,武芝2号与ITS2数据库中紫芝Ganoderma sinense的3个螺旋区结构相同,仅螺旋IV区间夹角不同.[结论]基于ITS和ITS2分子鉴定,确认了武芝2号与已知紫芝G.sinense同属一个种群,在ITS2二级结构螺旋IV区存在夹角差异;此外,验证了2个已知紫芝特异性扩增引物的有效性.

关键词: 紫芝;武芝2号;紫芝S2;rDNA;ITS/ITS2;序列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海带中镉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食品与机械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提高实验室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海带中镉元素含量的准确性.方法:参照GB 5009.15-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镉的测定》,对海带样品进行微波消解后稀释定容,采用GF-AAS法测定海带中的镉含量;同时结合试验过程和数学模型,识别该测量不确定度的可能来源,计算各影响因素相关的不确定度分量,并将各分量进行合成,评定整个测量过程的不确定度.结果:当海带样品中镉含量为0.202 mg/kg时,其扩展不确定度为0.008 mg/kg(k=2).结论:影响海带中镉测量不确定度的主要因素为样品溶液中质量浓度的测定,且基本由标准工作溶液配制过程引入,其次加标回收率测定带来的不确定度也较大,今后应加强这两方面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 不确定度 海带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