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多黏菌素耐药基因mcr-1重组酶介导扩增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动物医学进展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多黏菌素耐药基因mcr-1的保守序列,设计合成一对重组酶介导扩增方法(RAA)特异性引物和一条FAM标记的荧光探针,优化扩增条件,建立了检测多黏菌素耐药基因mcr-1的RAA方法,验证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并应用于临床检测.结果显示,建立的RAA方法只需21 min就能出结果,能特异性地检测多黏菌素耐药基因mcr-1,最低能检测出102的mcr-1阳性质粒拷贝数,也可很好地检测出临床样品中的mcr-1基因.4株临床分离大肠埃希氏菌株样品,有2株mcr-1基因阳性,2株为mcr-1基因阴性.
关键词: 多黏菌素 耐药基因 mcr-1 重组酶介导扩增方法


文心兰OnGI在拟南芥中异源表达促进开花
《园艺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文心兰(Oncidium)进行不同的光周期处理,结果发现长日照条件有利于花芽的形成;克隆获得文心兰OnGI基因,其编码区长3 483 bp,编码1 161个氨基酸;多序列比对结果显示其与石斛(Dendrobium nobile)DnGI同源性最高,为86.57%;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其与其他兰科植物为同一组.组织表达分析结果显示,OnGI在文心兰花中表达量最高,尤其在花苞形成初始时期;在不同生长时期的叶片中,花芽分化期OnGI表达量达到峰值;在不同光周期条件下,OnGI的表达模式存在差异,与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类似.亚细胞定位显示,OnGI定位在细胞核中.在拟南芥中过表达OnGI可以提早开花.根据结果推测,文心兰和拟南芥可能存在类似的光周期调控GI表达的机制,调控植株开花.


冠突散囊菌茶对高糖、高脂大鼠的血糖和血脂相关因素的影响
《中国兽医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探讨冠突散囊菌茶粉对高糖高脂大鼠的血糖和血脂相关因素的影响.以健康雄性SD大鼠为试验对象,建立高糖、高脂的大鼠模型,给予不同剂量冠突散囊菌茶粉灌胃干预,研究冠突散囊菌茶粉对大鼠的生长、血糖和血脂指标以及肠道的葡萄糖转运体2(glucose transporter,GLUT-2)和胰高血糖素原基因(proglucagon gene,PLG)的影响.结果显示,冠突散囊菌茶粉能显著降低大鼠体质量、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空腹血糖含量,进一步研究表明,其能显著改善肝细胞的脂肪化,提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C)含量,降低各肠段GLUT-2的mRNA水平,明显增加各肠段PLG的mRNA水平.结果表明,冠突散囊菌茶粉降糖和降脂效果明显,其效果与浓度呈相关.
关键词: 冠突散囊菌茶 血糖 血脂 葡萄糖转运体2 胰高血糖素原基因


茄子新品种‘福茄8号’
《园艺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茄子新品种‘福茄8号’是以自交系HLB107-2-3-1为母本,以06-10-2-1为父本配制而成的早熟杂交一代品种。果实长条形,萼片绿紫色,果皮紫红色,果面平滑有光泽,果肉绿白色。单果质量170 g左右,果实纵径35 cm,横径3.5 cm。产量高,品质优。耐低温弱光,较抗青枯病、黄萎病等病害,适合福建省秋冬季设施大棚栽培。


不同光质处理下银耳子实体农艺性状和营养成分含量及其相关性
《食用菌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银耳(Tremella fuciformis)栽培过程中从现蕾开始采用不同光质(蓝、绿、红、黄、白光)进行处理,测定银耳农艺性状和营养成分含量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探讨不同光质对银耳子实体农艺性状和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以及子实体农艺性状和营养成分含量的相关性.结果 表明:蓝光处理的耳片最大,白光处理的最小;黄光、绿光和红光处理的耳片较厚,白光处理的最薄;红光处理的耳基直径最大,蓝光处理的较小;蓝光处理的子实体直径、子实体直径与厚度比最大.绿光、红光和黄光处理的纤维素含量较高,蓝光、白光处理的较低;红光处理的还原糖含量、绿光处理的灰分含量、蓝光处理的蛋白质含量最高,绿光处理的总糖含量、蓝光处理的粗多糖含量较高,白光处理的还原糖、灰分、蛋白质、总糖和粗多糖含量最低;白光处理的水分含量较高,蓝光、红光处理的较低.耳片大小与还原糖、灰分、总糖、粗多糖含量,耳片厚度与还原糖、总糖、粗多糖、蛋白质含量,耳基直径与粗纤维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关键词: 银耳;光质;营养成分;相关性;通径分析


优质丰产大果型龙眼新品种福圆的选育
《果树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福圆是立冬本×青壳宝圆的杂交子代,通过选择优良单株,定向培育而成的晚熟优质大果型龙眼新品种。树势中庸,成花易、高坐果率、早丰产;果皮青褐色,果实侧偏圆形,大小均匀,平均单果质量14.6 g;果肉乳白色、半透明,肉质细嫩、较易离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21.9%,还原糖含量6.5 g·100 g-1,总糖含量17.9 g·100 g-1,维生素C含量90.7 mg·100 g-1,可食率69.4%,味浓甜,品质佳。在福州地区,果实9月中下旬成熟;高接后3年生树平均果穗质量1 190.5 g,平均株产7.2 kg;4年生树平均果穗质量1 212.6 g,平均株产18.1 kg;丰产、稳产性好,连年结果能力强。适宜在福建福州、四川泸州、重庆万州及相似生态区栽培。


黑皮果蔗中碱性蔗糖转化酶基因ShINV6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高等植物中,蔗糖转化酶广泛参与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应答等过程,在控制光合产物在不同库组织的分配上起重要作用,是决定作物经济产量的关键酶.本研究以黑皮果蔗'Badila'为实验材料,克隆了一个果蔗蔗茎中碱性转化酶基因ShINV6,并对其序列特征、表达特性及其编码蛋白的酶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ShINV6基因cDNA全长共2859 bp,其中编码区为1254 bp,共编码417个氨基酸,其中精氨酸(Arg)含量最高,为12.7%,分子质量为46.29 kD,理论等电点为10.89,进化关系分析发现ShINV6蛋白与甘蔗、玉米、高粱等单子叶作物的中碱性蔗糖转化酶高度同源,具有典型的Glyco_hydro_100结构域,多重序列比对发现ShINV6蛋白的C端比其他转化酶少约130个氨基酸,细胞定位和亲水性分析预测ShINV6蛋白可能为细胞质中的亲水性蛋白.在果蔗生长发育过程中,观测蔗茎中的蔗糖含量变化,发现随着种植时间的延长蔗糖含量逐渐增加,其中10月至11月是糖分积累最多的月份.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9月份ShINV6表达量达到最大值,结合果蔗生长期生物产量增长规律推测ShINV6很可能参与了蔗茎生长旺盛期光合作用产物蔗糖在蔗茎(库)中的卸载过程,把蔗糖转化成己糖以供蔗茎快速生长.
关键词: Badila;中碱性转化酶;ShINV6;基因克隆


莱氏绿僵菌FJMR2对草地贪夜蛾不同虫态的致病性研究
《应用昆虫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明确莱氏绿僵菌Metarhizium rileyi FJMR2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生物防治潜力。【方法】在室内条件下,采用浸渍法测定了莱氏绿僵菌FJMR2对草地贪夜蛾卵、幼虫和蛹的致病性。【结果】当孢子浓度为2×10~8孢子/m L时,草地贪夜蛾1-5龄幼虫和蛹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100%、95.78%、87.15%、64.67%、38.00%和93.93%;草地贪夜蛾1-5龄幼虫和蛹的LC50分别为3.12×10~4、7.94×10~4、2.24×10~6、2.13×10~7、7.46×10~8和1.25×10~5孢子/m L。LT50随孢子浓度的增大而缩短、随幼虫虫龄的增长而延长,当孢子浓度为2×10~8孢子/m L时,草地贪夜蛾1-5龄幼虫和蛹的LT50分别为3.93、4.32、5.62、7.18、9.40和4.45 d。卵期为0 h和24 h的草地贪夜蛾卵经莱氏绿僵菌FJMR2浸渍处理后,孵化率分别为84.53%和89.77%,初孵化3 d的幼虫存活率分别为1.81%和3.0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莱氏绿僵菌FJMR2对草地贪夜蛾1-4龄幼虫和蛹具有较强侵染致病能力,同时显著降低卵的孵化率和初孵幼虫存活率。


鸡蛋果大小测量的多种图像边缘检测算子对比
《热带作物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小测量是鸡蛋果采后分选阶段一个十分重要且不可或缺的环节.阐述多种边缘检测算子以及基于边缘检测算法的图像识别步骤,模拟鸡蛋果采后大小测量分选现场,构建一个水果图像获取平台.为增加难度,选取40个表面具有一定皱皮现象的鸡蛋果,使用水果图像获取平台获取从顶端拍摄的40张鸡蛋果图像作为试验材料.基于Visual Studio 2017集成开发环境,调用OpenCV 3.2.0机器视觉库,采用C++编程语言,针对40张鸡蛋果图像,使用4种算子Canny、Sobel、Laplacian、Scharr进行边缘检测;使用Photoshop 7.0.1软件基于图像测算鸡蛋果大小作为真实果实大小数据的近似值,参照该数值衡量算法检测的准确度;对4种算子的检测参数进行自动调优,依次使用SPSS软件对每一种算子的检测参数、4种算子的检测准确度及单果检测时间进行统计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使用Canny算子在(70,105,3)参数下进行鸡蛋果大小测量时,与其他几种算子比较,测量准确度最高,单果测量平均用时为1.98 ms,也是4种算子中最快的,可满足于鸡蛋果采后大小智能分选的实际需求.


基于化学计量学的不同生境及生长期马蓝叶指纹图谱和化学特征研究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 探究不同生境下不同生长期马蓝叶指纹图谱和化学特征,为马蓝的栽培过程中光强管理和品质评价提供方法和参考。方法 采集11批不同生境(桉树下、稻田半阳生、稻田全阴生、稻田全日照、枇杷树下)和不同生长期马蓝叶,采用HPLC法建立11批马蓝叶指纹图谱,同时测定马蓝叶主要成分吲哚苷、色胺酮、靛蓝和靛玉红的含量,结合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化学计量学方法对不同生境和生长期马蓝叶的指纹图谱和化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建立11批马蓝叶的指纹图谱,共标定8个峰,指认4个峰,指纹图谱相似度在0.295~0.806,生长后期的马蓝叶非极性成分增加;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一致,分为4大类,稻田全日照马蓝叶与其他生境马蓝叶显著不同。含量分析结果表明马蓝叶中吲哚苷、靛蓝和靛玉红含量在生长后期增加,而色胺酮降低。光照对马蓝叶4种成分吲哚苷、色胺酮、靛蓝和靛玉红有一定影响,全日照和部分光照均有利于马蓝叶吲哚苷、靛蓝和靛玉红的积累,部分光照有利于马蓝叶色胺酮的积累。结论 马蓝叶指纹图谱和化学成分受不同生境和不同生长期的影响,稻田和树荫下均适合马蓝的栽培,部分光照更有利于马蓝叶活性成分的积累。本研究所建立的指纹图谱、多指标定量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方法为马蓝的栽培光照强度管理和质量评价提供方法参考。
关键词: 马蓝叶 不同生境 不同生长期 指纹图谱 活性成分 化学计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