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CRISPR/Cas9系统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热带作物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人工核酸酶系统是在特定的基因组位点,进行切割进而利用生物内源的修复系统对目标基因进行编辑,创造新基因型的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系统是原核生物抵御噬菌体侵染的天然适应性免疫系统。经过优化的CRISPR/Cas9编辑系统凭借操作简单,突变效率高,成本低等特点优越于其他核酸酶系统,比如锌指核酸酶系统和TALE核酸酶系统。目前,优化改造后的CRISPR/Cas9编辑系统已经在植物功能基因研究和新材料创制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本研究简述了CRISPR/Cas9编辑系统的结构和作用机理,归纳并论述了CRISPR/Cas9系统在植物中的编辑效率与脱靶效应和在改良作物农艺性状中的应用。最后,总结了CRISPR/Cas9系统在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中应用扩展,以及展望了该系统在作物育种中的发展前景及应用价值,期望为高效利用CRISPR/Cas9系统进行新材料创制、作物品种改良提供参考。
关键词: CRISPR/Cas9原理 基因编辑 编辑效率 作物改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农业科学》栏目设置现状与分析
《韶关学院学报 》 2018
摘要:调查统计《广东农业科学》2014—2017年栏目设置及载文情况,以2014—2015年所刊登的全部学术论文及被引数据为对象,采用文献被引率、载文篇均被引频次、高被引及高下载论文优势比等指标分析各栏目被引和下载情况.结果表明:专论综述栏目的文献被引率、总载文量篇均被引频次均最高;其他固定栏目的网络传播力一般,专业学科优势不明显;现代农业产业研究作为精品特色专栏,对期刊影响力贡献较大;养殖业面源污染专栏的各项统计指标均排在最后.提出了稳定优势固定栏目、深入挖掘传统栏目、精心策划精品专栏等建议,为编辑组稿、读者阅读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薯茎腐病菌的遗传多样性及致病力差异分析
《植物保护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不同地区甘薯茎腐病菌Dickeya dadantii种群遗传多样性水平及致病力差异,采用重复序列PCR基因指纹(repetitive element palindromic PCR,REP-PCR)技术和薯片接种方法,对采自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重庆市的6个市区县的59株菌株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对引物对59株菌株扩增出41个清晰的条带,其中36个为多态性条带,每对引物的扩增条带数在4~10之间,平均为7.2。在物种水平上,有效等位基因数、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信息指数分别为1.4768、0.2801和0.4186,其中湛江种群多样性最高,南宁种群多样性最低;当遗传相似系数为0.79时,59株菌株可被划分为5个类群,类群划分与菌株来源地间有一定的相关性。此外,不同地区病菌种群间存在明显的致病力差异,其中合浦种群与湛江种群致病力最强,万州种群致病力较弱。表明甘薯茎腐病菌种群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不同地区的病菌种群存在明显的遗传多样性与致病力差异。
关键词: 甘薯茎腐病 达旦提狄克氏菌 遗传多样性 重复序列PCR基因指纹 致病力差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源硒对镉胁迫下菜心Fe、Mn、Cu、Zn吸收与转运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硒(Se)对镉(Cd)胁迫下菜心(Brassica campestris L.ssp.chinensis var.Utilis)中微量元素(Fe、Mn、Cu、Zn)的吸收和转运的影响,通过营养液栽培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Se(1、5μmol·L~(-1))对低Cd(1μmol·L~(-1))和高Cd(5μmol·L~(-1))胁迫下菜心根系吸收微量元素途径(共质体与质外体),木质部运输微量元素途径(木质液)和蔬菜地上部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Se可显著提高Cd胁迫下菜心组织的生物量。高Cd胁迫降低了根部Fe、Mn、Zn含量,却提高了根部Cu含量;施5μmol·L~(-1)Se后,地上部Fe、Cu、Zn含量分别显著提高了19.8%、46.7%和26.2%,但根部微量元素变化不明显。高Cd胁迫下根系质外体中Fe、Mn、Zn含量分别减少20.4%、23.8%和16.4%,共质体中则分别减少20.7%、11.7%和27.2%,而Cu含量升高。高Cd胁迫下施5μmol·L~(-1)Se后,菜心根系质外体中Fe、Cu、Zn分别提高了16.9%、34.9%和26.0%,共质体中Fe、Mn、Cu和Zn分别提高了13.3%、13.6%、41.9%和28.3%。高Cd胁迫下施Se后,木质液中Cu、Zn浓度显著增大,分别显著增加了44.2%和16.9%,而Fe和Mn未受影响。因此,Se可以通过影响根系对微量元素的吸收和运输途径来调控微量元素对菜心地上部分的供应,维持其含量的平衡,以减轻Cd的毒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粤东粤北柑桔病虫草害调查及农药使用状况分析
《广东农业科学 》 2018
摘要:了解广东柑桔病虫草害发生及农药使用情况,给广东柑桔农药减施增效技术的合理制定奠定基础。采用定点调查法,调查了惠州、韶关、梅州市27个乡镇柑桔病虫草害的种类、分布及用药情况,明确农药使用的种类、各类农药在各地区的占比情况。结果表明,主要发生的病害有柑桔炭疽病、柑桔溃疡病,主要虫害有柑桔木虱、红蜘蛛、柑桔潜叶蛾,主要草害有牛筋草、龙葵、狗尾草。使用的农药品种约有50种,各药剂种类的比例为25(杀虫剂)∶22(杀菌剂)∶4(除草剂),杀虫剂是当前果农使用种类和数量最多的一类农药。使用的杀虫剂中有机磷类>杀螨剂类>烟碱种类=拟除虫菊酯类>大环内酯类>季酮酸类=氨基甲酸酯类,其占比分别为28.0%、24.0%、14.2%、14.2%、8.0%、4.0%、4.0%;使用的杀菌剂中唑类杀菌剂>含铜杀菌剂>有机硫杀菌剂>取代苯类杀菌剂=复配杀菌剂>抗菌素类杀菌剂=其他杀菌剂,其占比分别为45.5%、22.7%、13.6%、9.1%、9.1%、4.5 %、4.5 %;除草剂主要使用草甘膦、草铵膦。在所调查的地区中,柑桔病虫草害方面没有发现新的病害、虫害及草害,在用药方面,各地区化学农药使用普遍不合理。
关键词: 柑桔病虫草害 农药种类 农药占比 减施措施 减施增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天’玫瑰在广东怀集引种栽培及花朵营养成分分析
《广东农业科学 》 2018
摘要:以广东肇庆怀集县引种种植的‘中天’玫瑰为试材,比较了1年生、2年生和3年生苗的农艺性状,测定了玫瑰花的氨基酸、矿质元素、多糖、总酚和总黄酮等营养成分含量,并评估了其抗氧化能力和重金属与农药残留情况。结果表明,‘中天’玫瑰能在广东怀集种植,全年可开花4~5次。玫瑰花中检测到16种氨基酸(含7种必需氨基酸),氨基酸总量为干重的7.42%,药效氨基酸占比达65.77%,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为74.96。花朵活性成分多糖、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分别为31.77%、6.31%和3.14%,并含有Ca、K、Mg、Zn、Cu、Mn、Fe等7种矿质元素,且K和Mn含量较高。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花朵提取液浓度为0.25 mg/mL时对ATBS的清除率达92.10%,与对照维生素C(Vc)无显著差异;而提取液浓度为0.06 mg/mL时,对DPPH的清除率高达96.02%,也与Vc无显著差异。总砷(As)、铅(Pb)和镉(Cd)3种重金属和5种农药残留均符合相关标准。综合来看,‘中天’玫瑰适宜在广东肇庆怀集县种植,且具有较高的食用、药用和保健价值。
关键词: ‘中天’玫瑰 引种 花产量 活性成分 营养成分 抗氧化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TBS技术控制广东省农区害鼠的可行性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 2018
摘要:为降低化学防治带来的杀鼠剂生态风险,针对广东省农区的害鼠发生动态和生境特征,对国内外兴起的围栏捕鼠技术(TBS)进行优化设计,并在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开展农区灭鼠试验。结果表明:排灌渠、机耕路两侧和高大田埂的百米有效鼠洞口数分别为36.2(±6.77)个、37.4(±6.39)个和17.3(±4.13)个,是农田害鼠的主要栖息地和TBS围栏的布放地点;将围栏洞口改为10 cm×12 cm的方形口、并在围栏顶部及洞口周边加装挡鼠片后,TBS围栏每月平均捕鼠10.00(±1.12)只,8个月捕获害鼠的总生物量为7 898.0 g,均明显高于常规TBS试验区;应用优化的TBS技术后,鼠密度降低75.11%,水稻鼠害率为1.23%,控害效果略低于化学灭鼠但具有显著的生态意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6种生物源农药对板栗栗实蛾和小蛀果斑螟的室内毒效和田间防效
《安徽农业科学 》 2018
摘要:[目的]筛选对板栗栗实蛾和小蛀果斑螟高效低毒的生物源农药。[方法]用Potter喷雾法测定6种生物源农药对2种害虫的室内毒效,并通过田间试验评价其对2种害虫的防效。[结果]室内毒效测定结果表明,处理后48 h,0.3%印楝素乳油和2.5%鱼藤酮乳油处理组栗实蛾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6.7%、83.3%,小蛀果斑螟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3.3%、86.7%。田间试验结果表明,0.3%印楝素乳油和2.5%鱼藤酮乳油对栗实蛾和小蛀果斑螟的防效均在80%以上。其他4种药剂苏云金杆菌、皂烟液剂、烟碱液剂和茶皂素在室内和田间对2种害虫的防效均低于80%,防效较差。[结论]0.3%印楝素乳油和2.5%鱼藤酮乳油对栗实蛾和小蛀果斑螟具有较好的室内毒效和田间防治效果。
关键词: 生物源农药 板栗 栗实蛾 小蛀果斑螟 室内毒效 药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