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1524条记录
不同小麦品种在麦棉套作模式中的边行优势及产量分析

山东农业科学 2015

摘要:在麦棉套作种植模式下,以6个不同类型小麦品种为材料,通过调查边行与内行的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与产量性状,研究不同小麦品种的边行优势特性,筛选适宜麦棉套作模式的小麦品种。结果表明:邢麦4号边行优势明显,小麦产量达到6 919.0 kg/hm2,是麦棉套作种植模式中的优选品种。

关键词: 麦棉套作 小麦品种 边行优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5%赤霉酸可溶性片剂在冬枣上的生长调节效果

河北农业科学 2015

摘要:为了给15%赤霉酸可溶性片剂登记提供科学依据,参照《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GB/T17980.145—2004)要求,对该产品进行了田间小区试验。在露地栽培的冬枣上,于开花期分2次对全株喷雾施药(第1次在30豫开花时,第2次在第1次用药后7~10 d),试验设15%赤霉酸可溶性片剂有效成分用量7.5、15.0、20.0和30.0 mg/kg,以4%赤霉酸乳油有效成分用量15 mg/kg和清水处理为对照,研究了15%赤霉酸可溶性片剂在冬枣上的生长调节效果。结果表明:15豫赤霉酸可溶片剂在试验剂量下均能够明显提高冬枣坐果率和产量,其中,有效成分用量为15.0~20.0 mg/kg时效果较好,且该剂量下对其他指标的影响与对照药剂差异基本不显著。目测观察发现,在试验剂量条件下该药剂对冬枣安全。在冬枣生产上,推荐15%赤霉酸可溶性片剂施用剂量为15.0~20.0 mg/kg。

关键词: 冬枣 15%赤霉酸可溶性片剂 调节效果 安全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豇豆抗蚜种质资源的筛选

河北农业科学 2015

摘要:蚜虫是为害豇豆的主要害虫之一。运用豇豆种植期田间调查相对蚜害指数和非种植期在温室内调查蚜虫在不同豇豆材料上的生育历期2种方法,对自国内外搜集的110份豇豆种质资源进行了抗蚜性鉴定。结果表明:2种方法均可以鉴定出高抗、抗和中抗蚜虫资源,且鉴定结果一致,110份豇豆种质资源中有2份豇豆材料表现为高抗蚜虫、2份豇豆材料表现为抗蚜虫、1份豇豆材料表现为中抗蚜虫。本研究筛选出的2份高抗蚜虫豇豆种质,可以在资源创新和育种上提供利用。

关键词: 豇豆 种质资源 抗蚜性 鉴定 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源钙对‘金太阳杏’果实品质的影响

中国园艺文摘 2015

摘要:以生产上主栽品种‘金太阳杏’为研究试材,通过外源喷钙处理,研究钙处理对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单果重、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和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钙处理提高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Vc含量、果实硬度和钙含量,降低了磷和铁的含量,但对单果重、铜和锰的含量影响不大。

关键词: 外源钙 ‘金太阳杏’ 果实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种蚜虫在大麦上生命表参数的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15

摘要:[目的]比较3种蚜虫在大麦上的种群参数差异。[方法]以大麦为寄主,在温度为(23±1)℃的人工气候室条件下比较玉米蚜、禾谷缢管蚜和麦长管蚜3种蚜虫的生长发育和种群增长差异。[结果]3种蚜虫若虫历期(7.63~8.50 d)、成虫寿命(11.23~13.89 d)以及存活率均无显著性差异,若蚜存活率较高,变为成蚜后存活率明显下降,呈典型Ⅰ型。3种蚜虫有翅蚜比例大小为玉米蚜<禾谷缢管蚜<麦长管蚜,繁殖力顺序与有翅蚜比例相反。玉米蚜净增殖率(R0)、内禀增长率(rm)、周限增长率(λ)最高,分别为51.40、0.31、1.36,麦长管蚜最低,分别为24.63、0.24、1.28。[结论]3种蚜虫在大麦上的适生性大小顺序为玉米蚜、禾谷缢管蚜、麦长管蚜。

关键词: 玉米蚜 禾谷缢管蚜 麦长管蚜 大麦 生命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用小黑麦在海河平原区的生产性能及适应性评价

草原与草坪 2015 CSCD

摘要:在海河平原区对11个饲用小黑麦品种进行了生产性能比较试验以及旱作条件下适应性,试验得出:冀饲-1成熟早,生育期短,抽穗期比对照中新830提前6d,干草产量高,比对照中新830提高26.7%,能与春播作物形成一年两作,适于在海河平原区推广利用;冀饲-2在海河平原地区鲜干草产量均较高,分别比对照中新830增产4 854.3kg/hm2和777.0kg/hm2,属于高产品种,茎叶比低,叶量丰富是海河平原区主要品种推广种植。旱作条件下种植,饲用小黑麦株高比正常管理条件下降低64.6%~83.4%,分蘖数和成穗数分别减少60.0%~74.7%和85.3%~98.1%,鲜干草产量分别降低69.3%和70.2%,利用价值不大,只有在一定的灌溉和施肥条件下种植才能产生较好经济效益。

关键词: 饲用小黑麦 筛选 产量 抗逆性 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Blackboard网络课堂辅助下食品毒理学实验教学范式改革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15

摘要:为提高食品毒理学实验教学效果,在Blackboard网络平台辅助下,建立了食品毒理学实验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模式,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结合TBL教学法,加强了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结果表明: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模式和TBL教学法促进了师生的交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关键词: 网络 食品毒理学 实验教学 范式改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源杀虫剂对葡萄绿盲蝽和斑叶蝉的防治效果(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5

摘要:该试验探究了0.5%藜芦碱、0.6%氧苦·内酯水剂、5%天然除虫菊素、复合楝素杀虫剂、鱼藤酮杀虫剂和复合烟碱杀虫剂等植物源杀虫剂对不同地区葡萄绿盲蝽和斑叶蝉的防治效果。在成都实验点,6种植物源杀虫剂对绿盲蝽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其中0.5%藜芦碱的防效稳定,防效在60%以上。在石家庄实验点,复合烟碱杀虫剂对绿盲蝽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效高达70%以上。在银川实验点,0.5%藜芦碱对斑叶蝉一代成虫和二代若虫的防治效果都最好。在南疆实验点,5%天然除虫菊素对第一代葡萄斑叶蝉成虫防效最好,达100%。0.5%藜芦碱、复合烟碱可作为防治绿盲蝽的有效药剂,5%天然除虫菊素可作为防治葡萄斑叶蝉的有效药剂,在葡萄无公害生产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 葡萄 绿盲蝽 葡萄斑叶蝉 植物源杀虫剂 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基因技术与农业发展

农业与技术 2015

摘要:综述转基因技术在提高农作物抗生物/非生物胁迫中的能力,以及在改良农作物遗传品质等方面的作用,并提出了做好安全监管工作的建议,使转基因技术为人类带来更多福祉。

关键词: 农作物 转基因技术 农业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遥感影像的粮棉作物自动提取技术研究

河北农业科学 2015

摘要:以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根据研究区域粮棉作物的物候特征,研究并实践了运用监督分类和模型分类进行粮棉作物提取的方法,为农业布局规划和政府决策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遥感影像 粮棉作物 自动提取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