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11个坪用狗牙根品种比较试验
《中国草地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1~2014年对11个狗牙根品种(系)进行品种比较试验,连续3年对其密度、均一性、颜色、质地、绿色期、抗旱性、耐热性、抗寒性、抗病性、抗虫性、杂草危害程度、成坪速度、草坪质量综合评分,结果表明:品种V-1质量综合评分最高,为7.6,明显高于对照品种Tifway(6.8)、Tifgreen(7.0)和南京狗牙根(7.0)。品种V-1在均一性、绿色期、抗旱性、抗寒性、抗病性、杂草危害程度及成坪速度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品种Tifway、Tifgreen和南京狗牙根,颜色、耐热性、抗虫性与对照品种Tifway、Tifgreen和南京狗牙根表现相当;密度高于Tifway,略低于Tifgreen和南京狗牙根;质地略低于Tifway、Tifgreen和南京狗牙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相法分离纯化橡胶树树皮质膜
《广西植物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橡胶树树皮质膜H~+-ATPase在橡胶树产排胶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制备高纯度及高活性的质膜是研究质膜H~+-ATPase特性和功能的必要条件。该研究以一年生巴西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树皮为材料,利用差速离心法获得粗膜微粒体,通过两相分配法分离纯化质膜,并研究两相体系中不同浓度聚合物(5.9%、6.1%、6.3%、6.5%、6.7%,W/W)和KCl(2、5、8、11、14 mmol·L~(-1))对质膜蛋白得率和纯化效率的影响。通过Bradford法对质膜蛋白得率进行检测,同时采用酶活性检测法对质膜纯度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选用6.4%(W/W)聚合物浓度和5mmol·L~(-1)KCl组成的两相体系可获得较高纯度和得率的橡胶树树皮质膜。通过电镜观察法在形态学上对质膜纯度进一步评价,利用铅铀能侵染全部膜组分使其染色,而磷钨酸只能专一性地侵染质膜并使其染色这一特性,分别使用铅铀和磷钨酸对切片进行染色,并通过透射电镜对切片染色程度进行直接观察,结果表明提取的粗膜微粒体中质膜组分较少,存在大量的细胞器膜污染,而纯化后的质膜膜组分较单一,其他膜组分污染较少,而且质膜大小较均一,可以用于进行后续橡胶树树皮质膜H~+-ATPase特性和功能的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橡胶树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HbCYS2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生物技术通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ystatin,CYS)广泛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调控、生物与非生物胁迫应答过程。从橡胶树中获得1个CYS基因,ORF长度为687 bp,编码1个由228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该蛋白含有2个CYS结构域,以及1个含有30个氨基酸残基的信号肽,为分泌蛋白,推测属于植物CYS II型,命名为Hb CYS2(Gen Bank:KX161925)。表达分析发现Hb CYS2在胶乳中高表达,并且受割胶和产量调节剂ET调控;在叶片组织中,Hb CYS2对多主棒孢侵染表现出明显应答。由此推测,胶乳中Hb CYS2在橡胶树胶乳再生、以及割胶伤害应答中发挥一定的调控作用,叶片中Hb CYS2参与橡胶树棒孢落叶病的防御或抵抗。
关键词: 橡胶树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胶乳再生 胁迫应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株根瘤菌菌株与热研5号柱花草共生最适钼浓度研究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砂培的方法,设7个钼水平,4个菌株,通过对株高增加、地上部产量、植株氮含量、根瘤数和固氮酶活性的测定及综合分析,确定使热研5号柱花草接种不同根瘤菌菌株达到最佳促生性能的钼浓度.结果表明:高浓度钼不利于产量的增加,缺钼不利于氮含量的增加;经主因子分析,热研5号柱花草接种LZ3-2的最适钼浓度为1 500mg·L~(-1),接种菌株RJS9-2及不接种的最适钼浓度为1 000~1 500mg·L~(-1),接种菌株YM11-1最适钼浓度为500~1 500mg·L~(-1);接种菌株PN13-3最适钼浓度为2 000mg·L~(-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源ABA及其抑制剂钨酸钠对木薯块根类胡萝卜素相关基因和蛋白的影响
《生物技术通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研究外源ABA及其抑制剂钨酸钠(Na_2WO_4)对木薯块根类胡萝卜素相关基因和蛋白的影响。以木薯品种华南9号(Manihot esculenta Crantz SC9)为材料,HPLC测定块根β-胡萝卜素;Western blot分析相关蛋白表达量;QPCR分析相关基因表达量。结果显示,外源ABA及钨酸钠能提高块根β-胡萝卜素的含量;其中外源ABA与钨酸钠都提高了类胡萝卜素合成途径基因PSY2与LCYB表达,并抑制降解相关的ZEP与NCED3基因的表达,从而能够在转录水平的变化上解释β-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且LCYB与ZEP在转录与翻译水平具有一致性;与质体相关PAP1基因和FBN1a在处理下上调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质体小球的数量;外源ABA及钨酸钠使活性氧(ROS)相关的超氧化物歧化酶(Fe-SOD和Cu/Zn-SOD)表达量升高保护了块根中类胡萝卜素的稳定。这三者共同作用,提高了块根β-胡萝卜素的含量。
关键词: 木薯块根 类胡萝卜素相关基因和酶 脱落酸 β-胡萝卜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硫化物胁迫对凡纳滨对虾血细胞的毒性影响
《水生态学杂志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硫化物是水产养殖过程中常见的水体污染物之一。为探讨水体硫化物胁迫对虾类血细胞的毒性影响,以不同浓度(0.5 mg/L,2.0 mg/L)的硫化物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进行胁迫,于胁迫后6、12、24和48 h取血淋巴,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血细胞的总数(THC)、活性氧(ROS)含量、一氧化氮(NO)含量以及凋亡率。结果显示,经0.5 mg/L硫化物胁迫48 h后,对虾THC显著下降至11.78×10~6个/mL,为对照组的72.7%(P<0.05),ROS含量为对照组的225.2%(P<0.05),血细胞凋亡率显著上升至7.42%(P<0.05);经2.0 mg/L硫化物胁迫6 h开始,对虾THC呈现显著的下降(P<0.05),血细胞ROS含量和凋亡率显著提高(P<0.05);表明硫化物胁迫刺激对虾血细胞产生大量ROS,诱导血细胞凋亡,从而导致THC下降,这一过程可能是硫化物导致虾类细胞免疫下降的重要机制;随着硫化物浓度的升高,其细胞毒性作用明显提高。血细胞NO含量在2.0 mg/L硫化物胁迫12和48 h时显著升高(P<0.05),推测NO可能在硫化物胁迫防御调控中起着信号因子的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秋石斛“三亚阳光”幼苗对不同程度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
《北方园艺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以秋石斛"三亚阳光"幼苗为试材,采用人工模拟低温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15、10、5℃)和时间处理(1、2、4、8、24h和2、4、8、16d)下,秋石斛"三亚阳光"幼苗叶片的可溶性蛋白质、叶绿素、丙二醛(MDA)、游离脯氨酸4个生理指标的响应特征以及处理植株的黄叶率、落叶率及叶片恢复生长情况,以探讨低温胁迫对秋石斛的抗寒机制。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和处理时间的延长,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波动性较大,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趋势,以15℃处理16d最高,为356.96μg·g~(-1);而MDA和游离脯氨酸含量逐渐升高,但递增的速度和幅度存在一定差异;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以5℃处理16d最低,为0.109 4mg·g~(-1);秋石斛幼苗先出现大量黄叶后,出现落叶现象;从新生叶片数量上看,5℃下处理1~2h可以促进新叶的萌发,且不影响植株正常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微粉碎对木薯淀粉老化特性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以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直链以及支链淀粉含量、快速粘度分析仪(RVA),凝沉性、冻融稳定性及碘结合能力为分析手段,研究木薯淀粉经过不同时间(0、15、30、45、60 min)超微粉碎处理后的老化特性变化。结果表明:经过不同时间超微粉碎处理后,木薯淀粉表面结构破坏,颗粒团聚,直链淀粉含量增加,支链淀粉含量降低;木薯淀粉糊液回复值显著降低,且处理时间超过30 min后,下降趋势变缓,这说明不同时间超微粉碎处理对淀粉的短期老化有抑制作用。然而,随着超微粉碎处理时间的增加,木薯淀粉冻融稳定性降低、凝沉性增加、碘结合能力增强,这表明超微粉碎处理对木薯淀粉的长期老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木薯苹果酸脱氢酶结构与功能预测及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是世界重要的粮食作物,块根中富含淀粉,而苹果酸脱氢酶(MDH)在淀粉和糖代谢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木薯MDH的其氨基酸序列、导肽、跨膜结构域、亲/疏水性、二级和三维结构及功能域进行分析及预测。结果表明,MDH在8种植物中的氨基酸组成成分基本一致,二级结构最大元件均为α-螺旋;MDH在大麦中为叶绿体基质蛋白,在小麦中为细胞质基质蛋白,木薯及其他作物中为线粒体基质蛋白;MDH在木薯中有2个功能域。以野生木薯近缘种W14(M.esculenta ssp.flabellifolia)块根为对照,利用q RT-PCR从转录水平对野生橡胶木薯(M.glaziovii)和栽培种SC205和SC8块根的MDH基因表达进行分析,发现MDH基因在橡胶木薯、SC205和SC8中均下调表达,这些结果对进一步验证木薯MDH的生物学功能提供重要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