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杀菌剂对万寿菊种子的消毒效果及发芽影响
《湖北农业科学 》 2015 CSTPCD
摘要:为探索较佳的万寿菊种子消毒方法,比较不同杀菌剂与不同消毒方法对万寿菊种子的消毒效果,并检测不同药剂与使用方法对种子发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浸种方法消毒效果要明显优于拌种方法。嘧菌酯1 800倍稀释液浸种对链格孢(Alternaria spp.)的杀菌效果较佳,杀菌率为96.65%,滤纸催芽方法发芽率为77.62%;拌种方法中,药剂卫福与种子按1∶300拌种处理,对链格孢的杀菌率为63.19%,滤纸催芽发芽率为83.64%;53℃温水浸种10 min对链格孢杀菌率为70.26%,滤纸催芽发芽率为76.71%。
月桂酸酯化淀粉/聚乙烯醇共混膜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
《中国粮油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制备酯化淀粉/聚乙烯醇(PVA)共混膜,拓宽长链脂肪酸酯化淀粉的加工应用范围,以玉米淀粉制备的月桂酸酯化淀粉为原料,采用流延法制备淀粉/PVA共混膜,并对共混膜的显微结构、机械性能和热特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月桂酸酯化改性增加共混膜的表面的光滑性,提高共混膜的透明度和断裂伸长率,但对共混膜的耐水性和抗拉伸强度改善不明显;热重分析结果表明酯化淀粉共混膜与原淀粉共混膜相比,其热分解更不完全。月桂酸酯化改性能有效提高淀粉与PVA的相容性,扩大淀粉/PVA共混膜的应用范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核不育系杂交棉不同发育时期抗氧化酶活性变化及其杂种优势分析
《湖北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以3个核不育陆地棉为母本,3个常规品系为父本,对亲本和配制的杂交一代不同时期的抗氧化酶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棉花测定发育阶段,不论是亲本还是杂交种,CAT和SOD酶活性均在7月21日左右达到最高,随后开始下降。POD酶活性持续上升。在3个核不育系母本中,在各个时期HN10的CAT、SOD和POD的酶活性最高,其次是RA1,最后是GA18。在核不育系的抗氧化酶的杂种优势上。大部分组合的抗氧化酶酶活性介于双亲之间,同时在CAT和POD酶活性上,部分组合在4个时期存在中亲优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档优质香稻Y43的选育
《农村经济与科技 》 2015
摘要:高档优质稻的选育是当前我国稻作科研的迫切任务。利用目前生产上广泛应用的优质稻品种通过杂交、复交及回交,结合香味基因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育种手段,选育出可以媲美泰国香稻的高档优质稻新品种Y43,该品种不仅品质优,产量及综合抗性也较好,具有很好的高档优质香稻开发前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牛支原体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的构建
《动物医学进展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病原菌的相互作用组学研究是揭示潜在信号转导通路和新型药物靶标的有力工具。通过同源蛋白映射的方法构建了牛支原体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所构建的互作网络包含138个蛋白和693个相互作用关系。通过蛋白的互作频率分析,确定了在牛支原体中互作频率最高的20个蛋白,这些蛋白主要与转录、翻译、分子伴侣等功能相关。进一步分析发现,伴侣蛋白DnaK和ClpB发生互作的频率较高,能与核糖体蛋白、代谢相关蛋白等多种功能蛋白发生相互作用。结果提示,若DnaK和ClpB的功能受到抑制,将会对牛支原体的正常生命活动造成较大的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型鲜叶摊青机在绿茶加工中的应用研究
《茶叶学报 》 2015
摘要:本文探讨了一种新型鲜叶摊青机在绿茶生产上的应用效果。试验表明:采用摊青机摊放,鲜叶原料摊青保鲜时间可延长至12 h,甚至更长;鲜叶的失水条件和绿茶加工品质均优于传统自然摊放。此外,使用该设备与传统摊青方式相比,具有节省空间、摊青环境可控、自动上下鲜叶、便于连线等优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