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920条记录
接种疫霉根腐病菌对大豆抗坏血酸氧化酶的影响

大豆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不同抗、感病品种接种疫霉根腐菌1号生理小种前及24 h、48 h、72 h、96 h后测定叶片中抗坏血酸氧化酶单位的变化特点进行分析,探讨了该酶在抗大豆疫霉根腐病的作用。结果表明,抗病品种酶单位呈现上升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趋势,感病品种酶单位呈现上升再下降的变化趋势。

关键词: 大豆疫霉根腐病 抗坏血酸氧化酶 酶单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DUS测试标准品种测试性状表达差异性分析

大豆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符合系数(COC)对大豆DUS(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标准品种在黑龙江生态条件下的性状表现与测试指南的差异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除吉林20、铁丰20的符合系数小于0.95外,共余均大于0.95,东农42、湘春豆17、哲春3号、早熟18、矮脚早、东农95019、韦尔金、中黄3号、东农黑豆1号的符合系数等于1,符合系数大小与品种的来源无显著关系。约3/4的测试性状的符合系数大于0.99,其中13个性状的符合系数为1;85.71%的必测性状的符合系数大于0.99,71.43%的必测性状的符合系数等于1,质量性状符合系数大于数量性状符合系数,质量性状中100%的性状符合系数大于0.98;数量性状中生育期的符合系数最小,株高次之。

关键词: 大豆DUS测试 标准品种 符合系数 差异性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野生大豆种质资源对大豆疫霉根腐病抗性评价

大豆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由大豆疫霉菌引起的大豆疫霉根腐病是严重影响大豆生产的毁灭性病害之一。防治该病经济有效的方法是抗病育种,而抗性资源筛选又是抗病育种的基础。本研究采用下胚轴伤口接种法,用黑龙江省的大豆疫霉菌的1号优势生理小种对来自全国19个省份的415份野生大豆资源进行了抗性鉴定,表现抗病的有96份,占总鉴定资源的23.1%,表现中抗的资源有152份,占36.6%,表现感病的资源有167份,占40.2%。根据野生大豆的来源分析发现,在我国,抗性野生大豆资源分布较广泛。

关键词: 野生大豆种质资源 大豆疫霉根腐病 下胚轴伤口接种法 抗性鉴定

黑龙江省栽培大豆异黄酮含量的初步分析

中国粮油学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豆中含有大豆异黄酮,其主要活性成份为染料木素和大豆甙元。大豆异黄酮是引起大豆苦涩味的主要因子,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生理活性。利用HPLC对黑龙江省46个主栽大豆品种(系)和6个特用豆品种的大豆异黄酮含量进行分析,筛选出3个高异黄酮含量的主栽品种和2个特用豆品系。并初步分析了遗传差异是影响大豆异黄酮含量的主要因素,同时栽培环境对大豆异黄酮含量也有影响。

关键词: 大豆异黄酮 含量 品种 因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龙辐麦3号小麦品种HMW-GS Null和1近等基因系间品质差异的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确定Glu-A1位点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Null和1间的遗传差异。【方法】利用生化标记和选择性回交的方法将1亚基转移到了黑龙江省小麦品种龙辐麦3号中,获得了龙辐麦3号的N亚基和1亚基的HMW-GS近等基因系。2004和2005年这2个近等基因系被种植在黑龙江省农科院育种所的实验地里,田间设计采用双列对比排列,4次重复。【结果】两年的品质分析结果表明,1亚基龙辐麦3号与N亚基龙辐麦3号两年平均数相比,其面粉蛋白质含量、干面筋和吸水率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面筋指数、沉降值、沉降值/干面筋、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断裂时间分别提高5.8%、9.3%、8.6%、127.3%、79.2%、53.6%,而湿面筋/干面筋和软化度分别低1.7%和16.5%。【结论】在5+10亚基的遗传背景下,1亚基对面筋强度仍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在选育强筋小麦时,1亚基也是必需被考虑的亚基之一。

关键词: 小麦 品质 麦谷蛋白 近等基因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土中大豆连作障碍诊断系统的建立初报——主要障碍因子的确立

农机化研究 2007 北大核心

摘要:黑龙江省黑土区大豆种植连作现象严重,造成生长不利、产量降低,初步诊断主要障碍因子是孢囊线虫增加,根腐病加剧,土壤中大、中、微量元素含量不平衡。另外,农民施肥不科学也是影响大豆产量的一个主要因素。为此,建立了大豆连作障碍诊断系统,找出了主要障碍因子。

关键词: 农艺学 大豆连作障碍诊断系统 试验研究 病虫害 养分 施肥

Mol7及其衍生系种质在黑龙江省玉米育种中的应用

玉米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黑龙江省玉米主栽品种大多含有Mol7血缘.在黑龙江省应用的主要杂优模式有4种:Mol7群×改良Reid群、M017群×塘四平头群、M017群×自330群、M017群×其它(综合种选群和外杂选群等).要加强对M017的改良和创新研究.

关键词: Mol7 衍生系 杂优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胞囊线虫抗性基因的SSR标记研究

大豆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豆胞囊线虫病是世界大豆产区危害最重的病害之一。本文以高抗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的黑豆品种小粒黑豆为父本,以高感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的品种辽豆10号为母本配制杂交组合。利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BSA)对辽豆10号×小粒黑豆杂交组合的F2代大豆材料的基因组DNA进行了SSR分析,供试的204对SSR引物有15对具有多态性,从中筛选到一个与大豆胞囊线虫抗性基因相关的分子标记Satt187,其片段大小为172 bp和176 bp,为共显性标记,在F2代分离群体中的分离比为1:2:1,呈孟德尔式遗传。应用该标记对辽豆10×小粒黑豆F2代分离群体进行分子标记鉴定和辅助选择,在抗病单株中均检测到标记带Satt187-176 bp的存在,而在感病单株中检测到有Satt187-176 bp和Satt187-172 bp两种标记带或仅有Satt187-172 bp的标记带存在,分析表明该标记具有抗胞囊线虫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应用的前景。

关键词: 大豆 大豆胞囊线虫 BSA 抗性基因 SSR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5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初步应用

生物工程学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原核表达的IBDVGx-VP5蛋白经纯化后免疫8周龄的BALB/c雌性小鼠,三次基础免疫后,融合前加强免疫,取脾细胞在PEG(MW1500)的作用下与SP2/0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经过三次亚克隆筛选,获得稳定分泌抗VP5蛋白的杂交瘤细胞,分别命名为4B4、6D12、3E8,以三株杂交瘤细胞制备的腹水ELISA效价分别为5×104、3.5×104、3×104,特异性实验表明三株单抗能与IBDVGt株反应。以单抗介导的间接免疫荧光检测表达Gt-VP5的VeroE6细胞,可以见到特异的荧光,能做为特异性的检测VP5蛋白的工具,为今后IBDVVP5蛋白的研究打下基础。

关键词: IBDV VP5蛋白 单克隆抗体 Vero E6细胞

寒地龙珠大樱桃引种试栽初报

北方园艺 2007 北大核心

摘要:大樱桃是目前市场非常走俏的水果之一。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倍受消费者欢迎。1980年前国内大樱桃生产品种只有大紫、那翁、红灯等不足10个。改革开放以来到上世纪末,相继从国外引种及国内自主新品种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