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5840条记录
区域性农业科技服务的创新实践与思考——以广东省中山市坦洲镇特色水果研究工作站为例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

摘要:以广东省中山市坦洲镇特色水果研究工作站为例,对工作站的定位和创新工作站服务模式、服务机制、服务内容、服务形式等进行了阐述,总结了农业科技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多元化的服务模式、加大科技服务投入力度、打造科技服务亮点、稳定科技服务队伍、健全激励机制等进一步做好农业科技服务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 科技服务 工作站 服务模式 运行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零换水条件下枯草芽胞杆菌和糖蜜对水质和罗非鱼生长的影响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零换水条件下采用全池泼洒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菌液并添加甘蔗糖蜜作为碳源,研究其对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生长性能和水质的影响。研究共设置4组:空白组、单独添加糖蜜组(C组)、单独添加枯草芽胞杆菌组(Y组)、同时添加糖蜜和枯草芽胞杆菌组(C+Y组)。试验持续6周,期间水温26~31℃,pH为6.5~7.5。研究结果显示,糖蜜和枯草芽胞杆菌的添加显著降低了养殖水体中的溶氧含量,糖蜜的添加提高了总氨的含量(P<0.05),相对于空白组,枯草芽胞杆菌和蜜糖的联合使用能显著降低水体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和反应性磷的含量。在整个养殖期间,空白组和实验组浮游植物丰度都比较低(10~4~10~6个/L)。但相对而言,3个处理组浮游植物丰度在养殖后期要远远高于空白组,以鞭毛藻(隐藻Cryptomonas和甲藻Gymnodinium)和硅藻(Bacillariophyta)为主。枯草芽胞杆菌和碳源的添加在一定程度提高了罗非鱼的存活率、生长率以及饲料转化效率,但并未达到显著水平。

关键词: 罗非鱼 枯草芽胞杆菌 糖蜜 水质 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番木瓜成熟种子的体细胞胚简易诱导和植株再生

分子植物育种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前中国番木瓜产业受到环斑花叶病等病害的严重威胁,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创制新种质、培育高产优质的抗病新品种成为番木瓜产业发展的亟需。本研究以‘一尺瓜’品种的140~150 d龄果实成熟种子为外植体,研究了其体细胞胚诱导和植株再生技术。结果发现了一种非常简单有效的外植体杀菌消毒方法,即用自来水将果实外表清洗干净,然后用70%酒精对果实进行表面消毒即可。该品种成熟种子理想的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组成为:1/2 MS(Murashige and Skoog,1962)+2 mg/L 2,4-D(2,4 d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400 mg/L谷氨酰胺+60 g/L蔗糖+7 g/L琼脂粉,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可达45%。将胚性愈伤组织置于含1 mg/L2,4-D的增殖培养基继代培养2个周期后,可获得大量均质的表面含有白色体细胞胚的胚性愈伤组织。胚性愈伤组织团在不含任何激素的培养基上可完成体细胞胚的诱导、成熟、萌发和生根过程。挑取具有芽和根的体细胞胚转移到再生培养基培养30 d后可获得具有正常叶片和根系的完整植株,其发育为正常植株的百分率为52.5%。本研究为番木瓜生物技术育种建立一套简单、高效的体细胞胚再生技术体系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番木瓜 ‘一尺瓜’品种 成熟种子 体细胞胚 植株再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中山草菇大田纯稻草高效栽培新技术

中国蔬菜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草菇大田纯稻草栽培新技术是在传统大田栽培的基础上,通过优化稻草前处理、播种及后期管理等措施,使草菇产量提高1倍以上,每667 m~2产值可达2.4万元,已成为广东中山草菇栽培的主要模式。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别名广东菇、中国蘑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广为消费者喜爱。自然条件下草菇生长在热带、亚热带高温多雨地区,我国草菇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湖南、台湾、海南、云南和四川等地区。广东是全国最大的草菇生产省份,主要集中在广州、佛山、清远、惠州、韶关、河源、中山、潮汕等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斑点叶突变体Spl34的表型鉴定及理化指标分析

中国种业 2018

摘要:水稻斑点叶突变体Spl34是自然条件下获得的突变体,以F_8突变体Spl34单株分离的无斑点植株(CK)为对照,田间表型调查发现突变体Spl34与无斑点植株(CK)相比未出现早衰现象,农艺性状也无显著性差异。品质分析显示突变体Spl34与无斑点植株(CK)的整精米率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他指标无显著性差异。紫外光照射和NBT、DAB的染色试验表明突变体Spl34的斑点可能是紫外光诱导某种未知色素积累导致。开花期突变体Spl34的SPAD值、可溶性蛋白均低于无斑点植株(CK),并且下降速度较快。田间光合作用测定结果表明,开花期突变体Spl34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低于无斑点植株(CK),表明突变体Spl34斑点的出现影响了叶片的光合作用。

关键词: 水稻 斑点叶突变体 表型 生理生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灵芝孢子粉收集技术

科学种养 2018

摘要:人工栽培灵芝时,在环境条件合适情况下,灵芝子实体原基发生至子实体成熟一般需要25~30天(各地栽培环境、栽培原料、栽培方式不同),一旦灵芝子实体成熟,孢子就会陆续从子实体腹面弹射释放。野生灵芝成熟时,灵芝孢子弹射出来后散发在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型复配药剂吡唑醚菌酯·啶酰菌胺防治黄瓜灰霉病田间效果评价

农业工程技术 2018

摘要:为评价38%吡唑醚菌酯·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对黄瓜灰霉病的防治效果、使用技术及对黄瓜安全性,连续两年采用40 g/亩、60 g/亩和80 g/亩3种不同处理进行黄瓜灰霉病防治效果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38%吡唑醚菌酯·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对黄瓜生长安全,防治黄瓜灰霉病效果优良,其中亩用药80 g的处理防治效果最优。2016-2017年两年对黄瓜灰霉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0.16%和80.14%,值得在生产上进一步推荐应用。

关键词: 吡唑醚菌酯·啶酰菌胺 黄瓜灰霉病 防治试验 药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发酵处理对不同来源蚕沙中亚硝酸盐的降解效果试验

蚕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蚕沙中丰富的养分使其具有饲料开发潜力,但蚕沙中的亚硝酸盐含量较高影响到了饲料的饲喂安全性,故采用发酵处理方法降解蚕沙中的亚硝酸盐。收集地面条桑育、地面条桑育+膨润土、地面条桑育+沸石粉、网上条桑育4种养蚕模式饲养熟蚕或5龄第2天幼虫的蚕沙,辅以玉米粉、麦麸、豆粕,以乳酸杆菌、酿酒酵母、枯草芽孢杆菌为发酵菌种,在32℃条件下保持物料体系水分质量分数为45%进行发酵,检测发酵后样品的亚硝酸盐含量、有机酸(乳酸、柠檬酸、乙酸)含量、p H值、亚硝酸还原酶活力。结果发现:4种家蚕饲养模式来源蚕沙发酵试验组在发酵过程中,物料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变化趋势均为先上升后下降,各组间在发酵40 h内的各个时间点,物料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发酵48 h后均未检出亚硝酸盐;发酵过程物料中的乳酸和柠檬酸含量变化分别为先下降后上升、先上升后下降,而乙酸含量和亚硝酸还原酶活力波动范围较小;发酵物料的p H值随发酵进程逐渐降低,且在各取样时间点的差异具显著性(P<0.05)。试验结果表明,发酵处理可以有效降低蚕沙中的亚硝酸盐含量,综合考虑发酵过程物料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和家蚕饲养成本,认为利于饲料用蚕沙发酵处理的最佳养蚕模式为传统地面条桑育,蚕沙发酵处理时间在32~40 h之间为宜。

关键词: 蚕沙 饲料用 发酵 亚硝酸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海大顶苦瓜规范化栽培技术

蔬菜 2018

摘要:为了发挥广东省佛山市的传统特色蔬菜——大顶苦瓜的产品优势,提高农户的规范化栽培技术水平,在改良南海大顶苦瓜品种的基础上,制定出配套的规范化栽培技术措施,内容包括品种特性、产地环境要求、育苗、田间管理措施和采收,旨在进一步提高南海大顶苦瓜的生产效益,大力推广这一传统特色蔬菜品种。

关键词: 大顶苦瓜 规范化 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龙眼枸杞糙米(发芽)复合饮料发酵期间品质变化规律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分析了龙眼干、枸杞和发芽糙米复合饮料采用酵母和醋杆菌进行连续发酵过程中其酒精度、pH、可滴定酸、总糖、多糖、总酚和氨基酸态氮等品质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酵母发酵期间,发酵24 h后复合饮料的酒精度趋于稳定,残留的总糖为1.40 g/L,多糖含量呈上升的趋势,总酚含量呈下降的趋势,氨基酸态氮总体上呈下降的趋势。醋酸菌发酵期间,接种醋酸菌前热杀菌处理组和未热杀菌组的复合饮料中酒精度差别不大(p>0.05),未热杀菌处理组在发酵期间复合饮料中可滴定酸含量、总糖含量、多糖含量和氨基酸态氮的含量均比热杀菌组的复合饮料中的含量高,但热杀菌组的复合饮料中总酚含量总体大于未热杀菌组的复合饮料中的总酚含量。

关键词: 复合饮料 酵母 巴氏醋杆菌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