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3846条记录
茶树黄化种‘天山黄芽’的广泛靶向及靶向代谢组学分析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茶树黄化品种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观赏性,是茶树特色新品种选育的重要目标.为探究两份新黄化茶树的特征代谢物,采用广泛靶向及靶向代谢组学测定‘天山黄芽1号’‘天山黄芽2号’以及‘福鼎大白茶’芽叶的主要生化成分和代谢物.结果显示,在‘天山黄芽1号’‘天山黄芽2号’和‘福鼎大白茶’中鉴定出791种代谢物,其中52.34%-54.23%的代谢物在不同茶树中存在显著差异.KEGG富集分析表明,差异代谢物主要被富集在与氨基酸和黄酮生物合成等相关途径上.‘福鼎大白茶’‘天山黄芽1号’和‘天山黄芽2号’的氨基酸总量分别为46.29±1.72、73.91±1.55和81.36±1.45 mg/g,儿茶素总量分别为101.99±8.50、94.06±9.94和74.43±4.84 mg/g.与对照种‘福鼎大白茶’相比,‘天山黄芽1号’和‘天山黄芽2号’黄酮含量较低,氨基酸含量高,尤其是茶氨酸含量高达52.34 mg/g和53.99 mg/g.综上,‘天山黄芽1号’和‘天山黄芽2号’属于高茶氨酸茶树资源;结果可为其选育利用提供数据支撑.(图5表1参30)

关键词: 茶树 天山黄芽1号 天山黄芽2号 黄化 代谢组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地贪夜蛾高致病力绿僵菌菌株的筛选与鉴定

环境昆虫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获取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具有高致病力的生防真菌,从福建省不同地区分离得到8株寄主为鳞翅目和半翅目幼虫僵虫的绿僵菌Metarhizium,采用浸渍法测定了其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和蛹的致病力,并根据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高致病力菌株进行种类鉴定.结果表明,8株绿僵菌菌株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和蛹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致病力,其中菌株FJMR2和FJXY7表现出较强的致病力.在5 × 107个/mL孢子浓度下,FJMR2和FJXY7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的致死率分别为88.76%和82.13%,对蛹的致死率分别为86.57%和84.00%;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的LT50分别为4.81 d和4.93 d,对蛹的LT50分别为4.94 d和4.83 d.经鉴定菌株FJMR2和FJXY7均为莱氏绿僵菌Metarhizium rileyi.本研究获得2株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和蛹具有高致病力的莱氏绿僵菌菌株,在草地贪夜蛾的生物防治中具有较大应用潜力.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绿僵菌 致病力 种类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形态标记与SRAP标记的莱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福建农业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明莱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为莱豆种质资源优良基因深度发掘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形态标记和SRAP分子标记两种方法对22份莱豆资源的26个数量性状和18个质量性状进行测定、分析。【结果】筛选出的28对SRAP引物扩增多态性条带158条,平均多态性比率为77.75%。两种标记方法聚类结果显示,根据莱豆荚果大小可以将22份莱豆资源分为三大类群体。其中,“上横山10-2-6”和“下横山10-3-3”亲缘关系较近,推测可能存在频繁的基因交流。【结论】22份莱豆资源遗传多样性丰富,形态标记和SRAP分子标记两种聚类方法基本支持根据荚果大小划分莱豆资源,为莱豆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奠定基础。

关键词: 莱豆 形态标记 SRAP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亲缘关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品种番石榴花的挥发性成分分析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番石榴(Psidium guajava)花挥发性成分组成,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10个番石榴品种(‘翠玉’、‘帝王’、‘本土’、‘红叶’、‘粉红蜜’、‘珍珠’、‘西瓜’、‘水蜜’、‘木瓜’和‘红宝石’)花的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分析。结果表明,10个品种共检出相对含量在0.1%以上的挥发性成分43种,包含共有成分10种,以萜烯类化合物(89.77%~97.40%)为主。β-石竹烯、β-罗勒烯、桉叶油醇和D-柠檬烯为花主要挥发性成分。影响品种间挥发性成分差异的成分主要有7种,分别为α-蒎烯、β-罗勒烯、D-柠檬烯、3-蒈烯、香树烯、β-长叶蒎烯和1-异丙基-4,7-二甲基-1,2,3,5,6,8a-六氢萘。按照香气相似性,‘翠玉’和‘帝王’归为一类,‘水蜜’和‘本土’归为一类,‘粉红蜜’、‘西瓜’、‘红叶’、‘木瓜’和‘红宝石’归为一类,‘珍珠’为单独一类。不同品种番石榴花挥发性成分存在相似性和差异性,为番石榴花混合采摘及后期个性化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番石榴 挥发性成分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石灰对蜜柚果园强酸性土壤化学性质和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福建农业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生石灰对蜜柚果园强酸性土壤化学性质和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为蜜柚果园强酸性土壤的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培育试验,设置不同生石灰用量处理,分别为0 g·kg-1(对照,T1)、 1.2g·kg-1(T2)、2.4 g·kg-1(T3),采用化学分析和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不同生石灰施用量处理90 d后蜜柚果园土壤酸度、碳氮含量、细菌群落多样性和组成的变化,利用相关性分析研究细菌群落结构与土壤化学性质的相关性。【结果】与未添加生石灰的对照处理相比,蜜柚果园强酸性土壤施用生石灰后,土壤pH值增加0.91~1.70,交换性铝降低60.00%~99.17%,总碳、总氮分别增加10.27%~39.29%、12.84%~34.86%,铵态氮降低27.74%~33.84%,硝态氮增加3.45%~42.70%。随生石灰施用量的增加,土壤细菌Chao1指数、ACE指数和Shannon指数呈显著增加趋势,增幅分别为47.68%~74.15%、46.40%~73.70%、9.53%~14.95%。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是3个处理的优势菌门(相对丰度>20%),嗜酸栖热菌属(Acidothermus)是优势菌属,且pH越低,相对丰度越高。蜜柚果园强酸性土壤施用生石灰增加绿弯菌门(Chloroflexi)、拟杆菌门(Bacteroidot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相对丰度,提高芽单胞菌属(Gemmatimonas)和小单胞菌属(Micromonospora)的相对丰度。冗余分析(RDA)结果显示,化学性质总共解释69.32%的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变化,其中pH影响最大。【结论】蜜柚果园强酸性土壤施用生石灰能显著提升土壤pH,降低交换性铝,维持土壤总碳、总氮含量,增加土壤硝态氮含量,提高细菌群落结构的多样性和丰富度。建议蜜柚果园强酸性土壤生石灰用量为2.4 g·kg-1

关键词: 生石灰 酸性土壤 土壤pH 细菌群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个水稻半矮秆多分蘖突变体的表型分析和基因精细定位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株高和分蘖是影响水稻(Oryza sativa)产量的重要农艺性状,适当的株高及分蘖数有利于提高水稻的产量.本研究利用0.1%甲基磺酸乙酯(ethylmethylsulfone,EMS)试剂处理籼稻品种'福恢7185'(FH7185),从诱变后代中获得了1个性状稳定遗传的水稻半矮秆多分蘖突变体,命名为sd-fh7185(semi-dwarf from Fuhui 7185).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和野生型FH7185相比,突变体在苗期、分蘖期及成熟期均表现为株高极显著降低(P<0.01),且株高的降低主要是由于穗长和第1节间显著缩短导致的,其目标性状受位于第3染色体的单隐性核基因控制.扩大定位群体最终将目标基因精细定位于InDel标记ID73和GH25之间120 kb的物理区间内,该区间包含有14个预测功能基因.对这些预测基因进行分析,发现其中包含1个已克隆的半矮秆多分蘖基因tensinte branched 1(OsTB1)/fine cuml 1(FC1)(MSU-RGAP基因号:LOC_Os03g49880),测序发现突变体sd-fh7185中该基因在外显子的第439碱基处发生了1个由C到T的单碱基替换,致使该基因转录提前终止,编码的蛋白长度由388个氨基酸缩短至146个氨基酸,造成蛋白功能异常.sd-fh7185的突变位点不同于已发表的OsTB1/FC1突变体fc1-1和fc1-2,是其新的等位基因.该结果为后续进一步深入研究其相关分子机制及水稻育种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水稻 半矮秆 多分蘖 基因定位 序列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荷叶离褶伞遗传差异性分析及菌丝形态鉴定

福建农业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比较荷叶离褶伞(Lyophyllum decastes,Lyd)外地引进菌株与本地栽培菌株的遗传差异性和菌丝形态特征,为荷叶离褶伞选育提供参考.[方法]以真菌18S rRNA(V4)和ITS(ITS1–ITS4)(18S rRNA-ITS)序列对外地引进和本地栽培的荷叶离褶伞进行序列同源性分析、多重序列比对和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通过分析碱基序列突变和遗传距离远近明确荷叶离褶伞菌株间的亲缘关系,并通过菌丝体生长及形态变化确定荷叶离褶伞的遗传学差异.[结果]18S rRNA-ITS序列比对结果显示,外地荷叶离褶伞菌株(Lyd-LR1、Lyd-LR6、Lyd-LR10、Lyd-LR15和Lyd-LR17)发生较高比例的碱基缺失和碱基替换突变,且ITS序列同源性下降至80.09%~89.72%;Lyd-LR1和Lyd-LR6菌株的碱基突变比例高于Lyd-LR10、Lyd-LR15和Lyd-LR17以及福建本地栽培菌株(Lyd-LRX和Lyd-LRY).进化树分析结果进一步显示,Lyd-LR1和Lyd-LR6与Lyd-LR10、Lyd-LR15、Lyd-LR17、Lyd-LRX、Lyd-LRY以及NCBI已经登录的部分荷叶离褶伞或离褶伞(Lyophyllum,Ly)菌株有较远的遗传距离和亲缘关系.Lyd-LR1梭子状菌丝生长较慢且不规则生长,菌丝体呈松散放射状;Lyd-LR6凹陷状菌丝生长较快且明显聚合生长,菌丝体呈平铺状且边缘厚度较高.Lyd-LR1和Lyd-LR6菌株的菌丝体生长速度和菌丝形态均不同于Lyd-LR10、Lyd-LR15、Lyd-LR17、Lyd-LRX、Lyd-LRY菌株圆柱形饱满的菌丝和厚度高生长快的突起状菌丝体.而与Lyd-LR1菌株相比,Lyd-LR6菌株的碱基序列突变位置、碱基突变比例和菌丝形态发生的变化更明显.[结论]外地荷叶离褶伞菌株Lyd-LR6的基因序列碱基突变位置(碱基替换和碱基缺失)、18S rRNA-ITS序列同源性和种属亲缘关系明显区别于其他外地及本地的荷叶离褶伞菌株.高比例的基因序列碱基突变造成Lyd-LR6菌株的菌丝体生长速度和菌丝形态发生明显改变,可作为选育荷叶离褶伞新菌株的材料.

关键词: 荷叶离褶伞 18S rRNA-ITS 同源性分析 发育进化树 菌丝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聚合水稻抗病基因Pigm-1和Xa2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创制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水稻新材料.[方法]以携带抗稻瘟病基因Pigm-1 的双抗 77009和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 的 IRBB23 为父本,以象牙香占为母本,利用杂交和复交方法,借助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在分离世代对目标基因进行检测,结合田间多代选育和抗性鉴定,选育多抗、综合性状优良的 5 个稳定株系,分析其农艺性状;然后利用三系不育系靓香 A分别与象牙香占及 5 个稳定株系进行杂交配组,对杂交组合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分析,并对 5 个稳定株系进行恢复基因检测.[结果]获得 R21-1、R21-2、R21-3、R21-4 和 R21-5 5 个均含有Xa23 和Pigm-1 双基因稳定聚合系,这 5 个改良系对稻瘟病和白叶枯病均具有较好的抗性.不育系靓香A与 5个稳定株系的杂交组合中,只有组合靓香 A/R21-1 表现结实正常,而其余组合均表现半不育;与亲本 R21-1 相比,组合靓香 A/R21-1 的有效穗数、每穗颖花数均表现优异亲本 R21-1 的特性,整精米率表现显著提高,米质可以达到二级部颁优质米标准.[结论]创制了 5 个稳定的Xa23 和Pigm-1 双基因聚合系,其中改良系R21-1 含有恢复基因Rf3,可用于水稻多基因聚合育种.

关键词: 稻瘟病 白叶枯病 Pigm-1 Xa23 聚合育种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源生长素影响百合地下茎生鳞茎发生的转录组分析

南方农业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揭示激素调控百合地下茎生鳞茎发生发育的分子机理,为深入开展生长素相关基因调节百合地下茎生鳞茎发生分子机制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0.2和2.0 mmol/L浓度的外源生长素吲哚乙酸(IAA)对百合地下茎部进行处理,以清水处理作为对照(CK),对收获的地下茎生鳞茎的数量和重量进行测定,结合转录组测序分析,揭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处理下各激素相关基因的时空表达模式,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百合侧生器官发生关键基因进行表达水平检测。【结果】2.0 mmol/L浓度IAA处理后的百合植株,在茎生鳞茎总数量、单株茎生鳞茎数量和茎生鳞茎平均克重均低于0.2 mmol/L处理和CK。KEEG富集结果指向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通路,差异表达基因(DEGs)数字表达谱显示,几乎所有与植物激素相关的基因均受影响,包括生长素、乙烯、脱落酸、油菜素内酯、茉莉酸甲酯、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其中茉莉酸甲酯相关的DEGs最多,其次为生长素。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表明,2.0 mmol/L处理中WOX9、WOX11、KNOX2、CYCD3和CYCD5基因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CK(P<0.05)。【结论】高浓度生长素IAA可有效迟滞百合地下茎生鳞茎的形成和发育。外源生长素处理不仅影响多种植物激素的合成代谢、运输和信号转导,也抑制百合侧生器官发生关键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地下茎生鳞茎的形成和发育。

关键词: 百合 生长素 茎生鳞茎 转录组测序 珠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木耳水提物和粗多糖溶液的流变特性及饮料开发

福建农业学报 2023 CSCD

摘要:【目的】研究黑木耳水提物(Auricularia auricula water extract, AWE)和黑木耳粗多糖(Auricularia auricula crude polysaccharide, ACP)溶液的流变特性,优化饮料配方,为黑木耳饮料的开发提供科技支撑。【方法】观察不同质量浓度和均质压力下AWE和ACP溶液的流变特性;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黑木耳饮料配方。【结果】0.3%~1.5%的AWE与ACP溶液都具有明显的剪切稀化特征,表现为假塑性流体,且为非牛顿流体;随着AWE与ACP质量浓度的降低,其流动行为指数增加,稠度系数降低(P <0.05),0.3%~0.6%AWE溶液和0.3%ACP溶液呈现稳定的流体特性。4~12 MPa均质处理显著提高0.6%AWE和ACP溶液的流动行为指数,同时降低稠度系数,均呈现稳定的流体特性;相同均质压力下0.6%AWE比ACP溶液的黏度更低、流动性更佳。8 MPa均质压力处理的0.6%AWE溶液的平均粒径(6.51±0.02)μm和稳定系数(0.926±0.024)达到平衡。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黑木耳饮料配方为:AWE0.6%、冰糖6%以及柠檬酸0.1%;饮料呈浅褐色,具黑木耳特有风味,口感细腻丝滑。【结论】0.3%~1.5%AWE和ACP溶液均为假塑性流体,且为非牛顿流体;4~12 MPa均质提高了0.6%的AWE和ACP溶液流动性,8MPa均质处理0.6%AWE溶液体系的稳定性最佳,从而确定黑木耳饮料加工以0.6%AWE为生产原料,采用8 MPa作为均质压力。黑木耳饮料最佳配方为:AWE 0.6%、冰糖6%以及柠檬酸0.1%。

关键词: 黑木耳 水提物 粗多糖 流变特性 饮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