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鸭疫里氏杆菌PCR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中国畜牧兽医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本试验根据GenBank中的鸭疫里氏杆菌主要外膜蛋白A基因序列,在其保守区设计了1对引物,建立了检测鸭疫里氏杆菌的PCR方法,对鸭疫里氏杆菌进行检测,结果能扩增出预期片段,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多杀性巴氏杆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说明该PCR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可用于鸭疫里氏杆菌感染的检测、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和分离菌株的快速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蚯蚓粉替代鱼粉对蛋鸡生产性能及鸡蛋品质的影响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近年来,高蛋白动物性饲料的短缺越来越明显地制约着养殖业的发展。蚯蚓作为一种新型的动物源性高蛋白饲料得到了人们的青睐,蚯蚓蛋白质含量很高,占鲜蚯蚓质量的8%~10%,干质量的56%~66%,最高可达70%,是很好的动物性蛋白饲料,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预混料提高奶牛繁殖力及预防产后疾病的效果
《江苏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贵阳省贵州市的奶牛小区选择120头中国荷斯坦奶牛,进行3%预混料提高奶牛繁殖力及预防产后疾病的试验研究。试验按相似配对原则,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0头奶牛。其中,奶牛的精料配方一样,对照组添加该奶牛小区习用预混料3%,试验组根据不同泌乳阶段,分别添加项目组设计的干奶期、泌乳期预混料3%。试验结果表明,研制的3%奶牛预混料可缩短奶牛产后初次发情时间,显著降低产后瘫痪、乳房炎和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P<0.05),极显著提高配种受胎率(P<0.01)和降低胎衣不下、肢蹄病的发病率(P<0.0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华桑与桑树栽培种远缘杂交育性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华桑与桑树栽培种进行远缘杂交,结果显示,因远缘杂交类型和组合不同,其受孕率、结实率和可育性上有较大的差异。华桑×桑树栽培种的杂交受孕率38.72%~54.98%,平均受孕率为46.35%;杂交结实率37.86%~52.16%,平均结实率44.95%;杂交可育性10.70%~22.80%,平均可育性16.24%。桑树栽培种×华桑的杂交受孕率28.85%~45.16%,平均受孕率37.05%;杂交结实率25.31%~41.09%,平均结实率33.16%;杂交可育性5.34%~14.15%,平均可育性10.21%。华桑×桑树栽培种的平均杂交受孕率、杂交结实率和杂交可育性比栽培种×华桑分别提高9.30、11.79、6.03个百分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州省大豆区试品系丰产稳定性分析
《贵州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为区试品系的审定和推广应用提供决策性依据,采用变异系数法和高稳系数法对2009年和2010年贵州省大豆区试4个参试品系进行了丰产性和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黔豆08002、黔豆08003在2种分析方法中的估测结果一致,均属高产稳产型品系,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黔豆08001为高产不稳定型品系,在适当的环境条件下有望获得高产;安06158丰产稳定性较差。综合认为,黔豆08002、黔豆08003丰产性、稳定性好,适应范围广。建议,在试验区域进行生产试验示范,为品种审定提供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都匀毛尖清洁化生产线加工工艺
《贵州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索清洁化生产工艺在都匀毛尖茶加工中的应用,提高生产效率和成品茶品质,满足市场对都匀毛尖茶的需求,以现行的手工工艺作对照,采用对比试验方法对清洁化生产加工工艺及其工效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清洁化生产工艺人均可生产干茶0.526kg/h,而手工工艺人均生产干茶为0.257kg/h,清洁化生产工艺生产效能是手工工艺的2.05倍;清洁化生产工艺的断碎率为4.4%,手工工艺平均断碎率为15.5%,是清洁化生产工艺的3.52倍;清洁化生产工艺的产品品质得分为90.31分,手工工艺最高的为89.05分。
关键词: 都匀毛尖 清洁化生产线 手工工艺 卷曲形绿茶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州省猪戊型肝炎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中国兽医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集贵州省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抗体阳性的6个猪场新鲜猪粪便样品216份,提取RNA,通过RT-nPCR扩增HEV ORF2基因,对阳性PCR产物进行克隆和测序,采用MEGA5.05软件进行序列比对,构建系统发生树,并经流行病学分析,调查了贵州省猪群的HEV感染情况及基因型。结果显示,HEV主要感染1月龄以上的未成年猪群;粪样采集的6个猪场均不同程度(5.88%~56.52%)地检出HEV RNA阳性,总体阳性率为22.69%(49/216),场群阳性率为100%(6/6);不同类型猪场(养殖户型和养殖场型)HEV RNA阳性率(分别为41.10%和13.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养殖户之间及养殖场之间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着饲养时间的延长,这2种类型猪场的粪便HEV RNA检出率呈上升趋势;测序36个PCR阳性分离株(占73.5%),序列一致性为91.1%~100%,与HEV禽型及Ⅰ、Ⅱ、Ⅲ、Ⅳ型的一致性分别为52.4%~55.4%、75.2%~77.9%、73.6%~75.9%、72.7%~79.1%、83.2%~95.6%,系统发生分析显示与Ⅳ型在同一分支上,属于基因Ⅳ型。结果表明,贵州省猪群普遍存在HEVⅣ型感染。
关键词: 猪 戊型肝炎病毒 基因型 反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反应 流行病学调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穗位叶宽与茎粗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乳熟期对玉米单交种‘黔单16’的株高、穗位高、茎粗、穗位叶长与宽进行基于单株的调查时发现:相对于其他农艺性状之间的关系,穗位叶宽与茎粗之间有更为一致的变化趋势,且这种一致性在不同小区间表现稳定。为了验证二者之间一致的变化趋势是否在不同玉米材料上普遍存在,以及明确二者相互关系的性质特点,于是对正在进行试验的其他5个玉米单交种、2个玉米开放授粉群体的以上农艺性状进行了基于单株的同样考察。结果表明:所有材料的穗位叶宽与茎粗都在0.001水平上达到了直线正相关,而其他农艺性状之间的直线相关系数则呈现较大的波动性;同时,单交种的相关系数大于群体,如果用穗位叶宽与茎粗的比值来描述二者之间的关系特点,则不同材料的这一比值具有极显著差异。考察结果一致说明:玉米乳熟期穗位叶宽与茎粗之间存在发育上的高度一致性;如果以穗位叶宽与茎粗的比值来描述二者的关系特点,则这一值因遗传背景不同而有极显著差异;二者之间发育上的直线相关性及同一遗传背景下的比值不因密度等环境不同而发生改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