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斑马鱼胚胎经丙草胺暴露后对其仔鱼致畸效应的研究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斑马鱼胚胎暴露于丙草胺后对斑马鱼仔鱼的致畸效应和致畸机理,研究了斑马鱼胚胎暴露于0.50、1.00、1.50 mg·L~(-1)丙草胺染毒液120 h后仔鱼的畸形表型及比率,并通过检测与畸形器官发育相关的基因表达探讨致畸机理。结果发现,丙草胺暴露后诱导斑马鱼仔鱼出现心包囊肿、躯干弯曲、游囊关闭等畸形表型,随着暴露浓度的增加,各畸形症状比例增大。1.00、1.50 mg·L~(-1)暴露组仔鱼心包囊肿率分别为15.56%(P<0.05)、25.56%(P<0.01),脊柱弯曲率分别为27.78%(P<0.01)、35.56%(P<0.01);0.50、1.00、1.50 mg·L~(-1)暴露组仔鱼游囊关闭率分别为20%(P<0.05)、37.78%(P<0.01)和60%(P<0.01)。丙草胺显著降低了心脏发育相关基因Tbx2[1.00 mg·L~(-1)(P<0.01)、1.50 mg·L~(-1)(P<0.05)],骨骼发育相关基因BMP-2[1.50 mg·L~(-1)(P<0.05)]、BMP-4[1.00 mg·L~(-1)(P<0.01)、1.50 mg·L~(-1)(P<0.01)],游囊发育相关基因shha[1.50 mg·L~(-1)(P<0.05)]、ihha[1.00 mg·L~(-1)(P<0.05)、1.50 mg·L~(-1)(P<0.05)]的表达水平。研究表明,丙草胺通过影响心脏、骨骼和游囊相关基因的表达引起斑马鱼仔鱼的以上器官发育异常。
关键词: 丙草胺 斑马鱼 致畸效应 Tbx2 BMP-2 BMP-4 shha ihh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硬脂酸镧与硬脂酸钙对ENR性能的影响
《稀土 》 201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硬脂酸镧(LaSt)与硬脂酸钙(CaSt)对ENR的硫化特性、力学性能、耐热空气老化性能及其热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ENR中添加LaSt与CaSt,ENR胶料的焦烧时间T_(S1)延长,工艺正硫化时间T_(90)缩短,硫化速率指数(CRI)增加,说明LaSt与CaSt能够促进ENR的硫化;添加LaSt的ENR的拉伸性强度及拉断伸长率高于添加CaSt的胶料;LaSt对ENR的耐热空气的防护效果优于CaSt,而且添加LaSt的ENR硫化胶的热降解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高于CaSt,表明添加LaSt的ENR硫化胶的热稳定性优于添加CaSt的胶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烯酰辅酶A还原酶家族的基因鉴定和分析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植物烯酰辅酶A还原酶(ECR)是超长链脂肪酸合成的最后一步关键酶。植物中,针对ECR的基因多集中于拟南芥,而鲜有其它植物中ECR基因鉴定的报道,更没有针对其基因全面鉴定及家族进化的报道。本研究首先从拟南芥ECR蛋白序列中鉴定得到了编号为PF02544.12的结构域,进而从8种从藻类到被子植物的基因组中鉴定得到了48条ECR家族成员。进化树构建结果表明,此家族基因可进一步细分为4个亚家族,其中3个亚家族中的拟南芥基因均得以阐明,分别为ECR、PPRD和DET2基因;这3个亚家族成员在从藻类到高等植物的各基因组中均存在,且ECR和PPRD的数目在被子植物中极为保守,表明其在植物中发挥重要且根本的功能。第4个亚家族仅在陆地植物中存在,且基因拷贝数在各陆地物种中极为保守,暗示其在陆地植物中起重要作用。ECR和PPRD基因编码蛋白较大,而各基因疏水性较高,且不稳定系数较高。本研究为进一步全面阐明植物中ECR基因的功能提供了基础。
关键词: 植物烯酰辅酶A还原酶 超长链脂肪酸 结构域 进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棕榈科植物上的一种新病害——柄腐病
《热带作物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海南棕榈科植物上一种新发现的病害(柄腐病)进行了病原鉴定和致病性测定,并对病原菌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的测定,为该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致病性测定表明:从发病植株分离所得菌株在椰子叶柄和槟榔茎杆上成功定殖并扩展,并从变色部位分离得到相同的菌株,表明分离菌为病原菌;通过观察病原菌宏观形态、显微结构和ITS序列分析,确定病原菌为棕榈浅孔菌[Grammothele fuligo(Berk.&Broome)Ryvarden],并在木屑培养基和甘蔗段上成功诱导出该菌的子实体。对棕榈浅孔菌菌丝的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30℃、连续黑暗、pH5、麦芽糖、大豆蛋白胨或酵母浸膏是菌丝生长最适条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快速鉴定新菠萝灰粉蚧的分子标记技术
《环境昆虫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新菠萝灰粉蚧Dysmicoccus neobrevipes(Beardsley)是一种严重为害剑麻、番荔枝等经济作物的入侵性害虫。由于粉蚧类昆虫体型较小,且外部形态十分相似,难以达到快速准确识别。本文利用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了新菠萝灰粉蚧的快速鉴定方法。通过对新菠萝灰粉蚧、扶桑绵粉蚧、双条拂粉蚧、杰克贝尔氏粉蚧、大洋臀纹粉蚧、木槿曼粉蚧、甘蔗粉蚧和木瓜粉蚧等8种粉蚧的序列进行分析,针对新菠萝灰粉蚧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其扩增片段大小为552 bp(Gen Bank登录号为MF 363108),该引物对其它7种粉蚧没有扩增能力。该引物不仅对新菠萝灰粉蚧成虫具有扩增效能,对1龄若虫、2龄若虫和3龄若虫都具有同样的扩增能力,其最低检出阈值为437.5 pg/μL。该技术的建立,实现了在剑麻等苗木调运过程中对新菠萝灰粉蚧的快速准确鉴定,同时对新菠萝灰粉蚧的检疫和监测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度对橡胶树GT1的2n雌配子发生频率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揭示环境温度对橡胶树GT1的2n雌配子发生频率的影响,为高效率的收集橡胶树自然三倍体材料和人工施加温度处理诱导橡胶树三倍体,开展橡胶树多倍体育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子代多倍体频率估算2n雌配子发生的方法,比较不同地点/年份橡胶树GT1的2n雌配子发生频率,采用相关性分析研究花发育期间的逐日温度对橡胶树GT1的2n配子发生频率的影响。【结果】不同地点的橡胶树GT1的2n雌配子发生频率差异明显,分别在0.71%~7.01%,同一地点不同年份间2n雌配子的发生频率具有稳定性。橡胶树GT1的2n雌配子的发生频率与花发育期的平均逐日最低温的相关性极显著,花发育期的温度越低,2n雌配子的发生频率越高。【结论】花发育期的环境温度对橡胶树GT1的2n雌配子发生频率有显著影响,花发育期的温度越低,2n雌配子的发生频率越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澳洲坚果种质资源叶片表型多样性分析及其数量分类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86份澳洲坚果种质资源为试材,分析澳洲坚果种质叶片表型多样性,并根据其多样性进行数量分类。结果表明:8个描述性状平均变异类型3.8个,嫩叶颜色和叶片形状的变异类型最为丰富,各为5个;4个数量性状中,叶柄长度的变异系数最大为23.33%,叶片宽度的变异系数最小为13.59%;Q型聚类分析将86份种质资源在欧氏距离为6.85时分为光壳种及光壳种与粗壳种的杂交种2个组群;R型聚类分析将12个表型性状在相关系数1.16处聚为4组,多数性状表现两两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将12个表型性状简化为5个主成分,解释的总变异为71.120 9%,更为直观展现了叶片表型特点,其结果与聚类分析基本一致。因此,澳洲坚果种质资源的叶片表型存在丰富的多样性,叶序、嫩叶颜色、叶尖形状、叶缘形状、叶缘刺、叶柄长度、叶形指数对数量分类起重要作用,基于叶片表型多样性的数量分类为构建澳洲坚果种质分类体系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澳洲坚果 种质资源 叶片 表型性状 多样性 数量分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荧光光谱的初榨椰子油掺假检测技术研究
《食品工业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分析初榨椰子油、葵花籽油、玉米油和大豆油的荧光特性,建立SIMCA和PLS-DA判别分析模型,进行初榨椰子油的掺假检测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初榨椰子油与葵花籽油等高不饱和型植物油的荧光特性具有显著性差异,且掺假初榨椰子油的荧光强度与掺假质量分数具有较强的相关性。采集350~400 nm的荧光光谱建立判别分析模型,结果显示,PLS-DA模型具有较好的判别分析能力,其对初榨椰子油中葵花籽油、玉米油和大豆油的掺假识别率分别为96%,90%和93%,该方法可以进行初榨椰子油掺假检测,具有无需前处理、快速、简便、易操作等特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发酵法制备芒果皮膳食纤维工艺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芒果皮为原料,以1∶1比例混合的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作为发酵菌种,以菌种接种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对膳食纤维得率的影响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发酵法制备芒果皮膳食纤维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发酵法制备芒果皮膳食纤维的最佳工艺为:接种量3%,发酵温度38℃,发酵时间3 h,在此条件下制备的膳食纤维得率为31.74%,其总膳食纤维含量为68.00%,持水力、持油力、溶胀度分别为11.19 g/g、5.11 g/g、1.07 m L/g,与发酵前相比,均有明显提高,进一步说明发酵法是一种可行的芒果皮膳食纤维制备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