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福州地区桃园梨小食心虫发生动态研究
《中国南方果树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解福州地区桃园梨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找到合适的防治时期和方法,对福州地区桃园梨小食心虫进行了连续4年的发生动态监测以及为害情况调查。结果表明:虽然每一年的发生动态都有差异,但总体表现出了一定规律,每年3月初桃树开花展叶时期,梨小食心虫呈现暴发状态,数量出现高峰,另外一个高峰位于6月中旬至7月新梢生长时期,4、5、8、9月数量较少,10月至第二年2月蛰伏越冬,根据折梢率和蛀果率的调查也得出结论,认为在福州地区梨小食心虫的为害主要在新梢上,对果实为害较小,而防治梨小食心虫的最佳时间段为每年的3月、6月和7月。


鸡爪槭叶片花青素合成酶基因ApANS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 2017 CSCD
摘要:花青素合成酶(anthocyanin synthetase,ANS)是花色苷合成途径末端的一个关键酶,催化无色花色素到有色花色素的转变。该研究利用RACE技术从鸡爪槭‘出猩猩’深红色叶片中克隆获得一个ANS基因,命名为ApANS。该cDNA序列全长1 371 bp,具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ORF),共1 083 bp,编码360个氨基酸,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具有典型的2OG-Fe II-Oxy保守功能域,保守结构域中含有α-酮戊二酸及Fe~(2+)结合位点,属于α-酮戊二酸双加氧酶家族;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表明,鸡爪槭ApANS蛋白质与同为无患子目的龙眼ANS蛋白质同源性为90%,亲缘关系最近。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显示,ApANS基因在红色叶片中表达量较高,略带红色的黄色、绿色叶片中微量表达,绿色叶片中不表达;在叶片芽叶期、展叶期及呈色期具有很高的表达量,而后随着叶色的转绿,表达量急剧下降。这说明,ApANS在鸡爪槭叶片花色苷代谢及色泽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鸡肠道大肠杆菌多抗菌株C20耐药性基因的预测和分析
《福建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为揭示动物源大肠杆菌耐药性机制,追踪潜在的抗性基因传播机制及其来源,在先前公布的分离自鸡肠道的多抗耐药性菌株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C20基因组基础上,对E.coli C20抗生素抗性基因种类、数量、来源及其耐药性机制进行分析。通过与已知的抗生素抗性基因数据库进行对比和注释,一共预测和注释了80个潜在的耐药性基因,包括与先前筛选的7种抗生素抗性对应的抗性基因。其中,喹诺酮类抗生素抗性基因位于C20基因组上,四环素、磺胺类、氯霉素、氨基糖苷类以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抗性基因则位于C20环状质粒分子上。基因组聚类分析表明,菌株C20与大肠杆菌K-12菌株DH1、BW2952和MG1655亲缘关系较近,序列相似性97%~99%。3株K-12菌株基因组中没有发现与C20质粒类似的序列,表明C20菌株的抗性基因主要是通过质粒介导的水平基因转移方式从其他环境微生物中获得。
关键词: 鸡肠道细菌 抗生素抗性 耐药性机制 基因组 水平基因转移


鸭腺病毒A型Hexon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
《中国畜牧兽医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为明确鸭腺病毒A型Hexon基因特征及其在腺病毒科病毒分类中的作用,本研究从前期分离鉴定的一株番鸭源鸭腺病毒A型分离株(JX2016株)中分段扩增获得其Hexon基因编码区。结果发现,鸭腺病毒A型JX2016株Hexon基因编码区为2 733 bp,编码910个氨基酸,与鸭腺病毒A型(FJ12025株)核苷酸同源性最高,达99.8%;与其他分离株Hexon基因核苷酸同源性均在99.4%以上;与鸭腺病毒2型(GR株,未明确分类地位)同源性仅为54.5%;与禽腺病毒A型Phelps株(鸡源)及P29株(鹅源)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53.6%和55.2%。遗传进化树分析发现,所有鸭腺病毒A型分离株在遗传进化上均处于相同的亚分支,且与绵羊腺病毒D型(OAV287株)均处于富AT腺病毒属遗传进化分支。但鸭腺病毒2型(GR株)与禽腺病毒A型Phelps株(鸡源)、P29株(鹅源)却处于同一遗传进化分支,均属于禽腺病毒属遗传进化分支。基于Hexon蛋白的遗传进化分析,建议将鸭腺病毒A型重新命名为鸭源富AT腺病毒A型,将鸭腺病毒2型重新命名为鸭源禽腺病毒。
关键词: 鸭腺病毒A型 Hexon基因 序列分析 遗传进化 分类


鸭2型腺病毒感染导致番鸭“肝白化病”的研究
《福建农业科技 》 2017
摘要:2015年以来,福建省番鸭饲养区的雏番鸭群流行一种以肝脏肿大、颜色变淡呈黄白色、表面有斑驳状或散在点状出血点为特征的疫病,俗称番鸭"白肝病""肝白化病"。经流行病学调查、病原排查和分离病毒人工感染试验,初步表明该病病原为鸭2型腺病毒。


福建甘薯薯瘟病菌致病型分布和甘薯抗病品种筛选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7
摘要:甘薯薯瘟病是由甘薯青枯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引起的一种危害严重的检疫性病害.甘薯青枯菌对不同甘薯品种存在着致病力分型的现象.本研究旨在明确福建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薯瘟菌分布和现有福建培育栽培的甘薯品种的抗性情况.在2014~2017年期间,从福建10个地区采集样品,分离纯化薯瘟病菌菌株,选择31株代表性的菌株,接种新种花、金山57和湘薯75-55进行致病力分型鉴定,结果显示,在泉州洛江、连城揭乐、三明宁化采集的薯瘟菌为Ⅰ型菌;在福鼎管阳、闽侯青口、永泰嵩口、三明清流和三明永安采集的薯瘟菌为Ⅲ型菌;福鼎叠石同时发现有Ⅰ型和Ⅲ型菌;莆田灵川采集的菌株为Ⅱ型和Ⅲ型菌.经青枯菌演化型复合PCR检测,发现这31株菌株均为青枯菌演化型Ⅰ型,即亚洲分支菌株.对福建栽培的22个品种进行了Ⅲ型薯瘟菌抗性鉴定,其中3个品种(莆薯12号、金薯17和泉薯39)表现出中抗的水平.本研究结果对于抗病品种的选育以及合理布局有重要的意义.


应用荧光PCR诊断鸡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
《福建畜牧兽医 》 2017
摘要:应用荧光PCR试剂盒对临床表现为消瘦和腺胃肿大为特征的患鸡病料进行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和鸡马立克氏病病毒(MDV)核酸检测。结果显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荧光RT-PCR检测为阳性,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荧光RT-PCR检测为阴性,鸡马立克氏病病毒荧光PCR检测为阴性。结合患鸡精神沉郁,极度消瘦,腺胃肿大如球状等的临床表现,综合分析表明该患鸡发病主要病因为感染鸡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不同钾肥与秀珍菇氨基酸数量性状的关联分析
《湖北农业科学 》 2017
摘要:试验比较了不同钾肥对秀珍菇[Pleurotus ostreatus(Fr.)Kummer]子实体中各种氨基酸和各类氨基酸数量性状的影响,利用灰色关联综合评判法分析了添加不同种类钾肥与秀珍菇各种氨基酸和各类氨基酸数量性状的关联度大小。结果表明,不同钾肥与秀珍菇中各种氨基酸数量性状的关联度顺序为硝酸钾>硫酸钾>氯化钾>磷酸二氢钾,硝酸钾处理的关联度是0.660 9,磷酸二氢钾处理的关联度是0.408 6;不同钾肥与各类氨基酸数量性状的关联度顺序为硝酸钾>硫酸钾>氯化钾>磷酸二氢钾,硝酸钾处理的关联度是0.699 8,磷酸二氢钾处理的关联度是0.450 2。关联度越大,对秀珍菇氨基酸的影响效果就越好。不同钾肥对秀珍菇子实体中氨基酸的数量性状与质量均有影响,在秀珍菇培养料中添加硝酸钾为最佳钾源。
关键词: 秀珍菇[Pleurotus ostreatus(Fr.)Kummer] 钾肥 氨基酸 数量性状 灰色关联综合评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