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805条记录
干旱胁迫对不同小麦品种灌浆期旗叶光合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抗旱性强的小麦品种郑麦1860及其亲本、周麦18(对照)为研究对象,研究干旱胁迫(全生育期仅拔节期灌水)下不同小麦品种旗叶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及水分利用率,为小麦水分高效利用、抗旱节水栽培和小麦新品种培育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郑麦1860旗叶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及PSⅡ的最大光量子效率(Fv/Fm)、潜在光化学活性(Fv/Fo)、实际光量子效率(ФPSⅡ)、电子传递效率(ETR)均显著高于周麦18,胞间CO2浓度(Ci)显著低于周麦18,其次是周麦22;郑麦1860旗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周麦18,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周麦18,周麦22次之;郑麦1860的产量和水分利用率均显著高于周麦18,这主要得益于其千粒质量和穗粒数的显著提高,周麦22次之。综上,干旱胁迫下,郑麦1860在灌浆期通过增强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能力,保护了PSⅡ的光合电子传递过程,减轻了非气孔限制和膜脂过氧化程度,维持了较高的Pn,从而获得较高的籽粒产量。

关键词: 小麦 抗旱性 水分利用率 光合作用 抗氧化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豫榆1号'白榆选育

河南林业科技 2025

摘要:‘豫榆1号’为自然选择品种,经多点多年对24个优良无性系进行选育研究,结果表明,‘豫榆1号’无性系在民权、孟州、孟津3个试点试验林的胸径、树高和材积均显著(P<0.05)高于对照‘65212’和其他白榆品种。在民权、孟州、孟津3个试点,‘豫榆1号’胸径分别超过对照17.43%、11.99%、19.30%;树高分别超过对照8.40%、7.67%、13.60%;材积分别超过对照52.61%、37.47%、57.56%;孟津试验林‘豫榆1号’较‘65212’胸径、高度、材积的增益均明显超过其他2个试点,与孟津试验点立地条件较好有关。

关键词: 良种 ‘豫榆1号’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南省永城市2024年大豆生产现状及防灾减灾技术建议

种子科技 2025

摘要:永城市是河南省大豆面积种植面积最大的县(市),常年大豆种植面积超过40 000 hm2,占河南省大豆种植面积的1/10。由于2024年永城市大豆正常播种时期长时间干旱,大部分大豆种植推迟17~27 d,播种期和苗期又遭遇罕见的强降水,田间积水严重。针对此情况,从播种、排灌、中耕、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入手结合大豆“症青”防控技术要点,提出了防灾减灾的管理方法,以期为永城市大豆抗灾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永城市 大豆 防灾减灾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鲤源豚鼠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特性研究

河南农业科学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重庆市万州区某养殖场鲤苗种死亡的病因,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通过细菌分离纯化、生理生化试验、16S rDNA和cpn60基因检测、系统进化分析、动物回归感染试验对病原进行鉴定,并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分离株的药敏特性。结果显示,从患病鲤苗种的肝脏、肾脏和脾脏中分离获得1株优势菌(WZ2302),革兰氏染色阴性,菌体两端钝圆,整体呈杆状;菌落表面光滑、颜色为浅黄色半透明;有运动性,氧化酶、精氨酸双水解酶、过氧化氢酶、吲哚试验呈阳性,能发酵葡萄糖(产酸不产气)、蔗糖、七叶苷、阿拉伯糖、甘露醇、水杨苷;16S rDNA和cpn60基因序列与豚鼠气单胞菌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9%和98%;回归试验攻毒组与临床病例表现相似。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恩诺沙星、氟苯尼考、氧氟沙星等13种药物敏感;对环丙沙星、链霉素和麦迪霉素敏感性较差,对青霉素、头孢噻吩、氨苄西林和头孢哌酮存在耐药性。综上,引起重庆市万州区某养殖场鲤鱼苗种死亡的病原菌是豚鼠气单胞菌,可选用恩诺沙星或氟苯尼考进行防治。

关键词: 豚鼠气单胞菌 16S rDNA 分离鉴定 药敏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石楠研究现状及展望

河南林业科技 2025

摘要:石楠属(Photinia)植物属于蔷薇科,是常绿灌木或小乔木。这些植物在我国的园林绿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因其常有密集的花序,夏季盛开白色花朵,而到了秋季则结出许多红色果实。它们不仅具有极高的园艺观赏价值,还常被用作城市景观树种。除了观赏价值,石楠属植物在生活应用、药用价值以及作为木材和家具材料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石楠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景观树种上,但其基础研究尚存不少空白。为了促进石楠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对石楠属植物的苗木繁殖技术、应对非生物胁迫的能力以及病虫害防治措施进行系统的归纳与总结。同时,深入探讨石楠属植物的研究现状并规划未来方向,旨在为石楠的全面深入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石楠属 研究现状 问题讨论 发展前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南油茶野生资源调查及优树初选研究

河南林业科技 2025

摘要:在河南省信阳市油茶野生种质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对9株野生油茶的生长及果实经济性状进行了连续2年的跟踪观测。结果表明:9个优树的树体、花、叶片、果实等性状均存在较大差异,平均单位冠幅产果量为571.17g/m2,在单位冠幅产量、出油率等方面超过对照油茶品种的有5株,分别为优1、优3、优5、优6、优7,可作为优质种源重点开展保存和繁育工作。

关键词: 河南油茶 野生资源 优树初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种基于萘酰亚胺的亚硝酸盐荧光增强型探针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

分析试验室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常见的萘酰亚胺荧光团,设计并合成了用于亚硝酸盐专一性识别的荧光探针NOPH。通过核磁氢谱、碳谱和高分辨质谱确证该探针的化学结构。在酸性溶液(pH 1)体系中,探针NOPH能够实现对亚硝酸盐的高效专一性识别,具有较好的抗干扰能力,可以实现裸眼识别效果,检出限为93.6 nmol/L。该探针可以用于高效检测食品中的亚硝酸盐。

关键词: 萘酰亚胺 亚硝酸盐 荧光探针 食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个玉米品种最适种植密度的探讨

中国种业 2025

摘要:为最大程度发挥玉米增产潜力,以郑单7137、郑单7153和郑单7167为试验材料,设置4000株/667m2、4500株/667m2、5000株/667m2、5500株/667m2、6000株/667m2等5个种植密度处理,在河南省郸城县和原阳县2个试验地点进行种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处理组成熟期玉米的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秃尖长、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出籽率、产量等性状进行统计分析,旨在确定不同品种在河南省的最佳种植密度。结果表明,郑单7137种植密度以5000株/667m2为宜,郑单7153和郑单7167种植密度以5500株/667m2为宜,在此密度下种植,各品种农艺性状表现良好,产量在822.1~898.0kg/667m2之间,经济收益可达1330.2~1453.0元/667m2

关键词: 河南 玉米 种植密度 农艺性状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牛至精油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及肉品质的影响

饲料研究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探究牛至精油替代抗生素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腹泻率、胴体性状及肉品质的影响。选取80头体重为(40.44±1.66) kg的三元杂交生长育肥猪8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对照组(CK组)饲喂基础饲粮;抗生素组(A1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70 mg/kg金霉素;牛至精油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250 (A2组)和500 mg/kg牛至精油(A3组)。预试期7 d,正式试验期90 d。结果表明,与CK组相比,A1组、A2组和A3组的末重与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A3组的腹泻率显著降低(P<0.05)。与CK组相比,A1组、A2组和A3组的宰前活重与胴体重显著提高(P<0.05),A3组的屠宰率和腿肌中总氨基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研究表明,饲粮中添加牛至精油可以提高生长育肥猪的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和腿肌中总氨基酸含量,降低腹泻率,改善肉品质和风味,且500 mg/kg牛至精油的添加效果优于抗生素,可达到替代抗生素的作用。

关键词: 牛至精油 生长育肥猪 生长性能 胴体性状 肉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南香菇主产区鲜菇供应周期及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瓜菜 2025

摘要:为厘清香菇主产区海拔及棚型对鲜香菇供应周期的影响,以伏牛山区卢氏县和西峡县两个香菇主产县为中心,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搜集了23个乡镇低、中、高海拔下简易型、简易标准型(简称简标型)、标准型大棚的89个香菇种植户样本,以鲜香菇供应时间为中心,分析了海拔、棚型对鲜香菇供应时间及花菇供应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简易型和简标型大棚鲜香菇供应时长与海拔呈负相关,低、中海拔鲜香菇供应时长较高海拔长34~49 d。标准型大棚鲜香菇供应时长与海拔呈正相关,即海拔越高鲜菇供应时长越长,高海拔标准型棚鲜香菇供应时长较低、中海拔分别长约42和35 d。相同海拔下鲜香菇供应时长与棚型呈正相关,即棚型越好鲜香菇供应时长越长。尤其是高海拔标准型棚鲜香菇供应时长显著多于两个简易型棚约86和85 d。海拔对两种简易型棚花菇供应时长没有显著影响,而中、高海拔标准棚花菇供应时长显著多于低海拔分别约33和30 d,中海拔简标型和标准型大棚的花菇供应时长显著多于简易型大棚分别约52和36 d。两个县鲜香菇的供应周期为9—10月至翌年4—6月,供应周期受不同地区、海拔和大棚棚型的影响。高海拔和高质量大棚能够延长出菇时间,提高香菇产量。在菌棒质量保证的前提下,低、中海拔简标型鲜香菇供应时长较长。

关键词: 鲜香菇 供应周期 海拔 棚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