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8423条记录
马铃薯土传病原真菌拮抗放线菌的抗病促生作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从26株供试拮抗放线菌中筛选对马铃薯土传病病原真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及硫色镰刀菌(Fusarium sulphureum)有较强拮抗性的高效生防放线菌菌株。【方法】采用皿内琼脂块法和发酵液抑菌试验筛选生防放线菌菌株;采用搭片法研究6株强拮抗放线菌对病原菌菌丝的溶解作用;放线菌发酵液浸种方法研究9株强拮抗放线菌发酵液的促生作用。【结果】①供试26株拮抗放线菌中,拮抗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硫色镰刀菌(Fusarium sulphureum)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的放线菌分别为25,24和17株。②球孢链霉菌(S.globisporus)、球孢链霉菌球孢亚种(S.globisporus subsp.Globisporus)和锈赤蜡黄链霉菌(S.rubiginosohelvolus)均可溶解2株供试镰刀菌菌丝。③9株强拮抗放线菌的无菌发酵滤液均能抑制3株马铃薯病原菌的生长,其中多产色链霉菌1(S.polychromogenes 1)、球孢链霉菌球孢亚种(S.globisporus subsp.Globisporus)和锈赤蜡黄链霉菌(S.rubiginosohelvolus)的无菌发酵滤液对病原菌的抑菌率为45.1%~100.0%。④9株强拮抗放线菌无菌发酵滤液在适宜浓度下均可促进甜瓜种子胚根、胚轴的生长,其中多产色链霉菌1(S.polychromogenes 1)、球孢链霉菌球孢亚种(S.globisporus subsp.Globisporus)和锈赤蜡黄链霉菌(S.rubiginosohelvolus)无菌发酵滤液原液可使甜瓜种子胚根、胚轴长度较对照分别增加26.7%~67.0%和62.1%~104.5%。【结论】筛选出的多产色链霉菌1(S.polychromogenes 1)、球孢链霉菌球孢亚种(S.globisporus subsp.Globisporus)及锈赤蜡黄链霉菌(S.rubiginosohelvolus)兼具抗病促生作用,可作为马铃薯黑痣病及干腐病的生防放线菌,其实际的生防效果尚待进一步的盆栽及田间试验证实。

关键词: 马铃薯 土传病害 生物防治 放线菌 病原真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化学杀雄剂SQ-1诱导春小麦雄性不育的效果和对农艺性状的影响

作物杂志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化学杀雄剂SQ-1对春小麦雄性不育的诱导效果,以8个春小麦品种为材料,在小麦植株主茎旗叶抽出倒二叶一半时,喷施4.0kg/hm2SQ-1,所有供试品种相对雄性不育率和人工饱和率都在95%以上,这表明化学杀雄剂SQ-1具有广谱性且对雌蕊无影响。但喷施SQ-1后,春小麦的株高明显降低,抽穗推迟并且穗长缩短。

关键词: 化学杀雄剂 SQ-1 春小麦 雄性不育 农艺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源GA_3对高原夏季胡萝卜肉质根发育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揭示外源GA3对胡萝卜肉质根发育的影响机理,并为高原夏季胡萝卜安全高效栽培技术研究提供参考理论,本试验以耐先期抽薹的胡萝卜品种为试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研究了外源GA3对高原夏季胡萝卜肉质根膨大、木质化及其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叶片旺盛生长期和肉质根迅速膨大期分别喷施5.78×10-4 mol·L-1外源GA3 1次,或在苗期、叶片旺盛生长期和肉质根迅速膨大期喷施5.78×10-4 mol·L-1外源GA3 1~3次,能显著降低高原夏季胡萝卜苗期肉质根日鲜重增长速率与库活力,促进肉质根木质化。与对照相比,喷施外源GA3,可显著降低苗期肉质根内源GA3、IAA、GA4、ABA、DHZR与IPA含量,显著提高肉质根内源ZR含量;显著降低叶片旺盛生长期肉质根内源GA3、IAA、GA4、IPA含量,显著提高内源ZR含量;显著提高迅速膨大期肉质根内源IAA、GA4、ZR含量;显著降低肉质根迅速膨大期之前的IAA/ZR和GA4/ZR比值。随着外源GA3喷施次数的增多,IAA/ZR和GA4/ZR比值在肉质根迅速膨大期有逐渐增高的趋势。外源GA3通过改变内源激素含量及其平衡状态来影响高原夏季胡萝卜肉质根的发育。

关键词: 夏季胡萝卜 肉质根 木质化 内源激素 外源GA3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陇葵杂2号对氮磷钾平衡吸收动态研究

甘肃农业科技 2014

摘要:以陇葵杂2号为指示品种,研究了不同施肥条件下向日葵生育期植株干物质积累量与氮、磷、钾积累量间的平衡关系,结果表明,向日葵植株干物质的积累量与氮、磷、钾积累量之间,以及氮、磷、钾在植株中的积累量间均呈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以施尿素225 kg/hm2、普通过磷酸钙150 kg/hm2、氯化钾150 kg/hm2处理的氮、磷、钾施用量配比合理,在该施肥条件下,氮(N)、磷(P2O5)、钾(K2O)平衡施肥比例为4.1∶1∶9.4。

关键词: 向日葵 干物质 氮磷钾 吸收动态 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氮和豌豆/玉米间作对土壤无机氮时空分布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甘肃河西走廊绿洲灌区豌豆/玉米间作体系土壤无机氮时空分布现状和过量施用氮肥对环境的影响,2011年在田间试验条件下,采用土钻法采集土壤剖面样品,采用Ca Cl2溶液浸提、流动分析仪测定土壤无机氮含量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氮水平[0 kg(N)·hm?2、75 kg(N)·hm?2、150 kg(N)·hm?2、300 kg(N)·hm?2、450 kg(N)·hm?2]下豌豆/玉米间作体系土壤无机氮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作物整个生育期内,灌漠土无机氮以硝态氮为主,其含量是铵态氮的7.55倍。在玉米整个生育期内,与不施氮相比,75 kg(N)·hm?2、150 kg(N)·hm?2、300 kg(N)·hm?2和450 kg(N)·hm?2处理的土壤硝态氮含量分别增加29.7%、67.5%、88.2%和134.3%。与豌豆收获期相比,在玉米收获时土壤硝态氮含量平均降低44.2%。间作豌豆和间作玉米分别比对应的单作在0~12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降低6.1%和5.1%。豌豆/玉米间作体系土壤无机氮累积量在不同施氮量和不同生育时期都是表层(0~20 cm)最高。豌豆收获后,0~60 cm土层土壤无机氮累积量间作豌豆和间作玉米分别比相应单作降低4.9%和1.9%,60~120 cm土层降低10.8%和9.2%;玉米收获后0~60 cm土层平均降低28.2%和9.4%,60~120 cm土层平均降低23.5%和12.5%。土壤无机氮残留量间作豌豆比单作豌豆在0~60 cm土层降低4.9%,60~120 cm降低10.9%。因此,施用氮肥显著增加了土壤无机氮含量和累积量,且主要影响土壤硝态氮。过量的氮肥投入会因作物不能及时全部吸收而被大水漫灌和降雨等途径淋洗到土壤深层,造成氮肥损失和农田环境污染。间作能显著降低土壤无机氮浓度和累积量,特别在作物生长后期对土壤无机氮累积的降低作用更加明显。

关键词: 施氮肥 豌豆/玉米间作 土壤无机氮 硝态氮 残留量 积累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省粮食生产波动规律及原因分析

甘肃农业科技 2014

摘要:依据甘肃省统计年鉴等资料,分析了1978—2011年间甘肃省粮食产量、播种面积、粮食单产的波动规律及其原因。提出了增加投入,稳定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更新粮食安全观念,提高粮食生产的比较经济效益;统筹协调农业结构调整、生态建设与粮食安全的关系等确保粮食安全的措施。

关键词: 粮食生产 波动规律 影响因素 措施 甘肃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玉米穗腐病样品中轮枝镰孢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植物病理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甘肃玉米穗腐病的病原种类,于2009年9月在甘肃省四大生态区采集玉米穗腐病样品,以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物的分离培养,对分离得到的镰孢菌菌落进行纯化和单孢分离后,以形态学为基础,参照Leisle分类系统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共分离到271株镰孢菌菌株,其中以轮枝镰孢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和黄色镰孢菌(F.culmorum)出现频率高,属优势种。按照柯赫氏法则对沈单16和金穗96832进行致病性测定,证实了轮枝镰孢菌对玉米果穗的致病性。选取2株轮枝镰孢菌菌株进行EF-1α(tef)基因序列分析,将PCR产物回收测序后在GenBank上比对,菌株GSLT4-3-2与GenBank中登记的轮枝镰孢菌FN179339、FN179345和FN179338;GSTS24-2-1与轮枝镰孢菌FN179343、FN179346、FN179340、FN179344和FN252384亲缘关系最近,序列同源性达100%。轮枝镰孢菌GSYC17-2-1的生长温度范围为15~35℃,最适温度为28℃,pH值为8;菌落在pH值为4~10的培养基上能够迅速扩展,pH值为7时产孢量最大;碳源对轮枝镰孢菌菌丝生长影响相对稳定,而氮源对其营养生长影响的变幅较大;完全黑暗条件下,菌丝扩展最快,12 h光暗交替对产孢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病原菌菌丝致死温度为70℃,10 min。

关键词: 甘肃 玉米穗腐病 轮枝镰孢菌 EF-1α 生物学特性

甘啤系列7个啤酒大麦品种在武威市的比较试验初报

甘肃农业科技 2014

摘要:在武威市对7个甘啤系列啤酒大麦品种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7个啤酒大麦品种均为春性品种,穗形、授粉方式、粒色、籽粒形状无明显差异,生育期为94~103 d,品质表现较好。产量从高到低依次为甘啤7号、甘啤4号、法瓦维特、甘啤6号、甘啤3号、甘啤2号、甘啤5号。

关键词: 啤酒大麦 甘啤系列 品质 产量 武威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梨和苹果腐烂病菌不同培养表型菌株的致病性分析

植物病理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梨和苹果腐烂病主要发生在中国和日本,该病主要危害梨和苹果树的主干和侧枝。目前国内外对这2种腐烂病菌分类地位和致病性分化的研究十分关注。已有的研究表明引起我国梨和苹果腐烂病的主要病原菌为子囊菌门苹果黑腐皮壳菌的2个变种,即Valsa mali var.mali和V.mali var.pyri,对其进行室内离体接种试验表明,二者可交互侵染苹果和梨,但对2种寄主的致病力存在差异,即前者在苹果上表现高致病力,后者在梨上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UV-B辐射对黄化番茄幼苗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黄化番茄和普通番茄幼苗为试材,研究UV-B辐射对番茄幼苗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UVB辐射处理对番茄幼苗株高、茎粗、叶片的抑制作用非常明显,且对叶绿素破坏严重,导致幼苗光合速率降低,类黄酮含量升高10%以上.UV-B处理后两种番茄生长都受到明显抑制,但以黄化苗的变化更为明显,表明黄化番茄幼苗对UV-B辐射更为敏感.

关键词: 黄化番茄 UV-B 幼苗生长 光合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