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蝇蛹金小蜂对桔小实蝇蛹的寄生功能反应
《环境昆虫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温度25±1℃、相对湿度70±5%、光照周期(L∶D)14 h∶10 h条件下,研究了蝇蛹金小蜂对桔小实蝇蛹的寄生功能反应及干扰效应。结果表明,寄主密度、寄主日龄均影响寄生蜂的寄生效能。蝇蛹金小蜂对桔小实蝇2日龄(N2)、4日龄(N4)蛹的寄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其方程分别为Na=0.4494N2/(1+0.0294N2)、Na=0.5586N4/(1+0.0253N4)。24h内单头雌成蜂最多可寄生2日龄、4日龄蝇蛹数量分别为15.29、22.08头。自身密度对蝇蛹金小蜂寄生产生一定的干扰效应,其干扰效应符合Hassell-Varley模型(a=0.0719P-0.2526),表明蝇蛹金小蜂雌蜂的发现域随着自身密度的增加而逐渐变小,雌蜂个体间干扰效应降低了寄生效能。


木麻黄和地胆草体外抑菌试验研究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抑菌圈直径,试管稀释法和琼脂稀释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探讨木麻黄和地胆草醇提液和水提液的体外抑菌作用。木麻黄和地胆草的醇提液和水提液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均有一定的抑菌效果,并且醇提液强于各自的水提液,其中木麻黄醇提液的抑菌作用最强,对大肠杆菌O20、大肠杆菌O141和沙门氏菌的MIC分别为0.062 5,0.125和0.25g/mL。木麻黄提取液对于这3株致病菌的抑菌效果强于对应的地胆草提取液,地胆草水提液的抑菌效果较弱,对大肠杆菌O20的MIC为0.5g/mL,对于大肠杆菌O141和沙门氏菌的MIC大于0.5g/mL。木麻黄醇提液的抑菌效果与浓度呈正相关。结果表明:木麻黄和地胆草醇提液和水提液有一定的抑菌活性,木麻黄提取液的抑菌效果优于地胆草提取液。


海南北部普通野生稻育性相关性状调查与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调查和分析了海南北部普通野生稻40个居群的柱头颜色、柱头外露率、花粉育性、自交结实率和自然结实率。结果发现,海南北部普通野生稻柱头颜色分为褐色、紫色、白色、紫白双色、褐白双色5类。柱头总外露率均在60%以上,平均总外露率82.4%,其中有28个居群总外露率在80%以上,最高总外露率达96.7%。花粉可育率平均为25.6%,可育率在40%以上的居群占总居群的22.5%,可育率最高达91.4%。自然结实率在3.0%~53.1%之间;自交结实率在0~46.8%之间,有4个居群的花粉可育率和自交结实率均为0;自然结实率最高的单株达98.6%。这些结果对海南野生稻进一步研究和利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海南槟榔园土壤养分比较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以琼中和保亭作为研究区域,采集了槟榔园土壤样品396个,测定并评价了土壤养分。结果表明:两县土壤pH值及养分分布特点相似,均呈现较强的酸性,有机质和碱解氮均处于较适宜水平,磷钾则表现出极度缺乏。建议在槟榔生产中注重保氮、增磷钾,确保槟榔的生育期有充足的养分。


利用药用野生稻培育耐光氧化和耐荫水稻新种质的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药用野生稻总DNA通过穗茎注射法导入恢复系R225,创制耐荫、耐光氧化的水稻新种质。结果表明,在T0和T1代幼苗期进行全天侯遮光处理15 d后,有90%~75%的秧苗黄化甚至枯萎;在T2和T3代孕穗期和灌浆结实期,通过测定耐光氧化指数,最终筛选到耐荫、耐光氧化的3个导入系;经SSR标记检测,RM219和RM5490在导入系中扩增出了与受体R225不同的3种带型,表明药用野生稻DNA被成功导入受体R225中,并据此推测,标记RM219和RM5490很可能与耐荫或耐光氧化QTL位点紧密连锁。


巴西橡胶树两个蔗糖合成酶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蔗糖合成酶在巴西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生长和发育过程中的功能,利用RACE技术从巴西橡胶树中克隆了蔗糖合成酶基因,并对基因的表达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巴西橡胶树中克隆了两个蔗糖合成酶基因(HbSS1和HbSS2),HbSS1全长2864 bp,编码806个氨基酸;HbSS2全长2815 bp,编码811个氨基酸。两个基因编码的蛋白具有典型的植物蔗糖合成酶结构特征,包含1个磷酸化位点和两个保守的功能域。半定量RT-PCR分析表明,HbSS1和HbSS2在各组织器官中均有表达,其中HbSS1在叶中的表达量最高,HbSS2在树皮中的表达量最高,这说明HbSS1和HbSS2可能参与了各组织的生长和代谢过程,且功能有所分化。


菠萝凋萎相关病毒-1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植物保护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菠萝凋萎相关病毒-1(Pineapple mealybug wilt associated virus-1,PMWaV-1)是田间检出率最高的菠萝凋萎病毒。本研究根据PMWaV-1CP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TaqMan探针和引物,建立并优化了PMWaV-1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优化后的反应体系制备的标准曲线为y=-3.307×log x+38.18,相关系数r2为0.998。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特异性地检测PMWaV-1,对PMWaV-2、3和阴性对照均无反应;最低检测限达到40拷贝。重复性试验表明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98%,是一种操作简便、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较好的PMWaV-1定量检测方法。样品检测结果表明PMWaV-1在菠萝植株老叶、嫩叶和吸芽中的病毒含量呈递减趋势。
关键词: 菠萝凋萎相关病毒-1 TaqMan探针 实时荧光定量RT-PCR 检测


苦瓜新品种引进比较试验
《广东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出适合海南屯昌地区种植的苦瓜优良新品种,通过引进全国8个优良苦瓜新品种,对其农艺性状、抗病性、抗逆性和产量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华一号和桂农科1号苦瓜的综合性状表现良好,小区产量分别为43.30、43.23 kg,折合每公顷产量33 324.30 kg和33 270.45 kg,比枫木苦瓜(CK)分别增产16.43%和16.24%;其他参试品种也表现较好,产量均极显著高于枫木苦瓜(CK)。因此,中华一号和桂农科1号苦瓜在农艺性状、抗性和产量等方面均表现较佳,较适合海南冬季种植,可进行大面积示范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