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五个紫云英地方品种比较试验
《湖北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2008~2009年,调查了咸宁紫云英、余江大叶籽、信阳紫云英、安徽大叶青、丰城青秆籽5个品种的生长特性、植株养分、鲜草产量、鲜草所能提供的养分含量和种子产量,以筛选出与湖北省早稻配合种植较好的绿肥品种。结果表明,5个品种紫云英茎、叶特征类似,叶色和叶形略有差异;盛花期信阳紫云英和安徽大叶青较早,丰城青秆籽最迟;信阳紫云英和安徽大叶青鲜草产量较低,分别为27667kg/hm2和28117kg/hm2,显著低于丰城青秆籽(40000kg/hm2)和余江大叶籽(42100kg/hm2),但信阳紫云英种子产量(340.0kg/hm2)较高;各品种鲜草所含的氮、磷、钾养分总和为279.3~351.5kg/hm2,其中余江大叶籽最高,达351.5kg/hm2,显著高于信阳紫云英(279.3kg/hm2)。结合各个品种特征,可以认为余江大叶籽、咸宁紫云英及丰城青秆籽作为早稻绿肥效果比信阳紫云英和安徽大叶青更好。


稻瘟病菌在中国鉴别品种及CO39近等基因系上的致病型分析
《湖北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稻瘟病是影响水稻高产、稳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在中国的大多数稻区都有发生。崇阳、远安是湖北省稻瘟病常发区,在两地采集稻瘟病穗颈瘟标本,从中分离得到60个稻瘟病菌单孢菌株(崇阳、远安两地的菌株各30个),分别在中国鉴别品种和CO39近等基因系上进行致病型鉴定,发现60个单孢菌株接种于CO39近等基因系6个品种上,在可能的26个致病类型中出现了20种,小种丰富度为2.54,优势类型为Ⅰ37.1。相同的60个单孢菌株在中国鉴别品种上出现4群13个小种,小种丰富度1.22,优势种群与前几年的一致,均为ZA群。


17600IU·mg~(-1)Bt悬浮剂防治小菜蛾田间药效试验
《湖北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17 600 IU·mg-1 Bt悬浮剂防治小菜蛾幼虫,结果显示,17 600 IU.mg-1 Bt悬浮剂1 125 g·hm-2的防效为94.36%,高于16 000 IU·mg-1 Bt可湿性粉剂1 125 g·hm-2的防效(85.53%),是防治小菜蛾的有效生物药剂,推荐使用浓度为750~1 125 g·hm-2。
关键词: 17600IU·mg-1Bt悬浮剂 小菜蛾 防治效果


一年生四倍体黑麦草饲喂肥猪效果观察
《湖北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一年生四倍体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替代配合饲料饲喂肥猪,结果表明,用25%、30%、40%比例的黑麦草替代25%、30%、40%的配合饲料饲喂肥猪,日增重可分别降低3.0%、7.5%、8.6%,但饲粮消耗可分别减少22.75%、25.88%、35.69%,养猪成本分别降低16.12%、17.52%、24.53%。比较而言,一年生四倍体黑麦草替代配合饲料饲喂肥猪的适宜比例为25%。


红菜薹游离小孢子培养和植株再生的关键因素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影响红菜薹游离小孢子培养和植株再生的关键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小孢子胚诱导上,22个基因型之间的小孢子胚诱导率差异显著;对供体材料低温处理后,在0~5 d范围内小孢子胚诱导率差异不大,超过5 d则明显降低;高温诱导在12~60 h范围内差异不大,超过此范围则小孢子胚诱导率明显降低;NLN培养基中活性炭的有无和浓度大小对小孢子胚诱导率的影响极大。在植株再生方面,对胚进行低温处理和提高琼脂浓度能提高胚植株的再生率。


不同小麦品种氮效率差异的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湖北省小麦主产区(鄂北岗地)主推小麦品种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丰氮和缺氮条件下小麦的子粒产量、生物学产量、氮素吸收与分配、氮效率的特性。结果表明,以缺氮条件下小麦子粒产量为氮效应评价指标,供试小麦品种中氮高效应的品种为鄂麦23和鄂麦14;以丰氮和缺氮条件下小麦子粒产量之差值与施纯氮量之比为氮响应评价指标,氮高响应的品种为郑麦9023、豫麦49和鄂麦18,氮高效应和氮高响应的品种并不相同。因此,对土壤氮素吸收利用能力较强的植株生物学特性是氮胁迫条件下供试氮高效应品种的生物学基础。在丰氮条件下,供试的氮高响应小麦品种的子粒产量、植株氮吸收和干物质生产特性与缺氮条件下表现不尽相同。


大白、梅山猪及正反交F_1代肌内脂肪的肉质作用与遗传规律探讨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改善猪肉品质,培育优质猪品系,试验研究了大白、梅山猪及其正反交后代肌内脂肪的肉质作用与遗传规律。结果表明:肌内脂肪含量的提高有利于改善各肉质指标;梅山猪与大白猪杂交可以显著提高杂交后代肌内脂肪含量,杂种优势率显示肌内脂肪含量具有母本遗传趋势。


草莓花药培养植株再生率影响因素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提高草莓花药培养效率。[方法]以草莓品种"丰香"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条件对诱导花药愈伤组织和绿苗分化的影响。[结果]8℃预处理3 d,草莓花药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可达64.8%,显著高于处理5 d(46.5%)和不经低温处理(40.3%)的诱导率。22℃和25℃培养时,愈伤组织诱导率分别为61.30%和68.36%,前者的愈伤组织优于后者。激素组合BA 0.2 mg/L+KT 1.0 mg/L+NAA 2.0mg/L的出愈率达61.57%,且愈伤质量较好。黄绿色颗粒状、绿色致密、淡黄色蓬松等3种愈伤组织分别占11.5%、49.0%、39.5%。愈伤组织在激素组合ZT 2.0 mg/L+BA 0.5 mg/L+NAA 0.2 mg/L中的分化率最高,可达11.28%。生根培养后,花培植株生根率达98%。[结论]得到了草莓花药培养的适宜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