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805条记录
PEG模拟干旱胁迫下花生品种萌发期抗旱性综合评价

江苏农业科学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究干旱胁迫对花生萌发的影响以及不同花生品种萌发期的抗旱性,通过室内培养皿发芽试验,以水发芽为对照,以17.5%PEG发芽为处理,调查花生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胚根长和胚轴长,研究干旱对花生萌发期的影响,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对15个花生品种萌芽期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处理后,绝大部分花生品种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与对照相比均有所下降,与对照相比,H06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均显著下降了70.63%,H02的发芽势和发芽率与对照相同,均为100%,H04的发芽率与对照相同,也为100%,其他品种发芽势和发芽率下降幅度分别为1.11%~36.74%和1.11%~48.45%;与CK相比,干旱条件下,15个花生品种种子的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有所降低,且不同花生品种降幅存在差异,H06的发芽指数降幅最大,为76.88%,H12和H15次之,分别为41.04%和44.15%;H11降幅最小,为6.65%,H02和H04次之,分别为9.84%和9.28%;干旱胁迫下,与CK相比,H06、H10和H09的活力指数降幅最大,分别为97.36%、92.51%和88.80%;相反,H01、H04和H15的降幅最低,分别为25.14%、31.42%和35.92%;17.5%PEG胁迫下,各品种的胚根长和胚轴长均低于对照,且降幅存在差异,其中H06、H10的胚根长降幅最大,分别为88.52%和88.25%;然而H01、H04和H05的降幅最低,分别为4.17%、24.39%和35.20%,其他品种的降幅范围为40.67%~83.07%,H03、H05和H06的胚轴长下降幅度较大,分别为82.53%、76.85%和74.09%;相反H07、H15和H04的降幅较低,分别为20.68%、41.21%和43.61%,其他品种降幅范围为44.16%~68.71%;以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指数、相对活力指数、相对胚根长和相对胚轴长这6个指标为依据,采用这6个指标隶属函数的平均值作为综合评价值对15个花生品种的抗旱性进行排序与分类,根据抗旱等级的划分将15个花生品种的抗旱性分为4类,第Ⅰ类高抗旱材料5份、第Ⅱ类抗旱材料4份、第Ⅲ类中等抗旱材料3份和第Ⅳ类不抗旱材料3份。研究结果可为高产抗旱花生品种的推广及抗旱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和材料支撑,为其他作物抗旱性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花生 干旱胁迫 萌发期 抗旱性 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抗旱转录因子研究进展

现代农业科技 2025

摘要:水稻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干旱会严重影响水稻生长发育,进而降低产量。当水稻遭遇干旱胁迫时,其体内会有大量干旱响应基因被诱导表达,以适应或抵御干旱胁迫。转录因子在干旱胁迫信号传导过程中具有关键的调控作用,其通过调控下游靶标基因的表达来调节水稻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性。综述了水稻抗旱转录因子AP2/ERF(APETALA2/ethylene-responsive element binding factor)、NAC(NAM,ATAF1/2,CUC2)、bZIP(basic leucine zipper)、锌指蛋白等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水稻抗旱遗传改良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水稻 抗旱 转录因子 基因工程 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982~2022年丹江口库区NDVI时空演变及驱动因子分析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25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作为反映植被生长状况的重要指标,研究其变化趋势及其驱动因素对维护地区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丹江口库区为研究对象,利用GIMMS NDVI和MODIS NDVI数据基于逐像元线性回归的方法构建了1 km分辨率的1982~2022年长时序NDVI序列,分析了丹江口库区NDVI的时空特征,并使用地理探测器探究了丹江口库区植被的空间异质性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1)研究区年均NDVI以每年0.002 6的速度波动上升,NDVI空间分布表现出西北数值高而东南数值低的特点,低值区集中分布在汉中、安康、十堰等低海拔地区;(2)库区范围内NDVI总体改善,明显改善部分占总面积的98.23%,而退化部分面积占比不足1%;(3)年潜在蒸散发、高程和地貌是影响当地植被空间分布的主导因子,其中日照时数与高程交互的q值对NDVI空间分布影响最大,影响因子间的交互作用均表现出双因子增强或非线性增强的关系。

关键词: 丹江口库区 NDVI 时空演变 地理探测器 驱动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花主要品质指标及其影响因子研究进展

乡村科技 2025

摘要:红花为菊科红花属植物,是一种药油兼用的特种经济作物。红花的主要品质指标包括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生物碱类化合物含量和有机酸类化合物含量。羟基红花黄色素A和山柰酚是红花黄酮类成分,其含量是评价红花品质的重要指标。不同的红花基因型、产地、栽培措施、生态因子等因素都会影响红花品质。明确红花主要品质指标及其影响因子对于红花新品种选育及品质改良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红花 品质指标 基因型 栽培措施 生态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WRKY转录因子在水稻抗逆基因工程中的应用进展

中国稻米 2025

摘要:水稻在其生长过程中经常面临各种非生物胁迫(包括干旱、高盐度、低温及高温等)和生物胁迫(如病虫害),严重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WRKY转录因子家族作为植物界中最为庞大的转录因子家族之一,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及应对非生物胁迫和生物胁迫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综述了WRKY转录因子的结构特点及其在水稻抗非生物胁迫(干旱、高盐、低温、高温等)、生物胁迫(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稻飞虱等)基因工程中的应用进展,旨在为WRKY转录因子在水稻及其他作物抗逆性遗传改良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 水稻 WRKY转录因子 干旱 高盐度 温度胁迫 稻瘟病 白叶枯病 纹枯病 稻飞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数字表面模型的冬小麦生物量估算

南方农业学报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构建冬小麦主要生育时期生物量估算模型,分析不同水处理和不同年份情景下估算模型的迁移能力,为冬小麦生物量快速估算、表型研究及制定作物水肥决策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通过设置不同水氮处理,采用大疆M600 Pro无人机搭载安洲科技K6多光谱成像仪获取冬小麦关键生育期影像,提取影像数字表面模型,基于无人机影像提取株高,通过BP神经网络构建并改进冬小麦生物量估算模型。【结果】水氮耦合自然状态条件下冬小麦实测株高的变化较小,但在氮充足条件下灌溉可增加冬小麦实测株高。无人机提取株高与实测株高的线性决定系数(R2)为0.81,即无人机提取株高可解释81%的株高变异。基于无人机遥感影像提取株高构建的冬小麦生物量估算模型,R2、均方根误差(RMSE)、相对分析误差(RPD)分别为0.58、4528.23 kg/ha和1.25,说明该模型可对冬小麦生物量进行快速估算,但模型稳健性较差(RPD<1.4),估算值(16198.27 kg/ha)较实测值(16960.23 kg/ha)偏小,且估算值较分散。通过数据转换,基于生物量/无人机提取株高比值构建的冬小麦生物量估算模型R2、RMSE、RPD分别为0.88、2291.90 kg/ha和2.75,改进后的模型稳健性较强(RPD>2.0),估算值(17478.21 kg/ha)与实测值(17222.59 kg/ha)较接近,模型估算精度提高了51.72%。经验证,改进的冬小麦生物量估算模型在不同水处理和不同年份情景下具有较强的迁移能力,迁移估算模型的R2均在0.85以上,能实现对冬小麦生物量的精准快速估算。【结论】利用无人机影像提取株高信息,通过数据转换,能有效提高冬小麦生物量估算模型的估算精度。改进的冬小麦生物量估算模型在不同水处理和不同年份情景下均表现出较强的迁移能力,但在不同氮水平情景下的迁移能力存在差异,因此,模型迁移利用前应对不同情景数据集进行直方图特征分析,并综合考虑多种影响因素以提升模型的泛化能力和鲁棒性。

关键词: 冬小麦 生物量 株高 数字表面模型(DSM) 迁移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5种干燥方式对花生干燥特性及品质的影响

食品与机械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确定花生适宜的机械干燥技术。[方法]以新鲜花生为原料,采用热泵干燥(HPD)、远红外干燥(FID)、电加热干燥(EHD)、远红外联合热泵干燥(FI-HPD)及自然晾晒(ND)5种干燥方式对花生进行干燥,对比不同干燥方式对花生干燥时间、单位能耗、干燥速率、营养品质、色泽、质构、发芽率的影响。[结果]在4种机械干燥过程中,花生的水分比、干燥速率随干燥时间的延长不断减小,干燥过程均为降速干燥,其中FI-HPD组的干燥时间最短,单位能耗最低。干燥方式对蛋白质、油酸、亚油酸含量影响显著(P<0.05),对脂肪含量影响不显著,4种机械干燥后,EHD和FI-HPD组花生的蛋白质含量较高、油酸含量较低。干燥方式对花生的色泽、硬度、黏附性也有显著影响(P<0.05)。机械干燥后,花生的酸价为0.75~2.00 mg/g,过氧化值为0.03~0.14 mg/g,符合国家标准。4种机械干燥后,花生的发芽指数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其中FI-HPD组的花生发芽率和发芽势下降最多,HPD和FID组的发芽指数均>90%。[结论]FI-HPD适用于食用花生干燥加工,HPD和EHD适用于花生种子干燥加工。

关键词: 花生 干燥方式 干燥特性 营养品质 发芽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南省紫苏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建议

河南农业 202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实践探索与经验启示-以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为例

农业科技管理 2025

摘要: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生产力质态,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文章从实证研究的角度,凝练总结了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赋能河南乡村产业振兴的主要模式,包括以促进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为特点的“正阳花生”模式、以培育知名农产品品牌为特点的“兰考蜜瓜”模式、以发展订单农业为特点的“延津小麦”模式,以及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的西峡“菌果药”模式,从坚持产业需求导向、注重技术集成应用、打造知名农业品牌等方面研究提出了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经验启示,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助推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 农业新质生产力 科技成果转化 乡村振兴 实践探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BP47C调控苜蓿生长的分子机理研究

草地学报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阐明RBP47C调控苜蓿(Medicago sativa L.)生长的分子机理,本研究通过检测分析不同光照时间或不同温度下其mRNA相对表达量,观察RBP47C沉默苜蓿植株与对照植株的表型变化,高通量测序分析RBP47C沉默植株与对照植株顶芽转录组,筛选二者显著差异基因,对苜蓿顶芽采用RIP-seq筛选RBP47C可能结合基因,最后通过比对获得二者共有的基因。结果表明:RBP47C表达受光照时间负调控、受温度正调控;RBP47C沉默植株在春季生长加快,在夏季生长受到抑制;RBP47C沉默植株总干重增加、叶茎比降低;获得RBP47C沉默植株与对照植株顶芽中显著差异基因2629个,得到66个RBP47C结合的可能基因,二者共有基因20个。结论:RBP47C表达同时受光照时间和温度的调控,且在秋季主要受光照时间负调控;RBP47C沉默植株在适宜条件下加速生长,提高了产量,但其抗逆性变弱、叶茎比降低;得到RBP47C很可能结合的15个基因,RBP47C通过调节这些基因参与的代谢途径调控苜蓿的生长和抗逆性。

关键词: RBP47C 苜蓿 基因表达调控 生长 抗逆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