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电导法测定沙棘枝条半致死温度的研究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20
摘要:为促进沙棘抗寒性育种,试验以10种沙棘一年生休眠枝条为试材,通过实验室模拟低温冻害胁迫,测定不同低温条件下细胞电解质外渗率,并结合Logistic方程得出半致死温度,对不同品种沙棘抗寒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降低,细胞电解质外渗率呈"S"形曲线,在-40~-35℃时枝条电解质渗出趋于稳定,植株细胞受到不可逆冻害.10种沙棘抗寒性顺序依次为芬兰>杂54>无刺丰>晚黄>2012-11>201319>巨人>深秋红>201307>201308.


B9对复壮马铃薯试管苗的影响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20
摘要:为改善马铃薯试管苗植株纤细、不易成活的状态,对尤金试管苗在加入不同浓度B9的MS培养基上的表现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在接种30d后对株高、叶片数、节间距、叶片鲜重、茎鲜重、根重、茎粗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B9浓度的增加,对试管苗生长的抑制作用越强烈,浓度为30mg·L-1时试管苗最粗壮,根冠比最大,节数最多.


两个大豆肌醇半乳糖苷合成酶基因的原核诱导表达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20
摘要:肌醇半乳糖苷合成酶(GolS)是棉子糖系列寡糖(RFOs)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在植物应对非生物胁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RT-PCR从大豆叶片cDNA中扩增获得编码GolS的GmGolS2-1和GmGolS2-3基因.添加酶切位点EcoRⅠ和SalⅠ,将GmGolS2-1和GmGolS2-3分别连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中,转化大肠杆菌Rosetta(DE3),进行IPTG诱导表达.SDS-PAGE电泳分析诱导浓度和诱导时间对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诱导时间为3 h,IPTG浓度为0.1 mmol·L-1时,可获得大量GmGolS2-1和GmGolS2-3的重组蛋白,分子量均大约为40 kD.


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龙稻26的选育及特征特性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20
摘要:龙稻26(原代号哈12563)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耕作生态室以合江19为母本、龙稻7号为父本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2016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黑审稻2016004.2018年获得植物新品种权授权公告号CNA011715G.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下限种植.本文从选育过程、主要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其栽培技术要点几个方面对龙稻26进行了总结.


黑龙江半湿润区玉米绿色轻简化栽培技术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20
摘要:为提高黑龙江半湿润区玉米产量及比较效益,通过在黑龙江省巴彦县松花江乡天德现代农业农机合作社的示范基地的多年技术服务经验并结合生产实际,初步建立一套适宜黑龙江半湿润区的玉米绿色轻简化栽培技术模式,其关键的技术要点为"筛选品种、精量播种、水肥高效、病害防治、适时机收、精细整地".该项技术模式的推广使得玉米生产过程中的农机、农艺与现代化管理系统有机融合,使该合作社的玉米种植水平和产量都得到了显著提高,其中生产效率提高20% 左右,节本增效8% 以上,达到节本增效、绿色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为黑龙江半湿润区玉米种植户提供了技术支持.


GGE双标图分析黑龙江省联合体玉米试验品种适应性和稳定性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20
摘要:为促进黑龙江省玉米生产发展,本研究利用GGE双标图法综合评价黑龙江省玉米品系在不同试验环境中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筛选适应不同生态环境的优良参试品系,同时评价参试地点的鉴别力和代表性.结果表明:在参试品种中A F1、PY9属于高产稳产品系,益农玉10号稳产性强,适宜为对照品种;在9个参试地点分析中,品种AF1在试点明水和依兰,XN1567在试点巴彦和牡丹江,品种ZC99在林甸和富裕适应性较好;试点明水代表性和鉴别力最强;牡丹江和林甸鉴别力较强,代表性稍差;依兰代表性较强但鉴别力一般;富裕鉴别力与代表性都一般.


黑龙江半湿润区不同熟期玉米品种籽粒含水量及机收相关性状分析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20
摘要:为促进黑龙江半湿润区春玉米全程机械化,选用5个品种作为试验材料,在哈尔滨市巴彦县进行试验,分析不同熟期玉米品种的籽粒含水量及机收相关性状.结果表明:不同熟期的品种籽粒灌浆特性不同,中晚熟品种和育187和吉单27的籽粒含水量始终低于晚熟品种鑫鑫1号、先玉335和天农九,而且其灌浆启动时间和灌浆进程明显较快,晚熟品种中先玉335的百粒重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天农九.机械粒收时随着籽粒含水率增加,破碎率、杂质率和田间损失率增加,为了降低收获时籽粒含水率、提高收获质量并适于进行机械化收获,黑龙江半湿润区更适宜种植中晚熟宜机收品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