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桃蚜茧蜂繁殖与利用研究
《上海农业学报 》 2003 CSCD
摘要:研究了桃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的大量繁殖及大棚应用技术。结果表明,(24±1)℃条件下,在盆栽萝卜植株上,1头成桃蚜(Myzus persicae)经10d可繁殖270头蚜虫,每头雌蜂平均产卵160-200粒,平均寄生桃蚜130.4头,可获得僵蚜.102.1-141.6头,收集的僵蚜经低温处理后羽化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桃蚜茧蜂的大量繁殖采用5室繁蜂法,每10d理论上可生产蚜茧蜂近万头,用于繁蜂的萝卜每株可获得僵蚜657-1895头,平均每株1182.6头。大棚释放蚜茧蜂后,寄生率从放蜂前的0.05%上升到97.3%,平均每株蚜量从放蜂前的36.7头下降到1.36头,有蚜株率从放蜂前的34%下降到7%,基本控制了蚜虫的危害。


黄瓜性别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筛选
《上海农业学报 》 2003 CSCD
摘要:利用RAPD(randomamplifiedpolymorphicDNA)技术对黄瓜性别特异基因进行分子标记连锁研究。共选用 30 0个 1 0碱基的随机引物按BSA法对黄瓜性别表型分离群体进行PCR扩增 ,筛选出 5个在全雌和弱雌株基因池 (genepool)中表现多态性的引物。单株检测表明 ,引物B1 1具有全雌特异性 ,在检测的大多数全雌性单株中均可扩增出一条约 1 0 0 0bp的特征带。而在雌雄同株的单株中则未见。因此 ,将该全雌性特异的片段命名为B1 1 1 0 0 0 。该标记的获得为黄瓜性别特异基因的分离和克隆奠定了基础。另外 ,以ACC合酶基因 (CS ACS1 )特异引物检测分离群体单株 ,发现该酶基因存在于所有性型的单株中 ,不具有性别特异性
关键词: 黄瓜 性别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 ACC合酶基因


连栋温室专用番茄新品种浦红909的选育
《上海农业学报 》 2003 CSCD
摘要:浦红909番茄为新育成的连栋温室专用栽培品种,属无限生长类型,生长期8-10个月,采收期6 个月。果实圆形,大红果,单果重180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4.5%,货架寿命18d左右。高抗ToMV,抗叶霉病生 理小种1、2、1.2、1.2.3,全生育期产量20.2kg/m2左右。


农业有害生物的可持续控制(综述)
《上海农业学报 》 2003 CSCD
摘要:我国面临着发展经济和保护资源、环境的双重任务。因此 ,包括防治有害生物技术措施在内的农业生产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这些措施也只能是可持续的控制体系。本文讨论了持续控制农业有害生物的理论基础、方法论和实施体系


樱桃番茄滴灌专用肥配方选择及吸肥规律
《上海农业学报 》 2003 CSCD
摘要:将研制的三个滴灌专用肥配方应用到樱桃番茄上,经田间配方选择和吸肥规律验证,结果表明,在等氮量条件下,N、P2O5、K2O比例为1.0∶1.0∶1.5的3号配方施用效果最好,增产52.7%,经济投产比为1∶3.9。N、P2O5、K2O比例为1.0∶1.0∶1.0的1号配方和N、P2O5、K2O比例为1.0∶1.0∶2.0的2号配方施用效果其次,分别增产36.4%和47.3%,经济投产比分别为1∶3.4和1∶3.3。使用上述配方可使果实Vc含量提高8.6%,且能增强作物对低温冻害的抵抗能力。樱桃番茄的吸肥规律图验证了试验结论的正确性。


有效磷和植酸酶对蛋鸡营养物质存留率的影响
《上海农业学报 》 2003 CSCD
摘要:研究了0.1%、0.2%、0.4%有效磷(AP)蛋鸡日粮中添加粗制植酸酶((CPE),对营养物质存留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1%、0.2%、0.4%三个AP日粮中,添加CPE,使总能(GE)、粗蛋白(CP)、钙(Ca)的表观存留率显著增加(P<0.05);使总磷(TP)的表观存留率极显著增加(P<0.01)。添加CPE后,当AP为0.1%时,使铁(Fe)、锰(Mn)的表观存留率显著增加(P<0.05);锌(Zn)的表观存留率极显著增加(P<0.01)。当AP为0.2%时,使Mn的表观存留率显著增加(P<0.05);Zn的表观存留率极显著增加(P<0.01)。当AP为0.4%时,Mn的表观存留率显著降低(P<0.05);Cu的表观存留率极显著降低(P<0.01)。


5-氨基乙酰丙酸的生物合成和生理活性及其在农业中的潜在应用
《植物生理学通讯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文章从一种可能作为新的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角度 ,阐述了具有多种生理活性的 5 氨基乙酰丙酸 (ALA)的生物合成C5途径与影响因子 ,提出ALA生物合成最重要的是依赖于谷氨酰 tRNA还原酶 (GluTR)编码基因的表达 ,其次依赖于谷氨酸 1 半醛转氨酶 (GSA AM )编码基因的表达。在农业生产中 ,它在低浓度时能促进作物增产 ,提高抗逆性 ,在高浓度时作为无毒、无污染的农田除草剂 ,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关键词: 5氨基乙酰丙酸(ALA) 生物合成与调控 增产 除草剂 抗逆性


植物生长延缓剂对一串红植株形态的抑制作用
《上海农业学报 》 2003 CSCD
摘要:应用三种植物生长延缓剂(CCC、B9和PP333)对一串红(Salvia splendens)进行矮化处理,结果表明:CCC、B9浓度加大反而抑制作用减弱,各有一个拐点,CCC施用浓度<3000mg·L-1时,其抑制作用不强;B9则<500mg·L-1时抑制作用更明显;PP333作用强度随浓度及用药次数的增加而加强,以低浓度(40-80mg·L-1)即可达到抑制株高的作用。各种药剂在抑制株高的同时也缩短了花序的长度,使花朵密集。
关键词: 一串红 矮壮素(CCC) 比久(B9) 多效唑(PP333)

