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336条记录
高山与平原白萝卜贮藏过程中生理变化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分别产自高山和平原的白萝卜雪单1号为材料,研究了白萝卜贮藏过程中的营养成分和生理指标变化。结果表明,在一定的低温贮藏期内,两种萝卜的POD活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VC和水分含量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CAT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高山萝卜中的水分含量较平原萝卜高,可溶性固形物和VC含量较平原萝卜低。

关键词: 白萝卜贮藏 生理变化 高山 平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新品种鄂麦352的选育及其主要特征特性

湖北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鄂麦352系我所采用阶梯式复合杂交法经多年系谱法选育而成,是一个丰产稳产、品质优良、综合抗病(逆)性强的突破性小麦新品种,在生产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对生产绿色环保型商品小麦、发展"两高一优"农业、保障国家粮食增千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小麦新品种 鄂麦352 选育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扁穗雀麦种子萌发吸水特性与萌发温度的研究

中国草地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扁穗雀麦种子萌发吸水特性与不同温度处理下的萌发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扁穗雀麦种子萌发吸水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吸水速度呈先快后慢的趋势,在2h时达最大值0.1363g/h,种子萌发最低吸水量为种子原重量的83.66%。在不同温度处理下,扁穗雀麦种子在25~30℃恒温条件下萌发相对较好,发芽率达97%,发芽指数较高。25℃萌发条件下活力指数最大,为679.41,其次为30℃。胚根的适宜生长温度为20~30℃,胚芽为25℃。综合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最后确定扁穗雀麦的最适发芽温度为25~30℃。当温度降低到10℃或升高到40℃时,种子发芽受阻,发芽率均为0。

关键词: 扁穗雀麦 种子吸水特性 萌发温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鄂西南山区珍稀濒危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报道了鄂西南山区32种国家级珍稀濒危药用植物资源,介绍了其保护级别、分布、生境、药用部位、药用价值及资源状况,并结合鄂西南山区珍稀药用植物的现状,对资源保护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珍稀濒危 药用植物 鄂西南 资源调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当前湖北省早熟棉育种的相关问题与对策

湖北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湖北省是我国主产棉区之一。我国人多地少,粮棉、油棉争地矛盾突出并将长期存在。为促进我省粮棉油协调发展,麦(油)后棉种植面积逐年扩大。针对湖北省麦(油)后棉的发展现状、趋势以及存在问题,提出了缩短棉花生育期(早熟)育种工作的技术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 棉花 早熟 育种 湖北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温度下棉花黄萎病菌培养性状及致病力的初步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湖北省不同地区采集分离得到6个黄萎病菌代表菌株和3个对照菌株。分别在22、25、28、30和33℃5种温度下将这9种菌株置于PDA平皿上培养,得到了不同培养性状的菌落。大多数菌系在25℃生长较快,22℃和28℃其次,30℃生长较慢。33℃下不生长或生长很缓慢。在30℃下各菌株产生的黑色素比例均比25℃下产生的低,其中以对照菌系T9降低最多。但将30℃下培养的T9转入PDA固体培养基后置于25℃下培养时,其仍能恢复产生大量的微菌核,黑色素比例回升。高温期所分离得到的HBV12、HBV25和HBV29白色-棕褐色菌系,在22℃和25℃下培养后不能产生微菌核,而是形成念珠状休眠菌丝体。对上述9个菌株的致病力分析表明,与25℃下相比,30℃下培养的菌株大多数致病力降低,由此可初步判断湖北省存在耐高温的较强致病力菌系。

关键词: 温度 棉花黄萎病菌 培养性状 致病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洪山鸡提纯选育效果的微卫星分子标记分析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8个微卫星座位对洪山鸡的提纯选育效果进行分析,分别计算了群体有效等位基因数、观测杂合度、期望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遗传相似系数和近交系数等相关参数。结果表明:在零世代基础群和五世代洪山鸡群体中共检测到129个等位基因,片段长度在120~300 bp之间;2个世代的遗传多样性指标大多表现为高度多态,零世代基础群和五世代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861 4和0.649 9,平均观察杂合度分别为0.490 0和0.343 8,平均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8662和0.826 5;五世代的群体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775 9,较零世代基础群体有显著提高(0.673 0);2个世代间的近交系数均值为0.047 7。

关键词: 洪山鸡 微卫星标记 提纯选育 遗传相似系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土壤和甘蓝中的虫酰肼残留

湖北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分散固相萃取-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联用方法定量检测土壤和甘蓝中虫酰肼残留量。应用分散固相萃取方法进行前处理,即以乙二胺-N-丙基硅烷(PSA)为吸附剂,乙腈为萃取溶剂,实现样品快速制备;在Zorbax Eclipse XDB-C18色谱柱上,以0.1%乙酸水-乙腈溶液(50/50,V/V)为流动相,采用电喷雾质谱检测器,选择离子监测模式,以m/z297为检测定量离子。虫酰肼保留时间在15min左右,线性范围为0.01~20μg·g-1,相关系数为0.9995,添加浓度为0.02,0.20,2.00mg·L-1时,土壤和甘蓝中虫酰肼的平均添加回收率在90.5%~103.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n=5)在1.2%~8.0%之间,最低检测浓度为0.02mg·kg-1。该方法灵敏、准确、可靠,定量范围宽,耐用性强,可作为土壤和甘蓝中虫酰肼残留的可靠检测方法。

关键词: 分散固相萃取 乙二胺-N-丙基硅烷(PSA) 液相色谱-质谱 虫酰肼 农药残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卫星DNA对外源基因遗传的影响

湖北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验通过转绵羊金属硫蛋白启动子-猪生长激素(oMT-pGH)基因和转绵羊金属硫蛋白启动子-猪生长激素-微卫星DNA(oMT-pGH-microsatellite DNA)基因猪的连续传代,分析了后代中转基因阳性猪的比例,并比较了两种转基因猪的遗传效果。结果发现,外源基因的传代不稳定,世代中转基因个体的比例在逐代降低;Microsatellite DNA片段在转基因猪的传代中没能显现出提高整合率的作用。

关键词: 转基因猪 微卫星DNA 遗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曲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稻曲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稻曲病菌生长的最佳碳源为蔗糖,最适碳源浓度为2%~3%,黑暗条件、pH4.0~8.0、完全培养基有利于稻曲病菌生长,稻曲病粒浸出液能影响水稻种子的萌发。

关键词: 稻曲病 病原菌 生物学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