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海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664条记录
海南生姜青枯病病原菌鉴定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海南白沙、文昌等市县的生姜主要种植区采集青枯病病样,分离纯化出27个青枯病菌株,经致病性测定、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反应、生物型划分、细菌16S r RNA基因序列测定和系统进化发育分析表明,该病是由青枯劳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侵染引起,属于4号生理小种和生物型Ⅲ。进一步对其进行分子特征分析,发现海南生姜青枯病属于青枯劳尔氏菌演化型Ⅳ,即非洲分支菌株,这是首次首次报道海南生姜青枯病病原演化型。

关键词: 生姜青枯病 病原鉴定 生物型 青枯劳尔氏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石斑鱼肉肽的酶法制备工艺及其抗氧化性

食品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冰鲜石斑鱼肉为原料,采用碱性蛋白酶酶解的方法制备蛋白肽。以水解度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运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肽的制备工艺;利用DPPH自由基法、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2,2’-azinobis(3-ethylbenzothi azoline-6-sulfonic acid)ammonium salt,ABTS)自由基法、羟自由基(·OH)法和铁氰化钾还原法评价酶解物的抗氧化性。结果表明:石斑鱼肉肽的最佳制备条件为:酶解温度55℃、酶解p H 9、酶用量5 000 U/g、底物质量浓度8 g/100 m L、酶解时间5 h;石斑鱼肉肽酶解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ABTS+·能力、·OH能力和总还原力均随酶解物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酶解物清除DPPH自由基、ABTS+·、·OH的半抑制浓度(IC50)值分别为(1.18±0.26)、(0.89±0.05)mg/m L和(0.35±0.02)mg/m L。

关键词: 冰鲜石斑鱼肉 水解度 清除率 抗氧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省辣椒、番茄病毒病病原DAS-ELISA定性检测

广东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辣椒和番茄是海南省重要的经济作物,但病毒病的发生导致严重减产。2013-2014年,在全省范围内采集了253份辣椒病毒病样品和289番茄病毒病样品,采用DAS-ELISA对7种主要病毒及病毒的相对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辣椒病毒病的总体检出率为59.68%,CMV的检出率最高,为41.11%,存在7种复合侵染类型,复合侵染率为30.83%,优势毒源为CMV和TMV。番茄病毒病的总体检出率为44.64%,TYLCV的检出率最高,为22.84%,存在10种复合侵染类型,复合侵染率为15.57%,优势毒源为TYLCV和CMV。样品相对含量测定显示,在辣椒中CMV的相对含量最高,BBWV的含量最低;在番茄中TYLCV的相对含量最高,BBWV的含量最低;辣椒样品中除CMV含量高于番茄外,其他病毒的含量均低于番茄。

关键词: 辣椒 番茄 病毒病 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水稻生产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

杂交水稻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介绍了海南水稻品种、种植面积、产量、生产方式等生产现状,分析了海南水稻种植面积下滑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充分利用海南独特资源加强水稻生产主导地位、提高水稻集约化生产水平、加快优质水稻品种研究和推广应用、发展现代稻米加工业、充分利用南繁平台带动海南水稻产业发展等对策。

关键词: 海南 水稻生产 现状分析 发展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金桔皮中多酚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性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青金桔皮为原料,选取乙醇作为提取溶剂,采用Folin-Ciocalteu法测定其多酚含量,探讨了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料液比和提取时间对多酚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之上,通过正交实验优化提取工艺。采用DPPH自由基法、ABTS自由基法和铁氰化钾还原力法测定青金桔皮中多酚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青金桔皮多酚的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60%(v/v),温度55℃,料液比1∶30(g/m L),提取时间3h,提取1次,在此条件下多酚的得率为3.68%(以干重计,w/w)。抗氧化性实验表明,青金桔皮多酚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清除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能力,其IC50值分别为1.38mg/m L和0.49mg/m L,还原力测定实验也得出相似的结果。

关键词: 青金桔皮 多酚 提取 抗氧化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蝇蛹俑小蜂生物学特性及土壤因子对其寄生的影响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研究了蝇蛹俑小蜂的种群生命表及其不同日龄的寄生力和不同土壤类型及深度化蛹对橘小实蝇寄生的影响,结果表明:(1)蝇蛹俑小蜂雌、雄虫未成熟期的发育历期分别为20.25和18.72 d,雌、雄成虫的寿命分别为9.84和9.09 d,单雌平均产卵量为20.38粒,世代净增殖率(R0)、世代平均历期(T)、内禀增长率(rm)和周限增长率(λ)分别为23.460、17.722、0.178和1.195;(2)蝇蛹俑小蜂2日龄后随日龄的增加自身寄生率逐渐下降,最大寄生率达33.42%;(3)蝇蛹俑小蜂随寄主化蛹土壤深度的增加,寄生的数量随之减少;蝇蛹俑小蜂在寄主为0.3 cm细沙土深度和无土覆盖(0 cm)壤土中的寄生率最大,分别为36.27%和34.13%;(4)不同土壤类型及深度显著影响蝇蛹俑小蜂寄生后橘小实蝇的羽化率,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橘小实蝇羽化率递增。通过该研究为田间利用寄生蜂进行生物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蝇蛹俑小蜂 橘小实蝇 寄生力 土壤类型 土壤深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双季稻种植模式及关键配套栽培技术

杂交水稻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海南省双季稻的生产概况和主要制约因素,主要双季稻品种与种植方式的搭配模式等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归纳总结了海南省主要双季稻种植模式及关键栽培技术。

关键词: 海南 双季稻 种植模式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PCV2海南株全基因组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广东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猪圆环病毒2型(PCV2)海南株的分子特征,采用PCR方法从疑似PCV2感染的猪组织病料中扩增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8株PCV2海南株均属于PCV2b型,其中7株为PCV2b-1C亚型,1株为PCV2b-1A/1B亚型。PCV2海南株的ORF2基因的长度均为705 bp,编码234个氨基酸。Cap蛋白的抗原表位区发生了一定的变异。8个PCV2海南株的ORF2基因之间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5.3%~99.7%和93.6%~100%。海南株与国内分离株(AY682994,AF381175,JX945577,JX682407,AY180397)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91.0%~99.9%,推导的氨基酸相似性为91.0%~99.6%。海南株与国外分离株(NC_005148,JQ994268,KJ187306,AF201307,AF454546,AY754020)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90.0%~97.0%,推导的氨基酸相似性为88.0%~97.9%。海南株与疫苗株SH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98.2%~100.0%,推导的氨基酸相似性为94.9%~100.0%。海南株与疫苗株LG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90.6%~91.7%,推导的氨基酸相似性为89.7%~91.0%。这些数据为海南地区PCV2的防控和疫苗株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2型 全基因组 克隆 序列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野生稻资源调查收集与保护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加强海南野生稻资源的保护和研究利用,2002—2013年对海南省18市(县)野生稻资源进行野外调查、资源收集和原、异位保护。初步查明,目前在全省15个市(县)发现154个野生稻自然居群,其中普通野生稻136个、疣粒野生稻11个、药用野生稻7个。收集到野生稻居群87个,其中普通野生稻80个、疣粒野生稻4个、药用野生稻3个,总共2900余份野生稻种茎,经繁殖和编目后妥善保存于海南省农业科学院试验基地的热带野生稻异位保存圃中,并参照农业行业标准-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点建设技术规范,分别在文昌、琼海、儋州、万宁、陵水和保亭等县(市)建立了6个野生稻原生境保护点,其中普通野生稻4个,疣粒野生稻1个,药用野生稻1个。根据调查结果,对海南野生稻濒危状况及其根源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海南野生稻保护相关建议。

关键词: 野生稻 调查 收集 原生境保护 异位保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龙两优506

杂交水稻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龙两优506是海南大学用湖南农业大学选育的两系不育系龙S与海南神农大丰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选育的恢复系R506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2013年5月通过海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介绍了龙两优506的选育过程、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及栽培、制种关键技术。

关键词: 两系杂交水稻 龙两优506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