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在宿主种群中的垂直传播研究
《昆虫学报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两种浓度的病毒液感染甜菜夜蛾4龄、5龄幼虫,以研究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从亲代到子代垂直传递的方式和效率。实验结果表明,该病毒可通过母体介导(卵内、卵表)和父体介导等3种方式传递给子代,造成子代感染。幼虫经口感染后母体介导传递实验表明,病毒垂直传播可引起20%~48%的子代幼虫病死,并能使子代成虫产卵量下降;母体介导传播实验中,以5%福尔马林进行卵表面消毒证实仍有18.8%的幼虫感染病毒死亡,表明了该病毒可经卵内传播,并同时存在着附卵传播;母体介导传递实验还表明病毒对宿主有弱化作用,亲代免于病死的蛹重量减轻,羽化所得雌成虫的产卵量下降,产卵期延长。以交互配对将感染与未感染的雌雄成虫彼此交配,表明雄成虫精子也能垂直传递病毒(父体介导),引起20%~40%子代幼虫感病死亡。成虫经口感染,对所产卵块表面消毒后,仍导致28.6%的子代幼虫死于病毒感染,也表明存在卵内传播。
关键词: 甜菜夜蛾 核型多角体病毒 垂直传播 卵内传播 卵表传播 亲代介导传播


不同来源有机肥及有机肥与无机肥混施对西瓜生长期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有机肥及有机肥与无机肥混施对西瓜生长期间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尿素和如皋有机肥(以动物毛发为原料)、上海有机肥(以鸡粪为原料)的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而施用常熟有机肥(以猪粪为原料)处理的土壤21 d前过氧化氢酶活性高于对照;施肥激发了土壤磷酸酶活性,施肥前期土壤磷酸酶活性升高,碱性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分别在施肥7 d、14 d时较高,随后出现降低、升高的变化趋势。施肥28 d、14 d时,土壤脲酶、蛋白酶活性达到最高,随后酶活性逐渐减弱。上述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能显著提高土壤酶活性,从而提高土壤肥力。


逆境苗期黄瓜叶片几个生理生化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6个黄瓜亲本按Griffing方法Ⅱ配为15个杂交组合,研究低温弱光逆境条件下苗期黄瓜叶片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叶绿素(Chl)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电导率诸性状的配合力变化 方差分析表明,组合(包括自交组合)间5个性状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 配合力分析表明,MDA含量的一般配合力(GCA)方差极显著,占总方差的87 8%,其遗传以加性效应为主;可溶性糖含量和电导率的GCA方差达到显著水平,分别占总方差的62 5%和66 2%,其遗传以加性效应为主;SOD活性和Chl含量的特殊配合力(SCA)方差和GCA方差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加性和非加性效应同等重要 综合各性状表现结果,自交系51,69较优


长江中下游地区Venlo型温室空气温湿度以及黄瓜蒸腾速率模拟研究
《农业工程学报 》 200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温室能量和质量平衡的物理学原理,建立了一个以温室外气候条件(太阳辐射、温度、湿度、风速等)为驱动变量,以温室结构、温室覆盖材料、温室内作物(高度、叶面积指数)为参数的温室小气候模拟模型,并利用上海Venlo型温室的三季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模型能较好地预测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Venlo型温室内夏季和冬季空气温度、湿度以及作物蒸腾速率。模型对该地区夏干季节(2001年8月,三伏天)、夏湿季节(2002年6月下旬至7月中旬,梅雨季节)和冬季(2002年1月27日~2月5日)温室内空气温度、湿度以及作物蒸腾速率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的决定系数(R2)和标准误(SE)分别为:0.89,0.75,0.52;1.1℃,4.4%,0.040g·m-2·s-1;0.80,0.84,0.77;1.5℃,4.4%,0.018g·m-2·s-1;0.84,0.59,0.73;1.6℃,6.0%,0.012g·m-2·s-1。该研究为进一步探讨温室环境的优化调控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