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3441条记录
猪脾转移因子增强几种重要禽疫苗免疫效果的测试研究

中国兽医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猪脾转移因子(TF)对禽疫苗的免疫增强作用,采用血凝抑制(HI)试验和琼脂凝胶扩散沉淀(AGP)试验方法测试了TF分别与鸡新城疫(ND)病毒活疫苗、禽流感(AI)病毒灭活疫苗、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病毒灭活疫苗、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病毒活疫苗联合接种SPF鸡后抗体效价(log2x)动态变化(共4个试验组),同时运用ELISA法评估了所采用免疫程序(上述前3种疫苗与TF同时接种后第7天,进行上述第4种疫苗与TF的联合接种)对SPF鸡外周血IFN-γ、IL-2、IL-4和IL-10的影响(试验组5),于接种上述第4种疫苗后的7,14,21,28,35,42d检测细胞因子,均设立对照组(上述禽疫苗单独接种)和空白组(非疫苗接种)。结果显示,接种后7,14,21,28,35,42d,试验组的ND血凝抑制(HI)、AI HI、IB HI和IBD琼脂扩散沉淀(AGP)抗体效价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提高了1.1~1.4,1.0~1.3,0.7~1.4,0.9~1.6;试验组的IL-2、IFN-γ和IL-4浓度分别于接种后7,14,21d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P<0.05),各组的IL-10浓度差异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TF可增强NDV活疫苗、AIV灭活疫苗、IBV灭活疫苗和IBDV活疫苗的免疫效果。

关键词: 猪脾转移因子 禽疫苗 HI抗体效价 AGP抗体效价 细胞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异源表达Hvsusiba2基因水稻的淀粉含量及相关酶谱分析

福建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Hvsusiba2是一个来源于大麦的糖信号转录因子,它作用于淀粉合成途径的上游,是大麦淀粉合成途径的关键调控因子。本研究利用前期研究获得的转Hvsusiba2水稻纯合株系,探讨Hvsusiba2转录因子过表达对水稻淀粉合成的影响,并通过酶谱分析方法分析Hvsusiba2在水稻中的异源表达对支链淀粉合成同工酶的调控作用。结果显示:Hvsusiba2在水稻中的异源表达能够提高籽粒中总淀粉含量,增加淀粉含量达4.33%~9.22%,茎鞘的淀粉含量提高1倍,幼嫩种子发育过程中淀粉累积快速增加期为花后15d起。对该时期的支链淀粉合成酶同工酶分析提示异源表达Hvsusiba2是通过提高籽粒中淀粉分支酶中淀粉分支酶SBEIIb、淀粉分支酶SBEI、异淀粉酶Isoamylase以及淀粉酶Amylase的活性改变水稻的支链淀粉合成,但淀粉分支酶中SBEIIa的活性不受Hvsusiba2转录因子的调控。

关键词: Hvsusiba2 水稻 总淀粉 支链淀粉合成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闽台SCI收录论文计量学比较分析

台湾农业探索 2017

摘要:以SCI-Expanded数据库为数据来源,统计2005-2014年SCI收录福建省和台湾地区科研人员发文情况。结果表明:110年间的发文总数福建省为35204篇,台湾地区为199733篇,福建省SCI论文年增幅要明显快于台湾;2英文为闽台SCI论文的主要语言,分别占95.02%和99.94%;3研究性论文为闽台SCI论文的主导文献类型,分别占94.46%和87.69%;4化学、材料科学、物理学、工程学和数学为福建省五大优势学科,发文数占SCI总数的71.91%;台湾地区的五大优势学科依次分别为工程学、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和计算机科学,发文数占SCI总数的61.27%;5闽台SCI论文来源出版物未出现高度集中,排名第一的分别仅占论文总数的1.56%和1.14%;6在发文机构上,高校均为闽台SCI论文的主力军,在发文量前十中均占八席;7闽台SCI论文产出最多的资助机构分别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台湾科学委员会";8闽台SCI论文合著最多的国家均为美国,分别占发文量的9.74%和11.99%;9闽台在世界顶级期刊上的发文数分别为36篇和359篇。

关键词: 福建 台湾 SCI 科研论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直播生产效益分析及栽培技术

安徽农学通报 2017

摘要:该文结合实例分析了水稻直播栽培的经济效益,结果显示,水稻直播比移栽经济效益提高26.12%,产投比提高24.84%,具有省工、节本、高效等优点,并对直播稻栽培技术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水稻直播 生产效益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福州市休闲农业市场细分与定位

台湾农业探索 2017

摘要:运用产品利益追寻的细分分析法及知觉定位分析法,探讨福州市休闲农场产业的细分市场情况,分析各主要休闲农场的市场细分组成,构建休闲农场产业知觉定位图,分析探讨各主要休闲农场的市场定位与相对竞争态势,并据此讨论休闲农场市场营销策略。

关键词: 细分分析法 知觉定位分析法 休闲农业市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南瓜内参基因18S rRNA的克隆及其引物开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克隆获得中国南瓜18SrRNA,并设计合适的荧光定量PCR内参,为开展中国南瓜重要功能基因的表达模式和调控机制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中国南瓜‘密本’品种的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方法克隆中国南瓜18SrRNA基因序列,再利用Primer Premier软件设计荧光定量PCR引物,对该内参基因在中国南瓜不同组织、生长阶段及非生物胁迫条件下的表达稳定性进行检测。【结果】首次克隆得到中国南瓜18SrRNA基因序列,其长度为1 857bp,GenBank登录号为KM979454,该基因与西瓜、西葫芦等瓜类蔬菜18SrRNA基因同源性大都在90%以上;以中国南瓜内参基因18SrRNA核苷酸全长序列为基础设计1对荧光定量PCR引物,以中国南瓜果肉总RNA逆转录的cDNA第一链为模板进行PCR扩增,该引物扩增的片段大小为132bp,扩增效率高,特异性强;18SrRNA基因在中国南瓜不同组织、生长发育阶段及非生物胁迫条件下均能稳定表达。【结论】克隆获得中国南瓜18SrRNA基因,该基因适合在中国南瓜基因表达研究中作为内参基因。

关键词: 中国南瓜 18S rRNA 内参基因 实时荧光定量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福建黄兔断奶窝重与其他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中国畜禽种业 2017

摘要:为了研究福建黄兔的繁殖性能,试验分析了福建黄兔断奶窝重与其他繁殖性状的相关关系,并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福建黄兔断奶窝重与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活仔数以及断奶平均个体重呈线性相关(P<0.01),通径系数分别为-0.2、0.178、0.848、0.597,其中断奶活仔数和断奶平均个体两个性状对福建黄兔断奶窝重有直接影响。

关键词: 福建黄兔 繁殖性状 SPSS 通径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绿茶和白茶香气物质

茶叶学报 2017

摘要:以福云6号鲜叶及所制绿茶和白茶为试验茶样,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考察不同萃取头(PDMS/DVB、CAR/PDMS、PDMS)对茶叶香气富集的影响,并选用PDMS/DVB萃取头分析福云6号、福安大白茶和福鼎大毫茶的鲜叶及所制绿茶和白茶中香气物质的组成与含量。结果表明,与CAR/PDMS和PDMS 2种萃取头相比,PDMS/DVB萃取头富集的香气物质数量更多、含量更高、种类更丰富。从9个试验茶样中分离鉴定出共有香气物质11个,其中白茶苯甲醛、芳樟醇、苯乙醇、水杨酸甲酯、反式-β-紫罗酮、二氢猕猴桃内酯、苯甲醇等7个香气物质含量高于其鲜叶和绿茶,而鲜叶和绿茶之间共有香气差异不明显;差异香气物质共有80个,品种间香气数量未有明显差异,而所属化合物种类不尽相同,福云6号茶样以醛类和酮类为主,福安大白茶和福鼎大毫茶以醛类和醇类居多。由此可见,醛类、酮类、醇类和酯类是所制茶样中香气的主体部分,白茶中含量相对较高。

关键词: 香气物质 顶空固相微萃取法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绿茶 白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狼尾草和花生秧混合青贮效果研究

家畜生态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研究狼尾草属牧草和花生秧不同比例混合青贮效果,本试验分别设添加乳酸菌剂(A组)和不添加乳酸菌剂(CK)两组。每组分别设5个处理(A1~A5和CK1~CK5),即闽牧6号狼尾草和花生秧青割后分别按100%∶0、75%∶25%、50%∶50%、25%∶75%、0∶100%5种比例重量混合,分析青贮饲料品质。结果表明,闽牧6号狼尾草与花生秧混合青贮可相互弥补各自营养成分的缺点,能够达到优良青贮饲料的标准。A组和CK组均以狼尾草与花生秧混合重量比例为75∶25和50∶50时,青贮效果较佳。其中A组各处理的乳酸含量表现为A2>A3>A4>A1>A5,A2乳酸含量达1.57%,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乳酸乙酸比以A3最高,比值为2.75,显著高于A1、A4、A5(P<0.05),与A2差异不显著(P>0.05)。CK各处理的乳酸含量表现为CK3>CK2>CK4>CK5>CK1,CK3显著高于CK1、CK5(P<0.05),与CK2、CK4差异不显著(P>0.05)。通过添加乳酸菌剂,可显著改善青贮饲料品质,青贮料的粗蛋白含量、饲料相对值、乳酸含量、乳酸乙酸比等指标均得到显著提高,其中A1、A2、A3、A4、A5的粗蛋白含量分别比CK1、CK2、CK3、CK4、CK5提高了3.31%、9.08%、11.36%、6.72%和15.57%。

关键词: 狼尾草 花生秧 乳酸菌 青贮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初制茶色泽形成的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7

摘要:色泽是茶叶品质的重要评价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茶叶综合品质的优劣。茶叶色泽是干茶色泽、汤色、叶底颜色总称,是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青素、多酚类氧化物等多种色素的综合反映结果。影响茶叶色泽的因素有很多,如茶树品种、栽培条件、加工工艺、储藏方式等,本文综述了茶树品种、栽培条件和不同茶类加工工艺对茶叶色泽的影响,对于提高茶叶色泽品质和促进茶叶消费市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茶叶色泽 茶树品种 栽培条件 加工工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