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玉米种植环境条件与技术应用的探讨
《农村科学实验 》 2020
摘要:玉米作为目前我国的第一大粮食作物,同时也是全球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由于玉米口感较好以及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因此在全球范围内开始种植.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对农作物的种植管理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科学的种植方式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玉米的种植收益,因此就需要对目前在玉米种植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析改善种植方式,以及提供适宜的温度,水分等基础条件,来提高玉米的种植收益.随着我国种植行业的快速发展,提高了各个农作物的种植技术,下面就对玉米的种植环境条件以及种植技术等进行探究.


47%三氟羧草醚·灭草松水剂对大豆田一年生阔叶杂草的防效
《安徽农业科学 》 2020
摘要:探讨了47%三氟羧草醚·灭草松水剂对大豆田阔叶杂草的防除效果.结果表明,47%三氟羧草醚·灭草松水剂对大豆田阔叶杂草防除效果较好,中高剂量处理下,对杂草的鲜重防效最高可达98.01%,持效期可达30 d左右,并对大豆安全.该试验结果可以为大豆田阔叶杂草的合理防除提供理论依据.


杀菌剂对青贮玉米病害防治效果及产量品质影响的研究
《现代畜牧科技 》 2020
摘要:针对青贮玉米收获期植株叶片病害较重,影响青贮玉米产量和品质问题,选用5%吡唑醚菌酯乳油、15%三唑酮和37%苯醚甲环唑3种杀菌剂进行田间试验,以收获期防治效果、叶片叶绿素相对值和产量品质为指标,探索杀菌剂对青贮玉米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杀菌剂都能有效防治青贮玉米叶片病害,提高青贮玉米收获期的植株健康指数,有效提升青物质产量和青贮玉米品质。


秸秆还田条件下玉米-高粱(玉米)-大豆轮作的产量与效益分析
《中国种业 》 2020
摘要:为明确不同轮作模式的籽粒产量与经济效益差异,推广合理的轮作种植模式,试验设置玉米-高梁-大豆、玉米-玉米-大豆、连作玉米、连作大豆4种种植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玉米-高梁-大豆、玉米-玉米-大豆中大豆籽粒产量较连作大豆籽粒产量分别增加23.88%和17.55%,玉米-高梁-大豆和玉米-玉米-大豆轮作模式年净收益比连作玉米分别高1377元/hm~2和336元/hm~2,玉米-高梁-大豆和玉米-玉米-大豆轮作模式年净收益比连作大豆分别高2279元/hm~2和1237元/hm~2,玉米-高梁-大豆轮作年净收益比玉米-玉米-大豆轮作高1041元/hm~2。


水稻蛋白组分鉴定方法及其在食味品质评价上的应用
《中国稻米 》 2020
摘要:蛋白质含量与稻米食味品质关系密切。目前的研究发现,一些表观蛋白含量相近的水稻品种食味评分差异很大,可能与其蛋白组分有一定关系。本研究在前人基础上从蛋白的提取剂、进样量、固定及染色等方面进行优化,建立了两种水稻蛋白电泳方法,即水稻清蛋白电泳方法及水稻谷蛋白电泳方法。采用改进后的水稻谷蛋白电泳方法进行谱带分析,发现蛋白含量相近、食味评分不同的水稻品种谷蛋白电泳谱带无差异;北方粳稻和南方粳稻的谷蛋白电泳谱带有差异。对不同来源的粳稻品种,采用优化后的清蛋白电泳方法进行谱带分析,发现蛋白含量相近、食味评分不同的水稻品种,70~105 kDa处谱带缺失或谱带浓度加强。初步确认105 kDa是与稻米食味相关的谱带,谱带颜色越深,稻米食味品质越好。


大棚吊雷西瓜栽培技术
《中国瓜菜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吊雷西瓜是在黑龙江省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品种+新模式的西瓜栽培方式,效益可观,适和观光采摘,大大提升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吊雷西瓜种植环节主要包括选用适宜的品种、3层覆盖、吊蔓栽培、蜜蜂授粉等,现总结如下,以期为该栽培模式的大面积推广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不同药剂对水田稻螟蛉的防治效果评价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20
摘要:为提高稻螟蛉的防治效果,促进减药增收,以绥粳18为试验材料,以200亿CFU·g~(-1)菌粉球孢白僵菌(水谷欣)、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康宽)、34%乙多·甲氧虫(斯品诺)、二化螟性诱剂为供试药剂,研究不同药剂对水田稻螟蛉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7月初水稻分蘖末期叶面喷施360 mL·hm~(-2)斯品诺能够有效防控稻螟蛉的危害,水稻平均增产3.86%。同时,其对二化螟也具有良好防效,是绿色水稻生产中防治稻螟蛉和水稻二化螟的理想药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