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3718条记录
新型鸭呼肠孤病毒、新型鹅细小病毒和鸭坦布苏病毒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福建农业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能同时检测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ew-type duck reovirus,NDRV)、新型鹅细小病毒(Novel goose parvovirus,NGPV)和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的方法.[方法]根据NDRV、NGPV和DTMUV基因组的保守区域设计3对特异性引物,预期特异性扩增NDRV、NGPV和DTMUV的片段大小分别为594、467、328 bp,建立可同时检测NDRV、NGPV和DTMUV的多重PCR检测方法,对其进行特异性、敏感性及重复性检验,并在临床上进行初步应用.[结果]特异性检测结果表明,该多重PCR方法可同时扩增NDRV、NGPV、DTMUV的目的片段,且未扩增出其他鸭常见病原;敏感性结果显示NDRV、NGPV和DTMUV的检测下限分别为8.80×104、4.03×104、2.15×104 copies·μL?1;重复性试验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采用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对167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其检测结果与该3种病毒的常规单一PCR检测结果符合率为100%.[结论]建立的多重PCR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重复性好等优点,适用于临床样品中存在以上3种病原感染的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关键词: 新型鸭呼肠孤病毒;新型鹅细小病毒;鸭坦布苏病毒;多重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兔源F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环介导等温扩增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中国兽医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建立检测兔源F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快速检测方法,本试验根据F型多杀性巴氏杆菌fcbD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了2对特异性引物,经反应条件优化,建立了检测兔源F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快速检测方法。结果显示,该LAMP快速检测方法的最优反应条件为:外引物和内引物的浓度比为1∶7、反应温度为65℃、反应时间为60 min。该方法特异性强,对兔源A型和D型多杀性巴氏杆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阴性对照(灭菌ddH2O)均无交叉反应。该方法敏感性高,最低检出限为1×10~2拷贝/μL的兔源F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基因组DNA,是普通PCR方法的10倍。此外,该方法重复性好,准确性高。该方法的建立为兔源F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快速检测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关键词: F型多杀性巴氏杆菌 fcbD基因 LAMP快速检测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pAPN和NEU3的敲除对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侵染的影响

中国兽医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氨基肽酶(pAPN)是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侵染的主要受体,为了验证pAPN和唾液酸神经氨酸酶(NEU3)双基因对TGEV入侵机制的影响,应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敲除ST细胞的2个基因pAPN和NEU3.经过病毒感染试验,测定敲除2个目标基因pAPN和NEU3的ST细胞,对病毒的侵染变化以及病毒拷贝数的变化和细胞病变改善,同时监测病毒侵染后纤连蛋白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敲除2个目标基因pAPN和NEU3的ST细胞,明显减轻TGEV侵染引起的细胞病变,TGEV的拷贝数也明显出现下降.此外,同样滴度的TGEV侵染pAPN和NEU3双基因敲除ST细胞后,诱导ST细胞的免疫应答物IFN-β的mRNA水平明显低于野生型ST细胞组.pAPN和NEU3双基因的敲除,明显降低了 ST细胞中TGEV的拷贝数,同时也减轻病毒引起的细胞病变,结果证实细胞中的pAPN和NEU3双基因可作为将来养猪生产中抗病毒治疗及抗病品种选育的靶基因.

关键词: 氨基肽酶 唾液酸神经氨酸酶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 病毒的拷贝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伪狂犬病病毒变异株gC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畜牧兽医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旨在建立变异伪狂犬病病毒FJ-2012株gC蛋白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掌握不同猪场猪群的gC抗体水平情况。将FJ-2012株gC基因连接至pCzn1载体,转染至Arctic express(DE3)感受态细胞,IPTG诱导表达产物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验证,通过矩阵法试验、临界值的确定、特异性试验、重复性和敏感性试验,建立PRV-gC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并对源于不同猪场的280份血清进行PRV-gC抗体检测。结果表明,成功表达获得FJ-2012株pCzn1-gC重组蛋白;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的最佳抗原包被浓度为10μg·mL-1和最佳样品血清稀释比例为1∶50,阴性和阳性判定的OD650 nm临界值为0.406~0.438,介于之间的判定为可疑;临床检测结果显示,120份盲样猪血清PRV-gC抗体阳性率为91.67%、PRV-gB抗体阳性率为95.00%,两种抗体检测结果的整体符合率为95.83%;PR不稳定的猪场血样PRV-gC抗体阳性率为96.25%(77/80),而PRV已净化的种猪场血样PRV-gC抗体阳性率为78.75%(63/80)。因此,建立的PRV变异株gC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为临床猪血清抗体检测提供了特异、灵敏和稳定的技术,也为开展变异PRV血清学调查奠定基础。

关键词: 伪狂犬病病毒 gC蛋白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福建省莆田市鸭疫里默氏杆菌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检测与QRDR基因突变分析

福建农业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了解目前福建省莆田市鸭疫里默氏杆菌菌株对喹诺酮类相关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探讨其耐药机制.[方法]采用K-B法对2019–2021年分离自福建省莆田市的55株鸭疫里默氏杆菌菌株进行6种喹诺酮类药物的药敏试验,采用PCR方法对喹诺酮耐药决定区基因(QRDR)和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基因(PMQR)等6种耐药基因进行检测并分析.[结果]在55株鸭疫里默氏杆菌菌株中,50%以上菌株对吡哌酸、诺氟沙星、恩诺沙星、环丙沙星高度耐药,且为多重耐药;90%以上菌株对氧氟沙星高度敏感.耐药基因PCR检测结果显示,未检测到qnrA、qnrB、qnrS、oqxA等4种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基因.QRDR突变分析发现,gyrA基因推测氨基酸序列中有6个位点发生突变,突变类型有S83R和S83I、S84P、D87A和D87G、A183V、N202E、Y211H;其中以S83I、N202E、Y211H的突变最多见,突变率分别为98.18%(54/55)、92.73%(51/55)、90.91%(50/55);39株耐恩诺沙星菌株中gyrA基因出现S83I(38/39)和S83R(1/39)突变,S83I突变也在3株恩诺沙星敏感菌株中发现.parC基因只在1株恩诺沙星中介菌株中出现F155S突变,这在鸭疫里默氏杆菌中未见报道.[结论]莆田市鸭疫里默氏杆菌的喹诺酮类药物耐药严重,未发现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基因,gyrA基因的S83I突变可能是介导鸭疫里默氏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

关键词: 鸭疫里默氏杆菌 喹诺酮类 耐药基因 gyrA基因 parC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摘心对'巨峰'葡萄生长及蔗糖和淀粉代谢的调控作用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揭示摘心对'巨峰'葡萄(Vitis vinifera×V.labrusca'Kyoho')生长发育、蔗糖和淀粉代谢的作用及其分子机理,采用不同留叶摘心方式,对叶片和茎段表型,果实可溶性固形物、蔗糖和淀粉积累特征,以及蔗糖和淀粉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摘心抑制'巨峰'葡萄叶片生长和茎段增粗,但促进花序早期的快速增长,提高单果重、果穗重、株产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叶摘心提高生长发育后期叶片蔗糖、茎段蔗糖和淀粉的含量;2叶摘心促进蔗糖代谢基因SPS、NI、CWI的高表达,同时抑制淀粉代谢中AMY的表达.因此,2叶摘心能够调控SPS、NI、CWI和AMY基因的表达进而促进蔗糖合成和淀粉积累,为果实成熟、新梢萌芽和开花奠定营养基础.

关键词: 葡萄 摘心 蔗糖 淀粉 糖代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多种回归模型对比估算琯溪蜜柚叶片钾素含量

热带作物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钾素是蜜柚营养三要素之一,是准确诊断和定量评价生长状况的重要指标,建立合适的蜜柚叶片钾素含量高光谱估算模型,为实现快速、无损、精确的钾素含量估测提供依据.基于蜜柚叶片高光谱数据和钾素含量实测数据,首先分析蜜柚叶片钾素含量与原始及一阶微分光谱的相关性,然后分析与敏感波段植被参数的相关性,并找出相关性较好的光谱参数,建立蜜柚叶片钾素含量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PLS)、BP神经网络回归模型(BPNN)、随机森林回归模型(RF)和支持向量机回归模型(SVM),并确定蜜柚叶片钾素含量最佳估算模型.在513~598 nm和699~735 nm处,蜜柚叶片钾素含量与原始光谱反射率呈显著负相关,最大负相关系数分别为–0.47(554 nm)和–0.45(715 nm).在507~552 nm和691~711 nm处,蜜柚叶片钾素含量与一阶微分光谱反射率呈显著负相关,最大负相关系数分别为–0.54(528 nm)和–0.53(702 nm);在557~655 nm处,二者呈显著正相关,最大正相关系数为0.58(579 nm).选择554、715、528、579、702 nm构建光谱参数,建立差值植被指数(DVIλ1,λ2)、比值植被指数(RVIλ1,λ2)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λ1,λ2)等,其中与蜜柚叶片钾素含量相关性较好的光谱参量为NDVI′579,702、RVI554,715、RVI′528,579、R′579.建立PLS、BPNN、RF和SVM等4种回归模型估算蜜柚叶片钾素含量并进行对比验证,4种估算模型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72、0.74、0.84和0.81,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2.44、2.28、1.49和1.61;相对误差(RE)分别为9.95%、9.01%、7.84%和8.01%.验证模型的R2分别为0.79、0.84、0.85和0.82,RMSE分别为1.69、1.48、1.34和1.41,RE分别为8.47%、7.70%、6.12%和6.35%,RF估算模型精度稍高于PLS、BPNN和SVM估算模型.

关键词: 高光谱 蜜柚 钾素 光谱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刺葡萄白藜芦醇合成酶基因对不同光质的响应及转录因子筛选

西北植物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白藜芦醇合成酶基因(RS)的表达模式和转录调控特征,该研究以刺葡萄愈伤组织为材料,采用RT-PCR方法进行RS1基因克隆,分析RS1基因在8种不同光质培养条件下的表达模式,并对靶向RS1的转录因子进行预测分析和筛选验证.结果表明:(1)成功从刺葡萄中克隆获得RS1基因(GenBank登录号为OM339527);RS1基因开放阅读框为1179 bp,由2个外显子和1个内含子组成,编码392个氨基酸,为亲水性无信号肽的细胞质定位蛋白,磷酸化修饰主要发生于苏氨酸和丝氨酸位点上,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无规则卷曲和延伸链组成.(2)RS1启动子具有多个光响应和转录因子识别与结合元件,还涉及激素调控、生长发育、环境条件响应.(3)转录调控预测发现,靶向RS1的转录因子来自9个家族,共有23个成员,其中MYB和Dof基因家族具有多个成员和RS1启动子结合位点.(4)共线性分析表明,葡萄与毛果杨的共线性最高,MYB-DIV和Dof5.1具有多个共线基因.(5)转录水平分析显示,长波光促进RS1的表达,在不同光质和培养阶段下MYB-DIV与靶基因RS1具有相同的表达模式,而Dof5.1的表达模式与RS1呈相反趋势,表明MYB-DIV和Dof5.1分别通过正负调控参与RS1的转录表达.

关键词: 刺葡萄 白藜芦醇 光质 转录因子 RS MYB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高产早熟杂交水稻新品种潢优粤禾丝苗的选育

福建农业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 充分挖掘和利用优良常规稻资源,加强早熟优良杂交水稻不育系的创制,培育杂种优势强、优质、抗病及广适应性的早熟杂交水稻新品种,满足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对早熟优良杂交水稻品种需求.[方法] 以泸香90B为母本,早熟优质常规稻佳辐占为父本杂交,后代经福建建阳和海南三亚两地穿梭加代育种,及福建上杭茶地稻瘟病抗性鉴定,从中筛选出早熟、大粒、优质、抗病的优良单株与Ⅱ-32A测交和多代回交转育,于2013年育成早熟优质高配合力水稻不育系潢达A;2016年春季在海南用潢达A与恢复系粤禾丝苗进行制种配组(潢优粤禾丝苗).潢优粤禾丝苗于2016–2017年参加福建、海南和江西等多地品比试验,2018–2020年参加福建省早稻组和长江中下游晚籼早熟组联合体区试和生产试验,考察其综合性状表现.[结果] 潢优粤禾丝苗在多地品比试验中,平均产量达8100.00 kg·hm?2以上,比对照品种增产4.33%~18.76%.在福建省早稻新品种筛选试验、区试和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分别达8014.50 kg·hm?2、8003.70 kg·hm?2和7444.65 kg·hm?2,比对照品种T78优2155平均增产4.80%、10.93%和8.26%;在长江中下游晚籼早熟组联合体区试和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9761.25 kg·hm?2和8838.45 kg·hm?2,比对照品种五优308平均增产4.18%和3.54%;于2020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200009),202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稻20210328).[结论] 潢优粤禾丝苗是早晚兼用型、高产稳产、抗病的优质杂交水稻品种,其早稻和晚稻米质分别达部颁一等和三等优质稻品种品质标准,可在福建全省作早稻种植和长江中下游双季稻区作晚稻种植,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早熟 潢优粤禾丝苗 品种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萍多糖结构特征、流变特性及抗氧化活性

食品与机械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红萍多糖的结构特征、流变特性及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热水浸提法提取红萍多糖,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傅里叶红外光谱法、扫描电镜等方法对其分子量、单糖组成、基团构成、微观结构、流变特性和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红萍多糖为酸性杂多糖,主要由甘露糖、葡萄糖醛酸、半乳糖、木糖、葡萄糖组成。样品具有典型的多糖特征吸收峰,异头碳连接方式为β-构型。微观层面呈网状结构,分子主要以柔性链的形式存在。多糖溶液是剪切变稀的假塑性流体,且有弱凝胶特性。红萍多糖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半数清除率浓度(IC50)值分别为0.32,1.00,0.96 mg/mL。结论:红萍多糖具有良好的流变学特性及潜在的抗氧化活性。

关键词: 红萍 多糖 结构特征 流变特性 抗氧化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