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8423条记录
重要胡麻栽培品种的抗旱性综合评价及指标筛选

作物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15份国内胡麻栽培品种为材料,设自然降雨和正常灌水2个处理,考察与抗旱性相关的7个农艺性状、8个生理生化指标及产量指标,采用综合抗旱系数、因子分析、隶属函数、聚类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其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抗旱型划分和评价指标筛选。结果显示,相关性状指标对干旱胁迫的反应及关联程度各异,可优先选择与抗旱性关系密切的产量及其相关性状、光合作用因子、叶片抗氧化因子等相关生理生化性状;因子分析表明,6个公因子可代表胡麻抗旱性90.89%的原始数据信息量。基于抗旱性度量值(drought resistanc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values,D值)和加权抗旱系数(weight drought resistance coefficient,WDC值)的各品种抗旱性排序相近,位居前6位的抗旱品种相同。各品种D值与综合抗旱系数(comprehensive drought resistance coefficient,CDC值)、WDC值、产量抗旱系数(yield drought resistance coefficient,Y值)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各品种Y值与CDC、WDC值间极显著正相关;据D值将供试品种划分为5个抗旱级别,可较好地反映品种的选育条件及适应地区。试验结果说明以D值为主要参数,以WDC为辅助评价参数,评价以产量为主要考量目标的胡麻抗旱性是适宜且准确的;以抗旱性综合评价方法进行胡麻抗旱性综合评价、抗旱型划分、评价指标筛选是准确的。

关键词: 胡麻 农艺性状 生理生化指标 抗旱性综合评价 隶属函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栽培模式对大麦生长发育动态及产量形成规律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CSCD

摘要:为河西走廊绿洲罐区全膜覆土穴播、垄作沟灌大麦栽培模式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在大田条件下研究全膜覆土穴播、垄作沟灌栽培及传统平作条播对大麦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动态和产量。全膜穴播栽培模式有利于大麦发芽,提高出苗率,加快大麦生长发育进程,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大麦叶片数、LAI、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垄作沟灌栽培模式有利于大麦千粒重的提高且具有晚熟效应。全膜穴播处理产量较平作条播和垄作沟灌分别高出10.9%和15.31%。全膜穴播栽培模式最有利于大麦生长发育及高产。

关键词: 全膜覆土穴播 垄作沟灌 大麦 生长发育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杆菌介导棉花和玉米非组培转化方法探索

甘肃农业科技 2014

摘要:采用农杆菌介导植物萌发种子基因转化方法,在棉花和玉米上转化外源目的基因,进行非组培转化法的探索。结果表明,针刺对棉花和玉米种子的萌发没有影响,但对2种作物的出苗率有明显抑制作用。转化过程中,棉花的共培养时间不宜超过24 h,玉米不宜超过48 h。经大田筛选及PCR检测,棉花未获得转化植株,玉米获得转化植株共7株,转化率达0.14%,其中加入AS(乙酰丁香酮)的处理获得6株,不加AS处理获得1株。

关键词: 非组培转化 农杆菌介导 转化率 棉花 玉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省未来玉米育种目标的探讨

甘肃农业科技 2014

摘要:通过对全国及甘肃省的玉米生产和育种现状的分析,提出甘肃省未来玉米杂交种育种目标是杂交种高产稳产,同时注意抗旱、抗倒伏;耐密、适宜机械化收获、易制种,生产成本低等性状的选择。

关键词: 玉米 育种目标 选择 甘肃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省主要油料作物及食用植物油供需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分析甘肃省主要油料作物生产和食用植物油供需现状,预测了未来供需平衡,探讨甘肃省油料作物的发展趋势。30多年来甘肃省油料总产量呈持续增长态势,2011年油料总产量、食用植物油产量、食用植物油消费总量分别为63.52万t、22.17万t、24.66万t,2011年前食用植物油生产量和消费需求量基本平衡。基于供给和需求分析表明,甘肃省今后一段时期内食用植物油供需缺口量不断增大,缺口比重保持在10%以上。阐明了甘肃省食用植物油生产发展存在油料生产扶持政策不足;油料作物种类多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加工业滞后、附加效益低等制约因素。提出了继续加强各种补贴项目的落实;切实加强基础条件建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合理进行区域布局;加快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保证加工能力;发挥特色,做强特色产品;建立和完善油料安全预警系统及应急机制等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油料作物 食用植物油 供需现状 发展趋势 甘肃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早熟马铃薯套作大豆不同带幅比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甘肃农业科技 2014

摘要:在甘肃中部沿黄灌区,研究了马铃薯与大豆套作模式下5种不同幅比(马铃薯/大豆:1.0/0.5、1.2/0.3、0.8/0.5、1.0/0.3、0.8/0.3)对作物产量性状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套作大豆的单株粒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粒数对大豆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套作马铃薯单株薯重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单株薯重对马铃薯产量直接作用最大。在总带宽1.3 m、幅比1.0/0.3的套作模式下,作物产量、产值及纯收入均高于其他模式,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和增产潜力。

关键词: 马铃薯 大豆 套作 带幅比 产量 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蜜瓜高效优质简约化栽培模式

中国瓜菜 2014

摘要:甘肃是我国重要的蜜瓜生产基地之一,栽培历史悠久,种质资源丰富,产品品质优良。近年来甘肃蜜瓜栽培面积稳定在1.34万hm2以上,集中产区主要有民勤县、瓜州县、金塔县、敦煌市,栽培面积达1.0万hm2,占全省播种面积的75%以上;由于蜜瓜生产效益显著、消费需求旺盛,栽培面积逐年增加;但劳动力成本迅速上涨和农村从业人口老龄化是制约我省蜜瓜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在新形势下发展蜜瓜产业,有效保障蜜瓜产品市场供给,增加瓜农收入,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我省蜜瓜产业所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为此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兰州综合试验站于2011年开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合作市油菜适生种植区划

甘肃农业科技 2014

摘要:依托合作市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采用特尔斐法、层次分析法等,将合作市境内耕地按油菜适宜性划分为高度适宜、适宜、勉强适宜、不宜种植种植4个等级。其中高度适宜种植区占全市总耕地面积的10.17%,适宜种植区占全市总耕地面积的61.58%,勉强适宜种植区占全市总耕地面积的15.33%,不适宜种植区占全市总耕地面积的12.92%。

关键词: 油菜 适宜性 种植区划 合作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穗腐病样品中木贼镰孢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草地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甘肃玉米(Zea mays L.)穗腐病的病原菌种类,在甘肃4大生态区采集玉米穗腐病样品,以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物的分离培养,对分离得到的镰孢菌(Fusarium)菌落进行纯化和单孢分离后,以形态学为基础,参照Leisle分类系统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分离到271株镰孢菌菌株中有14株经形态学鉴定为木贼镰孢菌(F.equiseti),占分离镰孢菌的5.17%。按照柯赫氏法则用混合菌株接种法进行致病性测定,证实木贼镰孢菌对玉米果穗的致病性。选取3株木贼镰孢菌菌株进行rDNA-ITS基因序列分析,将PCR产物回收测序后在GenBank上比对,菌株GSJC5-2-1和GSZY16-1-1的序列与GenBank上登记的木贼镰孢菌GQ505694和GQ505743;菌株GSZN7-2-2与FJ459981,HQ248199,HQ380774,AB425996和FJ459975的亲缘关系最近,同源性达99%。利用DNAStar软件绘制其系统发育树状图,菌株GSJC5-2-1,GSZY16-1-1和GSZN7-2-2分别与以上亲缘关系最近的木贼镰孢菌位于系统发育树的同一分支,聚为一类,与形态学的鉴定结果相一致。木贼镰孢菌GSJC5-2-1的生长温度范围为15~35℃,最适温度为25℃;菌落在pH值为4~10的培养基上能够迅速扩展,最适pH为6~7;碳源和氮源对木贼镰孢菌菌丝生长影响相对稳定;完全黑暗条件下,菌丝扩展最快;病原菌菌丝致死温度为60℃下10 min。

关键词: 甘肃 玉米穗腐病 木贼镰孢菌 生物学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缓释包衣尿素对保护性耕作玉米的影响

甘肃农业科技 2014

摘要:在河西平川灌区进行了缓释包衣尿素对保护性耕作玉米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保护性耕作下,采用宽窄行种植玉米时,基施缓释包衣尿素200 kg/hm2、重过磷酸钙260 kg/hm2、硫酸钾125 kg/hm2,拔节期追施普通尿素100 kg/hm2处理的折合产量最高,为8 024.2 kg/hm2,较无肥对照增产46.1%,产值和纯收益最高,分别为16 850.8元/hm2和7 490.2元/hm2,较无肥对照增收3 804.9元/hm2,增收率103.2%,且玉米经济性状良好;较施等氮量尿素的处理(基施普通尿素200 kg/hm2、重过磷酸钙260 kg/hm2、硫酸钾125 kg/hm2,追施普通尿素100 kg/hm2)增产436.4 kg/hm2,增加纯收益836.4元/hm2。

关键词: 缓释包衣尿素 保护性耕作 玉米 产量 增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