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9290条记录
芒果R1MYB1转录因子的克隆及酵母双杂诱饵载体的构建

分子植物育种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MYB(Myeloblastosis)转录因子广泛参与植物次生代谢产物调控、细胞形态建成、逆境响应及生长发育等过程,同时也是植物原花青素生物合成过程中重要的调控因子。前期研究中,从芒果LAR基因酵母文库筛选中分离获得一个R1型MYB转录因子,命名为MiR1MYB1。为了研究芒果果实中原花青素合成机理,本研究通过PCR克隆获得MiR1MYB1 cDNA全长序列,其全长为1 436 bp,开放阅读框为849 bp,编码282个氨基酸,蛋白分子量为31.25 kD,等电点为9.33。系统发育分析显示MiR1MYB1蛋白与黄林木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将其序列定向克隆到酵母表达载体pNC-GBKT7并转化酵母Y2H Gold感受态细胞。对诱饵质粒进行自激活和毒性检测,pNC-GBKT7-MiR1MYB1没有自激活活性和毒性。此表达载体的构建也为后续筛选互作蛋白提供基础。

关键词: 芒果 R1MYB1转录因子 基因克隆 载体构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输华香蕉种苗传带有害生物的风险分析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对香蕉种苗传带有害生物进行风险分析,评估其在我国的风险水平,为其风险管理提供技术支持。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主要包括中国国家有害生物检疫信息系统等),确定境外输华香蕉中可能传带的有害生物共有68种,包括昆虫32种、真菌19种、线虫9种、细菌4种、软体动物1种、螨类(包括蜘蛛)3种。根据在中国的分布情况(未分布或分布未广)、是否官方管制、随香蕉种苗携带的可能性进行评估,确定需要进一步评估的潜在检疫性有害生物9种,包括真菌7种,细菌2种。从入境、定殖、扩散可能性、经济影响等方面对以上9种潜在的检疫性有害生物进行定性分析,并利用构建的检疫性有害生物风险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对其进行定量分析,确定了中度风险有害生物5种、高风险有害生物4种。最终确定富氏葡萄孢盘菌(Botryotiniafuckeliana)等9种有害生物为香蕉种苗输华中需关注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并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关键词: 香蕉种苗 有害生物 风险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番莲属25个种(品种)花粉活力检验方法筛选及其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比较分析

果树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25种西番莲(包括8个地方品种、15个引进品种/品系和2个选育品种/品系)的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为西番莲杂交亲本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5种西番莲为试材,采用花粉离体培养、TTC染色和I2-KI染色方法检测西番莲花粉活力,利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检测柱头可授性.[结果]25种西番莲均具有柱头可授性,但可授性存在差异.在TN、HX No.1、W-1、KSTS、XG和GH等6种具有代表性的西番莲中,花粉离体培养的最适条件仅蔗糖浓度存在差异,分别为10%和15%.花粉离体培养和TTC染色法均可用于25种西番莲花粉活力的检测.基于花粉活力的聚类分析可分为3个类群,其中第Ⅰ类群和第Ⅱ类群共22个种,均属于正常可育类型,第Ⅲ类群包含3个种,均属于高不育类型.[结论]花粉离体培养是最能呈现25种西番莲花粉活力的检测方法,TTC染色法可作为西番莲花粉活力的快速检测方法.除ZL、LX和RX适宜作杂交母本外,其余种均可作杂交父本或母本.

关键词: 西番莲属 花粉活力 柱头可授性 杂交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木耳新品种'海澜10号'

园艺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黑木耳‘海澜10号’是由采集自吉林省敦化市黄泥河林业局大川林场梧松砬子山的野生黑木耳子实体,经系统选育获得的优质新品种。耳片褐色,少褶,长3.33~6.15 cm,宽2.53~4.89 cm,厚0.08~0.15 cm,干湿比为1:13。中早熟品种,生育期83~91 d,产量高,每100 kg干料产干木耳7.77 kg。适宜吉林省东部山区栽培。

关键词: 黑木耳 系统选育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飞防喷雾助剂对乙基多杀菌素液滴在杧果叶片润湿性的影响

农药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索不同种类飞防助剂产品对植保无人飞机高浓度药液在杧果叶片上润湿性的影响。[方法]试验研究了添加4种1%不同类型飞防助剂产品后,1%乙基多杀菌素药液表面张力和动态表面张力及药液在杧果叶片正面背面接触角、润湿面积和蒸发时间的变化。[结果]4种飞防助剂产品均能降低药液的表面张力,降低药液在杧果叶片上的接触角,增大药液在叶片上的润湿面积,提高药液在叶片表面的润湿性,且各处理药液液滴相较于杧果叶片背面更容易在正面润湿。添加聚醚改性七甲基三硅氧烷助剂药液的表面张力、接触角最小,在杧果叶片上的铺展面积最大,但是其蒸发时间也最短。添加超支化脂肪醇醚改性聚合物助剂药液在叶片背面润湿面积最大,在叶片正反面蒸发时间最长。[结论]不同类型飞防喷雾助剂功能特点不同,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应根据作物叶片结构特点和防治对象危害特点选择合适种类的助剂产品。

关键词: 助剂 乙基多杀菌素 植保无人飞机 润湿性 杧果叶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辛烯基琥珀酸木薯淀粉钠无醇酯化制备与表征

热带作物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starchsodiumoctenylsuccinate,SSOS)是以淀粉与辛烯基琥珀酸酐(octenylsuccinic anhydride, OSA)酯化制得的食品添加剂。本研究采用OSA乳化法替代有机试剂分散OSA对木薯淀粉进行酯化制备辛烯基琥珀酸木薯淀粉钠(tapioca starch sodium octenyl succinate, TSSOS)并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大豆卵磷脂(soybean phospholipid, SP)为乳化剂制备的OSA乳液体系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分散性,SP添加量为1.00%制备的SSOS(1.00%SP-SSOS)比异丙醇分散OSA制备的SSOS(IPA-SSOP)具有更高的辛烯基琥珀酸基团(OS基团)含量、取代度(DS)以及取代效率(SE)。傅里叶红外光谱显示,1.00%SP-SSOS和IPA-SSOS均在1572 cm–1和1726 cm–1处出现了2个新的特征峰,其中1.00%SP-SSOS的特征峰强度更强。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分析也证实了荧光标记的OS基团在1.00%SP-SSOS中荧光强度略强,少部分淀粉颗粒内部显示亦有OS基团,这说明利用高压均质以及SP乳化剂将OSA分散为微米级乳液再进行酯化,可以提高OSA与淀粉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酯化反应效率。综上所述,采用OSA乳化法替代有机试剂分散OSA制备SSOS的方法可行,本研究为无醇酯化反应体系应用在SSOS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中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木薯淀粉 无醇酯化 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 取代度 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诺丽不同遮荫条件光响应模型筛选及其光合特性比较

热带作物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和发育的重要过程,而光响应曲线可以描述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之间的关系。诺丽作为一种热作植物,明确其光合特性对于了解其生长和发育过程至关重要,而目前关于诺丽光合方面的报道相对较少。为了深入研究诺丽的光合特性及其环境适应性,本研究以4种(CK、T1、T2、T3)处理的诺丽为研究对象,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光强日变化、净光合日变化、光响应曲线,并采用4种常用光响应模型进行拟合,筛选最佳模型后得出相应光合特征参数。结果表明:光强日变化呈现单峰抛物线变化趋势,在中午12:00时日光强达到最大,而诺丽的净光合日变化则呈现倒“U”型变化,在6:00—10:00时快速上升,10:00—16:00这一阶段缓慢下降,到16:00时快速下降,二者日变化存在一定同步性和非同步性变化;不同处理之间,净光合速率(P_n)和光强(I)均随着遮荫度的增加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MRHM)对诺丽光响应曲线拟合效果最好,除90%遮荫度外,其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绝对误差(MAE)较其他3个模型最小,分别为0.06~0.12和0.05~0.09;随着遮荫度增加,诺丽的光合表观量子效率(AQE)、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光饱和点(LSP)和暗呼吸速率(Rd)逐步下降,而光补偿点(LCP)逐步增加,表明在弱光诱导下,诺丽光合效率逐步下降,过度遮荫时甚至大幅下降,其高光效特性须在强光刺激下才能激活。本研究揭示了诺丽光合特性及其对不同荫蔽度的应对策略,为深入了解诺丽生态适应性提供理论依据,也为生产上诺丽开展林下种植或遮荫措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 诺丽 光响应曲线 光响应模型 光合特性 高光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种传统热加工方式对木薯理化特性及结构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是世界三大薯类作物之一,木薯的食用需经过热加工过程,而热加工对木薯理化及结构特性的影响尚不明确。本文采用三种传统热加工方式(水煮、汽蒸、油炸)对木薯进行热处理,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差示扫描量热仪等表征手段对三种热加工后木薯的理化性质(化学组成、糊化特性、热特性)和结构变化(微观结构、长程有序性、短程有序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热处理后,木薯的总淀粉含量均显著降低,直链淀粉含量显著增加(P<0.05)。木薯中的淀粉相对结晶度及短程有序性降低,其中油炸处理晶体结构下降了74.35%,汽蒸处理晶体结构则下降65.16%。热加工对木薯糊化特性的影响显著:经过热处理后峰值粘度、崩解值呈现整体上升的趋势,而糊化温度均显著降低(P<0.05)。水煮和汽蒸处理导致回生值分别上升49.67%和43.98%,而油炸处理则下降23.25%。不同热处理后木薯之间热特性及红外光谱基团没有显著性差异。总体来看,汽蒸处理对木薯中淀粉结晶结构破坏最少,水煮处理使木薯凝胶性增强,易老化,油炸处理后木薯的热稳定性最好。研究结果可为木薯在食品热加工方式的选择以及木薯产品多元化的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热加工方式 木薯 糊化特性 热特性 微观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叶片颜色的木薯MeANR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南方农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木薯花青素还原酶基因(MeANR)进行克隆及表达分析,为解析木薯叶片花青素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叶色改良及新品种培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3种叶片颜色的木薯华南9号(SC9,绿叶)、花叶木薯(黄绿叶)和紫叶木薯(紫叶)为材料,测定其花青素含量和原花青素含量,并对MeANR基因进行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eANR基因在不同组织及激素处理下的表达模式,通过转基因酵母胁迫试验验证MeANR基因在不同激素处理下的表达情况。【结果】SC9、花叶木薯和紫叶木薯叶片中的花青素含量和原花青素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紫叶木薯叶片的花青素含量最高,达444.59 ng/g,分别为SC9和花叶木薯的24.48和28.32倍。从3种叶片颜色的木薯叶片中分别克隆到1个MeANR基因,其编码区(CDS)序列为1041 bp,序列完全一致,但与Phytozome数据库中公布的ANR基因序列(登录号:Manes.16G016400)存在7个碱基差异。MeANR蛋白由346个氨基酸组成,属于稳定的非分泌型亲水性蛋白,二级结构主要由无规则卷曲(42.77%)和α-螺旋(37.28%)构成,延伸链和β-转角占比较小,亚细胞定位于叶绿体。MeANR基因在芽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其次是叶片和花,在茎中的相对表达量最低。MeANR基因在不同激素处理下呈不同的表达模式,水杨酸(SA)处理后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MeANR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变化趋势,处理后24 h MeANR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比处理0 h显著下降68%,而在脱落酸(ABA)和茉莉酸甲酯(MeJA)处理后MeANR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但ABA处理后24 h达峰值,MeJA处理后9h达峰值。在SA处理下转MeANR基因酵母菌的存活率低于对照(转pDR196空载体的酵母菌),而在ABA和MeJA处理下转MeANR基因酵母菌的生长情况优于对照。【结论】木薯叶片颜色深度与花青素含量存在正相关性。MeANR是木薯叶片花青素积累的负调控基因,具有明显的组织表达特异性,其表达受SA抑制,受ABA和MeJA诱导。

关键词: 木薯 叶片 花青素还原酶(ANR) 基因克隆 表达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油茶自交与异交的花粉管生长差异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油茶(Camellia spp.)是我国重要的木本油料,在保障国家粮油安全中占有重要地位。前人初步研究表明,油茶的自交不亲和性可能是导致油茶结实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研究拟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法,结合形态观察,以热研2号、热研3号海南油茶为材料,自交和杂交组合分别为热研3号×热研3号、热研3号×热研2号,进行自交和异交授粉后采样,采用“双载玻片贴合两面观察法”制片后,进行花粉管荧光显微观察,比较二者花粉管生长的差异。结果表明:热研系列海南油茶柱头前端均有不同程度的弯曲,柱头数为3~5个不等,雌蕊长度略大于雄蕊长度;雌蕊长度和雄蕊数量、雄蕊长度呈显著正相关。其单花开放持续5~8 d,花粉散粉时间和柱头具可授性的时间重叠。花粉管荧光观察表明,热研3号海南油茶自交与异交花粉管前期生长速度大致相同,二者生长速度均在授粉后12~24h内达到顶峰,自36 h后,杂交花粉管生长长度超过自交花粉管,直至生长至子房内。授粉48 h后,自交与异交花粉管均能到达花柱基部,此时已观察到异交花粉管能进入子房,但自交花粉管生长速度则变慢,直至在花柱基部接近子房处生长停滞。该研究结果为海南油茶品种配置和高效栽培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海南油茶 自交 异交 花粉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