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805条记录
油莎豆块茎特异性表达基因鉴定及分析

植物学报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块茎是油莎豆(Cyperusesculentus)独特且极其重要的器官,富含油脂且具有与种子类似的繁殖能力,研究油莎豆块茎特异性表达基因对于解析其块茎特异性生长发育(尤其是油脂积累)的调控机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油莎豆主要器官(根、叶、分蘖节、匍匐茎和块茎)进行转录组测序,全面筛选块茎特异性表达基因,并分析相关基因的功能。结果表明,分别以根、叶、分蘖节和匍匐茎为对照,经过多组比对分析后共鉴定出155个块茎特异性表达基因; GO富集分析显示,与种子发育、种子油体合成、油脂储存、脱落酸响应、非生物刺激响应和蛋白折叠相关的7个GO条目显著富集,这些GO条目涉及的基因恰好反映出油莎豆块茎独特的类似种子的发育特性。其中,CESC_00080和CESC_16572编码油体钙蛋白,CESC_08636、CESC_12549和CESC_17828编码油体蛋白,均参与植物油体的形成,而油体形成是植物完成油脂储存的关键步骤,表明这些油体形成相关基因在块茎中的特异性表达可能是油莎豆在块茎中储存大量油脂的关键所在。此外,还筛选出8个块茎特异性表达转录因子编码基因,如CESC_00448(编码abscisicacidinsensitive5-likeproteinABI5)和CESC_03736 (编码heat stress transcription factor C),而在鉴定到的块茎特异性表达基因中发现一些潜在的靶基因,表明这些转录因子可能调控各自靶基因的特异性表达。综上,研究结果可为油莎豆块茎发育相关基因调控网络的构建以及块茎特异性基因表达的分子机制解析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 油莎豆 块茎 转录组测序 特异性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药新品种怀山5号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河南农业 202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多花黄精PcWRKY1基因的克隆及响应高温胁迫功能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探究WRKY转录因子家族在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 Hua)适应高温胁迫中的作用,基于前期转录组分析鉴定到受高温影响显著下调的基因PcWRKY1,克隆了PcWRKY1基因,并利用生物信息学、RT-qPCR和玉米原生质体瞬时转化体系等技术对其编码蛋白的基本特性、组织表达特异性、高温胁迫下表达模式及功能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PcWRKY1基因CDS序列全长共1 560 bp,编码519个氨基酸;PcWRKY1蛋白没有跨膜结构,分子量为56.93 ku,等电点为7.2,具有2个WRKY保守结构域,属于GroupⅠa类群;RT-qPCR分析结果显示,PcWRKY1基因在多花黄精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在种子中表达量最高,其转录水平受高温胁迫的抑制;玉米原生质体中PcWRKY1定位于细胞核中,且高温处理不影响其位点;在玉米原生质体中瞬时过表达PcWRKY1,与无高温胁迫相比,抑制了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增加,提高了高温胁迫诱导的丙二醛(MDA)含量的增加,说明过表达PcWRKY1降低了原生质体在高温胁迫下的耐性。综上所述,PcWRKY1可能在多花黄精响应高温胁迫中起负调控作用。

关键词: 多花黄精 WRKY转录因子 高温胁迫 生物信息学分析 功能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施肥模式对大豆生长季土壤有效氮供给的影响

核农学报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施肥模式对潮土区大豆生长季土壤有效氮供给的影响,本研究基于33年长期定位施肥试验,选取4种处理:不施肥(CK)、施氮磷钾化肥(NPK)、氮磷钾化肥+秸秆还田(SNPK)与氮磷钾化肥+有机肥(MNPK),测定分析大豆生长季内土壤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微生物量氮、可溶性有机氮含量的变化动态,以及参与土壤氮素转化的有机氮矿化酶活性、氨化作用强度与硝化潜势。结果表明,化肥与秸秆或有机肥配施可提高土壤全氮、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和可溶性有机碳含量,这对土壤脲酶、酰胺酶、蛋白酶和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活性及氨化作用强度和硝化潜势的提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土壤NH4+-N含量与脲酶和蛋白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酰胺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NO3--N含量与氨化作用强度、硝化潜势呈极显著正相关。SNPK、MNPK处理下的土壤微生物量氮和可溶性有机氮含量均高于NPK、CK处理。潮土可溶性有机氮含量与大豆地上部氮素吸收呈极显著正相关,并最终影响大豆生长;成熟期SNPK、MNPK处理下的大豆地上部生物量均高于CK、NPK处理。综上所述,化肥与秸秆或有机肥配施可通过提高全氮、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含量正向调控土壤氮素转化微生物作用强度与酶活性,提高土壤有效氮供给能力,促进大豆生长。本试验结果可为潮土区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施肥模式 有效氮 有机氮矿化酶 氨化作用强度 硝化潜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南省水产种质创新与安全供给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种业导刊 2025

摘要:水产种业作为渔业的先导性产业,其科技创新与发展对于提升渔业整体竞争力、保障水产品安全供给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河南省水产种质创新发展现状,剖析了河南省水产种业自主创新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包括种质资源基因污染加剧、生存环境待改善,原有水产原良种场作用未充分发挥,水产育种人才队伍建设不足,水产新品种知识产权难以保障,科研资金支持力度有待加强等,提出了加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推动生态保护建设,强化水产原良种场建设、打造多元创新主体,促进产学研融合、提升良种创新创制能力,健全水产动物新品种知识产权直接保护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水产种业人才培养体系,加强政策支持与多渠道资金投入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水产种业 科技创新 淡水鱼产业 种质资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南省水稻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与鉴定评价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21—2023年,河南省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办公室对省内128个县(市、区)开展了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全面普查和征集工作,共普查到水稻种植县信息累计120条;征收集到水稻种质资源37份,并对其中33份的田间性状进行了调查鉴定。普查数据显示,河南省水稻呈现种植区域集中、种植面积增加、地方品种急剧减少的特征。征收集到的水稻种质资源主要分布在豫北稻区和豫南稻区,大部分分布在海拔50~100 m范围。河南省水稻种质资源中,粳稻多于籼稻,水稻多于陆稻,粘稻多于糯稻,香稻和有色稻分别占总资源数的27.27%和21.21%。资源表型变异丰富,多样性程度高,多表现为株高在100.1~120.0 cm之间,茎秆直立且长度在80.1~100.0 cm之间,叶鞘色和叶片色绿色,叶舌二裂,剑叶和倒二叶为直立型,剑叶长度在25.1~30.0 cm和41.0~45.0 cm之间,剑叶宽度在1.50~1.75 cm之间,穗抽出良好,穗型以中间型为主,穗长在15.1~30.0 cm之间,穗成熟后呈弯曲状,穗部二次枝梗多分枝,籽粒无芒,外颖黄色且有毛。综合表型性状筛选出息县香稻丸1号、三粒寸、菡香一号F11、毛铺软稻、黑香糯、绿米等6份优异水稻种质资源。本研究可为河南省水稻种质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水稻 种质资源 普查收集 鉴定评价 河南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QuEChERS-HPLC-MS/MS检测豇豆中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灭蝇胺残留

现代农药 2025

摘要:研究建立一种基于QuEChERS-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定量测定豇豆中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灭蝇胺残留量的方法。豇豆中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灭蝇胺残留分别经乙腈、乙腈(含1%氨水)溶液振荡提取,PSA和C18净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仪检测,外标法定量。试验结果表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灭蝇胺基质标准曲线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大于0.99。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灭蝇胺在豇豆中的平均添加回收率分别为82%~108%、79%~105%,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3%~2.5%、2.3%~4.6%;方法定量限为0.01 mg/kg。该方法操作简便,耗时短,选择性良好,灵敏度高,适用于豇豆中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灭蝇胺的残留检测。

关键词: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灭蝇胺 豇豆 QuEChERS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南省设施黄瓜产业现状、存在问题与高质量发展对策

中国瓜菜 2025

摘要:黄瓜是河南省最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设施黄瓜生产是实现河南省农业高质量发展及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通过对河南省设施黄瓜栽培品种、种子种苗、种植面积、产量、主要种植区域、设施类型、种植茬口、经济效益、栽培技术和产后情况等现状进行调研,分析了影响河南省设施黄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升级设施设备、加快机械化进程、加强品种引进和品牌建设、加快发展工厂化育苗、完善栽培技术体系、加快品种培育和成果转化、加强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对策,以期促进河南省设施黄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设施黄瓜 发展现状 制约因素 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21-2022年河南省良凤花种鸡禽白血病病毒感染状况和流行特征

河南农业科学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ELISA方法对2021—2022年采自河南省6个市(漯河、驻马店、南阳、新乡、安阳、商丘市)良凤花种鸡的1 342份精液、1 611份泄殖腔拭子、8 187份种蛋和284份胎粪进行ALV-p27(禽白血病病毒-p27)抗原检测,512份母鸡血清进行ALV-A/B和ALV-J亚群抗体检测,利用DF-1细胞从雏鸡胎粪中分离ALV,采用PCR扩增分离毒株的gp85基因,并将基因序列与ALV-J亚群不同毒株进行比对和遗传进化分析,为河南省良凤花种鸡禽白血病的防控与净化提供数据支撑。结果表明,精液、泄殖腔拭子、种蛋、胎粪样品中ALV-p27抗原阳性率分别为13.11%(176/1 342)、7.70%(124/1 611)、2.39%(196/8 187)、2.81%(8/284);母鸡血清样品中ALV-A/B和ALV-J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6.60%(85/512)和15.23%(78/512);而且,河南省6个市良凤花种鸡群ALV阳性率差别不大,其中,安阳市最高(4.90%,82/1 675),商丘市最低(3.56%,64/1 798),这表明河南省不同市良凤花种鸡群均有外源性ALV的感染。母鸡泄殖腔拭子、同期所产种蛋、相应雏鸡胎粪的ALV-p27抗原阳性率分别是4.00%(4/100)、1.08%(1/92)、1.15%(1/87),提示雏鸡感染ALV是由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共同造成的,根据种蛋ALV感染情况评估种鸡群中ALV的垂直传播更客观。分离到1株ALV-J毒株HN2022,与参考毒株HLJ09MDJ-1、HuB09-1、SX090912J、CAUHM01和HPRS103在同一进化分支。ALV-J亚群不同毒株gp85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和编码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2.7%~97.8%和88.6%~91.8%。gp85基因编码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对结果显示,分离毒株gp85基因编码氨基酸的变异主要发生在序列高频率变异区Hr 1和Hr 2。综上,试验结果不仅表明河南省良凤花种鸡群中ALV感染比较普遍,而且丰富了ALV遗传变异特性数据,为后续该病毒的研究和该品种鸡禽白血病的净化提供了数据支撑。

关键词: 良凤花种鸡 禽白血病病毒 p27抗原 病毒分离 流行现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早熟梨品种新玉在宁陵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

落叶果树 2025

摘要:新玉梨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选育的早熟砂梨新品种。2019年在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引种试栽。经过5年的栽培观察表明,新玉梨在宁陵地区的生长表现良好:果实扁圆形,平均单果重306 g;果皮黄褐色、表面光滑,果肉白色,质地细腻,口感清脆多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25%,可滴定酸含量0.12%,果实硬度4.18 kg/cm2,维生素C含量12.24 mg/kg。风味甜,品质佳,丰产、稳产,7月中旬成熟,抗病能力强,综合性状优,适于在宁陵推广栽植。介绍了新玉梨的丰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宁陵 早熟梨 新玉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