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805条记录
推进“猪-沼-菜”生态养殖模式,突破养猪污染瓶颈

农业工程技术 2016

摘要:近年来,在畜牧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养殖场(户)不断增加养猪规模,以获取规模经济效益。然而,在养殖过程中,存在养殖污染问题,给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影响了养猪业的健康发展。"猪-沼-菜"作为全新的一种生态养殖模式,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为了更好的推进这种生态养殖模式,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就这种生态模式进行研究,以期突破养猪污染瓶颈。

关键词: 生态养殖 养猪污染 瓶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入侵受体唾液酸黏附素的表达与纯化

河南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假定受体唾液酸黏附素(sialoadhesin,Sn)的结构生物学信息及其在PRRSV入侵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利用昆虫表达系统(果蝇胚胎细胞,S2细胞)表达了猪源Sn v-set Ig-like结构域重组蛋白,并进行了Western blotting检测、质谱检测及镍柱纯化试验。结果表明,成功表达了目的重组蛋白,表达的重组蛋白序列与Sn v-set Ig-like结构域目的蛋白序列100%匹配,且获得的重组蛋白具有生物学活性,纯度高达99%。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唾液酸黏附素 v-set Ig-like结构域 S2细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豫南烟区烟草青枯病菌的致病力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中国烟草科学 2016 CSCD

摘要:为有效防控豫南烟区烟草青枯病,对来自信阳市罗山县、驻马店市确山县和遂平县的烟草青枯病菌的致病力和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测定分析。人工接种试验表明,豫南烟区烟草青枯病菌的致病力分为强、中和弱3种,不同寄主来源的烟草青枯病菌具有显著的致病力差异。从10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8个扩增条带清晰且具有丰富多态性的引物用于不同地区烟草青枯病菌菌株DNA的RAPD分析,共扩增出720条带,其中多态性带占88.9%。聚类结果和遗传相似系数分析显示,供试菌株可分为A、B两大类,遗传相似系数范围为0.49~1.00,且供试菌株间的遗传相似性与其地理来源有一定的相关性。综上所述,豫南烟区烟草青枯病菌的致病力存在明显差异且其DNA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关键词: 豫南烟区 烟草青枯病菌 致病力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15年河南猪场主要疫病检测与分析

今日养猪业 2016

摘要:目前,我国养猪业整体会进入微利时代,国外已经净化了许多猪病,我国可以先从猪瘟、伪狂犬等较易净化的疫病入手,一步一个台阶逐步改善猪场健康状况。2015年笔者所在实验室共完成了326个猪场,16571份血清抗体监测和1341份病原检测工作。对检测和监测结果结合临床疫情进行分析,发现目前猪群伪狂犬病疫情依然突出;病毒性腹泻有所缓和,但持续不断;蓝耳病整体相对稳定,约98%的猪场为阳性场,病原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耕作方式对豫南雨养区土壤微环境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 201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豫南雨养农业区降水基本满足作物生长需求但年内和年际间分配不均、土壤耕性差的生态实际,为解决小麦播种期和冬春干旱以及改善耕层水、肥、气、热等因子提供理论依据。于2007—2015年,在豫南雨养农业区进行了连续9a的大田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耕作模式对小麦生长季土壤水分、容重、温度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试验共设置6个处理:T1(传统翻耕)、T2(不覆盖/不深松+覆盖/免耕)、T3(覆盖/不深松+不覆盖/免耕)、T4(不覆盖/深松+不覆盖/免耕)、T5(覆盖/深松+覆盖/免耕)以及T6(不覆盖/不深松+还田/旋耕)。结果表明,(覆盖/深松+覆盖/免耕)T5可以有效提高小麦播种期0~40cm土层的含水量,为麦播提供较好的水分基础,不同耕作方式处理对冬小麦越冬期和返青期土壤日平均温度影响较小,不足以对冬小麦发育进程产生影响。(覆盖/深松+覆盖/免耕)T5能够有效降低耕层0~20cm和0~40cm的土壤容重。覆盖/深松+覆盖/免耕处理的前3a,冬小麦产量较对照有所降低,从第4年开始较对照增产,2011—2015年增产幅度分别为2.02%、2.83%、10.93%、5.88%、1.97%。以上结果表明,通过T5(覆盖/深松+覆盖/免耕)的简耕覆盖技术可以有效利用降水资源、培肥地力,提高产量,具有节本增效的作用。

关键词: 土壤 水分 秸秆 豫南雨养区 耕作方式 冬小麦 土壤微环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株行距和栽插本数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中熟中粳郑稻19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株行距和栽插本数对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行、株距和栽插本数对郑稻19号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均有显著的影响。相关分析表明,株距和栽插本数、穗数、总颖花量和结实率均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总颖花量与穗数、结实率,穗粒数与千粒质量间呈显著、极显著正相关;穗数与穗粒数、千粒质量,总颖花量和千粒质量间呈极显著负相关。通径分析表明,对郑稻19号产量的净贡献率大小依次为总颖花量>结实率>千粒质量,对总颖花量的净贡献率大小依次为穗数>穗粒数。宽窄行的产量显著高于等行距,3本栽插时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且处理A2B3C3组合产量最高为8 899.51 kg/hm2,较其他处理增产4.53%~34.80%;其次是A2B4C3组合,产量为8 513.60 kg/hm2,较其他组合增产5.47%~28.96%。

关键词: 豫北 株距 行距 栽插本数 产量 产量构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洛阳市烟蚜茧蜂防治蚜虫技术的推广应用

安徽农业科学 2016

摘要:从组织保障、技术操作、推广应用3个方面详细介绍了洛阳地区烟蚜茧蜂防治蚜虫技术推广体系,为该项技术在更大的领域进行普及和推广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 烟蚜茧蜂 蚜虫 洛阳 规模繁殖 技术推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立克病病毒与禽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的混合感染及在传代过程中的重组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了解国内鸡群马立克病病毒(MDV)和禽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REV)的混合感染及自然重组状况,探讨两种病原的基因重组对MDV病原学特性的潜在影响及危害。利用PCR扩增、序列测定及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对来自河南商品蛋鸡群的17个MDV分离株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其中两个毒株HNGS206和HNXZ103的病毒基因组中存在REV—LTR的重组插入。进一步的IFA结果显示,HNGS206和HNXZ103并非MDV与REV的自然重组流行毒株,这两个毒株基因组中LTR的插入发生于临床病例鸡混合感染后的病毒分离及传代培养过程中。结果提示,虽然目前国内鸡群中MDV和REV的混合感染较为普遍,但MDV与REV自然重组毒株的流行状况仍需要进一步的流行病学监测。

关键词: 马立克病病毒 禽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 流行病学 混合感染 病毒传代 基因重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蔬菜生产强降雨防范及灾后管理措施

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16

摘要:一、雨前防护不能少应提前挖好排水沟,防雨水倒灌。设施蔬菜可在大棚前脸处挖一条与大棚等长的排水沟,宽约50厘米,深约30厘米,好让大棚棚面上流下的水随时流走。露地蔬菜要提前挖好排水沟,疏通沟渠,清除杂草,使雨水及时排出菜田。温室应覆盖薄膜或无纺布,避免后墙及东西山墙被雨水浸透。用薄膜或无纺布将棚体覆盖,雨水可顺流而下,不会浸湿棚体,还能防风。由于薄膜老化速度快,且容易被划破,因此在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礼》之《周礼》和《礼记》中记载的大型真菌辨析

食用菌 2016

摘要:《三礼》之一的《周礼》原文中没有"内则"篇,也没有"芝栭"的记载,《周礼注疏》"卷四"之"膳夫"之"疏"中虽有"芝栭"二字,是转引《礼记·内则》原文及郑玄注的一段话中的,即"内则云‘牛脩及爵、鷃、蜩、范、芝栭’已下三十一物,郑注云:‘皆人君燕食所加庶羞也。’"在《礼记注疏》里"芝栭"被郑玄誉为"皆人君燕食所加庶羞也"之一。《三礼》之一的《礼记》原文中首次记述的"芝栭",是我国古籍中对大型真菌食用的较早记载。近年来食用菌论文和著作中在提及我国食用菌发展历史时常引用的:"《礼记》中有‘芝栭……皆人君燕食所加庶羞也。’"这段话里,"芝栭"是《礼记》原文中的,而"皆人君燕食所加庶羞也。"是郑玄注中的,是对包括"芝栭"在内的三十一物之评价,原话是:"自牛脩至此三十一物,皆人君燕食所加庶羞也。"还有食用菌论文和著作中在提及食用菌发展历史时常引用的:"礼记内则记燕中有‘食所加庶,羞有芝栭’的记载"或"《礼记·内则》中有‘食所加庶,羞有芝栭’。"经考证"礼记内则记燕中有‘食所加庶,羞有芝栭’的记载"或"《礼记·内则》中有‘食所加庶,羞有芝栭’。"是清·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中对"?"字条的注"内则记燕食所加庶羞有芝栭"这句话一而再、再而三传抄致误,不是《礼记》的原文、注或疏中之原话。首次考证清楚了"食所加庶,羞有芝栭"这句话是由"内则记燕食所加庶羞有芝栭"误点漏字而来。

关键词: 三礼 周礼 礼记 大型真菌 芝栭 说文解字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