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水旱条件下近红外发射光谱预报水稻直链淀粉含量与粗蛋白含量的QTL分析
《中国水稻科学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水稻珍汕97B和旱稻IRAT109杂交F9代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分别在水旱两种处理条件下,用近红外光谱回归模型预测群体的直链淀粉含量及粗蛋白含量。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处理条件下直链淀粉含量无显著差异,水分胁迫处理条件下粗蛋白含量显著降低。利用QTL Mapper共检测到22个主效QTL和66对显著互作位点与直链淀粉含量和粗蛋白含量有关。主效QTL对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的联合贡献率在非胁迫条件下为35.34%和37.33%,在胁迫条件下分别为53.40%和58.10%;互作位点对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的联合贡献率在正常水分条件下分别为66.74%和57.49%,在胁迫条件下分别为48.65%和36.59%。
关键词: 水稻 水分胁迫 近红外发射光谱 直链淀粉含量 粗蛋白含量 数量性状座位


‘神马’菊花的离体保存及遗传稳定性
《西北植物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添加不同蔗糖与甘露醇配比的培养基对切花菊品种‘神马’(Jinba)试管苗进行离体保存,并对保存材料再生后代的遗传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23±2)℃、光照强度2 000~3 000 lx、光照时间12 h/d的培养条件下,MS+0.3 mg.L-16-BA+0.1 mg.L-1NAA培养基中分别添加10 g.L-1蔗糖和10 g.L-1甘露醇、10 g.L-1蔗糖和20 g.L-1甘露醇、20 g.L-1蔗糖和20 g.L-1甘露醇或30 g.L-1蔗糖和10 g.L-1甘露醇均能使菊花试管苗连续保存12个月,其中10 g.L-1蔗糖和20 g.L-1甘露醇、20 g.L-1蔗糖和20 g.L-1甘露醇组合处理保存12个月后成活率较高,分别达到50.00%和60.00%,且均保持最高的增殖倍数2.67。保存12个月的试管苗在增殖、生根培养基上均能正常恢复生长,且其再生后代的田间生物学性状、过氧化物酶(POD)及酯酶(EST)同工酶酶谱、ISSR扩增图谱与对照株无差异,保持了良好的遗传稳定性,说明利用上述方法保存‘神马’种质是可行的。


番茄新品种‘申粉918’
《园艺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申粉918’是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园艺所专门针对现代化大型温室而选育的保护地专用番茄一代杂种。中早熟,无限生长,粉红果,大果型,平均单果质量200g以上。果实圆整,圆球形,耐贮运,可溶性固形物含量4.6%。苗期接种鉴定表明,该品种高抗烟草花叶病毒ToMV,中抗CMV,抗叶霉病1.2.3小种。在冬季加温或保温条件下生长期达到10个月以上,果实采收期7个月左右。


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开创我国菌业新局面
《食用菌 》 2007 北大核心
摘要:据报道我国食用菌产量由1999年的523万t发展到如今的1000余万t,从业人员达到2000多万人,食用菌生产已经成为我国农业中的一个重要产业,食用菌是种植业中仅次


中国南方春大豆收获前后种子劣变的抗性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中国南方春大豆种子易劣变,已成为该地区发展粒用型和菜用型大豆生产的重大障碍。【目的】对中国南方春大豆种质种子劣变抗性的鉴定筛选可获得抗性种质,从而为劣变抗性机理研究、遗传育种改良和新品种选育奠定种质基础。【方法】本研究采用甲醇胁迫法和温箱蚀化法对92份中国南方春大豆地方品种和推广品种进行收获前和收获后种子劣变的鉴定。【结果】经筛选鉴定获得收获前种子劣变(田间劣变)相对较抗种质(发芽率≥80.00%、活力指数≥2.64和简易活力指数≥8.61)3个,收获后种子劣变较抗(耐贮藏)种质(发芽率≥80.00%、活力指数≥1.00和简易活力指数≥7.03)3个,双抗种质1个以及双不抗种质1个。【结论】中国南方春大豆种质收获前种子劣变抗性大于收获后种子劣变抗性,而且资源中收获前种子劣变抗性种质更为丰富;与种子活力和劣变性相关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简易活力指数等指标间皆呈极显著正相关;宜联合采用活力指数、简易活力指数和发芽率作为种质种子劣变评价鉴定指标。


18种农药对发光细菌的急性毒性研究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发光细菌发光原理,以明亮发光杆菌(photobacterium phosphoreum)T3变种作为毒性测试物种,研究了18种农药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不同农药对发光细菌的急性毒性不同,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农药对发光细菌的毒性与其浓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大于0.9。在农药与发光细菌作用15min时,多菌灵、氟硅唑、恶霉灵、福美双、异稻瘟净和乙霉威等杀菌剂对明亮发光杆菌的EC50分别为12.92、19.24、37.9、0.17、33.99和13.32mg·L-1;乙酰甲胺磷、乐果、敌敌畏、敌百虫、氰戊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氨基阿维菌素、阿维菌素、哒螨灵和杀虫单等杀虫剂对明亮发光杆菌的EC50分别为40.33、38.42、31.11、11.10、23.56、14.63、12.74、8.04、18.32和2.72mg·L-1;除草剂二氯喹啉酸和莎稗磷的EC50分别为11.88和21.19mg·L-1。发光细菌法作为一种速度快、操作方便、成本低廉的生物监测方法,将在农产品污染物毒性评价和农产品安全快速检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发光细菌 农药 毒性 EC_(50) 快速检测技术


桑黄黄酮高产菌株筛选及菌丝体提取物生物活性研究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菌丝生长速度、总黄酮含量及产量为主要指标,筛选桑黄菌株,获得了桑黄黄酮高产菌株;运用HPLC对菌丝体醇提物黄酮类化合物的种类及含量进行了比较,并进一步考察了菌丝体醇提物对L1210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PB-10菌株醇提物黄酮类化合物的种类及含量明显多于其他菌株,适宜作为桑黄黄酮发酵用菌株。PB-10菌株醇提物在250μg/mL浓度下,对L1210细胞抑制率可达82%;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的IC50值为2.3μg/mL,清除作用与总黄酮含量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


砂梨脂氧合酶cDNA片段克隆与RNAi载体构建
《西北植物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砂梨‘若光’的成熟果实为材料,根据脂氧合酶氨基酸保守区设计1对简并引物,采用RT-PCR克隆到1段长827 bp的序列,经Blast比对和DNAstar软件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由该序列推导出的氨基酸序列含有脂氧合酶氨基酸保守结构域,与马铃薯脂氧合酶基因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达到77.5%,判断其为砂梨脂氧合酶基因片段,命名为LOX1,并将序列登录到GenBank,登录号为EF215448。根据RNAi载体的构建原则,选择LOX1一开放阅读框设计携带酶切位点的特异引物,通过PCR扩增正、反向基因片段,再与YYT间隔区串连,插入植物表达载体pYF7713中的相应位置,成功地构建了干扰LOX基因表达的RNAi的植物双元表达载体pYL028,为深入研究该基因在砂梨果实成熟过程中的功能及耐贮藏基因工程育种奠定了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