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农垦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2348条记录
石河子引种文冠果不同株系抗寒性的鉴定及分析

西部林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以前期筛选出的6个文冠果株系一年生枝条为研究材料,通过观测人工低温胁迫下的电导率、半致死温度(LT50)、丙二醛含量(MDA)、可溶性蛋白含量(TP)、脯氨酸含量(PRO)、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规律(POD),采用隶属函数法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抗寒性强的文冠果株系。结果表明:6个文冠果株系半致死温度为-2.64~-13.27℃,其中‘株系2’的半致死温度最高为-2.64℃,‘BD特异’半致死温度最低为-13.27℃。低温胁迫下文冠果株系枝条内的丙二醛含量均随着温度的下降逐渐上升,在达到半致死温度之前,枝条内丙二醛的含量上升较缓慢;当低于半致死温度之后,枝条丙二醛的含量随着温度的下降而大幅增加。‘BD特异’各温度下丙二醛、可溶性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含量均随着温度的降低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文冠果6个株系相对隶属函数值的大小顺序为:‘BD特异’‘株系2’‘G 27’‘建2’‘G 13’‘BD 12’。结合半致死温度及各项生理指标分析结果和形态学指标适应性评价,筛选出‘BD特异’这个株系在物候期、形态学指标、抗寒性各个方面均表现很好。研究结果为综合评价其是否适应在石河子地区进一步进行种植和深入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文冠果 株系 抗寒性 生理指标 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枣树修剪机械臂的路径规划

农机化研究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枣树修剪机械臂多目标修剪无碰路径规划问题,根据新疆枣树生长信息及修剪要求,提出了一种新的路径规划方法。采用D-H参数法建立枣树修剪机械臂的运动学模型,运用圆柱体包络法建立障碍物的简化模型,基于人工修剪顺序进行枣树修剪点修剪序列的规划,应用双向快速探索随机树(RRT-connect)算法产生无碰路径点。在MatLab中进行了10次枣树修剪机械臂多目标修剪无碰路径规划仿真试验,结果表明:路径规划的成功率为90%,机械臂很好地绕过了障碍物,与障碍物间未发生碰撞。

关键词: 枣树修剪 路径规划 机械臂 避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苗期玉米间歇变量施药控制系统设计与试验

农机化研究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苗期玉米连续式施药易造成农药浪费问题,研制了喷杆式喷雾机间歇施药控制系统。基于施药机整机及液压系统构成,搭建了以PLC控制器为核心的硬件控制系统,通过超声传感器实时检测目标苗株,建立了作物高度(即物距)与其受药时长、单位时间喷药量的关系模型。为稳定系统压力、降低管路扰动影响,开发了基于PID算法的压力闭环控制策略,通过MatLab仿真确定了控制参数Kp、Ki、Kd分别为0.01、50、0.05。台架试验结果表明:系统的变量施药控制精度相对误差在±5.57%以内,压力闭环控制精度相对误差在±4.71%以内,间歇变量施药控制系统具有较好的流量控制精度及压力稳定性,满足作业要求。

关键词: 苗期玉米 间歇变量施药 超声检测 控制系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穴盘苗自动移栽机取苗装置研究现状及展望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对取苗装置的研究提高穴盘苗移栽的质量和效率。阐述国内外取苗装置的研究现状,根据取苗方式的不同,将取苗装置分为夹取式、插拔式、顶出式和顶夹结合,并结合穴盘苗自动移栽机取苗装置的发展和推广,分析其存在取苗效率与取苗成功率相矛盾,育苗穴盘不标准,效率低、苗体损伤大,农机与农艺脱节等问题,进而分析发现可以通过提高穴盘苗自动移栽机取苗装置的通用性,实现对钵苗无损伤取苗和穴盘苗自动移栽机取苗装置智能化,研制出适合我国农艺的穴盘苗自动移栽机取苗装置。

关键词: 穴盘苗 取苗装置 移栽机 自动移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纳米抗体酵母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表达分析

生物技术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纳米抗体SH-Fc蛋白在毕赤酵母中的分泌表达情况,以期获得毕赤酵母表达系统,从而进一步研究PEDV的治疗方法。[方法]利用相关生物学分析软件对目的蛋白进行理化性质,磷酸化位点及二、三级结构的分析。将p UC57-SH-Fc质粒与酵母表达载体p PIC9K双酶切,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 PIC9K-SH-Fc,经SalⅠ酶线性化后电转入毕赤酵母GS115中,利用G418抗性筛选以及菌落PCR的方法鉴定阳性菌株,阳性菌株经过30℃、0.8%甲醇诱导72 h,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诱导表达后的上清液中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成功构建了真核分泌表达载体p PIC9K-SH-Fc,成功在毕赤酵母中表达目的蛋白,表达产物分子量与理论值55.1k Da相符合。[结论]成功诱导SH-Fc蛋白的分泌表达,获得了分泌表达目的蛋白的毕赤酵母表达系统,为后续研究PEDV的防治提供参考和奠定基础。

关键词: 猪流行性腹泻 毕赤酵母 纳米抗体 真核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齿苋提取物对鲜切苹果褐变的影响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酶促褐变是影响鲜切果蔬品质及商业价值的关键问题之一。为探究马齿苋提取物在果蔬保鲜方面的应用价值,以鲜切苹果为研究材料,采用质量分数0.05%马齿苋提取物溶液浸泡鲜切苹果5 min,在(4±1)℃存放8 d。以鲜切苹果的褐变指数、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 PPO)活力、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 PAL)活力、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活力、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活力、丙二醛(malondiadehyde, MDA)含量、抗坏血酸含量以及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为评价指标,分析马齿苋提取物对鲜切苹果褐变及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蒸馏水对照组相比,马齿苋提取物溶液处理能有效抑制鲜切苹果的褐变程度,在降低POD、PPO和PAL活力方面也有明显效果,能够在保证膜完整性的基础上减少细胞膜出现的损伤。相关性分析表明:鲜切苹果的褐变指数与CAT活力、抗坏血酸含量、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呈现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MDA含量、PPO活力、POD活力、总酚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马齿苋提取物溶液处理的鲜切苹果抗褐变效果较好,同时贮藏后鲜切苹果的抗氧化能力也有一定提高。

关键词: 鲜切苹果 酶促褐变 马齿苋提取物 抗氧化 贮藏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荒漠绿洲交错带苹果园授粉技术研究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南疆荒漠绿洲交错带的特殊环境条件下,以富士苹果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不同授粉方式、不同授粉时期试验,形成高效节本的辅助授粉技术。结果表明:同一授粉时间的不同授粉方式中坐果率排序依次为人工点粉>器械喷粉>液体授粉。同一授粉方式的不同授粉时间中坐果率排序依次为始花第3/4d>始花第3/5d>始花第4/5d>始花第3d>始花第4d>始花第5d。综合来看在始花第3/4d进行人工点粉坐果率最高,而始花第3d进行液体授粉能在提高坐果率的同时还比点粉和器械喷粉更省工省力,是一种适合大面积推广应用的授粉技术。花前根外营养液喷施较对照可提高0.05的坐果率,配合辅助授粉效果更好。

关键词: 荒漠绿洲交错带 苹果 授粉方式 授粉时间 根外营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薯渣营养价值及其饲料化利用技术研究进展

中国饲料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甘薯渣作为加工副产物,具有一定的营养成分且价格低廉,在畜禽养殖生产中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从甘薯渣的营养成分、饲料化应用状况、饲料化利用效果及其限制性,以及饲料化应用技术发展思考等方面展开综述,以期为甘薯渣的饲料化利用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甘薯渣 饲料化 限制性 利用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立体仿形红枣修剪装置设计及仿真

农机化研究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新疆矮化密植枣园人工修剪作业环境差、劳动强度高及工作效率低等问题,设计了一种立体仿形修剪装置,实现了枣树个体树形的立体分层仿圆柱形修剪.通过对修剪刀具锯切枣枝的理论分析,建立了刀盘切割枣枝过程的运动学模型与力学模型,得到结论为:圆锯片刀盘锯切枣枝时,不发生漏切的理论临界转速为1020r/min;当刀盘直径范围为100~400mm、修剪直径范围为5~17mm时,装置理论锯切功率P为56~1309W.基于多体动力学建立刀盘转速为2000r/min,修剪装置移动速度分别为0.4、0.7、1.0、1.3m/s的4种仿真模型,并进行运动分析.结果表明:当修剪装置移动速度为1.0m/s时,刀盘运动轮廓近似于圆,圆弧曲线拟合决定系数R2为0.98,拟合度高;刀盘运动过程中,刀刃旋转1圈所需时间为0.03s,刀盘完成1次往复移动所需时间为1.4s,满足修剪装置仿圆柱形修剪要求.本研究为红枣修剪机整机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关键词: 红枣 立体仿形 修剪装置 运动仿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机械化秸秆还田方式对棉花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设置5种不同机械化秸秆还田处理,包括:卧式棉秆春季常规还田(HT1)、棉花整秆起拔不还田(HT2)、卧式常规粉碎还田后起拔棉根不还田(HT3)、卧式常规粉碎还田后起拔棉根粉碎全量还田(HT4)、立式常规粉碎还田(HT5,CK),对不同机械化秸秆还田方式下棉花生长发育指标和产量品质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处理HT1出苗率最低,与其他处理(HT2~5)差异显著,HT2~4出苗率与对照(HT5)基本持平。整个生育期各处理的生物量、叶面积指数差异较大,为143.90~6 594.24 kg·hm-2、0.6~2.1;株高在苗期和蕾期差异显著(2~6 cm);果枝台数和叶龄仅在蕾期差异显著。各处理除单铃重差异不大(4.87~5.59 g)外,单株铃数、收获株数均差异显著。不同机械化秸秆还田方式产量存在差异,其中HT1处理减产最大,为2 065.8 kg·hm-2,与其他处理差异达显著水平,HT2、HT3较对照增产261.90 kg·hm-2、316.65 kg·hm-2,HT4较对照减产265.95 kg·hm-2。HT1~4的绒长、比强度、整齐度、伸长率、成熟度指数和纺织均匀度指数大于对照0.58~1.05 mm,2.27~5.46 CN·tex-1,1.6%~2.5%,0.26%~0.46%,0.01~0.02,21~232;短纤维指数小于对照0.9%~1.33%;马克隆值有增有减。HT1、HT4处理降低了棉花效益,分别亏损了15 583.5元·hm-2、3 153.75元·hm-2,HT2、HT3增加了棉花效益,分别盈利了1 334.25元·hm-2、1 684.88元·hm-2。不同机械化还田方式对棉花生长发育特征及产量品质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综合考虑推荐棉花整秆起拔不还田、卧式常规粉碎还田后起拔棉根不还田在生产中应用。

关键词: 机械化秸秆还田方式 棉花 生长发育 产量 品质 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