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农垦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580条记录
干旱区骏枣根系分布和土壤养分关系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干旱区骏枣吸收根和输导根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方法】以阿拉尔垦区6年生骏枣为试材,采用剖面挖掘和分层取样法,使用WinRHIZO根系分析系统测定骏枣不同直径的根系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指标,并测定不同生长期(0~60 cm深度)土壤的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析根系分布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结果】各土壤空间,吸收根根长密度始终高于输导根,根体积则相反。垂直方向上,吸收根和输导根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密度均随土层加深而下降,0~20 cm土层根系最密集,吸收根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密度占比分别为77.1%、76.5%,输导根占比为76.0%、74.6%。水平方向上,吸收根在0~20 cm和20~40 cm水平距离土壤密集分布,根长密度占比为20.0%~20.7%,根表面积密度占比20.0%~22.2%,输导根占比分别为21.8%~22.1%,18.4%~23.8%;40~140 cm水平距离土壤吸收根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密度占比8.8%~14.4%,输导根为8.7%~14.5%,吸收根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密度均随水平距离增加缓慢下降,输导根表现为上升下降往复变化,存在差异性。吸收根和输导根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密度与展叶期土壤碱解氮、幼果期碱解氮和速效磷相关系数大于0.820,吸收根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密度与展叶期土壤速效磷相关系数大于0.809,均表现极显著正相关性,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密度与速效钾成负相关关系,相关性不显著。【结论】骏枣根系分布较浅,0~20 cm深度、0~40 cm水平距离的土壤根系分布较为密集,是水分和养分利用的重要区域,根系在垂直方向分布与展叶期和幼果期土壤中的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密切相关。

关键词: 骏枣 根系分布 土壤养分 吸收根 输导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适配体-杂交链式反应比色检测生鲜牛乳中四环素类抗生素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特异性识别四环素类抗生素(TCs)的广谱型适配体为识别元件,结合杂交链式反应(HCR)信号放大策略,提出了一种TCs多残留比色检测方法,并优化了检测条件和进行了方法学考察。取40 nmol·L-1生物素化检测探针(bio-DP)溶液加入到包被有亲和素的酶标板中,室温孵育后加入牛血清白蛋白(BSA)溶液,封闭反应1 h。加入生鲜牛乳样品稀释液,室温孵育20 min,如果样品中含有TCs, TCs与bio-DP的适配体序列结合,其发夹结构被打开。加入200 nmol·L-1生物素化发夹DNA1(bio-H1)溶液和200 nmol·L-1生物素化发夹DNA2(bio-H2)溶液,室温下进行HCR 40 min,从而形成具有多个重复单元的双链DNA(dsDNA)纳米线。加入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链霉亲和素(SA-HRP),室温孵育标记dsDNA。加入显色剂[含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HRP催化TMB生成蓝色物质,显色5~8 min后终止反应,在酶标仪中于450 nm测量上述体系的吸光度。结果显示,bio-DP对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和多西环素具有高特异性,和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氨苄青霉素、泰乐菌素、磺胺嘧啶和恩诺沙星等抗生素无交叉反应。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和多西环素的质量浓度总和在0.8~100μg·L-1内与对应的吸光度总和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k)为0.18μg·L-1。对生鲜牛乳样品进行加标回收试验,TCs回收率为86.4%~106%,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3)为2.5%~7.1%。方法应用于生鲜牛乳样品的分析,检测结果与国家标准方法GB 31658.6-2021差异不显著(P>0.05),检出的TCs总量也均未超标(GB 31650-2019)。与文献报道的其他方法相比,上述方法兼具简单、快速、检出限低、准确度高等优点,适用于食品中四环素类抗生素多残留的快速检测。

关键词: 四环素类抗生素 适配体 杂交链式反应 比色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株高和穗位高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玉米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580份遗传多样性丰富的玉米自交系为关联群体,利用分布于全基因组的31 826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分别对株高和穗位高性状 3 年表型值及 BLUE(Best Linear Unbiased Esti-mate)值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4个环境下共检测到58个显著性SNPs,共定位的SNPs有6个,其中3个与株高显著关联,4个与穗位高显著关联.在共定位显著标记440kb范围内,共检测到76个关联基因,其中66个有基因描述,53个基因在GO(Gene Ontology)富集分析中得到分类,可归类到20类生物过程、10类分子功能以及8类细胞组成.综合基因功能注释和GO富集分析结果,预测了7个可能与株高和穗位高性状有关的候选基因.

关键词: 玉米 株高 穗位高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激光雷达的果树智能修剪系统设计与试验

农业机械学报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传统果树修剪存在人员劳动强度大、修剪效率低及修剪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本文设计了果树智能修剪机械臂,并利用固态激光雷达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开发了基于激光雷达的果树智能修剪系统,实现果树自动修剪。为了验证修剪臂的控制精度,分别对修剪机的摆动机械臂、举升机械臂、修剪切割总成进行独立精度试验与修剪目标位置精度试验,独立精度试验结果表明摆动机械臂、举升机械臂、修剪切割总成控制精度平均误差分别为2.32%、3.75%、2.50%,修剪目标位置精度试验结果表明目标位置Xb、Zb平均误差分别为2.98%、1.85%,修剪总成作业倾角α平均误差为4.35%,满足果树修剪精度要求。在新疆阿克苏果树种植基地开展了果树修剪试验,结果表明,搭载固态激光雷达的果树修剪机能够实时获取果树的三维空间信息,修剪机可以根据激光雷达探测到的果树树冠信息制定修剪策略,香梨园与苹果园修剪优良率分别为93.3%与86.6%。该系统能有效提高果树修剪效率,降低修剪人员劳动强度。

关键词: 果树修剪机 激光雷达 自动修剪 修剪策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适配体-MOF模拟酶比色检测bPAG

分析测试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该研究基于金属有机框架Fe-MIL-101和双适配体夹心原理建立了一种比色检测牛妊娠相关糖蛋白9(bPAG9)的新方法。将生物素化适配体1固定在微孔板上作为捕获探针,Fe-MIL-101功能化的适配体2作为信号探针,当测试样品中含有bPAG9时,适配体1和适配体2与bPAG9结合,在固相载体表面形成双适配体夹心结构,随后适配体2偶联的Fe-MIL-101催化无色过氧化物酶底物产生比色输出信号,通过比色信号的变化即可实现对bPAG9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在优化条件下,bPAG9在缓冲液中的线性检测范围为0.5~50 ng/mL(r=0.996),检出限为0.13 ng/mL。bPAG9在空白血清中的加标回收率为89.4%~104%,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将该方法应用于人工受精28 d的奶牛血清检测,妊娠诊断结果显示,该法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92.5%、90.0%和91.5%。所建方法具有无创、简便、经济等特点,在奶牛早孕检测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妊娠相关糖蛋白 适配体 金属有机框架 妊娠诊断 奶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CHD1基因在美国王鸽和绿壳蛋鸡性别鉴定中的应用研究

中国畜牧杂志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快速、准确鉴定出美国王鸽和绿壳蛋鸡的性别,本研究基于CHD1基因在不同性别鸟类基因组中的大小差异,建立美国王鸽和绿壳蛋鸡性别鉴定的分子生物学方法。首先提取美国王鸽和绿壳蛋鸡基因组DNA,应用引物对2550F/2718R扩增CHD1基因第17、18外显子及之间的内含子区域,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PCR扩增结果并进行测序验证。PCR扩增结果表明,雄性个体只有1条条带,而雌性个体都是2条条带,基于PCR技术的性别鉴定结果与人工鉴定的结果一致。测序结果显示,CHD1基因在美国王鸽基因组上的扩增片段大小分别为593 bp和447 bp;在绿壳蛋鸡基因组上的扩增片段大小分别为682、656 bp和448 bp。目的片段中外显子长度均为169 bp,保守性好,同源性为100%。但内含子序列在2群体间的同源性较低,片段大小差异主要是由Z染色体上CHD1基因内含子区变异引起的。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基于CHD1基因序列大小差异的肉鸽和绿壳蛋鸡性别鉴定方法,为开展精准选种选配提供了技术指导。

关键词: 性别鉴定 CHD1基因多态性 美国王鸽 绿壳蛋鸡 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绵羊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1B基因研究进展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绵羊繁殖性能在绵羊产业中有着重要意义,除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如同期发情、人工授精、超数排卵等)之外,在目前已知的关于能够提高绵羊繁殖力的16个基因共20个突变体当中,以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1B(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receptor type-1B,BMPR-1B)基因对绵羊繁殖力的影响最大。BMPR-1B基因是世界上第一个被发现的多羔主效基因,其编码区的A746G突变导致蛋白质序列中第249位的谷氨酰胺被置换为精氨酸(Q249R),最终能够引起绵羊排卵数和产羔数增加。作者介绍了绵羊多羔主效基因BMPR-1B及其突变体FecB(A746G)的发现与结构,简述了该基因分子方面的作用机理,对BMP/Smad信号通路的调控以及与绵羊繁殖之间的联系,并简单分析了FecB突变后对绵羊卵巢、卵泡等组织细胞功能,激素调节和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进一步加深对BMPR-1B基因的了解,为研究人员探明该基因诱使绵羊等动物提高产羔数的调控机制,相关配体、调控因子和上下游信号蛋白的影响以及加快哺乳动物高效育种繁殖、扩大种群规模和多胎品系的建立,增加养殖人员的经济收入等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1B(BMPR-1B) FecB 绵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前处理联合压差闪蒸干燥对红枣脆片品质的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不同前处理方式联合压差闪蒸干燥对红枣脆片产品品质的影响,该研究以新疆地区灰枣为原料,利用热烫、超声波、高密度二氧化碳(dense phase carbon dioxide, DPCD)3种前处理方式联合压差闪蒸干燥技术对红枣脆片进行加工,对比了3种前处理方式对红枣脆片色泽、硬度、脆度、膨化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糖含量、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维生素C含量、感官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前处理方式对产品色泽具有显著性影响(P<0.05),DPCD前处理所得枣片与新鲜枣片色泽最为接近(ΔE=3.73);2)DPCD前处理后红枣脆片的维生素C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两种前处理方式(P<0.05);3)热烫、超声波前处理的红枣脆片硬度分别为4.59、3.50 N/cm2,而DPCD前处理的红枣脆片硬度仅为2.74 N/cm2,枣片最为酥脆;4)扫描电镜图表明3种前处理方式均能得到疏松多孔的组织结构,DPCD前处理所得枣片比热烫和超声波前处理所得枣片组织结构更为疏松,这可能是因为在二氧化碳的作用下,红枣细胞结构发生了改变,有些空隙间发生了断裂。综合比较,DPCD前处理能够提高产品的色泽、脆度及膨化度,并且能够较好的保留产品的营养成分,是红枣压差闪蒸干燥较适宜的前处理方式。该研究为高品质压差闪蒸红枣脆片的加工工艺选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红枣 微观结构 理化性质 压差闪蒸干燥 感官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喷药机械与药剂组合对棉花脱叶催熟效果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喷药机械与药剂组合对棉花脱叶催熟效果及产量品质的影响,为机采棉提质增效合理使用无人机喷施脱叶剂提供参考。【方法】设置不同喷药机械喷施棉花脱叶剂试验,处理包括不同机械类型、不同药剂组合7个处理,分析不同处理的棉花脱叶率、挂枝率、吐絮率、产量及品质差异。【结果】在相同药剂处理下,棉花脱叶率和挂枝率表现为大疆T16无人机>极飞P30无人机>机车东方红LX2204;吐絮率、单株铃数、衣分、产量、马克隆值和断裂伸长率则是极飞P30无人机>大疆T16无人机>机车东方红LX2204。在增加相同飞防助剂后,棉花脱叶率、吐絮率、单株铃数和产量均是极飞P30无人机>大疆T16无人机>机车东方红LX2204;挂枝率、整齐度指数和断裂比强度表现为大疆T16无人机>极飞P30无人机>机车东方红LX2204。不同无人机类型T2处理(极飞P30无人机+臻灵+助剂+乙烯利+贝达通+中农大特定药剂)和T5处理(大疆T16无人机+瑞脱龙+助剂+乙烯利+贝达通)的综合脱叶催熟效果最佳。喷药后20 d, T2处理和T5处理喷药分别较机车喷药脱叶率高1.97%和1.41%,吐絮率分别低0.51%和1.52%;T2处理产量最高,籽棉产量比机车喷施增产25.56%和25.22%;品质较好,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整齐度指数和断裂伸长率较机车低1.77%、2.23%和3.34%,断裂比强度和马克隆值较机车高1.95%和1.99%。【结论】2种无人机喷施脱叶剂组合均比机车起到较好的脱叶催熟效果,比机车的棉花产量略高且提高了部分纤维品质参数,T2和T5处理可在大田机采棉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无人机 脱叶剂 棉花 纤维品质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部分地区羔羊呼吸道溶血性曼氏杆菌分离鉴定与生物学特性

中国兽医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新疆6月龄内羔羊呼吸道携带的溶血性曼氏杆菌(Mannheimia haemolytica,Mh)的生物学特性,本研究采集了新疆5个地区8个规模化羊场羔羊鼻拭子290份,采用常规细菌分离鉴定及PCR鉴定方法从鼻拭子中分离鉴定细菌,对分离菌株进行荚膜血清型、MLST分型、毒力基因、药物敏感性及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从290份鼻拭子中分离到14株溶血性曼氏杆菌(Mh42~Mh56),荚膜血清型中9株未定型,3株A2型,A1型和A6型各1株;ST型中5株ST16型、4株ST28型、1株ST46型,4株未定型。感染小鼠在10 h开始死亡,96 h存活率为40%,感染死亡小鼠肺脏充血肿大、部分肺脏出血。14株Mh均携带dnaN、gapA、fbpA、gs60、lktC,sodA,携带率为42.85%,均不携带plpB、tonB、ptfA、fimA。Mh42对多西环素、麦迪霉素、氟苯尼考耐药,Mh54对恩诺沙星、环丙沙星耐药,其余菌株对检测的21类药物还未产生耐药性。14株Mh未检测到耐药基因。本研究为新疆地区羔羊呼吸道溶血性曼氏杆菌的流行病学及临床防制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羔羊 呼吸道 溶血性曼氏杆菌 分离鉴定 毒力基因 耐药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