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叶面喷施外源硒对谷子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究不同生育时期喷施不同剂量的外源硒对谷子产量因子及品质的影响,并明确最佳施用期及施用量,以黑龙江省主栽谷子品种嫩选18为参试材料,采用裂区设计,设置3个富硒时期(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5个外源硒剂量(0、15、30、60、120 g/hm~2),以叶面喷施的方式进行富硒处理,研究不同富硒时期下外源硒剂量对嫩选18产量因子及籽粒品质、硒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期施用中低剂量的外源硒处理对产量因子无显著影响,其余各处理主要表现为随着施硒剂量增加产量因子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叶面富硒可显著提高谷子籽粒粗蛋白、粗脂肪、总氨基酸含量,不同品质指标对富硒时期及剂量响应不同,不同富硒时期下各品质指标均在T2或T3剂量下达到最高,拔节期施硒对粗脂肪含量无显著影响;叶面施硒能提高籽粒的硒含量,不同富硒时期内随着施硒剂量增加,籽粒中硒含量逐渐增大,富硒时期对籽粒中硒积累的影响表现为灌浆期>抽穗期>拔节期。从施硒时期来看,灌浆期施硒对嫩选18各指标的提高效果优于拔节期和抽穗期。模糊隶属函数分析表明,在灌浆期施用60 g/hm~2的亚硒酸钠对提高嫩选18产量因子及籽粒品质、含硒量效果最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复合双轴转台精度推理研究
《制造技术与机床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精准预测复合双轴转台精度,分析了多因素对系统精度影响规律。利用复合双轴转台统计系统实验数据,学习构建以内轴精度、外轴精度、自准直精度和待检编码器精度为主要节点的贝叶斯网络结构;在Netica中建立系统精度推理模型,并通过证据敏感性分析和平均绝对误差(MAE)分析验证贝叶斯网络(BN)模型的有效性;运用自学习贝叶斯网络的概率推理,分析主要目标节点各变量的后验概率变化,对系统精度变化规律进行原因诊断和支持解释。研究结果表明:复合双轴转台精度自学习BN模型能够实现系统精度准确推理预测,系统精度超差的MAE值基本稳定在5%以内,且角度间隔0.125°和时间间隔20 s为系统最优控制参数,为贝叶斯网络技术在复合双轴转台精度推理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菜素内酯对低温胁迫下冬小麦wcor413-like基因表达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低温胁迫下油菜素内酯(BR)对冬小麦分蘖节及叶片 wcor413-like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寒地冬小麦东农冬麦1号为试验材料,利用RT-PCR法克隆 wcor413-like基因的cDNA序列,用生物信息学法分析该序列的特征,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5℃、0℃、-10℃和-25℃四个温度处理下分蘖节和叶片中 wcor413-like基因的表达量。结果表明, wcor413-like基因含有一个629 bp的开放阅读框,可编码209个氨基酸,编码的wcor413-like蛋白为稳定蛋白质,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qRT-PCR分析表明,在叶片中, wcor413-like基因的表达量随着温度的降低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10℃时表达量最高;在分蘖节中, wcor413-like基因的表达量随着温度的降低呈持续上升的趋势,-25℃时表达量最高。BR处理后的叶片和分蘖节中, wcor413-like基因的表达量均在-25℃时达到最高,叶片中该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分蘖节中该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推测BR可通过调控叶片和分蘖节中 wcor413-like基因的表达来提高冬小麦叶片的抗寒性。
关键词: 低温 油菜素内酯 冬小麦 wcor413-like 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秸秆还田形态和还田量对水稻氮素积累与转运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秸秆还田是目前广泛应用的秸秆处理方式,但存在腐解效率低、易发生病虫害和释放有机酸等问题.汽爆膨化技术具有破坏秸秆纤维间聚合力,增大秸秆比表面积,使其更易被微生物降解、消灭秸秆自身携带的病虫卵的作用.故采用膨化秸秆和常规秸秆两种形态还田,于2020—2021年进行盆栽试验,探究两种还田形态在不同还田量下对水稻氮素积累与转运、产量以及稻米品质的影响.以'垦粳8号'水稻为供试材料,秸秆不还田作为对照(CK),以当地秸秆还田7500 kg·hm-2为基准,各还田形态分别设置4种还田量,即25%、50%、75%和100%,共9个处理,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结果表明:氮素积累量在齐穗期表现为膨化还田>CK>直接还田,并随还田量的增加而降低,25%秸秆膨化还田2 a间较CK分别提高了10.92%和11.66%,秸秆直接还田较CK略有降低;在成熟期,25%秸秆膨化还田处理地上部氮素积累最多,2 a间分别较CK增加1.11%和10.54%,75%直接还田处理在2020年试验中较CK显著提高4.99%,在2021年50%直接还田处理最佳,较CK增加了8.51%.2 a间秸秆还田均提高了水稻产量,秸秆膨化还田表现为25%还田量处理增产效果最佳,较CK分别增加5.54%和8.93%;秸秆直接还田以75%还田量处理增产效果最佳,较CK分别增加6.65%和9.14%;2 a间秸秆膨化还田处理和秸秆直接还田处理均改善了稻米的加工品质、营养品质和食味品质,其中25%、50%秸秆膨化还田稻米的食味评分均高于同施用量下秸秆直接还田处理,但各处理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综上,秸秆膨化还田量为25%的处理有利于水稻产量和品质的提高,秸秆直接还田量为75%的处理次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北部救灾大豆品种评价及筛选
《作物杂志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黑龙江北部的44份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播期处理(SD1~SD4),研究播期对黑龙江北部大豆品种生育进程、产量及品质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期延迟,营养生长阶段和生殖生长阶段均显著缩短,生殖生长提前,生育进程加快,生育期逐渐缩短;随播期推迟,株高、底荚高、有效分枝数、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和小区产量均呈先略增加后显著降低趋势;播期对品质影响不同,蛋白质含量先显著升高后显著下降,脂肪含量呈显著下降趋势,且随播期间隔延长,不同播期品种品质相关性降低,SD1和SD4处理参试品种的品质相关性不显著;筛选出较稳定的高蛋白品种龙垦310和华疆5号,高油品种九研9号和黑科58号.筛选出SD3处理较稳产的品种龙垦310、龙达167、圣豆37和佳豆36;筛选出SD4处理较稳产的品种贺豆6 和富豆1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初花期冷害对绿豆叶片生理的损伤及烯效唑的缓解效应
《西北农业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初花期冷害及预喷施烯效唑(S3307)对绿豆(Vigna radiata)叶片生理代谢和产量的影响,以'绿丰5 号'和'绿丰2 号'为材料,盆栽条件下,初花期预喷施S3307,同时连续低温(平均15 ℃)处理5d并每天取样,对绿豆叶片活性氧类物质积累(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保护酶活性变化、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初花期冷害引起绿豆叶片过氧化氢(H2O2)含量显著增加、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显著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显著提高,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不同时期都有所增加,低温处理1~5 d 导致'绿丰5号'单盆产量显著下降11.58%~46.27%,'绿丰2 号'显著下降12.74%~44.75%.S3307 具有抵御初花期冷害的作用,低温条件下,预喷施S3307能有效增加绿豆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降低H2 O2 含量和O2 产生速率,能够显著提高SOD、POD和CAT活性并降低SOD/POD.喷施S3307 具有提高绿豆产量的调控效应,正常温度条件下,'绿丰5 号'和'绿丰2 号'单盆产量分别显著提高5.67%和8.73%;冷害条件下,'绿丰5号'处理1~5 d时,单盆产量显著提高6.85%~9.28%,'绿丰2 号'处理1~5 d 时,单盆产量显著提高9.38%~16.01%.综上,初花期低温影响绿豆叶片活性氧物质积累、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等生理功能;预喷施S3307 可有效缓解冷害对绿豆生理和产量的影响,该结论为绿豆抗低温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有效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面包面条兼用型强筋小麦主要品质性状分析与评价
《麦类作物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面包面条兼用型强筋小麦主要品质水平,对32份集聚Ax2*/Bx7+By8或By9/Dx5+Dy10亚基和 wx-B1b基因的春小麦品种(系)进行面粉品质相关指标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系)面筋指数平均为94.4%,能量平均为122 cm~2,延伸性平均为146 mm,最大拉伸阻力平均为654 EU;糊化温度平均为63.7℃,峰值粘度平均为1 125 BU,峰值温度平均为87.4℃,各品质指标表现优良。对近年审定的4个品种进行面制品评分发现,面包评分平均为84.3,面条评分平均为86.2,饺子皮评分平均为84.3,均属于优质面包面条兼用型品种。对品质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面筋指数、拉伸参数等与淀粉糊化特性相关不显著,面筋质量与淀粉特性可实现同步改良。Ax2*/Bx7+By8或By9/Dx5+Dy10/ wx-B1b可作为兼用型强筋小麦优质基因集聚类型之一,在品质改良中加以利用。本研究中,龙19-9859、龙19-9876、龙19-9878、龙18H2305、龙蒙麦9030、龙麦77、龙麦86及龙麦94为优异面包面条兼用型品种(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板芪益肺散药效学试验
《中国兽医杂志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研究自拟中药方剂板芪益肺散的止咳、平喘、祛痰和抗炎效果,本试验选用清肺散为对照中药,采用浓氨水引咳法、组织胺和乙酰胆碱引喘法、小鼠气管酚红排泌法和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模型法,检测了高、中、低剂量板芪益肺散[35.00、17.50、8.75 g/(kg·bw)]的药效。结果显示,板芪益肺散与清肺散的止咳作用相近(P>0.05),但2种中药方剂的止咳效果均明显低于阳性对照枸橼酸喷托维林(P<0.01);板芪益肺散具有良好的平喘效果,且其高剂量组平喘效果优于阳性对照氨茶碱与清肺散(P<0.01);板芪益肺散祛痰效果极显著优于阳性对照盐酸溴己新(P<0.01),但与清肺散作用相近(P>0.05);板芪益肺散具有一定的抗炎效果,抗炎效果极显著优于清肺散(P<0.01),但极显著低于阳性对照氢化可的松(P<0.01)。结果表明,自拟方剂板芪益肺散较传统方剂清肺散具有更为良好的平喘功效,止咳、祛痰作用明显,同时还有一定的抗炎活性,为该方剂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数据支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