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高杀草丹(SATURN104)乳油防除稻田杂草试验研究报告
《吉林农业科学 》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高杀草丹SATURN104系日本组合化学工业株式会社新产品。是除掉有机溶剂高浓度有效含量90%乳油,新型除草剂,称之“高杀草丹”。它与过去已推广的50%“杀草丹”虽杀草谱(对稻草、牛毛毡特效)、除草效果(95~100%)一致,但用药量比前者减少一半,成本也低


穗颈瘟不同感染时期与产量损失初报
《吉林农业科学 》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稻瘟病菌不同时期接种水稻穗颈使其发病,明确了不同时期接种对瘪粒率、千粒重及产量影响的大小,并进行了差异显著性测验,以抽穗7天以前三期接种的对三者影响很大,即从抽穗当天至抽穗后7天这一时期为水稻易感穗颈瘟时期。根据防治阈值,推出不同感染时期允许最低的发病率,以此结合预测预报合理地指导药剂防治。


大豆种植老区土著大豆根瘤菌的一些生态特性
《土壤通报 》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从五种不同土壤类型中分离获得土著大豆根瘤菌512株.固氮活性以淡黑钙土分离的根瘤菌群为最高,依次为黑土、草甸黑土、白浆土和轻碱土.在黑土、草甸黑土和白浆土中以477—28和477—694根瘤菌血清群(国内2028血清群)为主,淡黑钙土中以35血清群(USDA 124血清群)为主.轻碱土中以快生型根瘤菌为主,黑土和草甸黑土中也存在有快生型但和白浆土、淡黑钙土一样以慢生型为主.土著大豆根瘤菌中有5.25%菌株具有吸氢作用.大豆根上的结瘤随大豆生长而不断增加,一直到结荚鼓粒后期(R_6).根瘤数目的增加主要是侧根上根瘤数目的增加.


广灭灵大豆田除草试验示范报告
《吉林农业科学 》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在三年小区试验基础上,1989~1990年于全省东、中、西部设十余点,共13.3余公顷。对广灭灵在大豆田进行了单用、混用试验示范。经两年考证,广灭灵能有效地防除大豆田多种一年生禾本科及阔叶杂草,对大豆出苗,生育无不良影响,除草效果稳定在80%,是目前大豆田土壤处理较佳药剂,有发展前途,在吉林省可以推广应用。


栽培大豆含硫氨基酸及蛋白质含量的初步分析
《吉林农业科学 》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测定了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的1004份大豆品种的蛋白质及含硫氨基酸含量。相关统计表明:大豆子粒含硫氨基酸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因而在提高蛋白质含量的同时提高含硫氨基酸的含量是困难的。但从本研究中可看出:大豆品种之间含硫氨基酸含量变辐及变异较大,胱氨酸范围为1.08~1.70(g/16gH),变异系数为7.94(C·V%),蛋氨酸范围为0.93~1.65(g/16gN)变异系数为9.30(C·V%),所以,筛选出含硫氨基酸含量较高的种质资源还是可能的。通过不成对数据的平均数的t值测验,进一步证明了不同省区间大豆的蛋白质、胱氨酸和蛋氨酸含量,因受其不同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高纬度地区大豆蛋氨酸含量高于低纬度地区,蛋白质和胱氨酸含量则有相反趋势。


吉林肉鸡Ⅰ号三品系血型测定及群体遗传学分析
《吉林农业科学 》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近几年国内外的研究表明,鸡的血型是可以稳定遗传的,不同品系间血型因子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而且品系间差异较大,有些血型因子与鸡的生产性能和抗病力等经济性状存在着链锁关系。因此,可通过血型的测定和分析,来确定品系间的遗传相关,了解各品系血


黄豆出口新品种吉林小粒1号
《作物品种资源 》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吉林小粒1号是吉林省农科院大豆研究所于1979年以亚有限结荚习性的地方品种平顶四为母本,以长花序高蛋白的野生大豆GD50477为父本,进行种间有性杂交,对杂种后代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经过两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19千克/亩,高产田块可达140千克/亩以上。1990年2月经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作为小粒黄豆出口


不同定植时期对草莓生长发育的影响
《吉林农业科学 》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近年来,吉林省草莓生产发展迅速,栽培面积在不断增加,但栽培技术还很落后。露地栽培草莓的定植时期差异很大。各地农民均按当地的习惯或借鉴外省、地的经验进行栽植。有春栽的,也有秋栽的,并且秋栽时期也有很大差异,没有明确的适宜定植时期,这对栽后草莓


关于耐密型玉米杂交种几个外观性状指标讨论
《吉林农业科学 》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对8个玉米杂交种的最佳产量密度与植株外观性状、穗粒性状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玉米杂交种的最佳产量密度与叶面积是呈相关,与茎上叶片角度、叶向值呈正相关,与顶部叶、穗位上叶平均值、全株平均值的相关系数绝对值、回归系数较高。2.最佳产量密度与穗粒重、穗粒数、穗长的表型值呈负相关,与百粒重表型值呈正相关,与百粒重、穗粒重、穗粒数的变异系数呈负相关,与穗长的变异系数无相关性。


供体牛超排效果研究
《国外畜牧学(草食家畜) 》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按黄体级别、饲料条件、奶孕酮含量分组,超排222头黑白花奶牛,有效反应208头(93.7%),采卵成功184头(88.5%),获卵1740枚(7.8枚/头),可用胚1173枚(5.3枚/头)。统计分析结果:Ⅰ、Ⅱ级黄体组超排可用胚胎数显著(P<0.05)高于Ⅲ级黄体组。饲料条件好的昆明和郑州牛场组可用胚胎数显著(P<0.05)高于饲料条件差的个体户和新沂牛场组。从超排前奶孕酮含量测定结果分析,黄体不同级别的孕酮含量、可用胚数等差异不显著(P>0.05),奶孕酮含量≥3毫微克/毫升组和≤3毫微克/毫升组的超排效果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现有条件下直检黄体级别为主、结合奶孕酮测定(校正判别Ⅲ级黄体的人为误差),即可获得良好的超数排卵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