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海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664条记录
海马齿甜菜碱醛脱氢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

分子植物育种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利用从海马齿中克隆到的甜菜碱醛脱氢酶基因构建到高效表达载体p GEX-4T-1上,构建重组载体p GEX-4T-Sp BADH,并对GST-Sp BADH融合表达的IPTG诱导浓度、诱导不同温度、不同菌液浓度和诱导时间等条件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随诱导时间增长GST-Sp BADH融合蛋白表达量提高,在37℃时,OD为0.6左右,诱导5 h GST-Sp BADH融合蛋白的表达量达到最大,在0.2 mmol/L IPTG浓度下,可以有效诱导GST-Sp BADH融合蛋白的表达。本研究结果以期解析Sp BADH基因的功能以及在海马齿抗盐过程中的作用机理。

关键词: 海马齿 甜菜碱醛脱氢酶 原核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弱感光杂交晚稻新组合绿永优5128

杂交水稻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绿永优5128是海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用自育的三系不育系绿永A与自育恢复系琼恢5128配组育成的弱感光型杂交晚稻新组合。该组合丰产稳产、抗倒性强、抗病性较好,2013年4月通过海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关键词: 杂交晚稻 绿永优5128 弱感光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淮山茎腐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性测定

河南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海南淮山茎腐病菌株对戊唑醇的敏感性,以期为该病害的综合防治提供实践和理论依据。通过单孢分离获得32株茎腐病菌,分别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戊唑醇对各菌株的毒力,并进行毒力回归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戊唑醇对菌丝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抑制中质量浓度(EC50)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分别为0.063 797、0.407 005、(0.228 3±0.080 5)μg/mL;该药对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更明显,其EC50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分别为0.002 550、0.104 858、(0.031 8±0.024 2)μg/mL。正态分析表明:菌丝生长对戊唑醇的敏感性呈正态分布;而孢子萌发的敏感性呈非正态分布,其最大EC50和最小EC50之间的跨度较大,EC50表现不连续,在高质量浓度区仍有不敏感菌株存在,这表明在自然界中存在个别抗药性较强的淮山茎腐病菌株。

关键词: 戊唑醇 淮山茎腐病 尖孢镰刀菌 菌丝生长 孢子萌发 敏感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槟榔花水浸物有效成分提取工艺优化

食品与机械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各因素对槟榔花水浸物中槟榔碱、槟榔多酚和游离氨基酸提取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Box-Benhnken试验设计以及响应面分析法进行工艺优化试验,试验确定槟榔花最佳浸提条件为料液比1∶50(m∶V),浸提时间21min,浸提温度80℃,该条件下,水浸提槟榔花可得到槟榔碱、槟榔多酚和游离氨基酸平均含量为3.226,1.073,0.228mg/g。

关键词: 槟榔花 水浸提物 有效成分 优化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省琼中县耕地地力评价研究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海南省琼中县为研究区域,选取了地貌类型、成土母质、坡度、土壤养分等12个地力评价因子;在构建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模糊数学理论确定指标隶属度,借助层次分析法对评价单元的指标隶属度进行加权求和计算地力综合指数,运用累积曲线法对琼中县耕地地力进行了等级划分。耕地地力共划分为4级:一级地844.37 hm2,占总耕地面积的9.73%;二级地3 306.39 hm2,占总耕地面积的38.12%;三级地3 786.85 hm2,占总耕地面积的43.66%;四级地736.24 hm2,占总耕地面积的8.49%。并针对影响琼中县耕地质量的障碍因子提出了改良建议。

关键词: 琼中县 耕地地力 评价 土壤改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豇豆防虫网覆盖栽培试验

广东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豇豆产品最大的质量安全隐患在于防治蓟马、豇豆荚螟等害虫所使用化学农药的残留。为探索适于海南气候特点的豇豆安全高效生产模式,保障豇豆产品安全供给,利用防虫网覆盖平棚栽培豇豆,物理阻隔害虫,最大限度减少农药使用量。设5、2.5、1.67 mm防虫网覆盖栽培3个处理,以露地栽培为对照,从防虫效果、生物学性状、商品性状及产量等方面探讨豇豆生产中覆盖防虫网的功效。结果表明,豇豆覆盖防虫网栽培效果显著,其中以40目防虫网覆盖栽培效果最佳。

关键词: 豇豆 防虫网覆盖 防虫效果 质量安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菠萝花发育相关基因AcMADS1的克隆与组织表达特性分析

植物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MADS-box转录因子在植物的发育过程特别是控制花器官的诱导与发育中起关键作用。利用同源克隆结合RACE技术,从菠萝(Ananas comosus)花中分离出1个新的菠萝MADS-box基因,命名为Ac MADS1(Gen Bank登录号为KC257408)。Ac MADS1基因的编码区为726 bp,编码241个氨基酸,蛋白质分子量为27.50 k Da,等电点为9.26。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Ac MADS1具有保守的MADS-box及半保守的K区,属于AGL6亚家族MADS-box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Ac MADS1是亲水碱性蛋白,二级结构主要以α-螺旋、无规则卷曲和折叠延伸链为蛋白质骨架,三级结构中蛋白核心结构符合转录因子与DNA结合的常见功能域MADS-box,而且作为转录因子定位于细胞核中。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表明,Ac MADS1基因在菠萝果肉以及花器官的雌蕊、花瓣和萼片中均有表达,但在雄蕊以及营养器官的根、茎和叶中几乎不表达;且在花器官早期发育过程中大量表达,后期呈下降趋势。因此推测这个基因可能在菠萝花器官发育和开花诱导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 菠萝 花发育 MADS-box基因 克隆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普通野生稻OrERF1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生命科学研究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EST(expressed sequence tags,EST)序列信息,从海南普通野生稻中克隆了一个AP2/ERF(apetala2/ethylene response factor)类转录因子OrERF1。该基因包含一个1 014 bp的完整阅读框,编码337个氨基酸。推导OrERF1氨基酸序列具有典型的AP2/ERF类转录因子结构特征,与水稻(Oryza sativa)、大麦(Hordeum vulgare)、玉米(Zea mays)和橙子(Citrus sinensis)中相应的AP2/ERF类蛋白具有较高的同源性。聚类分析表明OrERF1是ERF类转录因子。对OrERF1启动子序列进行分析,发现存在多种激素应答和胁迫响应的调控元件。Real-time PCR结果显示,低温、干旱和盐胁迫均能诱导OrERF1的表达。这些结果表明OrERF1可能在逆境响应过程中具有重要功能。

关键词: 普通野生稻 OrERF1 逆境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浓度锌对蕹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水培研究了不同浓度锌(0、0.05、0.5、1、2和4 mg/L)对蕹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锌浓度为0.5 mg/L时,蕹菜生长状况最佳,产量最高,而当锌浓度大于2 mg/L时,蕹菜生长受阻,产量下降,且产生中毒现象。与对照相比,锌浓度为0.05、0.5、1、2.00和4 mg/L的各处理均不同程度地降低了蕹菜硝酸盐含量,提高了维生素C含量、蛋白质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其中锌浓度为0.5 mg/L的处理对增加蕹菜产量和提高蕹菜品质效果显著,是蕹菜水培最适合的锌施肥水平。

关键词: 蕹菜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冬种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适合海南冬季种植的马铃薯新品种,促进海南马铃薯产业的发展。试验对引进的5个马铃薯品种进行田间比较试验,调查各参试品种的物候期、农艺性状、产量及抗病性等。试验结果表明:‘紫洋’和‘红云’2个品种的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其产量分别为17778.15 kg/hm2和20086.95 kg/hm2,分别较对照减产1.98%和增产10.75%。其余品种表现一般,还需继续试验观察。‘紫洋’和‘红云’2个紫色马铃薯品种在品质、产量、抗病性和生育期等方面均表现较好,适合海南冬季种植,可进行示范推广。

关键词: 马铃薯 冬种 品种 比较试验 海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