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一步法制备羧基聚苯乙烯共聚荧光微球及其表征
《化工新型材料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苯乙烯和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为单体、烯丙基荧光素为荧光染料,采用一步法制备了两种粒径均一、表面羧基化的聚苯乙烯共聚荧光微球。用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红外光谱仪、荧光分光光度计等对其形貌、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两种羧基化共聚荧光微球单分散性好、荧光性能好且稳定,表面成功引入了羧基;聚合在共聚荧光微球中的荧光素与烯丙基荧光素性质一致,证实了共聚荧光微球和烯丙基荧光素在乙醇和甲苯中具有不同荧光光谱。
关键词: 丙烯酸 甲基丙烯酸 一步法 羧基聚苯乙烯共聚荧光微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影响肉牛繁殖率的因素及对策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 2016
摘要:近几年我国肉牛业集约化、规模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但相对于鸡、猪、奶牛业来说,肉牛业的发展还是起步晚、发展慢,特别是近几年由于多方面原因,肉牛养殖业经济效益比较差,甚至亏损,严重打击了肉牛养殖者的积极性,致使国内肉牛存栏量和出栏量锐减。分析原因,除了社会性因素外,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控释尿素对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16 CSCD
摘要:为探讨等量氮肥及合理节肥条件下,控释尿素对水稻的增产效应及氮素的高效利用,通过田间试验,比较分析了控释尿素(CRU)和普通尿素(CU)在不同施用量下对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CRU100%处理的产量最高,达8986.5 kg/hm~2,较同等氮素用量的CU100%处理增产380.7 kg/hm~2,差异呈显著水平。CRU3/4处理与CU100%处理,以及CRU1/2处理与CU100%处理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这说明与普通尿素相比,控释尿素减少1/4~1/2的氮素用量时也能达到同样的产量水平。氮肥利用率以CRU1/2处理最高,达68.3%,较同等氮素用量的CU1/2处理提高20.6个百分点。同时,控释尿素还可明显降低水稻土壤中硝态氮的含量,减少硝态氮向土壤深层渗漏数量,以减轻对地下水污染风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伪狂犬病毒gB和gC蛋白B细胞表位编码序列的融合表达及活性测定
《河南农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依据猪伪狂犬病毒g B和g C蛋白的B细胞表位编码序列,分别设计g B和g C蛋白B细胞表位编码序列的融合扩增引物,利用融合PCR技术,将g B和g C蛋白B细胞表位编码序列有机地融合为g B-C表位编码序列。将融合基因片段插入到原核表达载体p ET28a,并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1.0 mmol/L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重组蛋白。SDS-PAGE结果显示,融合蛋白g B-C能够高效表达,重组蛋白的分子质量约为38 ku;经Western blot鉴定分析,小鼠抗His标签单克隆抗体和PRV阳性血清均能识别表达的重组蛋白。表明成功表达了融合蛋白g B-C,且表达的重组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学活性。
关键词: 猪伪狂犬病毒 gB蛋白 gC蛋白 B细胞表位 融合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产地红油香椿各部位废弃材料主要活性物质含量比较
《河南农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河南特产资源香椿为试验材料,对2个不同产地红油香椿各部位废弃材料中黄酮、多酚、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香椿的综合开发利用以及功能性食品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红油香椿废弃材料中黄酮、多酚、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较高,不同产地红油香椿生物活性物质含量有明显差异,河南桐柏的红油香椿中黄酮、多酚、可溶性蛋白含量均高于河南中牟。同一产地红油香椿各部位间生物活性物质也有差别,叶中活性物质含量高于茎部。其中,河南桐柏红油香椿老叶中黄酮、多酚、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河南中牟红油香椿老叶中可溶性糖含量最高,而桐柏红油香椿老茎中多酚含量最低,中牟红油香椿老茎中黄酮、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最低。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灰漠土小麦-玉米-棉花轮作体系钾平衡与钾肥利用率
《土壤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干旱区灰漠土农田典型作物长期定位方式下不同施肥处理对钾平衡及钾形态和利用率的影响。实验包括9个处理,分别为不施肥(CK)、氮磷钾不均衡配施(N、NP、NK和PK)以及均衡施肥与秸秆或有机肥配施(NPK、NPKS、NPKM和1.5 NPKM)。结果表明,均衡施肥的产量显著高于不均衡施肥处理(NP除外)(p<0.05)。其中NP处理的产量与其他均衡施肥产量并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钾不是灰漠土农田亏缺养分。钾平衡法发现,均衡施肥中NPKS表现出钾的盈余,而其余均衡施肥处理表现出钾的亏缺,24年亏缺量达到268至2 966 kg hm-2。所有施肥处理中,NPKM和1.5NPKM拥有最高的钾表观利用率,分别达到81.2%和38.9%,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说明配施有机肥可以显著提高灰漠土钾肥利用率。长期定位试验后,不同处理的钾素形态变化显著,尤其有机肥添加处理的非交换性钾、非特殊吸附性钾、水溶性钾和交换性钾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进一步说明配施有机肥或秸秆维持灰漠土农田钾素肥力方面的重要性。总而言之,当前灰漠土农田常规施肥方式下的钾亏缺正在逐步加大,补充更多的钾肥以及配合使用有机肥或秸秆应当被重视。
关键词: 长期施肥 钾平衡 钾肥利用率 钾素形态 灰漠土农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美国阿肯色大学大豆育种介绍
《大豆科技 》 2016
摘要:美国大豆遗传育种整体水平居世界领先行列,阿肯色州是美国南方大豆主产区,阿肯色大学大豆遗传育种居美国公立大豆育种机构领先行列。文中首先对阿肯色州大豆生产作简要介绍,而后系统介绍阿肯色大学大豆育种项目试验站设置、杂交组合配置、低世代推进、单株选拔、株行选拔、产量比较试验、区域试验、种子纯化、扩繁和生产的详细情况;并介绍了阿肯色大学大豆育种信息化、规范化的管理操作特征;最后总结出阿肯色大学大豆育种目标明确、多地点大规模育种模式对我国大豆育种的启示。为国内同行了解美国公立机构大豆育种情况提供信息与借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稳产、高抗大豆新品种郑豆0689的选育
《河南农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郑豆0689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芝麻研究中心以豫豆29为父本、自主选育品系QTL069为母本,通过有性杂交和系谱法选择育成的高产、稳产、优质、高抗夏大豆新品种。郑豆0689在2012—2013年在河南省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3 264.15 kg/hm~2,比对照品种豫豆22号增产5.47%;在2014年河南省夏大豆品种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3 277.50 kg/hm~2,比对照品种豫豆22号增产15.96%,居8个参试品种第1位;其蛋白质含量平均为42.16%,脂肪含量平均为20.08%,抗大豆花叶病毒病。该品种籽粒商品性好,具有高产、稳产、优质、综合抗性强等特点,推广应用前景广阔,并于2015年8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审定编号为豫审豆2015004。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