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DNA探针及基因放大技术对食品中微生物类致病菌的快速检测
《食品科学 》 1996 北大核心
摘要:着重介绍核酸探针(放射性标记的探针与非放射性标记的探针)、基因放大技术对食品中微生物类致病菌检测的方法、及已取得的成果及应用前景展望。这些方法也适用于其它类微生物的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鸡新城疫和传染性法氏囊病二联弱毒疫苗的研制及其应用
《中国兽医科技 》 1996 北大核心
摘要:用鸡新城疫(ND)LaSotaF4株和传染性法氏囊病(IBD)TAD弱毒株研制成功鸡ND-IBD二联弱毒疫苗。通过不同途径、不同剂量、安全性、保存期以及和单苗的对比试验、区域扩大试验,证明二联苗安全、可靠,免疫效果良好
关键词: 鸡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病,二联弱毒疫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晋花2号的选育及其配套栽培技术
《花生科技 》 1996 北大核心
摘要:晋花2号的选育及其配套栽培技术张广田(山西省农科院经作所,汾阳032200)晋花2号花生,由山西省农科院经作所育成。1995年4月,经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为晋花2号。1982年选用迂安花生作母本,蔓株7号作父本进行杂交,1986年从F...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性诱剂诱捕仓库中麦蛾初步试验
《中国生物防治 》 199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山西介休我们用江苏金坛昆虫激素研究所人工合成麦蛾性诱剂(顺-顺-711-十六碳二烯醋酸酯空心聚乙烯为载体)进行了诱捕仓库害虫试验。以直径20cm瓷盆为性诱捕器,盆内倒入清水并加2g洗衣粉,诱芯塑料管直接投入盆内,水面距盆沿1cm,库房内每50m~2设置性诱捕器一个,结果见下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品种对孢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抗性的遗传研究
《大豆科学 》 1996 北大核心
摘要:1991年以抗大豆孢囊线虫(SCN)4号生理小种的兴县灰布支黑豆、中感或中抗(应县小黑豆)、感和高感4个品种为亲本,采用完全双列杂交配制12个组合,在抗、中感(中抗)×感和高感5个正交和4个反交组合中,F1全部感病,F2抗、中感(中抗)和感与高感分离为1:15的比率,测交分离为1:3比率。在抗×中感(中抗)的正反交组合中,F1表现抗病,F2抗和中感(中抗)分离3:1比率,测交为1:1比率,这些组合的结果经x2测定均符合予期比率。因此,确定上述两个抗源品种的抗性受1对显性基因和2对重叠的隐性基因控制。
关键词: 大豆孢囊线虫;抗性;遗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苹果在模拟运销条件下的质量和生理变化
《华北农学报 》 1996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了红星、红富士苹果经过130~240天贮藏之后,在5种模拟运销条件下的果肉硬度和呼吸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选用优良的贮藏方式,使果实具备良好的贮藏质量是保证果品运销质量的关键;不同品种在运销过程中果肉硬度和呼吸动态变化差异较大,红富士苹果比红星苹果耐运销;冷链运销好于常温运销,常温运销过程中应尽可能保持较低的温度。应当重视研究果实贮后生理和相应的贮后处理技术
关键词: 苹果,运输,销售,生理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旱地玉米双相覆盖技术在太原地区的增产效果与机理
《华北农学报 》 1996 北大核心
摘要:玉米双相覆盖技术在太原生态区增产率为14.48%。具有苗期适宜增温促发、中期保墒促长的土壤环境效应。增产机理是:玉米地上部和地下部协调增长,叶面积大,茎秆还原糖贮量多,干物质积累也多;具持续高强度灌浆特性,加快了物质运转速度
关键词: 玉米,双相覆盖,增产机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双歧杆菌分离筛选及其制备两豆(大豆、绿豆)奶发酵剂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 1996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增强全民的健康,于1993年从母乳喂养的健康幼儿粪样中分离出B_(08)双歧杆菌,经过耐氧适应性培养,能在有氧条件下缩短发酵脱脂奶时间,制成混合发酵剂能发酵两豆(大豆、绿豆)奶,可用于多种食品及饮料。
关键词: 双歧杆菌,筛选,两豆奶,发酵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贮存温度对大豆种子活力影响及其生理效应
《华北农学报 》 1996 北大核心
摘要:在长期贮存过程中,贮存温度对大豆种子的活力及细胞膜透性、SOD和POD酶活性、可溶蛋白含量、酯酶同工酶等生理生化指标有明显影响。低温贮存种子活力保持较好,各项生理指标测定结果与之相吻合。在4℃条件下贮存,种子活力及生理生化指标变化较明显。常温贮存种子活力几乎全部丧失。大豆种子对贮存温度的敏感性可能与遗传特性有关
关键词: 大豆,种子活力,贮存温度,生理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