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黑龙江省抗寒李资源花粉形态的比较观察
《植物研究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31个寒地李资源进行了电镜扫描,在测量极轴、赤道轴,条脊宽、穿孔径、穿孔频率后,分析出31个李品种花粉粒大小属于小至中等,31个李品种大多为长球形(比值2~1.14),个别品种牛心李、长李17号、吉林六号为超长球形(比值>2),均有3条沿极轴走向的等间距的发芽沟,发芽沟的有开张、半开张、不开张3种。31个李品种的外壁纹饰可以分为七种类型,大多数李品种的纹饰是条脊平行或分枝多穿孔纹饰,云状纹饰品种少为矮甜李、龙园秋李,脑纹状纹饰只有延吉李。根据极轴、赤道轴、条脊宽、穿孔径、穿孔频率5项指标,采用最远距离法对31个李品种进行聚类分析,牛心李与其它30个李品种亲缘较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省水稻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分析及评价利用
《中国农学通报 》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室内苗期抗谱鉴定的方法,选取178个稻瘟病菌株对黑龙江省13个主栽品种的抗稻瘟病进行了鉴定。从品种对整个黑龙江省稻瘟病菌株的抗性来看,龙粳14和龙盾104抗性最好,抗谱分别为93.82%和93.26%。从品种对适宜积温带稻瘟病菌株的抗性来看,绥粳7和龙盾104分别是第2和第3积温带抗瘟性最好的品种,抗谱分别为73.08%和95.40%。此外,还利用生物间遗传学关于联合抗病性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品种搭配在生产上的应用前景,联合抗病性系数最高的组合是龙稻7和绥粳7,联合毒性系数最低的组合是绥粳4和垦稻10。
蜡蚧轮枝菌固态发酵基质筛选和发酵条件研究
《植物保护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对昆虫病原真菌-蜡蚧轮枝菌菌株Tri-BA81进行单一基质和一般组合基质固体发酵初步筛选的基础上,选取谷子、麦麸、磷酸盐和稻壳为4个组分因子,每个因子分别设有不同质量比例的3个水平,按正交设计(L943)进行优化组合筛选研究。同时,对影响该菌固体发酵产孢的几个因素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产孢量最高的正交组合为5号配方,分生孢子产量达1.7×1010个/g。该菌固态发酵的最适初始含水量为固体基质与水的比例为1∶0.6,最适pH为5.87。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Bar基因玉米基因漂移的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转基因植物发生基因漂移可能引起的生态环境安全性问题已经引起广泛关注,实验采用转Bar基因抗除草剂玉米为试材,进行了外源基因遗传漂移距离和频率的研究。结果表明,转基因玉米的漂移率与距离成正相关,最大漂移频率为37.78%,隔离距离以150m以上为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高蛋白基因分子标记及其在大豆育种中的应用
《大豆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高蛋白大豆黑农35和高油大豆黑农45作为亲本杂交获得F2分离群体,进行大豆高蛋白基因SSR分子标记。共筛选覆盖大豆全基因组的251对SSR引物,其中40对SSR引物在亲本间具有多态性,用这40对SSR引物分别对F2分离群体进行扩增,用Mapmaker Exp3.0和Mapmaker QTL1.1软件进行作图和定位分析。定位得到高蛋白QTL1个,与satt532连锁,遗传距离为0.2cM,贡献率为32.7%,位于大豆公共遗传图谱的D1a+Q连锁群。利用该引物在不同大豆材料中进行高蛋白材料检测和筛选,在56份高蛋白材料中筛选到47份,检出率达到83.93%。说明引物satt532具有一定的检测通用性,可以利用它筛选高蛋白大豆材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寒地日光温室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关键参数设计
《北方园艺 》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对北方地区日光节能温室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了寒地日光温室设计中存在15方面的不足。建造日光温室的设计北界为N46.5°;并以大庆地区(N 46°)为例,进行了前窗面倾角棚高、棚距、拱形等方面的设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尔柯夫模型在洪河湿地景观变化研究中的应用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下,利用3S技术并应用MATLAB6.5软件辅助计算,对洪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内近40年景观类型进行统计调查、转化分析,并应用马尔科夫模型,建立初始矩阵和转移概率矩阵,对未来景观类型转化情况进行了定量预测。稳定状态时的水域、灌木林、乔木林、沼泽湿地、耕地、荒草地、道路面积将占洪河湿地总面积的0.14%、28.04%、0.69%、62.46%、6.54%、1.79%、0.34%。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铃薯早熟组合重要农艺性状分离趋势研究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文章选用4种杂交类型共21个早熟杂交组合,对其产量性状的群体分离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亲本与实生苗世代在皮色和薯形这两个性状上表现出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但亲本间的遗传效应不同;各类杂交组合类型后代分离群体的商品薯率频数分布表现相似,为偏态多峰曲线分布,初步推断马铃薯商品早熟性的遗传可能由两个主效基因和多个微效基因共同控制;在单株块茎重、单株块茎数和块茎均重上各杂交类型的总体分布趋势基本相同,呈连续性偏小分布;比重更接近于正态分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