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类型大豆蛋白质、脂肪含量与异黄酮含量的相关性研究
《大豆科学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150份不同类型大豆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大豆的蛋白质、脂肪含量与异黄酮含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的蛋白质含量与异黄酮含量具有极显著负相关关系(r=-0.378**,r=-0.421**)。野生大豆脂肪含量与异黄酮含量具有极显著正相关的关系(r=0.362**),栽培大豆脂肪含量与异黄酮含量具有正相关关系,但相关不显著。种间杂交后代材料蛋白质、脂肪含量与异黄酮含量无显著相关性。因此,利用低蛋白质、高脂肪大豆作为杂交亲本,可增加选择几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重茬条件下合丰47号优质高效种衣剂筛选
《中国种业 》 2007 北大核心
摘要:在重茬条件下利用生产上常用的种衣剂处理高油大豆合丰47号,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合丰47号产量影响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卫福种衣剂1∶250拌种较对照处理产量增加9.3%,达到极显著水平,与其他处理之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不同处理对合丰47号蛋白质与脂肪含量均有影响,但未达到显著水平,综合产量与脂肪含量可以看出,不同处理均可不同程度地提高合丰47号的脂肪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抗秆锈突变系龙辐03D51的筛选及其抗病性的遗传分析与RAPD标记
《核农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龙6239幼胚为外植体,利用辐射诱变和组织培养相结合的方法,选育出突变系龙辐03D51,经秆锈接种鉴定,发现其对优势小种21C3CPH免疫,而亲本龙6239对21C3CPH高度感染。遗传分析表明,抗病性由显性单基因控制。该突变系还具有其亲本的优质、高产特点,已成为优异的后备品系。在RAPD检测中,所用的60个随机引物中有3个引物在龙辐03D51和其亲本龙6239中具有多态性,引物E07、E11、E17在龙辐03D51中分别扩增出380bp、700bp和600bp的特异带,初步认为这些谱带可能与秆锈抗性有关。
关键词: 小麦 秆锈抗性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 遗传分析 RAP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60)Co γ射线辐照紫花苜蓿种子的细胞生物学效应
《核农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别利用0、1000、1500和2000Gy60Coγ射线处理3个品种的紫花苜蓿种子,对同一剂量不同品种或同一品种不同剂量间辐照情况相比较,研究苜蓿根尖细胞的生物学效应。实验结果表明,γ射线辐照苜蓿种子可以抑制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并诱发根尖细胞产生单微核、双微核、多微核、小核、染色体断片、染色体粘连、单桥、双桥、多桥、游离染色体、落后染色体等多种畸变。同一辐照剂量下,龙牧803苜蓿对γ射线辐照敏感性最强。在0~2000Gy范围内,随剂量的增加各种畸变率不断提高,至2000Gy辐照剂量时,各种畸变率达到最高。
关键词: 紫花苜蓿 γ射线 细胞分裂指数 核畸变 染色体畸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春小麦航天诱变入选后代的变异研究
《核农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介绍了小麦纯系克498和龙0657航天诱变第2代(SP2)和第3代(SP3)的入选与决选情况,SP2和SP3代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SP3代决选株籽粒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GS)和醇溶蛋白电泳谱带的变异。研究表明:(1)克498 SP2和SP3代的有益变异入选株率和决选株率分别为1.02%、0.81%和2.47%、1.39%;龙0657 SP2和SP3代的有益变异入选株率和决选株率分别为0.97%、0.50%和3.77%、1.68%。(2)克498 SP2和SP3代的入选株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幅度、极值和变异系数与其亲本相比都有很大差异;SP2代的差异大于SP3代;克498 SP2和SP3代的差异大于龙0657 SP2和SP3代的差异。(3)克498和龙0657 SP3代决选株间主要品质性状存在较大差异;0657 SP3决选株间主要品质性状的差异大于克498 SP3代决选株。(4)克498和龙0657 SP3代HMW-GS组成的变异频率分别为8.3%和28.1%。(5)克498和龙0657 SP3代醇溶蛋白电泳谱带变异频率分别为45.8%和50.0%。
关键词: 航天诱变 小麦 性状变异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 醇溶蛋白电泳图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抗旱小麦新品种龙辐麦15的选育
《中国种业 》 2007 北大核心
摘要:龙辐麦15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于1992年春将纯系材料经航天搭载后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2005年4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是我国第一个审定推广的航天诱变春小麦新品种(编号为200500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土有效硫含量状况及其评价
《土壤通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三个典型黑土区采样分析了土壤有效硫的含量情况,并对有效硫分级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黑土耕层(0~20cm)土壤有效硫含量平均值为27.7mgkg-1,变幅为7.09~109.14mgkg-1;20~40cm土壤中有效硫含量平均为18.17mgkg-1,变幅为0.43~68.9mg kg-1。黑土有效硫含量耕层最高,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有效硫含量迅速下降。黑土耕层有效硫含量随开垦年限增长呈下降趋势。黑土有效硫含量随着溶液电导率增加而增加。按缺硫标准进行评价,北安地区耕层土壤有效硫含量小于16.0mg kg-1的农田面积约占9.5%,公主岭地区占16.1%,海伦地区占26.7%。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品种、密度、施肥量对高油大豆产量及品质的效应
《大豆科学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研究了品种、密度、施肥量对高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密度、施肥量三因素通过影响高油大豆的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而影响植株干物质积累,最终影响产量和品质的形成。施肥量对高油大豆产量的影响最大,农大96065,密度为36万株/hm2,施肥量为210 kg/hm2时的产量最高,达3407.45 kg/hm2;高油大豆的脂肪和蛋白质含量主要受品种自身的遗传因素影响,其次是密度和施肥量;蛋白质脂肪总量主要受密度因素影响,品种效应其次,施肥量影响最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