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来源鲑科鱼肌肉营养组成比较
《南方农业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来源鲑科鱼肌肉营养组成差异,为我国虹鳟鱼养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对挪威大西洋鲑、丹麦银鲑和国产虹鳟肌肉的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脂肪酸组成和矿物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并评价其营养价值。【结果】挪威大西洋鲑和丹麦银鲑肌肉的粗蛋白含量分别为24.25%和25.31%,显著高于国产虹鳟(22.38%)(P<0.05,下同),二者的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均高于国产虹鳟,国产虹鳟蛋白营养价值与进口鲑科鱼类存在一定差距。挪威大西洋鲑和丹麦银鲑肌肉的粗脂肪含量分别为7.41%和7.19%,约为国产虹鳟(14.48%)的一半;脂肪酸种类相似,3种鲑科鱼肌肉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79.70%~84.25%,饱和脂肪酸含量最少的是挪威大西洋鲑(15.54%),但其不饱和脂肪酸及(84.25%)ω-3型多不饱和脂肪酸(12.92%)的含量最高,国产虹鳟肌肉中必需脂肪酸含量所占比例高于挪威大西洋鲑和丹麦银鲑,尤其是亚油酸占比高达21.25%。国产虹鳟的钙、锌、铁和硒含量显著高于挪威大西洋鲑和丹麦银鲑。【结论】3种鲑科鱼的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丰富,具有高蛋白、高脂肪特征,但挪威大西洋鲑和丹麦银鲑在风味上更优,国产虹鳟则在亚油酸及钙、锌含量方面具有优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食源性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食品与发酵科技 》 2020
摘要: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是一种食源性致病菌,由其引发的食品安全事件已跃居我国食源性致病菌中毒数量首位。目前检测食品中致病微生物的方法主要有:传统生化培养方法、以抗原抗体反应为基础的免疫学检测方法、以PCR为基础的DNA分子检测方法等。本文总结了当前VP主要检测方法,包括免疫磁珠分离、酶联免疫吸附反应、免疫层析测试、免疫传感器、PCR技术、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DNA适配体传感器、DNA杂交技术等,以期为VP的快速检测方法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副溶血性弧菌 免疫分析方法 DNA分子检测技术 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亚热带海湾养殖环境综合分级定量评价研究
《南方水产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2011—2012年在南海北部沿岸3个亚热带养殖海湾(茅尾海、大鹏澳、白沙湾)开展的生态环境调查资料,糅合养殖海域综合分级评价与预警方法及河流综合水质标识指数(I_(wq))评价方法,在划分海域环境等级的基础上定量比较同一级别生态环境的优劣。结果显示,3个海湾共12个航次的调查中,仅2次(大鹏澳的秋、冬季)环境评级为良好,其余10次均为中等;春季3个海湾评级均为中等且指数相近,夏、秋、冬三季则以白沙湾环境质量状况最差;两年中共有5个水环境因子发生警兆,所调查的3个海湾均存在富营养化的风险;季节更替对海湾环境的影响随着纬度升高而增大。文章发现改进后的I_(wq)在比较同一级别环境状况的优劣时较有效率,但其在不同级别之间的可比性不确定。
关键词: 亚热带养殖海湾 分级定量评价 综合水质标识指数 富营养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关于科研机构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以某实验室为例
《财经界(学术版) 》 2020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行政管理工作逐步实现从纸质到电子的转型,基于关于推进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的要求与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大形势,各单位财务部门以提升财务服务效能为目标,构建服务型财务管理模式,推动科研经费管理的变革。本文从国内财务信息化建设现状入手,以国家唯一批复试点运行的国家实验室——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以下简称"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为例,分析科研机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总体思路与对策建议。
关键词: 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 科研机构 财务管理 信息化建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黄河鲤栖息地水文-生态响应关系的黄河下游生态流量研究
《水利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采用野外生物监测、栖息地同步观测和实验室控制实验等技术手段,应用生物学、鱼类生态学、生态水力学、水文学等多学科理论,基于河流栖息地模拟法,研究了黄河下游指示物种黄河鲤生态学特性及其栖息生境与流速、水深、水温等水文水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将径流条件与目标物种不同生长阶段生物学信息相结合,建立了代表物种繁殖期、越冬期栖息地适宜度指数,构建了黄河下游重点河段河流栖息地模型,建立了指示物种栖息地状况与河川径流条件定量响应关系,提出黄河下游花园口和利津断面繁殖期最小生态流量为300 m3/s和100 m3/s、适宜生态流量为600~700 m3/s和190~250 m3/s.该研究在水生生物习性及其与河川径流响应关系方面实现突破,解决了黄河生态需水研究中关键技术问题.
关键词: 黄河鲤生态习性 河流栖息地模型 栖息地适宜度指数 水文生态响应 生态流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养殖大黄鱼鲜度保持及特定腐败菌特征研究进展
《包装工程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 了解养殖大黄鱼鲜度与特定腐败菌致腐性的紧密关系,从高效抑菌角度出发,为有效延长大黄鱼贮藏货架期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从物理、化学、生物保鲜等3个方面综述大黄鱼保鲜技术的研究进展.鉴于各类保鲜手段多以控制鱼体腐败菌为切入点,对大黄鱼特定腐败菌的种类、腐败能力及应用价值等进行阐述,着重分析群体感应系统对腐败菌腐败能力的影响.结果 微冻、冰温等保鲜技术由于设备要求较高,在实际应用中仍受限,大黄鱼特定腐败菌群体感应调控机理尚不明晰,针对天然群体感应抑制剂种类的研究较少.结论 复合保鲜技术的应用已成为大黄鱼保鲜领域的总体趋势,探明以群体感应为靶点的特定腐败菌致腐机制是实现大黄鱼靶向抑菌、优化贮藏参数的关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摩洛哥沿岸头足类渔场时空分布及其与海温、叶绿素浓度的关系
《渔业信息与战略 》 2020
摘要:为了解摩洛哥头足类渔场变化特征及规律,根据2019年上海蒂尔远洋渔业有限公司的摩洛哥沿岸底拖网渔捞日志资料,结合卫星遥感获取的叶绿素和海温数据,分析了摩洛哥沿岸渔场的单位捕捞努力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 CPUE)的月变化以及与海表温度和叶绿素浓度的关系,探究了渔场重心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渔获物的CPUE存在明显的月变化,中心渔场范围为23°30′~25°30′N、15°30′~17°00′W.CPUE高值区的最适海表温度范围为18.0~20.5℃;最适叶绿素浓度范围为1.5~6 mg·m-3,部分月份的站位CPUE高值区叶绿素浓度可达11~16 mg·m-3.从渔场重心来看,6月渔场重心位于最北端,其余月份基本位于23~24°N、16~17°W,主要沿着海域岸线的方向进行变动.研究结果可为摩洛哥渔业资源进一步开发和掌握渔场变动规律提供基础资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办公室人员接待媒体应扮演好四种角色
《办公室业务 》 2020
摘要:无论规模大小,任何单位都要设置办公室.从诞生之日起,代表单位对外接待成为办公室的重要任务,接待新闻媒体更是办公室不可或缺的工作.办公室人员为了能够出色地完成接待媒体的任务,履行好自己的岗位责任,在接待媒体之前就应该聚焦本人和本单位在媒体新闻报道中的定位,做足相应的准备,在整个接待过程中,重点扮演好四种不同的角色:新闻线索的提供者、新闻事件的解读者、新闻通稿的发出者、标题句的推荐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条斑紫菜丝状体不同发育时期对光照和温度的光合适应能力
《渔业科学进展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条斑紫菜(Pyropia yezoensis)丝状体为材料,研究温度(15℃、25℃和35℃)与光强[40、100和300μmol/(m~2·s)]对营养藻丝和孢子囊枝光合生理的影响.结果显示,15℃和25℃实验组中,营养藻丝和孢子囊枝的PS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_v/F_m)、总光合速率(P_g)和净光合速率(P_n)均随光强升高而降低.在300μmol/(m~2·s)下,营养藻丝的F_v/F_m和P_g趋于零,P_n为负值.在25℃、40μmol/(m~2·s)下,营养藻丝的呼吸耗氧速率(R_d)在实验周期内一直显著高于孢子囊枝;其他组则随胁迫时间延长,二者间R_d差距逐渐缩小.总体上,在相同条件下,所测孢子囊枝F_v/F_m、P_g和P_n均显著高于营养藻丝,而R_d与营养藻丝相当.35℃实验组在6 h时,孢子囊枝的F_v/F_m显著高于营养藻丝,但随光强升高直线下降(P<0.05),其他组F_v/F_m均趋于0.在40、100μmol/(m~2·s)下,6 h时,孢子囊枝P_g和R_d高于营养藻丝或二者相当;在300μmol/(m~2·s)下,后期营养藻丝P_n和R_d高于孢子囊枝,但在整个实验周期,二者的P_n均为负值.总体上,营养藻丝和孢子囊枝的F_v/F_m、P_g和P_n均显著低于(多数趋于0或负值)15℃和25℃,而35℃的R_d高于15℃和25℃;后期,2种藻丝均出现发绿变白,甚至死亡现象.研究表明,在条斑紫菜营养藻丝的光合作用被严重抑制的光强、温度条件下,孢子囊枝仍具备相对高的光合活力,说明在温度和光强升高到不利于营养藻丝生长的情况下,刺激藻丝转向了孢子囊枝发育阶段,后者具备适应更高温度和光照的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