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PEG胁迫对辐射种子的无芒雀麦幼苗叶片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解辐射对干旱胁迫下无芒雀麦幼苗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对经~(60)Co-γ射线辐射的无芒雀麦种子进行幼苗培养和聚乙二醇(PEG)模拟干旱胁迫,对幼苗叶片中3种抗氧化酶活性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PEG胁迫下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均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辐射剂量为50 Gy或100 Gy时3种酶活性最高,在辅射剂量为200 Gy时3种酶的活性最低。说明低辐射剂量处理的无芒雀麦种子可以通过提高POD、CAT和PPO三种抗氧化酶的活性增强其对干旱的抵抗能力。
关键词: 无芒雀麦 PEG胁迫 ~(60)Co-γ射线辐射 抗氧化酶活性 幼苗叶片


高产玉米新品种龙育12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20
摘要:龙育12是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草业研究所于2006年,以自交系MP3为母本、自交系T018为父本杂交选育的玉米新品种.2011年参加黑龙江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9 706.6kg·hm-2,比对照品种丰单1号增产12.8%;201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0 634.0kg·hm-2,比对照品种兴垦3号增产9.7%;2013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0 547.9kg·hm-2,较对照兴垦3号增产17.7%.2014年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予以审定.该品种具有高产、抗逆性强、生态适应性广等特点.


红树莓果酒发酵过程中功效成分、香气物质及体外降血糖功效的动态变化
《食品科学 》 2020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红树莓冻果为原料,研究不同发酵阶段红树莓果酒的功效成分(活性成分、有机酸含量)及香气成分的动态变化,并以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抑制率为评价指标,研究红树莓果酒发酵过程中体外降血糖功效的变化。结果表明,红树莓果酒发酵过程中乙醇体积分数先上升后趋于平稳,陈酿结束后为(18.00±0.07)%;活性成分、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抑制率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其中总酚、花色苷在发酵第1天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53.32±2.26)mg/L和(173.64±5.72)mg/L,黄酮在发酵第9天达到最大值为(67.03±0.30)mg/L,原花青素在发酵第5天达到最大值为(6.38±0.04)mg/L;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在发酵第5天达到最大值为(90.18±0.77)%,α-淀粉酶抑制率在发酵第1天达到最大值为(87.93±2.10)%;果酒发酵期间,有机酸除L-苹果酸升高、柠檬酸降低外,其他有机酸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琥珀酸、乳酸变化最明显;陈酿期间,L-苹果酸呈缓慢升高趋势,琥珀酸先升高后缓慢降低,柠檬酸、乳酸、草酸、酒石酸和莽草酸呈降低趋势;红树莓果汁、红树莓果酒发酵和陈酿期间分别检测出18、46种和23种香气物质,其中红树莓果汁的主要香气物质为酮类(63.40%),经发酵后酮类物质减少,醇类和酯类物质有所增加,红树莓果酒中主要香气物质为酯类,癸酸乙酯、辛酸乙酯、甲酸异戊酯为发酵红树莓果中的特征性香味物质。


分子辅助育种在抗赤霉病种质创新中的应用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20
摘要:近年来,赤霉病已经蔓延到北美洲及欧洲大部分地区,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小麦病害.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华南冬麦区及东北春麦区小麦赤霉病危害严重.为促进小麦赤霉病抗性育种,以感赤霉病小麦品种龙麦33为受体亲本(轮回亲本),以抗赤霉病小麦品种克春5号为供体亲本,利用与赤霉病紧密连锁的SSR分子标记Xgwm533、Xgwm493进行辅助选择,结合田间选择法构建70份回交导入系群体,在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鉴定其赤霉病抗性.结果表明:通过单花滴注注射法接种,在70份回交导入系材料中筛选出了赤霉病抗性水平达到中抗以上的材料2份.回交导入系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试验地环境下自然发病较重,其次为九三管局科研所环境,内蒙古拉布大林农场环境下发病较轻,主要影响因素为小麦开花期6月的降水量和平均温度.


猪轮状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动物医学进展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轮状病毒是引起儿童和幼龄动物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因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病病原。猪轮状病毒是引起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之一,有复杂的病原流行病学特征和遗传多样性。目前尚无针对该病的有效治疗药物,疫苗接种仍是防控该病的主要措施。掌握猪轮状病毒的分子流行动态,可对诊断猪轮状病毒病和新型疫苗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论文对猪轮状病毒的病原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进行了综述,旨在阐述不同地理区域中猪轮状病毒的流行特点,为进一步开展猪轮状病毒病原研究及后期疫苗和药物的研制提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