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国内外海水观赏鱼产业与研究现状
《南方水产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海水观赏鱼贸易是海洋水族馆贸易行业的重要部分,是一项价值十几亿美元的产业,每年交易量达数百万尾,且需求量逐年上升,但由于严重依赖野生资源捕捞而使该行业饱受争议.目前,90%~95%的海水观赏鱼由野生捕捞获得,在已知的数千种珊瑚礁鱼类中,有一半以上在缺乏或无监测情况下进行贸易,自然资源面临严重威胁.观赏性水产从业者和消费者有责任保护野生捕获物种的可持续发展,海水观赏鱼的养殖被认为是一种保护野生资源的有效手段,但仍有许多技术问题阻碍其发展.文章结合相关数据和文献,概述了国际海水观赏鱼产业现状及最新研究进展,讨论了海水观赏鱼产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旨在为中国海水观赏鱼产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性类固醇激素雌二醇、睾酮对半滑舌鳎雌、雄、伪雄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南方水产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多种鱼类包括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都存在性别大小异形现象,这种生长二态性可能与性类固醇激素和生长轴相关基因的相互作用有关。笔者课题组前期已通过转录组学分析发现性类固醇激素可能参与半滑舌鳎性别大小异形调控过程。为探究性类固醇激素对半滑舌鳎不同性别生长差异的影响,该研究对16月龄雌、雄、伪雄鱼进行了雌二醇、睾酮激素注射处理,并对其生长数据进行统计,且对半滑舌鳎生长激素1(Growth hormone 1, gh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 igf1)和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 3, socs3) 3个基因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性类固醇激素对半滑舌鳎不同性别个体的生长均具有抑制作用。激素处理后,gh1、igf1在脑、肝脏中的表达量总体呈下降趋势,socs3在肌肉和肝脏中的表达量显著上升。该研究探讨了性类固醇激素对半滑舌鳎不同性别生长性能的影响,为深入研究性固醇激素调控鱼类性别大小异形现象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半滑舌鳎 性类固醇激素 性别大小异形 gh1 igf1 socs3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鲟幼鱼饲料中有效磷需要量的研究
《淡水渔业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杂交鲟(Acipenser baerii♀×Acipenser schrenckii♂)幼鱼对饲料中有效磷的需要量,实验以磷酸二氢钙为磷源,配制了有效磷水平分别为0.37%(对照组)、0.65%、0.96%、1.22%和1.48%的5组等氮等能饲料。每组饲料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22尾鱼,饲喂初重(10.06±0.39) g杂交鲟幼鱼8周。结果显示:(1)饲料中不同有效磷水平对实验鱼的成活率、肝体比、脏体比和肥满度均无显著影响。随饲料有效磷水平增加,实验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呈先升高后趋于平稳的趋势,0.96%、1.22%和1.48%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0.37%组和0.65%组;全鱼粗脂肪含量呈降低趋势;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2)不同有效磷水平饲料对全鱼水分、粗蛋白和肌肉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磷含量均无显著影响。0.96%、1.22%和1.48%组全鱼粗灰分、磷含量和脊椎粗灰分、磷含量均显著高于0.37%组和0.65%组。(3)随饲料有效磷水平增加,实验鱼血清磷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呈先升高后趋于平稳的趋势。0.96%、1.22%和1.48%组血清磷含量显著高于0.37%组和0.65%组,对照组的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低于其他组。(4)分别利用折线模型拟合分析实验鱼的增重率、全鱼磷含量和脊椎磷含量与饲料有效磷水平的相关性,得到饲料中适宜有效磷需要量分别为0.93%、1.02%和0.95%。综上所述,建议杂交鲟幼鱼饲料中有效磷添加水平为0.93%~1.02%为最佳。
关键词: 杂交鲟(Acipenser baerii♀×Acipenser schrenckii♂) 有效磷 生长性能 体成分 血清生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盐度骤变对金钱鱼幼鱼抗氧化状态的影响
《海洋渔业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盐度骤变对金钱鱼(Scatophagus argus)幼鱼抗氧化状态的影响,以体质量为(6.27±0.28)g的金钱鱼幼鱼为研究对象,设置1个对照组盐度20,2个盐度骤变组5和35,在盐度骤变0 h、6 h、12 h、24 h、48 h、96 h、7 d时,分别测定幼鱼肝脏、鳃和肌肉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4种抗氧化指标.结果显示:各盐度组7 d内金钱鱼幼鱼存活率为100%.肝脏中SOD和CAT活力随盐度处理时间的延长先下降后上升;7 d时,盐度5组中4种抗氧化指标均恢复至对照组水平,但盐度35组中SOD和CAT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鳃中4种抗氧化指标在盐度5和35组中的变化总趋势均为先升高后降低,7 d时多恢复至对照组水平.肌肉中SOD活力盐度5和35组均先升高后降低至对照组水平;CAT活力在盐度5组中波动平缓,而在盐度35组中先降低后升高至对照组水平;肌肉中GSH和MDA含量在各时间点和各盐度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表明,金钱鱼幼鱼对于盐度骤变适应性较强,适合驯养.与盐度骤升相比,金钱鱼幼鱼在盐度骤降时产生的氧化压力较小,恢复时间较快.研究结果为金钱鱼幼鱼养殖过程中的盐度驯化提供了一定指导.
关键词: 金钱鱼;盐度骤变;抗氧化酶;幼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池塘养殖患病黄颡鱼病毒病原的电镜观察初报
《水产学杂志 》 2021
摘要:应用电子显微镜技术,对池塘养殖下颌出血的患病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内脏组织进行超薄切片电镜观察。在患病黄颡鱼的脾脏和肾脏组织中观察到大量球形无囊膜病毒样颗粒,直径约30~40 nm;病毒粒子分布在宿主细胞的细胞质中,有的由单位膜包裹在包涵体中,而正常黄颡鱼组织中未观察到球形样病毒颗粒。
关键词: 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 病毒病原 电镜观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VMS的我国捕捞渔船出海时间与航程量化分析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船舶监控系统2018年我国2.5万余艘海洋捕捞机动渔船的12.87亿条船位数据,利用渔场格网与渔船轨迹的拓扑关系,设计了捕捞渔船出海累计时间与航程计算方法,统计出累计时间3 439万h,累计航程25 512万km,分析结果显示:各省出海作业渔船主要分布在其沿海附近渔场,累计时间和航程近海高于远海。各地出海作业渔船主要分布在其附近渔场,辽宁省捕捞渔船作业范围呈南北向狭长分布,山东省捕捞渔船分布以东海的连青石渔场、海州湾渔场和莱州湾渔场为中心,浙江省捕捞渔船分布以鱼山渔场和舟山渔场为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捕捞渔船以北部湾北部渔场和南沙西北部渔场为中心。辽宁省、山东省、浙江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捕捞渔船的累计时间值存在3—4月、9—11月2个峰值,在2月、5—8月有两个谷值,辽宁省、山东省两省与浙江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相比1—3月累计时间明显偏低。量化方法与统计结果可辅助于渔业限额捕捞管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斑鳢生长激素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 GH)是垂体分泌的多肽,在硬骨鱼类的发育和体细胞的生长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为探究生长激素在斑鳢(Channa maculata)雌、雄生长差异中的作用及其与性激素的相互作用机制,本研究克隆了斑鳢GH基因(GenBank No. MW574005)序列,分析了其表达模式及对外源性类固醇激素的响应。结果表明,斑鳢GH基因cDNA序列全长882 bp,开放阅读框(ORF)为639 bp,共编码212个氨基酸。斑鳢GH基因序列长1 604 bp,含有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在5’端上游鉴定到一段长1 199 bp的侧翼序列,该序列含有前B细胞白血病转录因子3 (pre-B-cell leukemia transcription factor3, PBX3)、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1 (signal transducers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 1, STA1)和叉头转录因子O3 (forkhead box O3, FOXO3)等多种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组织表达分析显示,GH在斑鳢垂体中高表达,且在雄性中的表达极显著高于雌性(P<0.01);不同发育时期表达分析显示,GH基因在365 d的雄性斑鳢垂体中表达量最高,且极显著高于同时期雌性斑鳢(P<0.01)。经ELISA检测验证,各发育时期内,雄性个体血清中的GH含量均高于同时期雌性个体。激素诱导实验显示,17α-乙炔基雌二醇(17α-ethynylestradiol, EE2)抑制雌、雄斑鳢垂体中GH基因的表达;17α-甲基睾丸酮(17α-methyltestosterone, MT)促进雄鱼垂体中GH基因的表达,但降低雌鱼垂体中GH基因的表达。该研究为进一步探究斑鳢雌雄生长二态性机制和生长调控的分子机理研究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STAR-CCM+的鱿鱼钓船波浪增阻数值计算与球鼻艏选型分析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 2021
摘要:为研究渔船在实际海浪中航行的阻力大小,优化船舶的阻力性能,本研究采用STAR-CCM+软件,以49 m远洋鱿鱼钓船船模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约束运动模型在静水和迎浪情况下的阻力性能.通过对约束模型在不同波高和波长的波浪中的阻力进行计算,得出远洋鱿鱼钓船在不同海况下实船的波浪增阻情况,同时,对远洋鱿鱼钓船球鼻艏进行选型分析,比较鱿鱼钓船无球鼻艏和加装撞角型球鼻艏、上翘型球鼻艏后在波浪中的阻力大小.结果显示:船舶在两种典型海况下设计航速时的平均波浪增阻占静水阻力的25%和18%,与其他船型相比,撞角型球鼻艏船型波浪增阻为21.0%和14.7%,降阻效果最显著.本研究为远洋鱿鱼钓船设计初期航速和球鼻艏的设定提供了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水产养殖水质监测系统
《安徽农业科学 》 2021
摘要:集约化的水产养殖对养殖水体水质有较高的要求,不准确的测量和延迟的数据采集会影响养殖生产的顺利进行。设计了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水产养殖水质监测系统,将无线传感器网络与上层应用系统有机结合,在自组网情况下实现了水产养殖相关数据的实时监测。该系统在Cotex-M4 ARM架构下以微处理器STM32F405与无线射频芯片CC2530为核心,对系统底层硬件、底层软件、应用层软件进行了开发。同时,为提高数据的准确性,采用新型支持度函数加权融合算法对系统采集的多传感器数据进行融合。整个系统测量精度高,实时性强、运行稳定,能够较好地满足水产养殖水质监测的要求。
关键词: 水产养殖 STM32F405 ZigBee CC2530 水质监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天皇海山典型分布经济鱼种研究进展
《渔业信息与战略 》 2021
摘要:海山渔场的形成主要受到上升流、水平海流及地形等外在因素影响.天皇海山海域作为曾经渔获产量较高的渔场,渔获物中的典型代表经济鱼种主要为大洋拟五棘鲷(Pseudopentaceros wheeleri)和红金眼鲷(Beryx splendens).通过回顾天皇海山海域内分布的大洋拟五棘鲷及红金眼鲷在生物学上的分类、食性、繁殖情况、生长特征和分布特征等内容,同时根据一般海山渔业中渔场形成的机制,结合天皇海山这两种主要鱼类的实际捕捞作业模式,研究认为天皇海山内不同海山其渔场形成机制导致不同水域所采取的捕捞方式不同,如在以底层拖网为主要生产方式的水域,其渔场形成机制应该受上升流所影响;而在有底层刺网作业的水域,则其渔场形成可能受水平海流控制.通过对天皇海山内大洋拟五棘鲷和红金眼鲷的研究,将有助于理清这些物种的生活史,弄清天皇海山环境与这些物种分布、扩散成因的耦合关系,从而有助于加深对海山这一特殊生境下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整体认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