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805条记录
复合添加剂在畜禽养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中国饲料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基于抗生素在饲料中的禁用,无抗饲料作为一种“禁抗”后的应对措施,已广泛应用于畜牧养殖行业。寻找无毒副作用、促生长效果良好的绿色无公害的抗生素替代品也变得愈加重要。然而,生产中发现单一添加剂的使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足以完全满足生产上的多种需求,因此,复合饲料添加剂的地位日益突出。本文简要概括了三种添加剂,绿原酸、地衣芽孢杆菌和葡萄糖氧化酶的生物学功能,并总结了其在肉鸡中的研究概况及其分别与其他添加剂联合添加对养殖动物生长性能、抗氧化及肠道健康的影响,旨在为创制复合新型抗生素替代品提供参考,以便进一步推动绿色无抗复合饲料添加剂的开发。

关键词: 复合饲料添加剂 绿原酸 地衣芽孢杆菌 葡萄糖氧化酶 肉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大蒜素缓解牛子宫内膜炎损伤的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25

摘要:[目的]研究大蒜素对牛子宫内膜炎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脂多糖诱导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建立炎性细胞模型,探讨大蒜素的抗炎机制。筛选最佳LPS浓度;通过ELISA方法、荧光定量PCR技术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细胞炎症因子的含量、mRNA相对表达量和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不同浓度的LPS均能够提高细胞的增殖量,当LPS浓度为30μg/mL时细胞活力最高。与炎性细胞相比,大蒜素可抑制LPS诱导的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中TNF-α、IL-1β、IL-6和IL-8炎性因子的分泌,也能降低IL-1β、TLR4和NF-κβ p65的基因转录水平。West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大蒜素能够抑制TLR4和NF-κβ p65蛋白的表达。[结论]大蒜素能够抑制TLR4/NF-κβ信号通路,通过调节细胞炎症因子的分泌发挥抗炎活性。

关键词: 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 大蒜素 炎性反应 细胞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整合转录组和代谢组学分析揭示玉米对层出镰孢茎腐病的响应机制

中国农业科学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玉米茎腐病严重威胁玉米的产量与品质,其致病菌复杂,层出镰孢(Fusarium proliferatum)近年来逐渐成为主要病原之一。本研究旨在通过多组学联合分析,深入探究玉米对层出镰孢茎腐病的响应机制,明确差异基因和差异代谢物富集的信号通路在玉米抗病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为玉米抗茎腐病育种和病害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对层出镰孢具有不同抗性的玉米自交系ZC17(抗病)和CH72(感病)作为研究材料。在玉米9叶期,对其进行接种处理,接种组注射层出镰孢菌液,模拟接种组注射等量的PDB,随后用凡士林封闭伤口。接种后7 d,采集接种区域上下茎段中间位置的组织样本,分别用于转录组测序和非靶向代谢组学检测。同时对接种后的植株进行茎腐病症状评估,计算茎腐病平均评分(SRSA)和病情指数(DSI)。利用多种生物信息学工具对转录组测序数据和代谢组学数据进行分析,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对差异基因进行验证。【结果】表型和生理数据显示,接种层出镰孢后,CH72发病程度显著高于ZC17,其SRSA增加2.48倍,DSI增加35.36%。转录组和代谢组的PCA结果显示,各组内样本的重现性很高,ZC17和CH72相互分离,FP组和MK组相互分离。转录组分析表明,接种后CH72的差异表达基因数量多于ZC17,但二者近50%的差异基因表达趋势相同。功能注释和富集分析发现,差异基因和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于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苯丙氨酸代谢、植物激素生物合成及植物-病原体相互作用等途径。转录组和代谢组联合分析证实,苯丙氨酸代谢以及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生物合成在玉米抗层出镰孢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此外,多个转录因子家族(如MYB、bHLH、NAC和WRKY等)在接种层出镰孢后被显著激活,表明这些转录因子在玉米抗病分子调控网络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qPCR与转录组测序结果在4个组中的表达趋势一致,Spearman相关分析也显示转录组测序数据和qPCR结果之间高度一致(r=0.75,P=7.5e-05)。【结论】苯丙氨酸代谢相关途径在玉米响应层出镰孢茎腐病中至关重要;C4H、PAL、ADT、GOT等关键酶以及显著上调的代谢物如2-香豆酸、3-羟基肉桂酸、吲哚、苯丙氨酸、色氨酸和酪氨酸在植物抗病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挖掘出的潜在抗病相关转录因子、基因和代谢物可为深入解析玉米对层出镰孢茎腐病的分子响应机制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 转录组 代谢组 玉米茎腐病 层出镰孢 苯丙氨酸代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多倍体芦竹营养成分分析

中国饲料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为评定多倍体芦竹(Arundo donax)作为牧草的营养价值,本试验对刈割高度为1、1.5、2 m和2.5 m全株芦竹的常规营养成分及氨基酸组分含量分别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多倍体芦竹在株高1~2.5 m,粗蛋白质(CP)、粗脂肪(EE)和粗灰分(Ash)含量分别为9.12%~19.61%、6~16 g/kg和7.3%~10.6%,随着刈割高度的增长,其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粗纤维(CF)、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酸性洗涤木质素(ADL)含量分别为17.97%~30.87%、53.01%~69.56%、2.35%~6.17%和27.76%~45.69%,总体呈上升趋势。采用盐酸水解法检出16种氨基酸,包含人体所需7种必需氨基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含量高,蛋氨酸含量最低。总氨基酸含量在6.59%~14.67%,必需氨基酸含量为2.52%~5.42%,非必需氨基酸为4.07%~9.25%,E/T为36.23%~39.80%,N/T为60.20%~63.77%,E/N为56.81%~66.11%,与FAO/WHO提出的理想蛋白质标准相比,芦竹的E/T略低于40%、E/N接近并高于60%。根据氨基酸评分(AAS),异亮氨酸为第一限制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大于0.80接近1。综上,多倍体芦竹可以作为一种良好的牧草资源进行开发。

关键词: 多倍体芦竹 高度 氨基酸组分含量 营养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豫红花2号生物学特性及关键栽培技术

河南农业 202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叶面喷锌对不同基因型夏玉米子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玉米科学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1∶1叶面喷施4.5 kg/hm2ZnSO4对10个夏玉米主栽品种植株子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锌相比,叶面喷锌平均提高夏玉米子粒产量、总淀粉和直链淀粉含量7.5%、1.8%和5.7%,降低支链淀粉、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2.3%、1.1%和2.6%.裕丰303产量最高,为10.27 t/hm2;谷神玉66、德单5号和伟科702的总淀粉、直链和支链淀粉含量最高,分别达74.22%、33.21%和75.70%;粗蛋白含量以先玉335和秋乐618表现最高,为9.54%;粗脂肪和粗纤维分别以德单5号和裕丰303最高,为3.78%和2.63%.与不施锌相比,叶面喷锌条件下登海605、迪卡653、先玉335、秋乐618、裕丰303、郑单958和谷神玉66产量分别提高11.2%、7.2%、9.0%、7.9%、7.4%、17.7%和21.2%,伟科702、裕丰303和德单5号总淀粉含量分别提高5.4%、7.2%和6.4%,隆平638和裕丰303支链淀粉含量分别提高5.6%和9.1%.综合考虑,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1∶1叶面喷施锌肥4.5 kg/hm2,能显著提高裕丰303的产量和淀粉及其支链淀粉含量,改善其品质特性.

关键词: 夏玉米 叶面喷锌 子粒产量 子粒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农作物病害识别研究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中英文)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农作物病害对农业生产造成重大威胁,及时、准确的病害识别对制定防治措施和保证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深度学习的迅猛发展,以卷积神经网络为代表的农作物病害识别方法越来越多地被采用。从基于不同数据集的病害识别、使用迁移学习与预训练的病害识别、病害识别模型的轻量化3个方面对卷积神经网络病害识别方法的优劣进行了比较,分析了现有方法存在的不足,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指出为实现农作物病害的自动检测,应构建更丰富数据集、结合多模态数据、进一步优化模型、使用机器人等设备。为减少粮食损失、实现精准农业管理、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卷积神经网络 农作物病害 识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盆景灵芝栽培技术

河南农业 202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乳酸菌接种发酵生产辣椒酱的工艺优化

中国食品添加剂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为解决传统自然发酵辣椒酱生产条件不受控制、产品品质不稳定的问题,以期通过接种不同乳酸菌和优化发酵工艺生产一款高品质的辣椒酱。本研究以感官评价、理化指标(总酸、辣椒红色素、亚硝酸盐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对照、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辣椒酱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影响发酵辣椒酱产品品质的因素主次顺序为菌种接种量>蔗糖添加量>食盐添加量,辣椒酱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乳酸菌三菌为最适菌种,接种量2.0%、大蒜添加量8%、蔗糖添加量7%、食盐添加量9%、发酵时间15 d。利用此工艺生产的辣椒酱整体品质最优,产品鲜亮有光泽,呈亮红色,组织细腻均匀,发酵香味浓郁,酸咸味适度、辣味突出,产品的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符合国家标准。

关键词: 乳酸菌 接种发酵 辣椒酱 工艺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数据评估信阳水牛保种效果

中国畜牧杂志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解信阳水牛的种质资源现状,本研究利用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对30头信阳水牛基因组遗传多样性、群体遗传结构和连续纯合片段(Runs of Homozygosity,ROH)等指标进行分析,评估其保种效果。结果如下:信阳水牛遗传多样性丰富,最小等位基因频率为0.195,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277,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280,平均观察杂合度为0.269,平均核苷酸多样性为2.586。家系分析将30头信阳水牛分为6个家系;30头信阳水牛个体共检测到3578个ROH,长度在0~0.5Mb的ROH片段占比最多,基于ROH值计算的群体近交系数范围介于0.000 4~0.091 9,平均近交系数为0.020 1。综上,信阳水牛群体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整体上保持了较低的近交水平,保种效果良好,建议后续适当引入新血缘与少数高近交水平个体交配。

关键词: 信阳水牛 全基因组重测序 遗传多样性 ROH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