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红树莓果酒发酵过程中功效成分、香气物质及体外降血糖功效的动态变化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饶炎炎 1 ; 桑英 1 ; 唐琳琳 1 ; 陈思睿 1 ; 冯建文 1 ; 傅茂润 1 ; 刘亚敏 1 ; 王金玲 1 ;

作者机构: 1.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分院;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科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关键词: 红树莓果酒;发酵;功效成分;香气物质;体外降血糖

期刊名称: 食品科学

ISSN: 1002-6630

年卷期: 2020 年 06 期

页码: 222-230

收录情况: EI ;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红树莓冻果为原料,研究不同发酵阶段红树莓果酒的功效成分(活性成分、有机酸含量)及香气成分的动态变化,并以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抑制率为评价指标,研究红树莓果酒发酵过程中体外降血糖功效的变化。结果表明,红树莓果酒发酵过程中乙醇体积分数先上升后趋于平稳,陈酿结束后为(18.00±0.07)%;活性成分、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抑制率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其中总酚、花色苷在发酵第1天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53.32±2.26)mg/L和(173.64±5.72)mg/L,黄酮在发酵第9天达到最大值为(67.03±0.30)mg/L,原花青素在发酵第5天达到最大值为(6.38±0.04)mg/L;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在发酵第5天达到最大值为(90.18±0.77)%,α-淀粉酶抑制率在发酵第1天达到最大值为(87.93±2.10)%;果酒发酵期间,有机酸除L-苹果酸升高、柠檬酸降低外,其他有机酸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琥珀酸、乳酸变化最明显;陈酿期间,L-苹果酸呈缓慢升高趋势,琥珀酸先升高后缓慢降低,柠檬酸、乳酸、草酸、酒石酸和莽草酸呈降低趋势;红树莓果汁、红树莓果酒发酵和陈酿期间分别检测出18、46种和23种香气物质,其中红树莓果汁的主要香气物质为酮类(63.40%),经发酵后酮类物质减少,醇类和酯类物质有所增加,红树莓果酒中主要香气物质为酯类,癸酸乙酯、辛酸乙酯、甲酸异戊酯为发酵红树莓果中的特征性香味物质。

  • 相关文献

[1]几种红小豆功效成分与抗氧化性的对比分析. 任传英,卢淑雯,高扬,李家磊,洪滨,王崑仑,姚鑫淼,谢学军. 2016

[2]豆粕生物肽的生产工艺研究. 刘昊飞,陈霞,赵贵兴,李丹,刘丽君. 2010

[3]红枣枸杞沙棘复合酿造酒的研制. 穆龙,张军,杨占江,余舰,高革新. 2019

[4]用于面包制作的葡萄天然酵母发酵工艺优化. 张莉莉,姚鑫淼,谢学军,赵蕊,李哲滨,高扬. 2016

[5]蓝莓山羊酸奶的研制. 张军,张冬雪,刘玉峰,周国旺. 2015

[6]枇杷果酒的工艺研究. 马波. 2009

[7]嗜酸乳杆菌发酵制备苜蓿叶蛋白的研究. 曲敏,杨大鹏,梁金钟,张月学. 2011

[8]发酵玉米秸秆对泌乳期奶牛生产性能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孙金艳,彭福刚,赵秀华,李忠秋,许珊珊,陈赫书. 2014

[9]大豆牛乳酸凝乳加工工艺. 赵贵兴. 2005

[10]豆科根瘤菌剂的生产及应用. 徐东斌. 2008

[11]甜高粱茎秆风干贮藏后不同时期的发酵研究. 严洪冬,焦少杰,王黎明,姜艳喜,苏德峰,孙广全. 2013

[12]温度对养殖废水厌氧发酵初期产酸的影响及其原因分析. 史风梅,徐洪涛,卢玢宇,裴占江,王粟,高亚冰,刘杰. 2018

[13]提高低温沼气发酵效果的研究. 王粟,刘杰,裴占江,孙彬,高亚冰,王大蔚,左辛. 2012

[14]利用提取菲汀后的玉米浸泡水发酵生产谷氨酸. 白长胜. 2020

[15]板蓝根内生产纤维素酶细菌的分离鉴定. 张艳,刘雪松,薛沾枚,郝敬友,苏景,史同瑞. 2022

[16]发酵玉米秸秆对泌乳期奶牛瘤胃菌体蛋白及纤维素酶的影响. 孙金艳. 2014

[17]糙皮侧耳菌HXS-M1发酵复方中药对断奶仔猪抗炎、抗氧化能力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白长胜,田秋丰,金振华,王欢,刘秋瑾,史同瑞. 2024

[18]菊芋发酵提取生物乙醇研究. 于洪久,郭炜,李玉梅,尹桂花. 2013

[19]中药益生菌发酵在兽医临床中的研究进展. 苗艳,朱庆贺,兰世捷,陈亮,李丹,冯万宇,张红,田秋丰,张蕾,沈思思,黄宝银,史同瑞. 2021

[20]基于LC-MS/MS分析板芪清肺组方发酵代谢差异. 张艳,刘雪松,薛沾枚,杨昊天,张国华,张备,李莉,冯万宇,王志强,钟鹏,史同瑞. 202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