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甜橙乙烯诱导酯酶基因家族的进化
《广东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甜橙乙烯诱导酯酶基因(Citrus sinensis Ethylene-induced esterase gene,CsEIE)家族成员的进化历史与功能分化,检索比对了甜橙基因组、TAIR数据库、Phytozome数据库和NCBI EST数据库中多个物种的EIE家族基因,分析了甜橙中该基因家族的全部18个成员的基因结构、染色体分布、蛋白结构域、保守序列、基因表达、进化选择方向以及系统发生关系。结果表明,CsEIE家族成员分布在4条染色体中,通常呈串联重复排列;不同基因的外显子数目变异范围为1~5;该基因家族绝大多数成员含有3个保守基序。系统发生学分析结果显示,被子植物EIE家族基因聚为3个分支,表明EIE基因家族是在被子植物分支前就已存在的古老的多基因家族,家族成员目前的分布现状是基因不断重复和丢失的结果。系统发生树中,甜橙CsEIE1~CsEIE8属于同一分支,推测其是在柑桔与研究中其他物种分化后经多次基因重复事件产生。该分支在其他被子植物中也同样有多个经独立基因重复事件形成的旁系同源,而另外两支中发生的重复事件要少得多。表达分析结果显示,CsEIE基因家族在转录活性、表达模式上已经出现了较大的分化。所有结果表明CsEIE基因家族仍在扩张,各成员在经受不同的选择压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CRISPR-Cas基因组改造技术研究进展
《广东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CRISPRs-Cas系统是一种细菌获得性免疫系统,为一段规律成簇间隔短回文重复,保护细菌和古生菌免遭病毒、质粒等的入侵。这种免疫系统是由一种小RNA和多结构域蛋白质/蛋白复合物构成,其作用机理可能与真核生物的RNA干扰过程类似。这个系统已发展为一种高效、特异、操作简单易行的基因修饰工具,与TALEN、ZFN相比,CRISPR-Cas系统的出现使得基因编辑变得更加有效和简易,具有更大的潜力。CRISPR/Cas系统已成功应用到细胞、干细胞、小鼠、斑马鱼及植物等多种生物,显示了其强大的基因编辑优点。综述了CRISPR-Cas系统的技术原理及其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最新研究进展,并探讨了该技术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规律成簇间隔短回文重复(CRISPRs) 内切酶 同源重组机制 非同源末端连接机制 脱靶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柑橘多个品种和多个部位中黄龙病菌的检测与调查
《广东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探索黄龙病菌在柑橘多个品种和植株多个部位中的分布情况,可为研究该菌在植株内的侵染扩散奠定基础;调查多个果园的柑橘植株感染黄龙病的情况,可为病害防控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常规和巢式PCR检测了黄龙病菌在柑橘多个品种和植株多个部位中的存在情况,并进一步调查了龙门、阳春、肇庆、云浮等地柑橘园中的柑橘植株感染黄龙病的情况。结果发现:在砂糖橘、贡柑、甜橙、脐橙、马水橘和春甜桔中,黄龙病阳性检测率较高,而在佛手和粗柠檬中,黄龙病阳性检测率较低。在染病的植株的根茎花果叶根中均可检测到黄龙病菌,但黄龙病菌在植株内的分布并不均匀。此外,研究发现,失管果园和附近的柑橘植株携菌率很高,而老病树挖除后补栽的一些小柑橘苗的携菌率也很高。
关键词: 柑橘黄龙病 常规PCR 巢式PCR 不同柑橘品种 植株不同部位 黄龙病发生调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桑叶乌龙茶的挥发性成分
《蚕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桑叶茶的挥发性成分直接关系其风味特征。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方法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分离鉴定技术,分析桑叶乌龙茶的挥发性成分,并对样品萃取条件进行优化。在萃取温度60℃、吸附时间40 min、250℃解吸5 min的条件下,获取样品的GC/MS分析数据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10%,其精密度和重现性较好。在桑叶乌龙茶样品中共检测到醛类、酮类、酯类、烯烃类和脂肪酸类化合物83种,其中醛类化合物的含量最高,占总挥发性物质的40%以上。主要挥发性成分甲基庚烯酮、正己醛、2-甲基丁醛、β-紫罗兰酮以及α-环柠檬醛对桑叶乌龙茶甜香清新、略带花果味的香气特征形成起决定性作用。
关键词: 桑叶乌龙茶 挥发性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干燥介质中CO_2浓度对荔枝热泵干燥品质的影响
《中国食品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干燥介质中CO2浓度对荔枝热泵干燥品质变化的影响。方法:以CO2浓度(5%,15%)、干燥温度(50,60℃)和风速(0.4,1.0 m/s)为荔枝高温热泵干燥工艺参数,以普通空气为干燥介质对照,做三因素两水平的正交及空白对照试验,分析干燥介质中CO2浓度对荔枝热泵干燥品质的影响。结果:CO2浓度对荔枝干成品的多酚、多糖、可滴定酸、色差值、果壳的抑菌效果影响显著,其中60℃,5%CO2处理组品质较优,可将5%CO2作为后续干燥介质研究的重要参考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省乡村旅游综合信息服务系统构建
《广东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广东省乡村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通过对用户个性化需求信息数据的采集、提取及集成分析,构建乡村旅游综合信息服务系统逻辑模型和B/S模式体系结构,完善系统功能,为游客、管理者以及旅游企业提供综合信息服务。该系统将有效提升广东省乡村旅游公共信息服务水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铁皮石斛组培苗生长差异与移栽成活率相关性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确定不同添加物处理对铁皮石斛组培苗生长和移栽后成活的影响,在培养基中分别添加食用甘薯粉、工业甘薯粉、食用马铃薯粉、工业马铃薯粉、木薯粉、香蕉粉以及香蕉泥进行培养,2个月后对组培苗进行移栽驯化,并统计地上部及地下部指标,4个月后统计移栽成活率。结果表明,添加食用甘薯粉处理的组培苗鲜重和分蘖数最多;而添加香蕉泥处理有利于组培苗株高、节间数、叶片数及2~5 cm之间根数的增加;添加工业甘薯粉处理的组培苗茎粗最粗。各处理对移栽成活率的影响因素由高到低依次为:香蕉泥>工业甘薯粉>木薯粉>工业马铃薯粉>食用甘薯粉>香蕉粉>食用马铃薯粉。通过对不同添加物处理下组培苗性状与移栽成活率的灰度关联分析,得出影响石斛组培苗成活率的首要因子为节间数,其次为叶片数和株高,而2~5 cm根条数、大于5 cm根条数、鲜重、平均节间长、总根数、分蘖数、茎粗、小于2 cm根条数等指标与移栽成活率关联度较低。因此,在铁皮石斛组培过程中,除了注意诱导生根外,还要注意添加物的种类,尤其以能促进其节间数、株高、叶片数增加的添加物最为重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桑黄总黄酮含量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中国食用菌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探讨桑黄抗氧化作用的物质基础,进一步开发其药用功能,本试验测定了6种不同来源的桑黄样品中总黄酮含量及其体外总抗氧化活性、清除·OH能力和清除O-2·能力,分析其总黄酮含量与体外抗氧化活性的量效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桑黄总黄酮含量存在差异。各样品均具有较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其中野生桑黄SH-2最佳。桑黄体外总抗氧化活性、清除·OH能力和清除O-2·能力与总黄酮含量的相关性都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荔枝雌蕊柱头可授性研究
《江苏农业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荔枝雌蕊不同发育状态及盛开不同时间的柱头可授性,以安良、桂味荔枝为试材,采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及荧光显微镜检测雌蕊柱头的可授性,并观察了荔枝花粉在柱头的萌发过程。结果表明可以通过柱头的表观形态来判断可授状态。以花柱开裂程度判断,当花柱开裂夹角为45°~90°时,部分柱头已经具有可授性;当花柱完全打开,开裂角度为120°~180°时,处于最佳可授状态。以柱头颜色判断,当雌花完全盛开后,柱头颜色为白色时处于最佳可授状态,微变褐时仍处于可授状态,但当柱头全变褐时则不具可授性。雌花柱头可授状态可维持至少3 d。荔枝雌花授粉后2 h花粉在柱头上萌发,6 h花粉管逐步向花柱伸长,12 h花粉管到达花柱中部,24 h花粉管到达子房上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富含膳食纤维的柚皮粉制备及其特性研究
《现代食品科技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为综合利用柚子资源,本文以柚子皮为原料,制备了一种富含膳食纤维的柚皮粉,并对其理化特性、香气成分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制柚皮粉中膳食纤维含量丰富,可溶性膳食纤维、不溶性膳食纤维和总膳食纤维含量分别为9.88、59.49和70.38%。柚皮粉的持水性、持油性和溶胀性等性能随着粒径的减小而提高,超微粉碎的柚皮粉持水性可达到12.41g/g,持油性可达到4.47g/g,溶胀性可达到21.0mL/g,均优于市售纤维素。柚皮粉中的柚皮苷含量在1.64mg/g左右,既保证了其味道不苦涩、可接受,又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同时,柚皮粉还保留了新鲜柚子的独特香气和风味。综合考虑,柚皮粉是一种丰富的膳食纤维来源,性能良好,可作为添加剂用于各类食品尤其是高纤低能的食品加工中,改善产品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