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9441条记录
檀香吸器维管组织的个体发育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檀香吸器维管组织的发育过程,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檀香吸器维管组织的个体发育。结果表明,檀香维管组织的分化分为两个时期:入侵前和入侵后。吸器维管组织发育始于盘状吸器时期,起源于吸器基部具有分生能力的细胞,后分为两束。侵入前无向顶的分化,处于吸器基部。侵入后随吸管深入寄主根与寄主根维管束连通,形成具有吸收功能的维管组织。成熟吸器维管组织呈倒烧瓶结构,仅处于吸器烧瓶核心两边,由木质部组成而无韧皮部。檀香的吸器维管组织发育有两个因素诱导,一个是遗传因素,另一个为寄主。这些为檀香半寄生性特性研究提供了形态解剖学基础。

关键词: 檀香 吸器 维管组织 导管分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精粗比对海南黑山羊生长性能和血液指标的影响

家畜生态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讨不同精粗比日粮对海南黑山羊生长性能,血液指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选取身体健康体重约10kg生长期海南黑山羊30只,随机分为6组,分为对照组CK(精料、粗料分开饲喂,精粗比50∶50)、全混合日粮组(40∶60,45∶55,50∶50,55∶45,60∶40),每组5只羊,试验期30d。结果显示,饲喂全混合日粮可以显著提高平均日增重、总增重,降低料重比(P<0.05),对采食量影响不显著(P>0.05),精粗比40∶60处理组,平均日增重、总增重最高,料重比最低。不同处理试验羊血液白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血液总蛋白、球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尿素、葡萄糖含量有不同的影响(P<0.05)。饲喂全混合日粮提高了纯收入、投入产出比,精粗比40∶60处理组经济效益最好。综合考虑生长性能、血液指标和经济效益,海南黑山羊饲喂全混合日粮优于精料、粗饲料分开饲喂,精粗比为40∶60的全混合日粮时,生长性能、经济效益最好。

关键词: 海南黑山羊 精粗比 生长性能 血液指标 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采后菠萝果实黑心病发病过程中乙醇代谢的变化

果树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采后‘巴厘’菠萝果实黑心病发生过程中乙醇代谢途径的变化。【方法】对六成熟(6 M)和八成熟(8 M)果实进行黑心病发病情况观察,并检测常温贮藏时,黑心病发病过程中果实乙醇代谢相关产物、代谢关键酶活性以及基因表达变化。【结果】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菠萝黑心病病情指数逐渐提高,其中6 M果的病情指数显著高于8 M果(P<0.05)。在贮藏前4 d,6 M果丙酮酸含量显著高于8 M果(P<0.05)并呈下降趋势,而8 M果呈上升趋势;6 M果的乙醛含量为先上升后下降,第6天出现峰值,而8 M果为逐渐下降趋势。6 M果和8 M果乙醇含量变化趋势一致。丙酮酸脱羧化酶(pyruvate decarboxylase,PDC)和乙醇脱氢酶(alcohol dehydrogenase,ADH)活性变化呈先升后降趋势,且8M果ADH活性显著高于6 M果,PDC和ADH基因表达与酶活性变化趋势一致。【结论】菠萝的采收成熟度与黑心病的发病率密切相关,成熟度高的8 M果贮藏过程中菠萝黑心病的发生率明显低于6 M果;伴随黑心病的发生,6 M果和8M果的乙醇代谢相关产物、代谢关键酶活性存在差异,乙醇代谢可能与黑心病发生密切相关。

关键词: 菠萝 黑心病 乙醇代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施TDZ对秋石斛‘红霞’生长与开花的影响

北方园艺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以秋石斛‘红霞’为试材,研究外施不同浓度的噻苯隆(TDZ)对秋石斛‘红霞’生长与开花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施TDZ可以显著提高秋石斛‘红霞’的花芽萌发率,处理30d开始大量抽出花芽,TDZ 30mg·L~(-1)处理60d花芽萌发率可达91.43%,而对照仅为46.15%;外施TDZ可以显著增加单株的花序数量,最高可达3.80枝;高浓度的TDZ会导致花序缩短、单序花朵数减少、花朵变小甚至花朵畸形等不利影响。综合来看,以TDZ 30mg·L-1处理促进生长、提前花期的效果最好,且对花朵质量影响最小。该研究结果为秋石斛人工调控花期、提高经济价值提供了技术参考。

关键词: TDZ 秋石斛‘红霞’ 生长 开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兰花花期调控技术及相关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江苏农业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兰花是世界著名的观赏花卉,在国际花卉产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兰花的自然花期与市场需求容易错位,极大地限制了兰花产业的发展。因此,兰花的花期调控技术便成为生产的关键环节。为此,国内外兰花工作者展开大量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就目前国内外对光照、温度、植物生长调节剂、营养等兰花花期调控技术措施及相关开花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现有研究存在问题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探讨,以期为深入研究兰花花期调控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兰花 花期调控 分子生物学 光照 温度 植物生长调节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与圭亚那柱花草不育基因相关的SRAP标记的筛选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旨在筛选与柱花草花粉不育基因相关的特异性分子标记,为今后筛选特异SCAR标记及建立柱花草稳定的雄性不育系提供新的理论基础,为柱花草杂交育种奠定基础。本研究以圭亚那柱花草1979(母本,花粉不育)和热研5号(花粉可育,轮回父本)的30株BC1F1代群体为材料,利用100对SRAP引物组合,筛选出在花粉不育基因池中稳定扩增的2个SRAP标记。经基因池各单株验证和群体单株验证,这2个标记仅在花粉不育个体中出现,表明这2个标记与柱花草花粉不育基因存在一定的连锁关系。

关键词: 圭亚那柱花草 不育基因 BAS SRAP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六斑月瓢虫取食不同猎物的生长发育及繁殖特性

生态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六斑月瓢虫是我国农、林、蔬、果生态系统中重要的捕食性天敌之一,能够捕食多种猎物。不同的猎物质量显著影响捕食性天敌昆虫的活力。为评价取食不同猎物对六斑月瓢虫生物学特性的影响,采用实验种群生命表的方法研究了六斑月瓢虫取食烟粉虱、豆蚜和玉米蚜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情况。结果表明,六斑月瓢虫取食烟粉虱的世代发育历期最长、存活率、雌虫寿命和繁殖力最低,分别为(26.15±0.42)d、(52.95±1.98)%、(53.73±2.17)d和(157.67±16.79)粒/雌;而取食玉米蚜的世代发育历期最短、存活率、雌虫寿命和繁殖力最高,分别为(16.40±0.49)d、(77.93±0.76)%、(68.33±4.31)d和(798.77±44.29)粒/雌;取食豆蚜时的各生物学参数介于两者之间。种群生命表参数也反映了类似的结果,取食烟粉虱的净增殖率(R0)、内禀增长率(r_m)和周限增长率(λ)最低分别为71.216、0.092和1.094,世代平均历期(T)最长为47.377d;取食玉米蚜的R_0、r_m和λ最高分别为290.281、0.131和1.143,T最短为42.428d。总体来看,相对于烟粉虱而言,蚜虫更适合六斑月瓢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且玉米蚜优于豆蚜。

关键词: 六斑月瓢虫 烟粉虱 豆蚜 玉米蚜 生长发育 繁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梨根腐病的研究进展

中国南方果树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根腐病是为害油梨的一种重要真菌病害,世界上所有的油梨种植区都有发生,是制约油梨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引起油梨根腐病的病原有:疫霉菌、蜜环菌、焦菌以及丝核菌等,其中疫霉菌为主要病原菌。本文从病原菌发病规律、病原真菌的致病机理以及根腐病的综合防治等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总结油梨根腐病的研究现状,开拓未来研究方向。

关键词: 病原菌 致病机理 防治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1份结缕草属种质资源耐盐性评价

热带作物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旨在筛选耐盐种质,为培育适宜中国盐碱土种植的结缕草新品种提供优良亲本。采用土培法对来自华东地区的41份结缕草属(Zoysia)种质的耐盐性差异进行评价。处理60 d后发现20 g/L的NaCl胁迫下结缕草种源间的生长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相对根系干重、相对地上部干重、相对全株干重的变异系数分别为44.86%、31.09%和31.51%。采用隶属函数值的综合评价方法对供试材料的耐盐性划分为5个等级,处于1~3级的(耐盐型)共14个;处于第4级的(中间型)共13个;处于第5级的(敏盐型)共14个。其中,沟叶结缕草最耐盐,中华结缕草处于中间型。筛选出最耐盐的5份种质是依次是Z36、Z35、Z09、Z22和Z05,最敏盐的5份种质依次是Z03、Z31、Z13、Z29和Z43。

关键词: 结缕草 耐盐性 变异分析 综合评价 相关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WGD-3配方在澳洲坚果嫁接育苗中的应用

中国南方果树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WGD-3配方是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研制的用于澳洲坚果嫁接育苗的复合配方,以澳洲坚果品种Hinde(H2)和Pahala(788)为接穗,研究了不同浓度WGD-3对澳洲坚果嫁接育苗的影响。结果表明,Hinde(H2)和Pahala嫁接成活率、抽发新梢数量、新梢平均长度和新梢总长度均以15mg/kg处理效果最好;嫁接成活率分别达90.00%和87.23%,显著高于对照,提高了57.28%和60.26%;每株抽发新梢数量分别为4.8条和4.5条,多于对照的4.1条和3.2条;嫁接后60d,新梢平均长度分别为1.2cm和1.6cm,新梢总长度分别为6.4cm和7.5cm,均高于对照。此外,WGD-3配方降低了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提高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提高了嫁接成活率。WGD-3配方嫁接澳洲坚果不需枝条环割或复杂的温室设施,具有成活率高、操作简便、省时省力、嫁接速度快、抽梢数量多、植株生长迅速等优点,适于澳洲坚果大规模嫁接育苗应用。

关键词: WGD-3 澳洲坚果 嫁接 成活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