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报告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纳税 》 2020
摘要:文章阐述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的含义和主要特点,通过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报告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报告体系的改进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立式曲面网板水动力及周围流场数值仿真研究
《现代信息科技 》 2020
摘要:该文研究了立式曲面网板在不同冲角下的水动力性能变化情况,并且对网板周围流场可视化及表面压力分布可视化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当网板雷诺数在5.2×10~4~9.5×10~4区间时,升力系数、阻力系数和力矩系数随雷诺数增大基本保持不变,而升力系数和力矩系数随冲角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阻力系数随冲角增大一直增大。升力系数的试验值和模拟值随冲角增大均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阻力系数的试验值和模拟值随冲角增大呈一直增大趋势,升阻比的试验值和模拟值随冲角均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CFD结果显示,网板表面压力分布随冲角增大逐渐增大,而网板压力中心随冲角增大基本保持不变。
关键词: 网板 水动力性能 模型试验 数值模拟 流场可视化 压力分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渣尔泰群、白云鄂博群碎屑锆石特征对源区地壳结构的启示
《地质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年来,锆石的晶体形态、内部结构、年龄和Hf-O同位素分析已经成为盆地沉积物源区示踪的重要探针。渣尔泰群和白云鄂博群中碎屑锆石年龄主要集中在新太古代末期(~2.50 Ga)与古元古代末期(~1.90 Ga)两组,这两组碎屑锆石的相对丰度在层序上出现"振荡性"变化,这种变化特征与经典的源汇系统中构造一沉积响应的年代记录明显不一致。为研究渣尔泰群、白云鄂博群沉积层序中碎屑锆石年龄分布特征与源区构造演化之间的关系。本文系统总结了区域内大量相关的锆石U-Pb年龄数据,同时对渣尔泰群书记沟组和增隆昌组进行碎屑锆石LA-ICP-MSU-Pb年代学研究。研究表明这两组年龄与南部大青山—乌拉山造山带中基底岩石记录的构造热事件年龄相一致,同时根据锆石结构特征认为~2.50 Ga的锆石来源于造山带内新太古代岩浆—变质地体,~1.90 Ga的锆石来源于高级变质—深熔地体。大青山—乌拉山造山带与这套中-新元古代沉积地层构成源汇系统。源区造山带下地壳新太古代与古元古代变质岩系近水平互层叠置是大青山—乌拉山造山带下地壳结构的基本特征,岩性变化率在垂向上远大于水平方向,是控制盆地中碎屑锆石组合变化的直接原因。
关键词: 渣尔泰群 白云鄂博群 碎屑锆石U-Pb年龄 相对丰度变化 造山带地壳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政府会计制度在科学事业单位应用相关问题刍议
《预算管理与会计 》 2020
摘要:2015年10月23日,财政部发布《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财政部令第78号),正式将权责发生制引入政府会计核算中,采用"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双重记账方式,实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核算方式。2017年10月24日,财政部印发《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财会[2017]25号),自2019年1月1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含水合物沉积物孔隙结构特征与微观渗流模拟研究
《海洋地质前沿 》 2020 CSCD
摘要:含水合物沉积物孔隙结构特征分析和微观渗流模拟是水合物研究的基础性、关键性工作,对深入理解沉积物中水合物的分解机理、储层渗流机理和开采机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总结了国内外含水合物沉积物的微观孔隙探测方法,对比分析了多种微观探测技术应用在水合物研究中的技术特点;重点分析了计算机断层扫描(CT)、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核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在含水合物沉积物孔隙结构研究中的应用现状;简述了利用微观数值模拟方法进行含水合物沉积物渗流分析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展望了含水合物沉积物孔隙特征分析和微观渗流模拟研究的未来方向和挑战。
关键词: 水合物 孔隙结构特征 微观探测技术 计算机断层扫描 渗流 微观数值模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渔业科学观测数据的开放共享与应用研究
《农业大数据学报 》 2020
摘要:渔业科学观测数据是渔业日常观测工作中积累的基础性数据,它直接反映了渔业科学观测工作的整体水平,在渔业资源评估、捕捞生产、生态环境、加工养殖、病害防治和管理决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广泛的保存、开发应用价值,渔业科学观测数据的分类、共享和应用对推动渔业产业的绿色发展和提高科学数据的管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在渔业科学观测数据方面的应用研究起步较晚,研究进展与成果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存在数据资源各自孤立、信息缺乏共享、数据利用率低等问题,为提升渔业科学观测数据的开放共享能力和数据利用价值,本文以渔业科学观测数据的共享与应用需求为背景,基于数据分类、共享标准、体系建设、服务模式、大数据分析、典型应用等方法,对数据资源结构、共享体系构建和应用服务分析展开研究,梳理了渔业科学观测数据的标准化结构,提出了渔业科学观测数据的共享体系建设方案,设计了渔业科学观测数据共享服务平台的总体技术架构,加强了渔业科学观测数据的资源整合和汇聚处理。渔业科学观测数据是支撑渔业科技创新、发展现代渔业的战略性、基础性资源,本研究对共享服务内容和数据应用提出合理建议,为充分发挥渔业科学观测数据的应用价值,进一步开展渔业科学观测数据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渔业科学观测数据 科学数据管理 数据汇聚 数据共享 标准体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巴伦支海西南部天然气水合物形成与分解影响因素
《海洋地质前沿 》 2020 CSCD
摘要:北极海域赋存丰富的油气和天然气水合物资源,也是全球环境变化的一个重要窗口,北极巴伦支海西南部陆架已发现大量天然气水合物赋存的识别标志,笔者综述了巴伦支海西南部海域陆架区水合物形成的条件和已发现的天然气水合物分布情况和泄漏特征,总结影响巴伦支海西南陆架区天然气水合物形成和分解的各项因素,评价北极巴伦支海西南部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前景。掌握北极巴伦支海及其周边区域的水合物资源情况是提升中国在北极事务话语权的必要内容之一,北极海域水合物动态变化对于全球气候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这类极地低温海域水合物流体聚集和运移特征十分特殊,对丰富水合物成藏研究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数字岩心的含水合物石英砂微观渗流有限元分析
《海洋地质前沿 》 2020 CSCD
摘要:利用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系统(CT)获得不同饱和度下含水合物石英砂内部气、水、水合物各相态分布特征,通过有限元方法计算了不同水合物饱和度下石英砂液相渗透率变化,并模拟了流体在孔隙内的流动情况,获得了假定边界条件下孔隙流体的三维流速分布。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水合物饱和度的降低,渗透率逐渐增大,其中当水合物饱和度从56%下降到39%时,液相渗透率值增速最大;水合物分解末期,液相渗透率并未随着有效孔隙度的增大而快速升高,通过CT扫描图像显示,部分石英砂孔隙和喉道可见甲烷气泡滞留,由于气体的贾敏效应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液体的流动,从而导致液相渗透率增速降低。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基于石英砂内部真实孔隙特征的液相渗透率和液体流速计算方法,可为水合物开采过程中储层微观渗流演化机理研究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样本卷积神经网络井震映射反演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常规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在井少地区因无法获得大量测井数据而易于出现过拟合现象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小样本CNN井震映射反演方法。通过网络结构优化设计,选出了最佳的网络层数、卷积核大小、特征图规模和激活函数,并将优选出的最好网络模型应用于实际资料反演。实际应用表明,小样本CNN井震映射反演方法可以防止过拟合、提高泛化能力和反演精度,为精细刻画薄互层油气藏的空间展布提供了一项智能化的新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开采新技术展望
《海洋地质前沿 》 2020 CSCD
摘要:随着全球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探工作的深入和油气开发技术装备水平的提升,深水浅层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商业化开采的前景逐渐明晰。自2013年开始,日本、中国相继进行了多次海域水合物试开采尝试,连续产气时间、累计产气量和日均产气量逐步获得提升。2020年中国率先实现了从"探索性试采"向"试验性试采"的跨越。然而,以"降压"为核心理念的开采技术单井产气量瓶颈明显,制约了水合物资源产业化发展进程,必须在已有技术方法基础上创新发展,形成高效、安全、经济的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开采专有技术体系。笔者梳理了近年来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技术研发领域内的新进展,分析了包括"原位分解采气"和"原位破碎抽取"两大开采框架指导下,多种开采技术的创新升级进展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展望了未来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开采技术的研发方向。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开采新技术 原位分解采气 原位破碎抽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