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禽DNA病毒三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黑龙江畜牧兽医(下半月)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建立可以同时检测4型禽腺病毒(FAdV-4)、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禽痘病毒(FPV)的方法,试验参考GenBank上登录的FAdV-4、ILTV、FPV的基因序列保守片段分别设计引物,优化PCR扩增体系和扩增程序,建立针对以上三种病毒的三重PCR检测方法,并考察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及对临床样品检测的准确性.结果 表明:最终确定三重PCR最佳扩增体系(50μL)为,FADV-4、ILTV、FPV DNA各5μL,10×Buffer 5μL,dNTP Mix10 μL,Mg2+5 μL,Taq3 μL,引物ILTV-R0.4 μL,ILTV-F 0.4μL,FPV-F 0.8μL,FPV-R 0.8μL,FAdV-R 1.8μL,FAdV-F 1.8 μL,ddH2O6μL.三重PCR最佳扩增程序为95 ℃预变性5 min;95 ℃变性30 s,54℃退火30 s,72℃延伸1 min,共30个循环;72 ℃终延伸10 min;4℃结束反应.所建立的检测方法只能扩增FAdV-4、IL-TV、FPV,而不能扩增鸡马立克病毒(MDV)、减蛋综合征病毒(EDSV),特异性强;该方法对FAdV-4、ILTV、FPV的最低核酸检测量分别为3.01 pg、19.50 pg、25.70 pg,敏感性好;采用建立的三重PCR方法对黑龙江地区临床患病鸡样品进行检测,其扩增结果与单一PCR扩增结果一致,符合率100%.说明该方法快捷、敏感、特异性强,能够实现对FAdV-4、ILTV和FPV的快速鉴定.
关键词: 4型禽腺病毒 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 禽痘病毒 多重PCR DNA病毒 诊断


黑龙江省不同类型旱田土壤有机氮组分含量及分布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20
摘要:为建立土壤氮素合理培肥机制,本文分析比较了黑龙江省旱田种植条件下,草甸土、黑土和盐碱土有机氮各组分含量及分布.结果表明:土壤有机氮含量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黑土20~40cm较0~20cm土层有机氮含量降低不显著,而草甸土和盐碱土则显著降低;在0~20cm和20~40cm土层,酸解有机氮含量及其占全氮的比例表现为草甸土和黑土显著高于盐碱土,非酸解氮含量及其占全氮比例为盐碱土显著高于黑土和草甸土;有机氮组分中酸解氮含量大于非酸解氮含量,酸解氮中未知态氮>氨态氮>氨基酸态氮>氨基糖态氮;盐碱土的氨基酸态氮含量及其占全氮比例高于黑土和草甸土,而氨态氮、氨基糖态氮和未知态氮含量及其占全氮比例则低于黑土和草甸土;草甸土和黑土的供氮能力强于盐碱土供氮能力.


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机械化栽培水稻优质高产多抗品种鉴选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20
摘要:为明确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机械化栽培水稻品种,本研究对21份早熟水稻新品种(系)的生育期、产量性状、抗逆性、品质等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筛选.结果表明:在生育期方面,除齐粳10号外,其余品种均符合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种植;在产量方面,龙粳39、龙粳29和龙粳31等10个品种产量均在10000 kg·hm-2以上,表现出了较高的产量性状;抗倒伏性方面,除龙粳39、龙粳51和龙粳55外,其余品种倒伏率均在20% 以下或未发生倒伏,适合机械化栽培生产需要;在稻米品质方面,龙粳31、龙粳39、龙粳46和龙庆稻3号等7个品种稻米综合品质较好.综合各性状分析表明,龙粳31、龙庆稻3号和龙粳46在各方面均表现较为突出,能够满足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水稻机械化生产需要.


肥密互作对大豆光合作用的调控研究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20
摘要:为研究肥密因素对大豆光合特性的调控作用,本研究以中龙豆1号为研究对象,设置施氮量和密度各4个处理,研究肥密互作条件下大豆光合特性及叶绿素含量的响应.结果表明:R1~R5期,光合特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单峰曲线变化规律,在R4期光合速率最高;叶绿素含量从R1~R5期呈现上升的趋势,R5期最高.各肥料处理间的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及叶绿素含量(SPAD值)均表现为F2>F1>F3>F0;胞间CO2浓度(Ci)表现为F0>F4>F2>F3.各密度处理间的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E)表现为D3>D2>D1>D4;胞间CO2浓度(Ci)表现为D1>D4>D2>D3;叶绿素含量(SPAD值)均表现为D1>D2>D3>D4.肥密因素对光合特性起到了一定的调控作用,本研究中,在F2D3处理(施氮150kg·hm-2,密度32万株·hm-2)下大豆冠层分布最合理,有利于光合作用的提高.


三江平原地区大豆杀菌剂减施增效试验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20
摘要:为缓解三江平原地区杀菌剂施用过量等问题,试验通过采取农业措施与根部病害及叶部病害防治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利用生物菌剂拌种及有机硅助剂与杀菌剂相结合的施用方法,以期最终达到杀菌剂减施增效的效果.结果表明:杀菌剂减施增效处理对大豆根腐病的防治效果为47.80%,极显著高于普通化学药剂处理;对大豆灰斑病的防治效果为55.65%,极显著高于普通化学药剂处理;杀菌剂减施增效处理对大豆的增产效果最高,增产率为15.4%,极显著高于普通化学药剂处理.试验在减少杀菌剂施用量的同时增加了大豆产量.


黑龙江省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与产量变化分析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20
摘要:为优化农作物种植结构,促进黑龙江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基于2002-2017年黑龙江省主要粮食作物玉米、水稻、大豆种植面积与产量数据,分析了黑龙江省16年间主要作物种植面积与产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玉米在黑龙江省粮食作物中占据主要地位,在2004-2016年间快速扩种成为黑龙江省种植面积最广的粮食作物,由于玉米种植面积的快速增长产量显著提升致使黑龙江省出现"一粮独大"的局面;黑龙江省水稻在2004-2014年11年间种植面积与产量迅速增长过后趋于稳定,成为黑龙江省第二大粮食作物;在2002-2010年间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整体呈上升趋势,在2010年后种植面积与产量快速下降,但在2014年后逐渐呈回升趋势.现黑龙江省粮食作物种植结构不平衡的现象明显严重影响粮食安全战略的布局,需要政府发挥引导作用从政策和技术方面对粮食作物的结构做出优化改善.


山葡萄资源初步评价与分析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20
摘要:为培育抗寒高产优质山葡萄品种,本研究对471份野生山葡萄资源的叶片及130份结果植株的果穗及果实性状进行了初步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调查的山葡萄资源,性状多样性明显,变异幅度较大.部分资源表现优良,尤其在可溶性固形物、株产及单果重方面,初步筛选了10份优良资源,可作为山葡萄杂交育种的亲本,用其与含糖量高制汁品系杂交,培育高抗寒的优良制汁葡萄新品种.


水稻新品种龙稻19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20
摘要:龙稻19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以牡96-1为母本、上育397为父本组配杂交,后代经过系谱法选育,并通过黑龙江省水稻专业委员会于2014年审定的水稻新品种,审定编号2014003.该品种产量稳定、株型清秀,尤为突出的是它的抗病型和耐冷性.该品种为黑龙江省水稻育种工作提供了优良的抗性资源,同时也为黑龙江省粮食生产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该品种主茎14片叶需要≥10℃活动积温2675℃.本文详述了该品种选育的过程及其配套栽培技术.


绥李5号李树盆栽技术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20
摘要:李子饱满圆润,玲珑剔透,形态美艳,口味甘甜,是人们喜食的传统果品之一.它既可鲜食,又可以制作成罐头、果脯,是夏季的主要水果之一.李子还具有保健美容的功效.绥李5号李属于矮化小乔木,除建园栽培外,还适合盆栽.本文介绍了具有独特果实性状的绥李5号李盆栽步骤和管理方法,包括营养土的配制、入盆、肥水管理、修剪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