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木霉不同施用方式对黄瓜幼苗质量特性及枯萎病防效的影响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黄瓜枯萎病是设施黄瓜栽培中最为常见且为害严重的土传真菌病害,应用生防菌防治黄瓜枯萎病,对黄瓜安全生产有重要意义.试验采用前期筛选的对黄瓜枯萎病菌有较好拮抗效果的3株木霉菌,即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 525、哈茨木霉T. harzianum 610和拟康氏木霉T. pseudokoningii 886,利用盆栽试验,测定了木霉菌不同施用方式对黄瓜幼苗质量及枯萎病防效的影响.3种施用方式分别为T1(木霉与病原菌同时接种)、T2(先接种木霉菌,2d后接种病原菌)和T3(先接种病原菌,2d后接种木霉).结果显示,3株木霉菌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效均在64.78%以上,且以拟康氏木霉886的T2施用方式的防效最高,达到81.54%.在播种后8~14 d,所有木霉菌处理的黄瓜幼苗壮苗指数、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硝态氮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根系总吸收面积均比CK1(只接种病原菌孢子悬液)显著上升,3种施用方式中以T2处理对上述6项指标的促进效果最显著,并以拟康氏木霉886在播种后14 d的6项指标增加幅度最大,该处理的黄瓜壮苗指数、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硝态氮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根系总吸收面积的增加幅度分别达到210.06%、74.39%、37.23%、54.45%、88.00%和51.11%.本研究的3株木霉菌通过提高黄瓜幼苗生理代谢活性,增强了幼苗质量,提高了对黄瓜枯萎病的抗性,在应用中,提前施入木霉菌,有利于提高黄瓜幼苗对病害的防治效果,为后期提高黄瓜产量和品质奠定基础条件.


近年黑龙江稻米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路径展望
《农业展望 》 2019
摘要:水稻一直以来是黑龙江省的优势农作物,黑龙江省水稻种植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稳定增长、 20世纪90年代的飞速发展和"以稻治涝战略"实施的快速发展期。近10多年来,伴随农业补贴和最低收购价格政策的实施,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拉动下,黑龙江水稻生产再次呈现新的趋势和特点。在种植面积快速增长的前提下,黑龙江稻米产量稳中有升,工业用粮消费增加;大米进出口量、额均增加,市场价格季节性波动特征明显。针对黑龙江稻米产业链短、品牌多而杂、营销观念落后等问题,提出未来应着力于延长产业链、整合区域品牌、加大优质品种研发和推广等发展路径。


大豆生育期E1、E2、E3和E4基因的研究与应用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豆E1~E4基因作为对大豆生育期影响最大的E系列基因,与大豆品种生态类型密切相关。为总结大豆主要生育期基因E1~E4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促进中国大豆生育期育种模式的形成,本研究综述E1~E4基因不同变异类型、变异类型鉴定方法和调控大豆光周期机理的研究进展及大豆群体E1~E4基因型分析在大豆品种生长适应性研究中的应用,以期为大豆生育期遗传调控机理的全面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同时为适应不同生态区域的大豆遗传育种工作提供依据。
关键词: 大豆 生育期 生态适应性 E1~E4 变异类型鉴定 应用


高油大豆品种合农66选育与应用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9
摘要:为选育高油大豆新品种,提升油用大豆生产竞争力,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通过优选亲本、种质创新、建立选择群体及改良选择与培育方法,育成了高油大豆新品种合农66,2014年由黑龙江省审定推广,2016年获植物新品种保护权.该品种区域试验产量2 863.4 kg·hm-2,比对照合丰51增产12.0%;生产试验产量2 625.7 kg·hm-2,比对照合丰51增产9.4%;油分含量21.87%,蛋白质含量36.52%;中抗灰斑病兼抗疫霉病;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113 d,需≥10℃活动积温2 250℃,适宜北方春大豆早熟区种植;该品种2013-2018年累计种植面积49.2万hm2,纯增产大豆11.07万t,创纯社会效益44 585.7万元.该品种选育与应用对高油大豆育种具有指导意义.


小菜蛾和菜粉蝶田间药效评价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9
摘要:为防治黑龙江省十字花科蔬菜的主要害虫,采用随机区组试验,小菜蛾药剂试验设4个处理,菜粉蝶药剂试验设5个处理,开展了小菜蛾及菜粉蝶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甲维盐药后7 d小菜蛾防效87.0%,显著高于阿维菌素和Bt(P<0.05),筛选出小菜蛾高效低毒药剂为甲维盐;多效氯氟氰菊酯、康宽、甲维盐、Bt药后7 d菜粉蝶防效都在95% 以上,这4种药剂均可作为防治菜粉蝶的药剂.


高油高产大豆新品种'合农72'的选育
《中国农学通报 》 2019 CSCD
摘要:为了选育既高油又高产的大豆新品种,提升中国油用大豆生产优势和商品大豆市场竞争力,通过亲本系谱与血缘关系、基因与性状遗传及亲本使用效果分析,优选亲本、配制组合与创建选择群体,优化育种技术与检测分析方法,育成了高油高产大豆新品种'合农72',2018年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该品种油分含量达到23.42%;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099.1 kg/hm2,较对照品种'合丰51'增产9.2%,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125.9 kg/hm2,较对照品种'合丰51'增产13.0%;生育日数115天左右,需≥10℃活动积温2300℃左右,适宜北方春大豆中早熟区种植;接种鉴定:中抗灰斑病.


秸秆还田下灌溉方式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现状及展望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9
摘要:本文在国内外大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概述了秸秆还田、灌溉方式及二者结合的条件下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品质等方面的影响研究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展望了秸秆还田下灌溉方式对水稻生长发育影响未来的研究方向和趋势,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