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离子强度对可变电荷表面吸附性铜离子解吸的影响:高岭石
《土壤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连续性解吸对可变电荷表面吸附性铜离子解吸的影响,研究了高岭石在去离子水和0.1 mol L~(-1) NaNO_3溶液中吸附铜离子后,依次在去离子水以及浓度由低到高的NaNO_3溶液中连续解吸时,离子强度变化对不同pH段铜离子解吸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去离子水中和不同浓度NaNO_3中解吸吸附性铜离子时,pH-解吸分值曲线的变化趋势完全不同。在去离子水中解吸时可出现重吸附现象,而在NaNO_3中解吸时出现解吸峰现象。高岭石pH-铜离子解吸分值曲线的拐点pH与pH吸附有着对应关系,且pH特征与高岭石pH0关系密切。离子强度变化导致的吸附表面电位变化、高岭石边面的诱导水解作用和土壤表面电荷性质随pH升高的变化被认为是导致这些现象的原因。
关键词: 可变电荷表面 铜离子 表面电位 重吸附 特征pH 解吸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蝴蝶兰新品种‘滴彩’
《园艺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蝴蝶兰‘聚宝红玫瑰’与‘红龙’进行杂交,选育出中大花型紫红花品种‘滴彩’。花径9.2 cm,单枝花朵数7.6,花形圆整,具有开花整齐、花色鲜艳等优良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规模化猪场常见寄生虫病及综合防控技术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 2018
摘要:猪场寄生虫病是一个严重危害养猪业发展的世界性问题,危害猪群健康的寄生虫种类繁多,包括原虫、蠕虫及体表寄生虫等,其生活史复杂,综合防控困难。本文针对猪场寄生虫病,分别从规模化猪场常见寄生虫种类,各自流行特点以及综合防控措施等三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指导广大养户正确认识猪场寄生虫病,提高养殖水平,提高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光质LED对竹叶兰酚类物质及抗氧化性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采用9种LED光质组合光源处理竹叶兰2个月大的幼苗,测定其形态生长、酚类物质、氧化代谢指标。结果表明:与红光,远红光相比,蓝光使幼苗生长健壮、根系发达、生物量积累且有利于多酚、黄酮、花色素苷等活性成分的积累,同时蓝光可促使竹叶兰体内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含量增加,提高植物羟自由基清除能力、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而相较于单色光源,复合光呈叠加效应,其中在3B1R条件下,竹叶兰活性成分及抗氧化能力各项指标最好,更利于提高其药用价值,为最优光质组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异黄酮和抗生素对文昌鸡生长性能、肉品质和血浆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比大豆异黄酮和抗生素对文昌鸡生长性能、肉品质及血浆抗氧化指标的影响,为大豆异黄酮在文昌鸡生产中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用1日龄文昌鸡母雏540只。试验分3组,包括空白对照组、抗生素组和大豆异黄酮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5羽。分小鸡、中鸡和大鸡3个阶段进行试验。【结果】生长性能结果显示,1~30日龄小鸡各组之间的平均日增质量、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31~80日龄阶段,大豆异黄酮组的平均日增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81~120日龄阶段,大豆异黄酮组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肉品质结果显示,各组的肉色L*、a*、b*和pH差异均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大豆异黄酮组的熟肉率显著提高(P<0.05)。血浆抗氧化指标结果显示,31~80日龄阶段,大豆异黄酮组的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活性显著高于抗生素组(P<0.05);81~120日龄阶段,大豆异黄酮组的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活性显著低于抗生素组,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含量显著高于抗生素组,抗生素组和大豆异黄酮组的T-AOC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鸡阶段饲粮中添加20 mg·kg~(–1)大豆异黄酮可以提高鸡日增质量和抗氧化水平;大鸡阶段饲粮中添加15 mg·kg~(–1)大豆异黄酮能够提高鸡采食量、熟肉率和抗氧化水平。
关键词: 文昌鸡 大豆异黄酮 抗生素 生长性能 肉品质 抗氧化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龙血树金属硫蛋白基因DcMT2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金属硫蛋白是植物金属离子代谢及胁迫应答的关键蛋白,而且通过清除多余的活性氧调控着植物抗性的形成过程。MT2蛋白是重要的植物金属硫蛋白之一。本研究利用海南龙血树转录组数据,在注释拼接的基础上首次克隆了海南龙血树金属硫蛋白MT2基因(命名为DcMT2,Gene Bank登录号为MF594215),DcMT2基因序列全长为237 bp,编码79个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DcMT2具有典型的植物金属硫蛋白MT2的结构特征,包含2个富含半胱氨酸的保守基序。DcMT2蛋白与百合目植物芦笋、水仙和马蔺具有较高的相似度,且在系统进化上划为同一分支。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该编码蛋白包含6个磷酸化位点,为非分泌型蛋白,主要在细胞外发挥作用,相对分子量为7.81 kD,理论等电点为4.86;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20.25%)和无规则卷曲(56.96%)构成。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DcMT2在海南龙血树的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在果实中的表达量最高,而根、茎、叶中的表达量较低。此结果为研究金属硫蛋白DcMT2在海南龙血树发育和血竭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海南龙血树 金属硫蛋白 血竭 生物信息学 表达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蕉柑硫酸钾镁肥配施效应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 2018
摘要:在土壤速效钾中等、有效镁含量缺乏的蕉柑果园,设置硫酸钾镁不同配施用量处理(每667m~2施20.7、41.4、62.1、82.8kg),研究不同硫酸钾镁肥用量配施对蕉柑叶片养分含量、农艺性状、果实品质、产量和种植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蕉柑配施硫酸钾镁肥,其叶片钾、镁含量分别提高0.04~0.11、0.04~0.08个百分点,单株结果数增加7.8~27.5个,蕉柑维生素C含量每100g显著提高1.16~4.63mg,每667m~2产量提高106.5~478.5kg,增产4.3%~19.5%,种植效益提高7.0%~33.6%。其中每667m~2配施硫酸钾镁肥62.1kg,果实单果重最重,单株结果数最多,果实最大,果实维生素C含量最高、有机酸含量最低,获得的产量和种植效益均最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桑叶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纯化、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 2018
摘要:桑树在中国及亚洲一些国家广泛种植,桑叶和果实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被大量使用。一些研究表明,桑叶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多糖、黄酮类化合物等。黄酮类化合物是桑叶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本文对桑叶黄酮类化合物的提纯方法、影响桑叶总黄酮含量的因素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