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海洋环境中有机胺的迁移转化研究进展

渔业科学进展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气中的有机胺具有潜在的气候效应,这是当今国际的研究热点之一。海洋是大气中有机胺的重要来源,但由于海水中有机胺检测难度较大,导致海洋环境中有机胺的产生机制尚不清楚。本文概述了海洋生物体内有机胺前体物的浓度特征及其对环境中有机胺的影响,阐述了沉积物、海水及大气中有机胺的浓度特征,分析了海洋大气气溶胶中有机胺的形成途径,并指出海水中有机胺检测的难点及现阶段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为深入认识海洋环境中有机胺的迁移转化规律及其潜在气候效应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有机胺 海洋生物 盐度 形成途径 检测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铜鱼人工驯养与繁殖技术

科学养鱼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铜鱼[Coreius heterodon (Bleeker)]属鲤形目、鲤科、亚科、铜鱼属,俗称金鳅、尖头棒、油铜等,为长江特有种,分布于长江干流及其支流中,是长江流域中重要的经济鱼类和优势鱼类。铜鱼为半洄游性鱼,喜流水性生活,平时多栖息于水质清新、溶氧丰富的沙壤底质河段,喜群体集游。铜鱼为杂食性,主要摄食底栖生物,如淡水壳菜、蚬、螺等,也摄食高等植物碎片、硅藻、水生昆虫、虾类和幼鱼。近年来因水工程建设、过度捕捞及环境恶化,其资源急剧下降,现已被列进《江苏省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名录(第一批)》和《国家重点保护经济水生动植物资源名录(第一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海参养殖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中)

科学养鱼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二、我国海参养殖业面临的问题随着海参产业的快速发展,其养殖规模和养殖产量不断扩大,在助推我国渔业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当前海参养殖产业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产业无序发展、种苗参差不齐、疾病频发、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等,养殖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矛盾依然存在,这些问题与矛盾一方面直接影响养殖者的增产增收和产业效益,另一方面也关系到第五次海水养殖浪潮的可持续发展。综观产业现状,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耳石微化学特征的大麻哈鱼生境履历分析及其在群组鉴别中的应用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keta)生活史特征及不同群组间的鉴别,本文采用电子微探针技术分析自然野生、人工增殖锶标记、人工增殖物理标记和人工养殖4组大麻哈鱼耳石样本的Sr浓度及Sr/Ca值,反演其生境履历。定量线分析结果表明,耳石Sr/Ca值波动显著,根据Sr/Ca值的特征划分了各群组大麻哈鱼淡、咸水间的生活史阶段。根据大麻哈鱼生活史特征及耳石径长参数差异的分析结果将各群组间个体进行了有效辨别。其中锶标记组个体耳石标记区Sr/Ca值达到17.033×103,显著高于其他组,证实了锶标记方法的有效性。对大麻哈鱼人工增养殖组和自然野生组早期淡水生活阶段耳石径长参数(Rf1、RL)以及淡水系数(RC)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自然野生组中120μm≤Rf1 ≤200μm, 20μm≤RL≤30μm, 0.06≤RC≤0.10;人工增养殖组中240μm≤Rf1 ≤470μm, 80μm≤RL≤200μm, 0.15≤RC≤0.29。两群组间的参数差异显著,可作为群组间个体辨别的依据。本研究结果表明,耳石微化学分析技术能够有效分析大麻哈鱼的关键生活史特征,且可据此开展大麻哈鱼群组间的鉴别。研究结果可为大麻哈鱼生活史研究及增殖放流效果评估提供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大麻哈鱼 耳石微化学 电子探针 生活史 群组鉴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鱼肉热煮过程中质构保持技术研究进展

南方水产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热加工是一种传统的食品加工技术,热煮是其中的重要方式之一。鱼肉经过热煮处理会产生组织脆弱化、结构松散等问题,对其食用品质造成负面影响,因此提高鱼肉的耐煮性是开发水产系列加工产品的基础。文章总结了近几年关于热煮对鱼肉质构影响的研究进展,深入分析了热煮引起质构变化的作用机制,并结合变化原理分别从改善蛋白质热稳定性、提高肌肉持水性和提高肌肉凝胶特性3个方面阐述保持鱼肉质构的方法,提出将食品加工新技术与传统加工方法相结合以提高鱼肉耐煮性的研究方向,旨在为鱼肉热煮过程中的质构保持技术及食用品质控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 鱼肉 热煮 质构保持 肌肉蛋白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灭多威的污染现状及其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研究进展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CSCD

摘要:灭多威属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可用作杀虫剂、杀菌剂及除草剂,具选择性强、高效、易分解降解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农林业的生产。为了探究灭多威的污染现状、污染严重程度,笔者综述了灭多威研究现状,并系统汇总了国内外对灭多威毒性效应研究实例,重点综述了灭多威的应用与污染现状、对水生生物生殖毒性效应、组织器官及DNA的损伤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展望,以期为深入了解灭多威的污染现状、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研究提供可借鉴的资料。

关键词: 灭多威 污染现状 水生生物 毒性效应 研究实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与发展-第230期双清论坛学术综述

中国科学基金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第230期双清论坛,本文回顾总结了我国海洋牧场发展历程及现状,梳理了近年来国内外取得的主要科技研究成果及发展方向、海洋牧场建设与发展亟需解决的瓶颈问题、服务于国家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需求,分析并初步凝练了该领域未来5~10年的重大关键科学问题,探讨了前沿研究方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战略。

关键词: 海洋牧场 人工生境 增殖养护 生态过程 风险防控 多学科交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紫菜营养品质及食用价值研究进展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1

摘要: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海藻以其独特的营养保健功能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人员关注的重点。紫菜作为我国主要的食用藻类之一,其蛋白质、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等营养物质含量丰富,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且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因此本文综述了紫菜营养物质的生物可及性及其益生元潜力两方面的食用价值,探究摄入的紫菜经人体胃肠道消化后其蛋白质、矿物质、脂肪酸和色素等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情况,以及紫菜中可以抵抗人体胃肠道消化酶作用的多糖和多酚类物质对人体肠道菌群结构的调节作用,并对未来紫菜的研究及其行业发展方向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紫菜的营养研究、相关产品开发及其综合利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紫菜 营养物质 消化吸收 益生元 生物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口黑鲈MsDmrt3的基因结构、系统进化及时空表达

中国水产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全长转录组数据,克隆测序获得大口黑鲈MsDmrt3 cDNA序列,其开放阅读框为1245bp,共编码474个氨基酸,含有高保守的DM结构域和DMA结构域,且DM结构域有2个保守的锌指样结合位点。蛋白三维预测结构与人(Homo sapiens)和青鳉(Oryzias latipes)的DMRT3相似。结合大口黑鲈基因组数据分析显示,MsDmrt3位于基因组7号染色体上,基因序列长3353bp,由2个外显子与1个内含子组成。进化树聚类分析显示, Ms DMRT3属于DMRT3家族,且可能与低等节肢动物Dmrt93B起源于共同的原始DMRT。对大口黑鲈14种组织以及8个发育时期的MsDmrt3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MsDmrt3基因在成熟个体的脊髓中高表达,精巢和眼次之,但在卵巢和肝脏几乎不表达;MsDmrt3在各发育时期均有表达,在6dpf前呈逐渐上调趋势,之后逐渐下调至最低水平。本研究表明, MsDmrt3基因序列与结构具有高保守性,且具有显著的性别表达二态性,推测其与性别决定和分化有关。同时,根据MsDmrt3基因在脊椎和胚胎发育早期的高表达,推测其可能在神经系统和胚胎早期生长发育中发挥作用。本研究旨在为大口黑鲈性别决定与性别分化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 大口黑鲈 MsDmrt3基因 基因结构 系统进化分析 时空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产新品种建鲤2号育种与养殖技术(上)

科学养鱼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鲤鱼作为我国主要的大宗淡水鱼之一,现已育成了多个新品种。建鲤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选育的鲤鱼新品种,也是我国养殖鱼杂交选育成功的首个品种。它是以荷包红鲤和元江鲤为亲本,通过多系杂交、选育和雌核发育技术相结合,再经横交固定而育成的遗传性状稳定的鲤鱼新品种。与其他鲤鱼品种相比,建鲤体形较长、生长快、易起捕、抗逆性强,可在不同地区、不同养殖模式下进行养殖,被农业农村部审核为适宜推广的水产优良品种,已在我国多地养殖并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